第20课 曹刿论战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曹刿论战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1 21:1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jiàn) 牺牲玉帛(bó)
B.遂逐齐师(suí) 下视其辙(zhé)
C.望其旗靡(mǐ) 肉食者谋之(móu)
D.小信未孚(fú) 公将驰之(ch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齐师伐我  
(2)又何间焉   
(3)肉食者鄙
(4)弗敢专也  
(5)小惠未遍  
3.写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
古义: ;
今义: 。
(2)弗敢加也
古义: ;
今义: 。
(3)可以一战
古义: ;
今义: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必以分人
B.公将战 将军百战死
C.故逐之 何陋之有
D.乃入见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5.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忠之属也  
(2)下视其辙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夫战,勇气也。
7.默写填空
(1)、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 , 。
(2)、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 , 。
(3)、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是: , 。
(4)、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 , 。 , , 。
(5)、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 , 。
(6)、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 , 。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传神地刻画了鲁庄公急躁冒进、驽钝鄙陋的形象。
B.本文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他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是以弱胜强的关键。
C.本文剪裁详略得当。文章详尽地叙述了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而对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则写得比较简略。
D.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如写乡人的劝阻,就衬托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9.班级正在开展“勇于担当,兼济天下”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但也都为此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做出了牺牲。观影结束后,“如何看待责任担当”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请围绕该话题,发表议论,写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的一副,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能文能武迎挑战
下联:
②上联: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下联: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1]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问其故 故克之
B.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C.忠之属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本文为什么要写乡人劝阻曹刿?请你简要分析。
13、“春秋笔法”讲究褒贬之意不直接流露,寓于字里行间。请结合文中内容,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14、联系链接材料,谈谈本文对当今治国理政有哪些启示。
链接材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①。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②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闲则是平原广野,当恐有焱音标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③于木石之间,徐制④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⑨角此寇,正在今日。”乃攻一营,不利。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⑩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夷道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②纵:即使、纵然③罢:同“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⑨犄(jī)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⑩敕:命令。
15. 请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吴将皆欲迎击之。
16.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⑴公将鼓之。( )⑵彼竭我盈( )
⑶犹难尽克( ) ⑷诸将并曰( )
1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⑵夫战,勇气也。
⑶其诸要害已固守。
18.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
19.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燕饥,赵将伐之
燕饥,赵将伐之。楚使将军之燕,过魏,见赵恢。赵恢曰:“使除患①无至,易于救患。伍子胥、宫之奇不用,烛之武、张孟谈受大赏。是故谋者皆从事于除患之道,而先使除患无至者。今予以百金送公也,不如以言。公听吾言而说赵王曰:‘昔者吴伐齐为其饥也伐齐未必胜也,而弱越乘其弊以霸。
今王之伐燕也,亦为其饥也,伐之未必胜,而强秦将以兵承王之西,是使弱赵居强吴之处,而使强秦处弱越之所以霸也。愿王之熟计之也。’”
使者乃以说赵王,赵王大悦,乃止。燕昭王闻之,乃封之以地。
(选自《战国策·燕策》)
【注释】①除患:预防灾祸,消除灾祸。
2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昔 者 吴 伐 齐 / 为 其 饥 也 / 伐 齐 未 必 胜 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故谋者皆从事于除患之道( 因此、所以 )
(2)易于救患( 灾难、灾祸 )
(3)愿王之熟计之也( 考虑、 )
2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赵将伐之/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B.今予以百金送公也/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C.为其饥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D.而弱越乘其弊以霸/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使除患无至,易于救患。
(2)使者乃以说赵王,赵王大悦。
24、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总结赵恢和邹忌语言艺术的共同点。
【链接】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
1、B 2.(1)攻打 (2)参与 (3)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4)独自享有 (5)遍及,普遍 3.(1)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2)虚夸,夸大  增加 (3)指诉讼事件 表示可能或能够 4.D 5.(1)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名词作状语,向下  6.(1)当权者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3)作战,靠的是勇气。7.(1).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公将战,曹刿请见.
(3).十年春,齐师伐我。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
(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C
9.示例 (1)①责任担当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担当家庭重担的人,可以演绎精彩人生;担当国家重担的人,必将流芳千古。新时代需要我们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②责任感,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责任意识淡薄,意味着缺乏必要的担当;责任意识强,则会高标履职,尽心尽责,积极作为。让我们挺起胸膛,勇于担责。
(2)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攻打鲁国。曹刿请见献策,庄公察纳雅言,取信于民;曹刿请战,助庄公择天时地利战机,在长勺打败齐国。
(3)①敢说敢做有担当 ②曹刿论战无愧匹夫担当
10.C
11、(1)(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我看见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12、以乡人的劝阻,衬托曹刿具有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爱国之情。 
13、示例一:“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两句非常简洁,表现出鲁庄公不察战情,急躁冒进。虽未评价,却暗含贬义。 
示例二:曹刿所说的“未可”“可矣”,言简意赅,却表现出曹刿善于把握战机,并且处事谨慎果断,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体现出赞扬之意。 
14、启示: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关心民生,取信于民。 
15.吴将/皆欲迎击之。16.⑴击鼓、击鼓进军⑵充满、旺盛、士气正旺盛⑶战胜、攻克⑷一起、都。17.⑴(曹刿)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退败的情况。⑵打仗,是靠勇气的。⑶他们的各个险要的地方都已经巩固(或加强)了防守。18. 示例:⑴使文章详略得当,能够集中表现主要内容——对战争的分析评论;⑵后文学曹刿的集中论战,可以更好地突出曹刿的军事才干,表现他“远谋”。19. 避其锋芒(消磨的方锐气);及时出击
20、昔 者 吴 伐 齐 / 为 其 饥 也 / 伐 齐 未 必 胜 也。
21、(1)因此、所以 (2)灾难、灾祸 (3)考虑、谋划
22、D
23、(1)预防灾祸不让(它)发生,这比灾祸发生后再去解救要容易得多。
(2)(楚国的)使者于是就用(赵恢的这番话)去规劝赵王,赵王(听后)非常高兴
24、①都用具体事例来劝说。赵恢用历史上吴越争霸的事例来劝说;邹忌用生活中的小事来劝说。②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增强了说服力。赵恢以昔日的吴伐齐时被越灭来类比今天的赵伐燕会被强秦所趁;邹忌用妻子、妾、客人来类比大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③都属于讽谏,语气委婉,令人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