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0 16:4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
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诲(huǐ)女  是知(zhì)也 更(ɡēnɡ)也
B.弘(hónɡ)道 薄(báo)责 莒(jǔ)父
C.无(wú)欲速 无车兒 (ní) 无车兀 (yuè)
D.后彫(diāo) 逝者(shì) 舍(shè)昼夜
答案:C
解析:解析:选C(A.诲:huì,B.薄:bó,D.舍:shě)
点评:对于形声字读半边的现象,只能在平时多注意积累,把容易读错的字用一个本
子记下来。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谓(叫做)过矣 更(改正)也 必文(掩饰)
B.弘(大)道 躬自(亲自) 无欲速(快)
C.不达(通达) 薄责(要求) 去(除掉)兵
D.岁寒(寒冷) 然(这)后子在川(山岗)上
答案:A
解析:解析:选A(B.弘:扩大,光大,躬自:自己,C.达:达到目的,D.川: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
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由,诲女知之乎 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小人之过也必文 D.无欲速,无见小利
E.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答案:C
解析:解析:选C(A.女通“汝”,B.食通“蚀”,D.无通“毋”,E.彫通“凋”)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现象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
中,注意每一个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该字通哪一个字,意思是什么,是哪一类的通
假;如果经常能注意去梳理和总结,做这类题,就简单多了。
4.下列句子中的“过”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过也,人皆见之 D.小人之过也必文
答案:A
解析:解析:选A(A.过错,其它都是犯过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
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5.下列句子中的“如”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D.如有所立卓尔
答案:AD
解析:解析:选AD(AD当“像”讲,B.至于,C如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
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B.更也,人皆仰之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C.无欲速,无见小利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不舍昼夜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答案:D
解析:解析:选D(两个“舍”都是停止、放弃的意思A为:①是,②治理,B.更:①
更正,②又,C.速:①快,②招致,动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
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逝者如斯夫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亡之,命也夫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D.夫战,勇气也
答案:B
解析:解析:选B(都是语气词,可译为“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共有18个,要求学生
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梳理相关虚词。
8.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诲女知之乎 ②君子之过也 ③人皆见之 ④小人之过也必文 ⑤民信之矣 ⑥然
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⑦闻弦歌之声 ⑧是鲁孔丘之徒与
A.①③⑤/②④⑥⑧/⑦
B.①③⑤/②④⑦⑧/⑥
C.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D.①/③⑤/②④⑦⑧/⑥
答案:C
解析:解析:选C(代词/取独/结构助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共有18个,要求学生
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梳理相关虚词。
9.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这。
B.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末:无。
C.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掩饰。
D.子夏为莒父宰。 宰:屠户。
答案: D
解析:解析:选D。宰:城邑的长
点评: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记并
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A.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B.过也,人皆见之
C.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 D.更也,人皆仰之
答案:A
解析:解析:选A(例句与B、C、D三项中的“之”是代词“他(它)”A项中的“之”
为取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共有18个,要求学生
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梳理相关虚词。
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A.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C.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D.小人之过也必文
答案:B
解析:解析:选B(例句与B项都是判断句,其他不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做该类题时,一定要首先掌握文言句式
的四大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参考类型仔细
核对,就能得出答案。
12.下列对选文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学习知识应当虚心,实事求是,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B.孔子认为,碰到问题,不说“怎么办”,不主动想方设法去对付的人,他对这类人
也是无可奈何的
C.子贡认为,君子不要怕有过错,只要改正了,人们仍然会信任与尊敬他
D.子夏说小人有过错,也一定是小过错,人们不必去计较他
答案: D
解析:解析:选D(子夏是说小人不愿承认自己有过错,也不愿意改正,所以必然要掩
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段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
据具体语境仔细辨别。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经过我国航天科学家们旷日持久的科研攻关,负载着国人千年梦想的“嫦娥一号”
踏上了38万公里奔月的漫长之旅。
B.在电视剧《乡村爱情》中,赵本山力挺东北新人,把剧中最重要的角色都给了他
们,而赵本山、范伟等著名演员在剧中反而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
C.被媒体热炒一段时间的“80后”作家进入作协的事件(主要是郭敬明入作协),本
月终于尘埃落定。
D.作家陈丹青到书店为其新书《退步集序篇》签售,他坦承,这是为自己作宣传。看
来,因“销量”的压力,往日深居简出的作家们也要到前台为自己摇旗呐喊了。
答案: C
解析:解析:选C(A旷日持久,指耗费时日,拖延得很久,贬义。B举重若轻,指某
人很有才干,能轻易地完成艰巨的任务。可调换为“无足轻重”。D 摇旗呐喊,现比
喻替别人助长声势,而语境中讲的是“为自己”,使用不当)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
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
习。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信息数字化对个人生活发生了十分直接的影响,如果名字里用了一个计算机字库里
没有的字,那么报名、取钱、贷款、登机……都难以办成。
B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深圳商品房成交均价下跌以及北京、上海楼市成交量大幅萎
缩,引起了房地产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C.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关键的是能否激发企业活力、
促进企业发展。
D.今年辽宁旅游将以做精旅游产品、做强旅游企业、做好旅游服务为重点,推进旅游
产业转型升级。
答案: D
解析:解析:选D(A, 搭配不当, “发生”改为“产生”。B,缺少中心语。C,单起
双承)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
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
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5.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
园林多么繁华都靠不住,用画用诗用文写出来的纸上园林反而耐看耐读。
①其实那座园很小,园中读书堂也小,浇花亭尤小。
②弄水种竹轩、见山台、钓鱼庵、采药圃等等更远远不如名字那么清幽。
③司马温公描写独乐园的诗歌传诵一时。
④饱读纸上园林,可以读出自己胸中的园林,世人真不必多事造园了。
⑤独乐园所以为人欣慕,不在于园,而在于诗
A.④③①②⑤ B.③①②⑤④ C. ④⑤③①② D③⑤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解析:选B (依据逻辑顺序)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
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16.指出加点词的意思。
小人之过也必文 ____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
答案:掩饰|这
解析:解析:依据名单可知:文,掩饰;是,这。
点评: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记并
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17. 在横线上填上省略的句子。
子在川上曰:_____ , 。
子曰:岁寒,_________
答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解析:解析:依据名单可知: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
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四句文言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翻译:__________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翻译:_________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翻译:__________
答案: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求索君子之道的方法,就像走远路,一定要从近处出发;就像登高山,一定要从低处起程|说话一定要兑现,做事一定要坚决,那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
解析:解析:依据上下文可知:A.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B.求索君子之道
的方法,就像走远路,一定要从近处出发;就像登高山,一定要从低处起程。C.说话
一定要兑现,做事一定要坚决,那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翻译中重要实词的把握能力,是要求学生仔细分辨
句子中重要实虚词的意思以及文言现象的正确翻译。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利”的活用方式是___
答案:使动用法
解析:解析:依据上下文可知“利”是使动用法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翻译中重要实词的把握能力,是要求学生仔细分辨
句子中重要实虚词的意思以及文言现象的正确翻译。
20.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译文是:________
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
它。
答案: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
绕着它。
解析:解析:依据上下文可知本句应该译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
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翻译中重要实词的把握能力,是要求学生仔细分辨
句子中重要实虚词的意思以及文言现象的正确翻译。
三、问答题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答案: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
解析:解析:依据上下文可知本句应该知道孔子的思想是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
礼。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段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
据具体语境仔细辨别。
22.读文回答问题。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为“问政”的对象不同。
解析:解析: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
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
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段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
据具体语境仔细辨别。
23.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
答案: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解析:解析:从文中对话可知: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段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
据具体语境仔细辨别。
2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李隆基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清代的沈德潜评价此诗:“孔子之道,从何处赞叹?故只就不遇立言,此即运意高处。”
这一评价正好说明此诗命意构思,严正得体。请说说本诗是怎么围绕“不遇”来写的?
答案:首联说虽终其一生于诸侯之间,劳碌不停,但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颔
联写孔子家没有权势,宅第曾经被鲁恭王占去;颈联是孔子的自伤之词,也是借用典
故,借孔子自叹命运不济,生不逢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真实再现了孔子当年孤
寂,凄凉的心境。尾联是说孔子生前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梦中。
解析:解析:抓住诗中关键词可以理解为: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
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
壤之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具
体语境仔细辨别。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句给我们讲了什么道理?
答案:学习需要诚实,能够直面不足。
解析:解析:从全文来看本句话反映了孔子主张的学习要诚实的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段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
据具体语境仔细辨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