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五单元
第1课《无端崖之辞》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垩(è)漫 斫(zhuó)之 郢(yǐnɡ)人
B.逡(qūn)巡 踵(zhònɡ) 怵(shù)然
C.恂(shùn)目 巨缁(zī) 期(qī)年
D.腊(là)之 黄馘(xù) 舐(shì)
答案:A
解析:分析:B踵:zhǒnɡ,怵:chù,C期:jī,D腊:xī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 没而下。 B.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
C.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D.王说之,益车百乘。
答案:C
解析:分析:A —陷,B趣—趋,D说—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现象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
中,注意每一个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该字通哪一个字,意思是什么,是哪一类的通假;如果经常能注意去梳理和总结,做这类题,就简单多了。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项:脖子。
B.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贷:借钱。
C.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来:过来。
D.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然:然而。
答案:A
解析:分析:B贷:借,C来:语助词,D然: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无以为质矣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莫不厌若鱼者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C.其于大达亦远矣樊迟未达 D.匠石运斤成风斧斤以时入山林
答案: D
解析:分析:斤:都是指斧头一类的工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适矢复沓,方矢复寓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B.何得车之多也何以利吾国
C.君乃言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曾益其所不能
答案:C
解析:分析: A方:①刚刚,②方圆;B何:①为什么:②什么;C乃:竟然;D曾:①还,②同“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共有18个,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梳理相关虚词。
6.下列句子中的“顾”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B.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D.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答案:AC
解析:分析:AC:回头;B但,只;D回头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词的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学生要把握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仔细区分词性和解释,区分它的本义、引申义以及比喻义等,这类题做起来难度较大。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B.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
C.揖御寇而进之 D.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答案:CD
解析:分析:CD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
中,准确记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以及它们所在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多积
累,多练习。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斤成风”一段,庄子的本意是赞扬石匠“运斤”技艺的高超,同时也说明郢人胆量大。
B.“为浑沌凿窍”说明违背人民性命之理的作为,即使是出自善意,也必将导致悲惨的结局。
C.“任公子钓鱼”的寓意是说,只有具备大本领、大思想、大学说、大抱负、大作为的人才能参与治理世事。
D.“舐痔得车”讥讽那种用卑鄙下流的手段求得富贵还向别人炫耀的人。
答案: A
解析:分析:说明谈话辩论要有合适的对象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9.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将贷子三百金 贷:借给 B.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使……活下来
C.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为:为了 D.周顾视车辙中 顾:回头
答案:C
解析:分析:为:动词,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
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10.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B.于禽兽又何难焉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与例句中的“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之”B项,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C项,疑问代词,哪里D项,句中音节助词,无实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词的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学生要把握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仔细区分词性和解释,区分它的本义、引申义以及比喻义等,这类题做起来难度较大。
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B.子何为者邪
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是宾语前置句,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做该类题时,一定要首先掌握文言句式的四大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参考类型仔细核对,就能得出答案。
12.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借鲋鱼的故事,意在向监河侯强调要同情弱者,表达了他悲天悯人的思想
B.这则寓言故事揭露了监河侯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惯用的伎俩
C.庄子认为人们做事应顺应自然之道;而违反自然之道,必然会遭到人们厌弃鲋鱼的故事形象地承载了庄子的这一主张
D.善于借用寓言说理,将枯燥的说教寓于生动活泼的故事之中,让人在沉思中受到启迪是《庄子》语言的一大特色
答案:A
解析:分析:“同情弱者”、“悲天悯人”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段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语境仔细辨别。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 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B.高考要求考生复习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科,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使不少考生在模拟考试中吃了大亏。
C.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D. 中国羽毛球队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成绩,队员一归国就受到热烈欢迎,倾国倾
城的人们赶到机场迎接。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A、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B、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经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D倾国倾城:形容女子容貌很美。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
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B. 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C.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有利于鼓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
D. 2004年之前欧美国家几乎包揽了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电视信号制作权,在亚洲除了韩国和日本,其他国家很少能够插足。
答案:D
解析:分析:A、搭配不当,"能否"是两面,"保证"是一面,两面对一面,可把"能否"删除。B、"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概念交叉,"看作"和"是"语意重复,应去掉"是"。C、成分残缺,在"择优录取"后加"原则";搭配不当,"鼓励"改为"形成"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内心里拥有善, , ,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 , 。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③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
⑤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⑥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A.④①②③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③①⑤⑥④ D.④②③①⑥⑤
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②句应接在首句后,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所以①③应接在②后,④与"循环"相应,⑤⑥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末。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按照语境衔接语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做题时要非常的细心,抓住题
干里的提示词语,分析选项语句之间的逻辑联系,便可得出答案。
二、填空题
16.写出加点词的通假字。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趣灌渎:﹍﹍﹍
苍梧已北:﹍﹍﹍
答案:“恂”通“瞬”,“恂目”,眨眼、眼睛转动| “趣”通“趋”,趋向,奔向| “已”同“以”,自
解析:分析:找出语句中与现代汉语读音和意义不同的字,进行认真揣摩,便可得出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现象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每一个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该字通哪一个字,意思是什么,是哪一类的通假;如果经常能注意去梳理和总结,做这类题,就简单多了。
17. 解释加点的词。
听而斫之:﹍﹍﹍ 引之盈贯:﹍﹍﹍
臣之质死久矣:﹍﹍﹍
答案:任意|引,拉开弓;盈贯,指拉足弓弦|对象、目标
解析:分析:听,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动词,在此是一个副词,任意;引,不是指引的意思,而是盈贯,指拉足弓弦;质,在此是一个名词,意思是对象、目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18. 指出“郢人垩漫其鼻端”加点词的活用方法:﹍﹍﹍
答案:名词作状语,用白色土
解析:分析:垩在此语句中的意思是用白色的土,名词或用作状语。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
中,准确记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以及它们所在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多积
累,多练习。
19.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古义:﹍﹍﹍
今义:﹍﹍﹍
答案:古义:都城。 今义:国家。
解析:分析:国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国家,在这里,国的意思是都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在学习时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语的古义和今义,并随时整理学过的古今异义的词语,多看、多思、多练,就能把这类题做好。
20.“子何为者邪?”是﹍﹍﹍句式。
答案:宾语前置
解析:分析:该句中,有一个固定句式:何为,这个词中的何是什么的意思,为是做的意思。在该句中,何为的意思是做什么,因此,它是一个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做该类题时,一定要首先掌握文言句式的四大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参考类型仔细核对,就能得出答案。
三、问答题
21. “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一句说明了哪些道理?
答案:态度决定一切,心态决定成功与否。当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在工作和学习中患得患失,摆不正自己的心态时,就注定不能获得成功和事业的顺达。在学生时代,只有脚踏实地,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发现快乐,取得成绩的提升。因为,人只有在怡然忘我的时候才能浇开灿烂的成功之花。
解析:分析:一个人只有摒弃心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俗念,做到忘物与忘我,才能坦然面对一切,也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箭术高超的列御寇到悬崖边上射箭时,他就因腿软而射不出箭了,这是因为他受着自我的束缚,因此射箭术达不到一流。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针对自己的生活体验,根据题干的要求总结相关信息的能力。因为该题一个开放性的,学生可以根据题干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组织语言,进行解答。
22.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 ( http: / / www.21cnjy.com / )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个寓言故事的寓义是什么?
答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皆有其特殊性,强求一律,反而坏事。一个人的本真是最重要的,不要试图去改变本真。
解析:分析:通过对整个课文的阅读,对课文的整体信息以及作者的主旨今夕综合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领悟作品丰富内涵和主旨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批注,多思考,通过大量的生活现象看到后面的本质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
23. 细读第2则寓言,简要说明前后两次射箭的不同及启示。作者将射箭的场景写得极为危险,你如何理解《庄子》的这种夸张手法?
答案:一方面,庄子这样写射箭环境,实际上是把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人置于承受不了的绝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来凸现一种超越这种绝境的巨大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庄子及其后学有自觉追求
奇怪的审美倾向。因为他们“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即认为天下深沉污浊,不能拿庄重的语言跟他们交谈。
解析:分析:射箭在古代司空见惯,然而列御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寇善于射箭,把满满一杯水放在胳膊肘上,引
弓连发数箭,箭箭中的,而滴水不洒,这已经让人很惊愕了;但在“射之射”之上进一步提出伯昏无人的“不射之射”,说他背对深渊,脚掌三分之二悬空,面不改色心不跳,让列御寇汗流至踵,导致难中目标的结局。实际上这是“有心而射”和“无心而射”的区别,前者是为射而射,因善射而中的;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只有到达“至人”之境,才能出现“不射之射”即“无心而射”的状态。从而也揭示了只有心无杂念,超凡脱俗,才能达到至高境界。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做该题时,要求学生在通读作品,全面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问题,做具体的分析辨别,然后认真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24. 简析第6则寓言蕴涵的寓意。
答案:这个故事揭露了监河侯假大方、真吝啬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的惯用伎俩。
解析:分析:鲋鱼在车辙中只要借斗升之水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 )活命,如果等庄子去游说吴越之王,开凿运河,把蜀江的水引过来,鲋鱼早就渴死了,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人们的常识。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做该题时,要求学生在通读作品,全面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问题,做具体的分析辨别,然后认真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25. 你怎样看待任公子钓鱼一事?
答案:任公子有大抱负、大才能,又耐得住寂寞,有恒心,有毅力,所以才最终有大作为。我们应该像任公子一样,树立远大理想,持之以恒,争取有最大的成功。
解析:分析:任公子钓鱼,真是不同凡响。他先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了巨大的鱼钩和巨大的黑色钓绳,拿来五十头阉割过的牛作钓饵。不仅如此,他还蹲在了会稽山上,把钓竿投向浩瀚的大海。不过,尽管他天天都在那里守候,一年下来,却没有钓上一条鱼。后来终于钓上一条惊天骇地的大鱼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针对自己的生活体验,根据题干的要求总结相关信息的能力。因为该题一个开放性的,学生可以根据题干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组织语言,进行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7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