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六第1单元第1课人类文化与文化遗产同步练习(2)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六第1单元第1课人类文化与文化遗产同步练习(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3 08:3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六第1单元
第1课人类文化与文化遗产同步练习(2)
一、选择
1.2009年9月30日,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明清时朝廷均在南京设有官办织局,专为皇室织造云锦。当时,与之同属于丝织业中心的是
A. 长安 B. 扬州 C. 开封 D. 苏州
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明清时期的丝织业中心除了南京以外,还有苏州,故选D。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历来是我国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的地方。ABC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点评:考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
2.毛泽东在延安时就强调,应当对从古希腊到中国革命的整个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综合的研究。在古希腊文明中,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有显著特色,该制度(  )
A.是现代共和政制的典范 B.强调政党的政治作用
C.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民主权利 D.与小国寡民的国情相适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A不对,雅典政治属于直接民主,与现代共和政制有很大区别;B不对,政党政治源于近代英国;C不对,雅典政治保证男性公民的民主权利;D符合题意,小国寡民的国情有利于直接民主。
点评:考查雅典政治遗产
3.2010年10月1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京剧以全票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由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而形成的剧种
②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③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④正式形成于19世纪中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乾隆年间徽剧三庆班入京为皇帝祝寿,后融合了汉剧等其它艺术,发展成了京剧剧种。它的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精细、流行最广泛、观众最普遍,影响也最大,被公认为“国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道光时期最终形成。京剧成为我国戏曲中最具有全国性、典型性的剧种之一,是我国的国粹艺术,是我国戏剧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根据分析,①②③④表述都正确。故选D。
点评:考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
4.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事业的发展。“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都江堰 B. 郑国渠 C. 龙首渠 D. 成国渠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题干“它是世界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 “成都平原”这些信息提示,都指向了都江堰,答案为A。
点评:考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江堰
5.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应属于
A.文化遗产 B.自然遗产 C.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D.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世界遗产公约》自然景观属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评:考查自然遗产
6.由于世界遗产本身具有的巨大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申遗”热至今在我国“高烧不退”。但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2004年的有关规定,我国每年可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只有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我国目前每年可申报的世界遗产数量最多是2项。
点评:考查世界遗产
7.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国现存的石窟艺术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并留下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秦汉时期开始修造
B.云冈石窟佛像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
C.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D.最精美的作品大多是佛教特别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
答案:C
解析:
分析:魏晋以后,随着佛教广泛传播开始建造;B错误:是典型的胡人形象,洛阳的龙门石窟佛像才具有中原文化特征;D错误:大多是隋唐时期作品
点评:考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石窟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于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人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下列有关“端午”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农历以地支纪月,称五月为午月,又称“重午”节
B.“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屈原字端午,故称“端午节”
C.公历5月5日俗称“端午节”,是我国各民族及海外华人、华侨,甚至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普遍认同,世代遵循的纪念性节日
D.“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是我国农历24个节气之一
答案:A
解析:
分析:端午节是我国的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的意思是“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 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点评:考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
9.图2为山东沂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郎织女传说” 纪念邮戳。“牛郎织女”是我国民间流传千古的爱情传说,这一传说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因素有
①男耕女织 ②农业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 ④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牛郎织女的凄惨的唯美爱情体现了我国古代的经济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点评:考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郎织女的传说
10.从1978年起至2008年7月8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先后公布了878项世界遗产,其中数量最多的是( )
A.文化遗产 B.自然遗产 C.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D.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1978年起至2008年7月8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先后公布了878项世界遗产,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评:考查文化遗产
11.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认为,“20世纪初中国思想史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 )
A.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使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一次民主思想的洗礼
D.为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提供了指导
答案:C
解析:
分析: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是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这一运动以“民主科学” 为号召,促进了思想解放,故选C项;新文化运动发生在清王朝被推翻和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之后,排除 A.D 两项;B项是辛亥革命的作用,排除。
点评:考查新文化运动
12.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于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广场边上有著名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餐厅门上面有块铜牌,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至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在此居住期间最有可能完成的任务是
A.深入研究了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C.第一次与恩格斯见面,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D.发表《共产党宣言》
答案:D
解析:
分析:《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2月,是马克思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及切身实践的基础上创作的,是马克思的重要成果。A项是其完成任务的理论来源,B项是1844 年发表,C项中的会晤不能称为任务,选D。
点评:考查《共产党宣言》
13.“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并且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这反映出
A.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文明以改造中国
B.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重建中国的政治秩序
C.陈独秀、胡适等知识分子主张重估传统、唤醒国民
D.李大钊、陈独秀主张效仿苏俄进行彻底的社会转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材料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盲目的反对一切中国文化的做法,全盘的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点评:考查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态度
14.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属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是( )
A. 杂剧 B.南戏 C.黄梅戏 D.京剧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了解京剧的特点包括角色划分、表演形式上的独特之处。
点评:考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 )
A.《春秋》鲁国史书 B.《尚书》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
C.《论语》 D.《道德经》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弟子记载孔子言行的书。所以选C。
点评:考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
16.下列内容中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之一,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的是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常识可以知道,既是文化遗产又是节气的是清明。
点评:考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明节
17.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材料所给的对联可以看出土楼强调了血缘关系,即宗法制原则。故选C。
点评:考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福建土楼
18.图是上海外滩西侧的欧式风格建筑群。作为重要文化遗产的外滩建筑群形成于近代,是上海百年历史的缩影。它突出说明近代上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 )
A.殖民主义色彩浓厚 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崇尚西方建筑文化 D.国际文化交流活跃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从建筑文化和建筑式样上来分析上海外滩文化体现了鲜明的殖民主义的色彩。
点评:考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上海外滩
19.从世界文化遗产中,我们能够(  )
①探寻历史的踪迹 ②认识历史文化 ③ 与不同民族进行交流 ④进行学术研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从世界文化遗产中可以探寻历史的踪迹也可以从中认识历史文化和与不同民族进行交流并进行学术研究,故选A。
点评:考查世界遗产的作用
20.战国时期兴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有:①变水害为水利;②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③体现了四川先民的勤劳智慧;④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该题为组合选择,解题时抓住关键词是都江堰工程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实际上是考查该工程的现实意义,从而排除第④项。
点评:考查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
二、材料分析题
21.梁思成说,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县城通常为三里。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采用了与山西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窑洞(砖拱顶)式建筑结构。
——摘编自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徼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徼州古村落》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建筑活动”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指出各自的“范例”所在。
答案:平遥古城:明清汉族传统县城。徽州古村落:明清传统乡村民居。
(2)概括上述“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6分)
答案:特性:礼制等级。平遥地方三里的规模,徽州古村落的住家格局。家族中心。平遥民居是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天人合一。平遥市楼“揽山秀”、“挹清流”,徽州古村落的天井采光通风。
(3)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说明保护、开发此类古建筑的基本要求。
答案:保护:保持整体原貌,体现历史感。开发:进行适度开发,体现协调性。
解析: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第(1)题主要考查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平遥古城属于明清时期汉族传统县城,徽州古村落属于明清时期传统乡村民居。
第(2)题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材料二中的信息“徽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即可得出“礼制等级”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城里的古民居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材料二中的信息“聚族而居”即可得出“家族中心”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材料二中的信息“天井,可以采光通风”即可得出“天人合一”的结论。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理论的认识。属于开放型的探究题。“保护”方面,可从保持整体原貌的角度思考作答;“开发”方面可从适度开发的角度思考作答。
点评:考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22.历史文化遗产以其无声的存在向后人昭示着历史的传承,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甲图、乙图分别是什么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
答案:甲图:古希腊;乙图:古罗马
(2)甲图和乙图所示建筑分别具有什么突出的建筑特色?从建筑艺术角度分析,乙图对甲图有哪些继承与发展的地方?
答案:甲图:主要特色是柱廊,不同风格的柱子体现出雅典建筑的精致和秀丽;
乙图:把罗马式的拱门和希腊的柱式建筑相结合,在每个拱门两边都配以希腊式石柱, 从而将建筑的力度和外观的美感融为一体。 继承了希腊建筑的柱式结构,又把它和罗马的拱门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
(3)从三幅图片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不同的国家的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这种突出的普遍价值,首先在于它是 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 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 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学术研 究的重要资源。
解析:
分析:(1)根据图片附着的文字说明进行分析:甲图: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长方形建筑物,神庙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这座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号Parthenon,即希腊文∏αρθενωσ的转写,意为“处女”。帕台农神庙也译为“帕特农神庙”。 乙图:罗马大斗兽场由皇帝韦斯巴芗在公元72年下令修建于公元80年建成。角斗活动一直持续到403年,斗兽场直到公元八世纪还几乎完整无损。此后五百年在大大小小的无数次战争中,它主要被用做堡垒。 (2)在大斗兽场的外部造型上,罗马人为了实际的需要把希腊柱式进行了重新拼装,檐部变成了圆开斗兽场的装饰带。在罗马建筑中,希腊柱式一直被当作“形容词”来使用,因为安排得恰到好处。(3)本问实际考察当今人们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同的国家的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点评:考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23.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专家称,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大运河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疏通了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并筑邗城(今扬州),开凿邗沟(自扬州到江水,东北通过射阳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
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继续施工延伸河道。
公元587年,隋为兴兵伐陈,整修邗沟。炀帝即位后,都城由长安迁至洛阳,经济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开通济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工程东段自荥阳县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通济渠又名汴渠,是漕运的干道。
608年又开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入今卫河至天津,继溯永定河通今北京。
610年继开江南运河,由今镇江引江水经无锡、苏州、嘉兴至杭州通钱塘江。
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
1282年元世祖下令动工挖济州河,济州河开通后,漕船可由江淮溯黄河、泗水和济州河直达安山下济水。
1289年,自济州河向北至临清开会通河,长250里,接通卫河。会通河建成后,漕船可由济州河、会通河、卫河,再溯白河至通县。
1291年一1293年,元朝从今通县到大都开通惠河,漕船可由通县入通惠河,直达今北京城内的积水潭。南方各省赋税经水路汇至扬州,而后直达京城,明清两朝莫不如此。
——据网络资料整理
(1)据材料,综合大运河修建历史,将其分为若干时期。(要求:写出每个时期的时代、修建的主要河段及该河段连接的水系)
答案:①春秋时期,修江南水道、开凿邗沟,沟通江淮;②隋代运河系统,由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构成,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③元代,开会通河、通惠河,黄河以北经今山东直达今北京。
(2)据材料分析,推动历代统治者注重运河修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工程建设方面看,大运河的修建有什么特点,并结合材料举一例说明。
答案:主要原因:军事、漕运。
特点:充分利用原有河道拓展、延伸;
举例:从“1282年元世祖下令动工挖济州河”“1289年,自济州河向北至临清开会通河”“1291年一1293年,元朝从今通县到大都开通惠河”的信息可得出元代,开会通河、通惠河,黄河以北经今山东直达今北京。
(3)据材料说明,京杭大运河的申遗为什么“由扬州牵头”?
答案:扬州是京杭大运河最初雏形的起点,是运河沿岸最主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水上交通枢纽(或“以扬州为中心的南北两段大运河,至今仍然是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
分析:(1)分期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从材料中可知重点介绍了三个时期“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时期、隋朝、元朝”,注意题干要求:写出每个时期的时代、修建的主要河段及该河段连接的水系,围绕这一要求,回到材料中去归纳相关信息即可。从“疏通了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并筑邗城(今扬州),开凿邗沟”可得出春秋时期,修江南水道、开凿邗沟,沟通江淮;从“公元587年,隋为兴兵伐陈,整修邗沟”“605年,他下令开通济渠”“608年又开永济渠”“610年继开江南运河”的信息可得出隋代运河系统,由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构成,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从“1282年元世祖下令动工挖济州河”“1289年,自济州河向北至临清开会通河”“1291年一1293年,元朝从今通县到大都开通惠河”的信息可得出元代,开会通河、通惠河,黄河以北经今山东直达今北京。(2)第一小问主要原因从材料中“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隋为兴兵伐陈,整修邗沟”的信息可归纳出军事;从“都城由长安迁至洛阳,经济要依靠江淮”“会通河建成后,漕船可由济州河、会通河、卫河,再溯白河至通县”“漕船可由通县入通惠河”等信息可概括漕运;第二小问特点“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工程东段自荥阳县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的信息可以看出充分利用原有河道拓展、延伸;可从隋代开通济渠的工程西段或工程东段来举例说明,注意文字简略。(3)原因应该从扬州在京杭大运河中的地位来分析,扣住材料信息来分析归纳,从“春秋时期筑邗城(今扬州),开凿邗沟”可以看出扬州是京杭大运河最初雏形的起点;从“南方各省赋税经水路汇至扬州,而后直达京城,明清两朝莫不如此”可以看出扬州是运河沿岸最主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水上交通枢纽。
点评:考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演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一生之中到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
“《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众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根据报刊摘辑
材料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立档、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由。
答案:白先勇强调按正统、正派、正宗的原则进行演出,以“青春版”的包装吸引现代广大群众,通过非正规教育及改革创新来传承,这种做法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的精神和要求,是拯救和保护昆曲的一种有益尝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故宫这类有形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有何差异。
答案: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确认、立档、研究、保存的同时,还需要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对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甚至反对必要的“修复”。
解析:
分析:本题为选做试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原因及如何保护,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点评:考查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公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资治通鉴卷六
材料二 (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嬴政)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楚人,入秦为客卿)亦议在逐中。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史记卷八七
请回答:
(1)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与青城山一起)为什么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答案: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体现了先民的勤劳与智慧。
(2)历史上,秦开凿了郑国渠水利工程。在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作出了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
答案:坚持完成郑国渠的开凿;不采纳“逐客”建议。郑国渠的开凿使大量土地得到灌溉;留住和吸引了大批人才;秦日益强大,最终统一六国。
解析:
分析:本题隐性介入了西部农业问题,切中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解答时,应充分理解水利的兴修与农业的发展、国力的增强、社会的进步之间的关系。
点评:考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古代水利工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