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0 16:4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
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C.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答案:C
解析:分析:选C(A女—汝,B亡—无,D出则弟—悌).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现象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
中,注意每一个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该字通哪一个字,意思是什么,是哪一类的通
假;如果经常能注意去梳理和总结,做这类题,就简单多了。
2.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困(困窘,困难)而不学 敏(灵敏)以求之 六言六蔽(不能通明而滞于一域)
B.其蔽也愚(愚蠢) 其蔽也荡(放浪而无所持守) 其蔽也贼(奸贼)
C.则葸(畏惧) 笃(厚道)于亲 则民不偷(不厚道)
D.就(接近)有道 不贰(第二次)过 远(疏远)其子
答案:C
解析:分析:选C(A敏:勤勉,B贼:害,D贰:重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
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A.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B.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答案:A
解析:分析:选A(例句和A都是诚实,诚信,B实在,C信用,D信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
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4.下列句子中的“言”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B.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C.不学《诗》,无以言 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答案:BC
解析:分析:选BC(BC都是“说话”之意,A字,D记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
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B.亡之,命矣夫!
C.今君乃亡赵走燕 D.河曲智叟亡以应
答案:AD
解析:分析:选AD(AD都同“无”,没有,B死亡,C逃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
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正不讳言之 讳:忌讳 B.载于此编者,备矣 备:齐备
C.更千五百年 更:经过 D.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 徒:白白的
答案:D
解析:分析:选D(徒:只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
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 B.贤贤易色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答案:BD
解析:分析:选BD(BD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
中,准确记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以及它们所在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多积
累,多练习。
8.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有了困难还不学习,老百姓就是这样的下等人
B.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我并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我只是)喜欢古代文化、灵敏地追求它罢了
C.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自己,现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别人
D.子亦有异闻乎?
译:你从夫子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
答案:D
解析:分析:选D(A中“民”是指人,而不能翻译成老百姓;B“之”代指知识;C应
该译为: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
别人看。)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意思就是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做到通顺、
有文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增、删、换、改等等方法。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而知之者,上也 (知道,有知识) B.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贫困)
C.不如丘之好学也 (比得上) D.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狂妄)
答案:B
解析:分析:选B(困:遇到困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
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10.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答案:D
解析:分析:选D(①中的“而”是连词,表承接关系;②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
关系③④中的“好”都读“hào”,动词,喜欢、爱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共有18个,要求学
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梳理相关虚词。
11.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B.居!吾语女
C.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D.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答案:B
解析:分析:选B(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告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
中,准确记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以及它们所在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多积
累,多练习。
12.下列选项对选文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孔子将人分成四个不同的层次,只是为了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而并非突出他的等级观念
B.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既认为自己的忠信不十分突出,又坦言自己非常好学
C.孔子对仲由提到“六个字六种弊病”,其实是在强调不学习的危害,并且对“仁”“知”“信”“直”“勇”“刚”进行了否定
D.孔子在这里说的学习,并非单纯地指学习知识,更主要的还是指加强道德修养
答案:C
解析:分析:选C(孔子并非否定那六个字(即六种品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段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具
体语境仔细辨别。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针对日方的恣意妄为,中国政府依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理直气壮展开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各项反制措施。
B.直面新形势、新情况、新困难,工作千头万绪,首要的是什么?这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心无旁骛谋发展。
C.毋庸置疑,铁路电话订票使很多旅客获得了便利。但是,铁路局数万张车票无人领取的状况也反映了有的旅客把电话订票当成儿戏,缺乏一言九鼎的诚信。
D.五部委联合清理整治公路乱收费现象遭到阻碍,被曝光的收费站依旧我行我素,该收的一分不少,该拿的一样不落。
答案:C
解析:分析:选C(A项,恣意妄为:指随心所欲,胡作非为。B项,心无旁骛:心思没有
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C项,一言九鼎:形容说话有份量。不用于表示
守信用。D项,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
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公安机关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
油”犯罪网络和3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B.莫言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平常的人,即使在中国的作家队伍中,也是普通一员,只能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技能。
C.若一个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能够给其应有的回报,他就会对社会产生责任感。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明确提出这一基本理念,并在政策制定、执行上有所体现。
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本质是过度的自我重要感,这种明显的自恋常伴随着脆弱的自尊,这使患者不断地检查别人对他的印象如何,并且对他人的批评做出愤怒和失望。
答案:B
解析:分析:选B(A项动宾搭配不当,不能“摧毁”“犯罪嫌疑人”。C项不合逻辑,
“近年来”和“将”自相矛盾。D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反应”。)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
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
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 。生态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正是伦理为科学规定了界限。
①但是,同为主张善待自然,出发点仍有很大分歧②我的看法是,两派都有道理,但说的是不同层次上的道理,而低层次的道理要服从高层次的道理
③一派反对人类中心论,认为从根本上说,自然是一个应该敬畏的对象
④一派强调以人类为中心,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利用自然
⑤合理利用自然是科学,不管合理的程度多么高,仍然是科学,而科学必有其界限
⑥现在大概不会有人公开赞成掠夺性的强盗行径了
A.⑥①③④⑤② B.⑥①④③②⑤ C.⑤⑥①③④② D.⑤①⑥④③②
答案:B
解析:分析:选B(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与过去的“有人公开赞成掠夺性的强盗行径”相
比,现在人们的态度有变化了,所以⑥应排第一句,与前文中的“掠夺性”相对应,现在
人们主张“善待”自然了,可确定①应排在⑥之后,再根据后文的“生态不仅是科学的问
题,而且是伦理的问题”,可确定④应排在①之后,据此可确定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按照语境衔接语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做题时要非常的细心,抓住题
干里的提示词语,分析选项语句之间的逻辑联系,便可得出答案。
16.指出文中的通假字。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___通___ 好知不好学___通___
今也则亡 ___通___ 出则弟___通___
答案: “女”|”汝”|“知”|“智”|“亡”|“无”|“弟”|
“悌”
解析:分析:依据语句意思判定每一个通假字,结果是: “女”通”汝” “知”通
“智” “亡”通“无” “弟”通“悌”
点评: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现象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
每一个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该字通哪一个字,意思是什么,是哪一类的通假;如果经常
能注意去梳理和总结,做这类题,就简单多了。
17. “君子笃于亲”的句式是____
答案:介宾短语后置句
解析:分析:依据语句的语法特点判定本句为状语后置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做该类题时,一定要首先掌握文言句式的四
大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参考类型仔细核对,就
能得出答案。
18. 其蔽也贼:贼的活用方式是____
答案:名词活用作动词
解析:分析:依语法可知本字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害人害己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
准确记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以及它们所在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多积累,多练
习。
19. 事父母,能竭其力:竭的活用方式是____
答案:使动用法
解析:分析:使动用法,使…尽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
准确记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以及它们所在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多积累,多练
习。
20. 贤贤易色:贤是的活用方式是____
答案:第一个“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第二个“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解析:分析:依据文句意思和语法可知:第一个“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贤;
第二个“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才德的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
准确记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以及它们所在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多积累,多练
习。
三、问答题
21. 子曰:“由也!女①闻六言六蔽②矣乎?”对曰:“未也。”“居③!吾语女。好仁
不好学④,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学,其蔽也荡(5);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6);好直不
好学,其蔽也绞(7);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一句的意思是什
么?
答案: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没有。”孔子
说:“来坐下!我告诉你。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
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
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
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这段意思是说这里所谈的六种品德和六
种弊病,古成语称为“六言六蔽”。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好品德,都是我们应该
喜好好而加以修养的。但是,如果不通过学习而明白事理,通权这变地把握其实质,便很
容易偏执一隅,造成危害,从而由“六言”(六种美好的品德)变成“六蔽”。
解析:分析:依据文句意思这里所谈的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古成语称为“六言六蔽”。
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好品德,都是我们应该喜好好而加以修养的。但是,如果不
通过学习而明白事理,通权这变地把握其实质,便很容易偏执一隅,造成危害,从而由
“六言”(六种美好的品德)变成“六蔽”。这种事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
很多的。就以春秋时期为例,宋国和楚国在弘这个地方开战,楚军正在渡河时,宋军中有
将建议冲锋过去消灭楚军。可宋襄公为了表示“仁”,说是“不鼓不成列”,要等楚军完
全渡过河列好阵以后才开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因伤腿而送了命。这是“好仁
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典型。此外如著名的“东郭先生与狼”的寓言故事,实际上也是说
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的道理。东郭先生对狼讲仁慈,讲
信用,结果拚命害了自己。这些教训都是非常深刻的。推而广之,“六言六蔽”实№上就
是反对教科文,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理论脱离实,而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通权达变,掌握精髓和实质。这是要我们特别加以注意的。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22. 何为“好学”?
答案:“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 “有颜回好学者,不迁怒,不贰过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贤哉,
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
解析:分析:好学之人,就应该不受限于外界环境,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能够体会到学
习的乐趣。勤做事慎言语,并随时靠近有道德的人来弥补不足。做到这些,才能像颜回一
样,不随便迁怒于他人,做事不犯同样的错误,成为真正的好学之人。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23. 同学们根据文段,思考,孔圣人所说的学习,学的是什么?
答案:(1)道德修养(修身);(2)学礼,以礼规范
解析:分析:(1)道德修养(修身)“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
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末句“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
矣。” 贤贤易色——尊重有才德的人而看轻女色(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常常把女色看成是
美德的对立面,要求人们崇尚、爱好美德,而克制自己的私欲);子曰:“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此句提到的,年轻人首先
要学会孝悌之义、谨慎诚实、爱众亲仁!而后还有力量,才学习礼乐制度和文化知识。
(学会做人的重要性)
(2)学礼,以礼规范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
绞.'讲礼的重要性,任何人情,为政,做人,都'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不学
《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六言六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
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
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学六言,去六蔽)六言(即仁、知、信、
直、勇、刚),也就是六种德行。 请选择其中你认为最有感触的一两种说明。 明确: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分辨是非,不滥用仁爱之
心。“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区分道义,不固守愚信。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24. 从学习中,我们总结出,孔子所侧重的学习,在于“修身”与“学礼”。这个跟我们
现代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区别。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单纯的修身养性,学礼治国,显
然不够合适。于是,我们越来越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成就高科技生活。那么,
孔子的教学思想,是否已经不受用了呢?
答案:孔子的教学思想没有过时,教育学生必须先立德后学习知识和技能。道德的重要性
在现代生活中尤为重要。现代的诚信危急,警告我们必须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举例
说明)
解析:分析:结合现实发表看法,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25.“ 六言六蔽”是指什么?
六言指下文说的仁、智、信、直、勇,刚六种品德,六蔽指与言想对的愚、荡、贼、,
绞、乱、狂。蔽同“弊”。
答案:六言指下文说的仁、智、信、直、勇,刚六种品德,六蔽指与言想对的愚、荡、
贼、绞、乱、狂。蔽同“弊”。
解析:分析:依据课文概括总结。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8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