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
第4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承大祭(jì)勿施(shī)于人雍(yīnɡ)虽不敏B.樊(fán)迟 错诸枉(wǎnɡ) 举皋陶(táo)
C.举伊(yī)尹 其恕(shù)乎 能济(jì)众D.近取譬(bì) 弘毅(yì) 长处(chǔ)乐
答案:C
解析:分析:选C(A.雍:yōnɡ,B.陶:yáo,D.譬:pì)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
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问其目(条目) 回虽(虽然)不敏 在家(家庭)无怨
B.未达(明白) 何谓(说) 能济(帮助)
C.病(担忧) 取譬(比方) 弘毅(坚强)
D.处约(贫困) 处乐(安乐) 利(以……为利)仁
答案:A
解析:分析:选A(家:古代大夫的家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
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3.下列句子中的“请”字,和“请问其目”的“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B.仪封人请见
C.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D.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答案:A
解析:分析:选A(题干和A都是“请允许我……”的意思,B、D请求,C.请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
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4.下列句子中的“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樊迟)问知 B.子曰:“知人”
C.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D.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答案:AC
解析:分析:选AC(AC都是同“智”,B.了解,D.掌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
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5.下列句子中的“其”字,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子曰:“其‘恕’乎”
A.请问其目 B.尧舜其犹病诸;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答案:B
解析:分析:选B(都是语气副词,大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
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6.下列句子中的“方”字,当“方法”讲的一项是( )
A.可谓仁之方也已 B.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答案:A
解析:分析:选A(B.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C.方圆,D.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
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7.下列句子中的“博”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B.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答案:B
解析:分析:选B(B是使动用法,使……广博,其他都是正常用法)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准
确记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以及它们所在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多积累,多练习。
8.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答案:D
解析:分析:选D(A形作名,B使动,C意动)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准
确记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以及它们所在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多积累,多练习。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做,实践)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施加)
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帮助,接济) D.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扬)
答案:D
解析:分析:选D(弘:广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
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10.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赵亦盛设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答案:BG
解析:分析:选BG(A目的连词 B把 C并列连词 D顺承连词 E因为 F凭借 G把 H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共有18个,要求学生在平
时的学习中经常梳理相关虚词。
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D.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答案:D
解析:分析:选 D(D项为一般句式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做该类题时,一定要首先掌握文言句式的四
大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参考类型仔细核对,就
能得出答案。
12.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告诉子贡,看到别人的错误应该终身“恕”,这里的“恕”是指宽恕
B.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
C.曾子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但他又认为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道路却很遥远
D.“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答案:A
解析:分析:选 A(“恕”,不是宽恕,而是从自己出发,去推想别人)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富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分层指导,因为各班学生良莠不齐,接受能力不同,教师采取的策略也就不同。
B.只有从根本上着手,不断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同时,政府各权力部门也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亿万百姓期待的河清海晏的局面才可能出现。
C. 新生企业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的企业学习,起初是邯郸学步,但只要不懈
努力,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
D.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针砭时弊,写出了光照千秋的诗篇。
答案:B
解析:分析:选 B (A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修饰对象错误。C邯郸学
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不合语境。D翻云覆雨:比喻耍手
段,弄权术,反复无常。修饰对象错误,感彩不当。)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
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诸多挑
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当前重要任务。
B.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C. 今年本市共有6.34万余人报名参加高考,比去年减少1547人,降幅约为3.2%,录取
率将稳定在80%左右。从已公布今年在银招生计划的高校来看,其计划减少比例均慢于考
生减少幅度,考生报考形势比较乐观。
D.近日,知名博主麦田发表了一篇《人造韩寒》的博文。文章称韩寒的成功是其父韩仁均和出版人路金波“人造”和“包装”的结果掀起轩然大波。
答案:A
解析:分析:选 A (B项“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领属交叉,条件包括地理位置,
领属关系词语不应并列使用。C项搭配不当,应该将“慢于”改为“小于”。D项,句式杂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
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
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有个叫徐闻的地方。 , , 。 。 。 。
①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②徐闻县冬暖夏热,物产丰富,金灿灿的菠萝和香蕉尤其惹人喜爱
③徐闻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上
④在徐闻县,你很容易看到大片的香蕉林,那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香蕉树上,挂满了昧美香甜的香蕉,令人沉醉
⑤徐闻有个别称,叫“菠萝的海”,这里青翠连天,碧波起伏,犹如翡翠之海
⑥是雷州半岛南部经济贸易的繁华之地
A.③⑥①②④⑤ B.③①⑥②⑤④ C.②⑤④③①⑥ D. ②④⑤③⑥①
答案:B
解析:分析:选 B (先说徐闻的地理位置,再说徐闻的物产,故③①⑥在前,②⑤④在
后;从古至今,故①在⑥先;据②可知,先“菠萝”后“香蕉”,故⑤在④先。)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
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
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二、填空题
16. 为下列加黑字注音。
樊迟_______ 皋陶_______ 弘毅_______ 枉_______
答案:fán|gāo|yáo|hóng|wǎng
解析:分析:注意牢记古文语音的读法。依据课文可知加黑字的读音依次应该是fán、gāo、yáo、hóng、wǎng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
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17. 解释下列加黑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1)天下归仁 ______________(2)为仁由己 ______________
(3)请问其目 ______________(4)回虽不敏 ______________
答案:赞许|靠|详情|资质聪敏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理解词义依次应该是:(1)赞许(2)靠(3)详情(4)资质聪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
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18.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问知。子曰:'知人。'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②举直错诸枉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③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④知者利仁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答案: '知'|'智'|'错'|'措'|'乡'|'向'|'知'|'智'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理解词义依次应该是:(1)'知'通'智'(2)'错'通'措'(3)'乡'
通'向'(4)'知'通'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现象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
意每一个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该字通哪一个字,意思是什么,是哪一类的通假;如果经
常能注意去梳理和总结,做这类题,就简单多了。
1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立”的活用方法是____,“达”的用法是____。
答案:立 使动用法、达|使动用法。
解析:分析:根据文意可知:立、达为使动用法。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准
确记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以及它们所在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多积累,多练习。
20. “仁以为己任”的句式是_____。
答案:宾语前置语
解析:分析:宾语前置语,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仁'。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准
确记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以及它们所在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多积累,多练习。
三、问答题
21. 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答案: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
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
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
解析:分析: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
为'恕',或者'忠恕'。具体来说,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
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处
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22. 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
答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实现'仁'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解析:分析:在孔子的语录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以知道实现'仁'关键是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四、翻译
23. 怎么翻译“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
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答案: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
和平,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
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
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解析:分析:翻译文章要依据上下文,把重要的实词推出来。本句的翻译应该是:颜渊问
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
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
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
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翻译中重要实词的把握能力,是要求学生仔细分辨句子
中重要实虚词的意思以及文言现象的正确翻译。
24. 怎么翻译“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答案: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
不要强加于人。”
解析:分析:翻译文章要依据上下文,把重要的实词推出来。本句的翻译应该是:子贡
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翻译中重要实词的把握能力,是要求学生仔细分辨句子
中重要实虚词的意思以及文言现象的正确翻译。
25.“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一句应该怎么翻译?
答案:子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解析:分析:翻译文章要依据上下文,把重要的实词推出来。本句的翻译应该是:子孔子
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翻译中重要实词的把握能力,是要求学生仔细分辨句子
中重要实虚词的意思以及文言现象的正确翻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