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5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5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0 16:4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
第5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疏(shū)食 曲肱(ɡōnɡ) 枕(zhěn)之 B.所恶(wù) 恶(wù)乎 颠沛(pèi)
C.臧(zānɡ)武仲 公绰(chuò) 卞(biàn)庄子 D.貌思恭(ɡònɡ) 无適(dí) 谄(chǎn)也
答案:C
解析:分析:选C(A枕:zhèn,B恶乎:wū,D恭:ɡōnɡ)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富而(如果)可求 从(顺从,依从)吾所好 时(在适当的时候)然后言
B.不处(接受) 所恶(厌恶) 终(完)食
C.无適(专主) 无莫(不要)义与之比(并列)
D.尚(尊崇)勇 不能徙(迁移)是(判断动词,和现代汉语的“是”同义)吾忧也
答案:D
解析:分析:选D(“是”是代词“这”,此句为“这(是)我的忧虑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
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选D(A厌:①讨厌,②满足;B欲:①想要,②欲望;C文:①修饰,②掩
饰;D虽:即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
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4.下列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危授命: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
B.任重道远: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
C.欲速则不达:想要快速地赶到目的地,反而到达不了目的地
D.割鸡焉用牛刀:杀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
答案:C
解析:分析:选C(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
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和现代汉语意义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
A.造次必于是 B.颠沛必于是 C.子路问成人 D.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答案:C
解析:分析:选C(人格完备的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在于语境中的古今含义差别的这些词语的不同义项以及它们的不同运用环境,就能准确的得出答案。
6.下列句子中的“信”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低眉信手续续弹 D.一人得道,仙及鸡犬,信夫!
答案:AD
解析:分析:选AD(AD都是“真实”的意思,B信用,C随意)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在于语境中的古今含义差别的这些词语的不同义项以及它们的不同运用环境,就能准确的得出答案。
7.下列句子中的“然”字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然?岂其然乎?
A.曰:“是鲁孔丘与?”对曰:“然” B.夫子怃然曰
C.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答案:D
解析:分析:选D(例句和D都是“这样”的意思)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在于语境中的古今含义差别的这些词语的不同义项以及它们的不同运用环境,就能准确的得出答案。
8.下列句子中的“恶”字读音和意义都相同的两项是( )
A.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B.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C.廉君宣恶言 D.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答案:BD
解析:分析:选BD(BD是疑问代词,哪里,怎么,都读wū;A读wù,厌恶;C读è,坏)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在于语境中的古今含义差别的这些词语的不同义项以及它们的不同运用环境,就能准确的得出答案。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真实、不虚) B.夫子时然后言 (按时)
C.岂其然乎 (正确) D.人不厌其言 (满足)
答案:A
解析:分析:选A(B项,时,在适当的时候;C项,然,这样;D项,厌,讨厌、厌恶)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在于语境中的古今含义差别的这些词语的不同义项以及它们的不同运用环境,就能准确的得出答案。
10.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之于天下也 ②于我如浮云 ③人不厌其取 ④乐亦在其中矣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答案:A
解析:分析:选A(①②中的“于”,介词,对于③中的“其”,代词,他④中的“其”,代词,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共有18个,要求学生在平
时的学习中经常梳理相关虚词。
11.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告者过也 B.曲肱而枕之
C.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D.公明贾对曰
答案:A
解析:分析:选A(A项省略句,省略“之”,这事B、C、D三项为一般句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做该类题时,一定要首先掌握文言句式的四
大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参考类型仔细核对,就
能得出答案。
12.下列各项关于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了“义然后取”的思想
B.凡事要守道,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因此,孔子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要能坚守道义,就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C.孔子对公叔文子的态度是肯定的
D.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合乎道义,这种思想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答案:B
解析:分析:选B(孔子并不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是要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要坚守道义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立志多捐钱支持威斯康星大学,可是,威斯康星大学一年一万多毕业生,一个校友再有钱也难以改变根本呀,螳臂挡车不容易!
B.这部小说以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亲情、友情的宝贵和无奈,塑造了众多下里巴人的
形象,情节曲折,细节生动,读来耐人寻味。
C.徐德光等10位乡村教师淡泊名利,执着坚守,品格高尚,精神可嘉,他们获得“最美
乡村教师”称号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D.这八项规定甚至细微到“下基层调研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这样的小节,有很强的针对性,足可让各地依规而行,做到上行下效。
答案:C
解析:分析:选C。A螳臂当车: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车子前进。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含贬义,不合语境。B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普及的文学艺术,不是指社会底层的俗人;常跟“阳春白雪”对举。用错对象。C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恰当。D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含贬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
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路遥逝世已经20年了,然而他的《人生》历经时光的无情淘洗,反倒使它成为当代小
说之林中一株质朴伟岸、绿叶纷披的梧桐。
B.徐怀谦在杂文界的建树,更是赢得过国学大师季羡林的称赞,认为其文章有事实、有根据、有论点、有文采,是优秀的杂文家。
C.荷塘里,数万株荷花面向朝阳,吐红摇翠,清香远溢,招引白鹭、鸳鸯等频频光顾,蔚为壮观,成为许多美术爱好者写生的基地。
D.作风就是形象,作风体现效能,干部作风的好坏,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们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关系到你在百姓心秤上的分量。
答案:D
解析:分析:选D.A“使它”造成成分赘余;既想说“他的《人生》历经时光的无情淘
洗,反倒成为当代小说之林中一株质朴伟岸、绿叶纷披的梧桐”,又想说“时光的无情淘
洗,反倒使《人生》成为当代小说之林中一株质朴伟岸、绿叶纷披的梧桐”,造成结构混
乱。B成分残缺。“认为”前缺主语“季羡林”,“是优秀的杂文家”前缺主语“徐怀
谦”。C主宾搭配不当。“荷花”与“基地”不搭配。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
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5.把下列语句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言是人类真正的遗传码。 , 。 , 。 , 。
人类学家会说,把一种语言过去所代表的意义保存下来绝不是为了怀旧,抛弃一个语种就
等于断送一个物种,就等于葬送一种文明形态。
①如果说,不同的语言意味着不同的世界
②由于语言的存在,人类就不再仅仅居住在“同一个生物环境中”
③多一种语言,就会多一种选择、视角、机会和路径
④而是生活在“不同的、具有独立意义的现实世界中”
⑤就会多一种冲破条条框框和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就会多一份开阔的心胸和对灵魂的关怀
⑥那么,语言多样化对人类而言就意味着更宽的视野、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空间
A.①⑥②④③⑤ B.①③⑤⑥②④ C.②⑤①③⑥④ D.②④①⑥③⑤
答案:D.
解析:分析:选D. 看连词排序。“不再……而是”“如果……那么”“就会……就会……”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
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二、填空题
16.找出通假字
①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___通___ .
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___通___ .
答案: “而”|“如”,如果 |“要”|“约”,贫困
解析:分析:通假字需要在语境下理解,如果用本字无法翻译通顺的时,就要考虑本字可能
是通假字,通假字有形近,音近两种方式通假,可根据情况写出通假字.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现象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
意每一个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该字通哪一个字,意思是什么,是哪一类的通假;如果经
常能注意去梳理和总结,做这类题,就简单多了。
17. 古今异义
①造次必于是
造次 古义_____,今义____。
于是 古义_____,今义____。
②子路问成人
成人 古义_____,今义____。
答案:慌忙、仓促|轻率;莽撞|两个词。于,介词;是,代词,这样|连词,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完美的人|发育成熟,也用来指成年的人.
解析:分析:牢记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古汉语中动词形容词除连绵词外都是单音节词,
所以古汉语现在看着是一个词的只要不是连绵词都要按两个词翻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在学习时注意积累古今异义
词语的古义和今义,并随时整理学过的古今异义的词语,多看、多思、多练,就能把这类
题做好。
18. “君子义以为上 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的句式是____。
答案:宾主前置句
解析:分析:用现在汉语语法看待古汉语语法,如此就知道是怎么倒装的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做该类题时,一定要首先掌握文言句式的四
大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参考类型仔细核对,就
能得出答案。
19. “异乎三子者之撰”的句式是____。
答案:状语后置
解析:分析:用现在汉语语法看待古汉语语法,如此就知道是怎么倒装的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做该类题时,一定要首先掌握文言句式的四
大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参考类型仔细核对,就
能得出答案。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②饭蔬食饮水
答案: 从:顺从 |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
解析:分析:第一句可翻译为如果不知道从哪里求得,那就顺从我所喜好的来.第二句的翻
译是吃蔬菜,喝白水.只要会翻译就能得出字的意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
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三、翻译
21.翻译: 子问公叔文子(1)于公明贾(2)曰:“信乎,夫子(3)不言,不笑,不取乎?”公
明贾对曰:“以(4)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
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答案:【译文】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
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
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
人不厌恶他取。”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
解析:分析:翻译时注意句式,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意思.本句可翻译为:孔子向
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
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
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孔
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
点评: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意思就是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做到通顺、有文
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增、删、换、改等等方法。
22.翻译: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答案:【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
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解析:分析:翻译时注意句式,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意思.本句可翻译为: 孔子
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
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点评: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意思就是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做到通顺、有文
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增、删、换、改等等方法。
四、问答题
23.怎么理解“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
所好。””这句话?
答案: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
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
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
去追求富贵荣华。
解析:分析: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
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孔子在
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
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
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
华。
点评: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24. 子问公叔文子(1)于公明贾(2)曰:“信乎,夫子(3)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
曰:“以(4)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
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这一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答案: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
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解析:分析: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
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
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
不厌恶他取。”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
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
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点评: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25.说说对“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
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
是,颠沛必于是。’”的理解。
答案: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解析:分析: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
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
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
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
的。”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
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
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
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
细推敲。
点评: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