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六第3单元
第7课印度石窟艺术与泰姬陵同步练习
一、选择
1.下列社会存在种姓制度的是
A、古代印度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埃及 D、古代中国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
点评:考查种姓制度
2.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第一等级是下面哪一个?(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故选A。
点评:考查种姓制度
3.下列人类文化成就与古代印度相关的是( )
A.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B.杠杆原理的发现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
答案:A
解析:
分析: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所以称为“阿拉伯数字”。发现杠杆原理的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荷马史诗》的作者是古希腊史学家荷马,《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所以与古印度有关的是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点评:考查印度文明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商人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把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商人属于吠舍,故选C。
点评:考查种姓制度
5.如图反映了古代历史上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出现于(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种姓制度”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答案选C。
点评:考查种姓制度
6.佛陀创立的佛教教义多与哪一门上古印度宗教的教义对立?
A. 琐罗亚斯德教 B. 婆罗门教 C. 印度教 D. 伊斯兰教
答案:B
解析:
分析:佛陀创立的佛教教义多与上古印度宗教婆罗门教的教义对立,婆罗门教等级森严,把人分为4种姓氏: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佛教教义主张众生平等,故选B。
点评:考查古代印度的宗教
7.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种姓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根据课本选择C项,BDA项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
点评:考查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
8.我国历史上的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国王穿越到古代印度,他属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中的哪一阶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相关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印度“种姓制度”下,祭祀、贵族是第一等级婆罗门,国王、武士、官吏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楚国国王应当属于刹帝利,所以选B。
点评:考查种姓制度
9.下列示意图能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种姓制度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所以答案选D
点评:考查种姓制度
10.下列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种姓制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B.种姓制度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C.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D.最高等级是刹帝利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种姓制度的理解。结合所学,种姓制度等级森严,最高等级是婆罗门,刹帝利是第二等级。这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当今的印度社会仍有一定的影响。故选C项。
点评:考查种姓制度的影响
11.如果秦始皇穿越到古代印度去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竟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种姓制度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秦始皇”、“印度的种姓制度”、“属于”,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古代印度的雅利安人逐渐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秦始皇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与古印度国王应属于刹帝利,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种姓制度
12.古代印度农业得到发展的天然条件是
A、地处南亚,雨量充沛 B、印度河的定期泛滥
C、奴隶劳动 D、光照时间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代印度的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地处南亚,印度河由北向南蜿蜒流过,雨量充沛,所以农业得到了发展,故选A。
点评:考查种姓制度
13.中国政府一贯以来都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任何合法的宗教信仰在中国都受到保护。以下宗教中起源于古代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的是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识记能力,注意题干中时间限制,西汉末年,并且起源古印度,就是佛教。A道教起源中国,BC是明显的干扰项,容易排除。
点评:考查印度宗教
1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婆罗门的工作是()
A.带兵打仗 B. 从事农业生产
C. 与天神沟通 D.没有自由的奴隶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考查种姓制度的内容。在种姓制度中,婆罗门的等级最高,主要是祭祀阶层,掌握神权。A属于刹帝利阶层,B属于吠舍阶层,D是首陀罗阶层。故选C项。
点评:考查种姓制度
15.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C.《东游记》 D.《西游记》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唐西域记》。玄奘把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记录在《大唐西域记》中,故选A。
点评:考查古代中国和印度的交往
16.某校九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把“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确定为研究课题。下列研究内容能列入该课题的是
①象形文字 ②“种姓制度” ③汉谟拉比法典
④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⑤佛教的创立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印度文明成果。象形文字的创立者是古埃及人,《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颁布的。“种姓制度”、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佛教的创立都属于古印度文明成果,所以答案选C。
点评:考查古代印度文明
17.古代印度社会分四个等级,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而且它们世袭不变的。这种制度是( )
A、世袭制 B、种姓制度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自上而下分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 “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点评:考查种姓制度
18.“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样的情景是由于
A. 古印度社会长期分裂 B. 古印度多种宗教影响
C. 古印度盛行种姓制度 D. 古印度吠陀时代记载
答案:C
解析:
分析:材料体现的是印度的等级差别,这是由于印度的种姓制度造成的,故选C。
点评:考查种姓制度
19.婆罗门教神话:诸神分割了原人普鲁沙的身体,用他身体的不同部位创造出了四个不同的种姓:他的口变为婆罗门,双臂变为刹帝利,双腿变为吠舍,两脚变为首陀罗。据此推测,在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属于被统治阶级的是( )
A.婆罗门、刹帝利 B. 吠舍、首陀罗
C. 婆罗门、吠舍 D. 刹帝利、吠舍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他的口变为婆罗门,双臂变为刹帝利,双腿变为吠舍,两脚变为首陀罗”说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通过利用身体器官的自然高下来附会和比拟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由此不难推测吠舍和首陀罗的身体位置低下其社会地位也应该处于被统治阶级,答案选B,A C D三项组合与题意主旨不符。
点评:考查种姓制度
20.《摩诃婆罗多》中的毗湿摩说:“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性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她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毗湿摩所言
①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一种社会现象 ②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
③倡导各种姓要严格实行内部联姻 ④批评首陀罗女子没有节操
A. ③ B.①②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不同种姓之间禁止通婚,特别是上层与下层之间,①②③符合题目要求,④与题干无关,故应选C。
点评:考查种姓制度
二、材料解析题
21.下列材料摘自《摩奴法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是最先出生且掌握‘历史知识’,因而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宰。”
“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
(1)这是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这些条文反映了什么制度?
答案: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2)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而且 婆罗门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或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3)从高到低依次写出四个等级的名称。
答案:婆罗门、 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4)这些法律条文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为了维护奴隶主等统治阶级的利益。
解析:
分析:(1)材料体现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存在着严重的等级差别。(2)材料体现的是森严的等级差别。(3) 此题比较简单,可以根据所学直接回答。(4)种姓制度和法律的规定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的。
点评:考查种姓制度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摩奴法典》
材料二 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释迦牟尼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
答案:种姓制度
(2)《摩奴法典》主要维护的是哪些特权阶层的利益?
答案:婆罗门和刹帝利
(3)材料二实质上反映了印度佛教的什么主张?
答案:众生平等
(4)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佛教在当时的印度社会广泛传播的原因。
答案:人们对种姓制度的不满;佛教宣扬“众生平等”
解析:
分析:(1)从材料一的文字内容中可看出其反映的是印度严格的种姓制度。(2)材料一中文字“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说明了《摩奴法典》主要维护的是印度社会上层等级的利益即婆罗门和刹帝利。(3)材料二的内容实质反映了佛教主张众生平等。(4)结合材料一、二内容可以说明佛教在当时的印度社会广泛传播在于其宣扬“众生平等”,迎合了人们对种姓制度的不满。
点评: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