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六第5单元
第14课秦始皇陵兵马俑同步练习
一、选择
1.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 )
A. 经济繁荣 B. 国家统一 C. 文化统一 D. 百姓安居
答案:B
解析:
分析:“海内皆臣”的意思是四海之内都臣服了,四海是指全国,因此“海内皆臣”表明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点评:考查秦朝实现统一
2.下图是秦始皇陵二号兵俑坑出土的彩绘跪射俑,对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秦朝高超的塑造水平 B.从中可了解秦朝军队的建设
C.图中人物为秦朝的高级军官 D.它是秦军大型军阵的一种组成兵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文物的服饰、发饰及所用武器可以判断出他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不是高级军官,故选C。
点评: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
3.秦兵马俑坐落于秦始皇陵东侧,且面朝东方的原因是( )
A.再现秦灭六国的雄姿 B.古代秦人下葬的习俗
C.秦始皇渴望死后仍君临天下 D.根据地理环境而设计
答案:A
解析:
分析:秦始皇好大喜功,故在陵墓旁用兵马俑陪葬,让后人永远记住他统一六国的伟大功绩。
点评: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
4.秦始皇自继位秦王开始,就为自己修建庞大的陵墓,其根本原因是 ( )
A.“事死如事生”的古代丧葬观念导致的 B.象征着皇帝的唯我独尊
C.再现自己统一六国的辉煌 D.让后人记住自己一生的功绩
答案:A
解析:
分析:中国同古埃及一样都相信“灵魂不灭”,因此生前就为死后考虑阴间的住所、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故选A。
点评:考查秦始皇陵
5.秦始皇陵墓的修建曾经一度停下来,其原因是 ( )
A.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打到了戏水河附近 B.修秦始皇陵墓直接导致了农民起义
C.秦二世财政困难,无力再修 D.秦二世属于篡权,不愿为父亲再修陵墓
答案:A
解析:
分析: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军打到了骊山北麓的戏水河附近,威胁秦的首都成阳,秦政府无兵可调,少府章邯建议调修建陵墓的工徒去镇压起义军,获得秦二世批准,于是陵墓工程被迫停止下来。故选A。
点评:考查秦始皇陵
6.在秦始皇陵出土的文物中,在统一的位置,刻有制造者的人名,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纪念这些能工巧匠 B.纪念有战功的真人
C.保障手工业品的质量 D.防止这些产品用错地方
答案:C
解析:
分析:秦朝实行严格的追究责任制度,以法律手段来保障手工产品的质量。故选C。
点评: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
7.秦始皇陵出土的武士俑不仅神态逼真,而且装饰各异,有轻装步兵、有重装步兵、有车兵、骑兵及警卫严密的指挥部,这说明兵马俑是 ( )
A.大型军阵 B.只是陪葬的习惯器物
C.当时用活人陪葬的代用品 D.秦始皇陵的核心部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直观再现了强大的秦代军阵,故选A。
点评: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
8.“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鉴于以上教训,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制定严密的法律 B.推行郡县制
C.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和选拔 D. 焚书坑儒
答案:B
解析:
分析:“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大意是: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据此秦始皇听取了廷尉李斯的意见,全国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点评:考查秦朝政治体制
9.秦始皇的下列活动中,客观上具有积极意义的是
①修阿房宫②筑骊山墓③筑长城④开灵渠⑤修驰道(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历史活动,其中修建皇宫和陵墓耗费了大量的财富,给人民带来灾难,没有客观积极作用,筑长城开灵渠,修驰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所以③④⑤正确。
点评:考查秦始皇的活动
10.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它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方面的帮助( )
①艺术 ②手工业 ③军事 ④阶级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艺术成就可以 为后世提供众多信息, 所以答案选D。
点评: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
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在位时,修建了庞大的皇陵,兵马俑坑是其陪葬坑。从当时的形势看,俑坑的朝向最有可能是( )
A.坐北朝南 B.坐南朝北 C.坐西朝东 D.坐东朝西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材料“诸侯尽西来”可以分析的出秦始皇兵马俑的俑坑朝向是坐东朝西的。
点评: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
12.2002年底,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开始热播,影片的主题是“为天下的人是大英雄”,秦始皇是一个大英雄。为此,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秦始皇作为统一中国的皇帝,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是
A.灭掉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
B.确立了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C.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制定了有利于统一且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
D.留下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为中国赢得了光照世界的荣誉对
答案:A
解析: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有利于民族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基础。本题强调的是秦始皇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作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故A符合题意。B强调的是在政治制度上的贡献;C强调的是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D强调的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点评: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3.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它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方面的帮助( )
①艺术②手工业③军事④阶级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可以为后世提供众多信息,包括上面提到的四个。
点评: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
14.右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B.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
D.都反映了当时阶级关系的实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文主义精神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只体现在《维纳斯》上,放映当时阶级关系实质的是兵马俑,但两者都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点评: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
15.秦始皇修建陵墓的目的是( )
( http: / / www. / )
A.死后让灵魂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B.向后人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
C.继续统治人间百姓 D.看透了世间冷暖
答案:A
解析:
分析:秦始皇大修陵墓,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死后能够继续享受富贵、集权的生活。
点评:考查秦始皇陵
16.如图是“秦始皇兵马俑”的缩略图,图片再现了秦朝强盛的国力和兵力,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下列哪一改革措施( )
( http: / / image. / i 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1%F8%C2%ED%D9%B8%CD%BC%C6%AC&in=4539&cl=2&lm=-1&st=&pn=11&rn=1&di=102000130380&ln=2000&fr=&fm=rs9&fmq=133395485459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 \t "_blank )
秦始皇兵马俑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什伍户籍制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干主要是关于军事,奖励军功,不仅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而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B符合。A不对,这是经济方面的措施。CD不对,这是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点评:考查商鞅变法
17.《说文》:“檠,榜也……驰弓防损伤。”直到2015年3 月,秦兵马俑一号坑挖掘展出了檠木实物,才让史学界明了“檠”为何物。 正确叙述最恰当的是( )
A. 中国古籍记载完整 B. 秦考古有重大突破
C. 考古揭开“檠”面纱 D. 考古与史籍详解“檠”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说文》”、“挖掘展出了檠木实物”等,题干材料的核心牵涉到史籍与考古对“檠” 的解读。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D项符合题意,正确。其余ABC三项均不够准确和全面,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点评:考查史籍与考古
18.中国秦朝因长城和兵马俑而名满世界,这些举世闻名的工程得以完成的基本条件是( )。
A.繁多的赋税 B.沉重的徭役
C.苛刻的兵役 D.土地兼并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古代中国大型土木工程的成功营造,主要得益于劳动者服事徭役。
点评:考查秦朝长城和兵马俑等举世工程完成的原因
19. 曾有史书记载项羽火烧阿房宫,但有学者认为历史上根本不存在阿房宫。某同学为探究此课题,准备前往实地考察,他应去( )
A.陕西省 B.山西省
C.河南省 D.河北省
答案:A
解析:
分析:阿房宫相传是秦始皇为他宠爱的阿房建立的一个宫殿,这座宫殿应该建立在秦的都城里。秦的都城在陕西省,故答案选择A项。
点评:考查阿房宫
20.秦始皇时期繁重的徭役不包括
A、修长城 B.建阿房宫 C.伐南越 D.焚书坑儒
答案:D
解析:
分析:焚书坑儒属于思想专制不属于徭役。
点评:考查秦朝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赢政继位后,多次选派术士为自己选择风水宝地,最后术士选定了风光秀丽、山水围绕的骊山脚下渭水之滨的一处地方做为陵寝。【版权所有:21教育】
材料二:秦始皇历时38年,最多动用人力达70余万,但直到秦始皇死时,庞大的工程还未建完。
材料三:秦始皇陵坐西朝东,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陵园中心是高大的人工封土冢,东西长515米,南北宽485米,冢高仍有76米。整体布局宛若都邑,而高大的封土和深邃、神秘的地宫,象征着秦始皇的成阳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秦人当时的什么思想
答案:秦人当时比较迷信,陵墓一定要找风水宝地。
(2)秦始皇陵为什么坐西朝东
答案:当时秦朝以西为贵,同时也是再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大功业。
解析:
分析:第(1)问要从秦人在当时比较迷信,建陵墓一定要找风水宝地方面考虑;第(2)问要从再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大功业方面考虑。
点评:考查秦始皇陵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4年之后,“秦俑”出土,这更增加我们思考的机会。这批陶器塑像据估计约为六到七千个,个个不同。从脸上的表情,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年龄和性格。……他们所着靴鞋的鞋底有圆钉。所穿的甲,铁片以皮带穿贯,都根据实物丝毫不苟的模制,步兵和骑兵的制服也不同。并且这几千个塑像带着战车和兵器构成战斗队形,又能大概一致保存艺术和技术上的同一标准。这些地方,也使我们对秦始皇的为人,另有超过以往历史评价的感想。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有一件事,我们无法忘记,即秦始皇是历史上“万里长城”的首创者。这是嬴政统一中国之后命蒙恬率兵三十万,收河南,伐匈奴,在团结对外的条件下,全面筑城。此举更表示他的极权政治有实际的需要。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 据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87年遴选《世界遗产目录》时对秦陵兵马俑的评价词: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园,工程浩大为史所罕见。……1974年至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500米处发掘出了秦陵兵马俑坑……目前在三个墓坑中共发掘武士俑800多件,木战车近20辆,战马1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千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俑体态高大,与真人相仿,一般在1.8米左右,陶俑的神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奇异珍宝。秦陵及兵马俑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俑的主要特点,材料中的“这些地方也使我们对秦始皇的为人另有超过以往历史评价的感想”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特点:比例匀称、神态逼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含义:指兵马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材料二提及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些事迹?作者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极权政治的?
答案:完成统一,修筑万里长城。极权是巩固统一的需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理由。
答案:艺术价值: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
史学价值: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包括他的特点、艺术价值、史学价值,以及对秦始皇极权政治的认识,题目难度不大,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点评: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
23.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气势宏伟,工艺精湛而享誉世界。其中二号铜车马更是出类拔萃。阅读材料:
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篷盖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0.4厘米,薄的地方仅有0.1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0.8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仅0.5毫米的铜丝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举例说明二号铜车马的建造特点。
答案:使用铸造技术:所有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的;技术精细灵活、令人称奇;讲究细节,零部件设计精细入微;缨络铜丝细如发丝。
(2)二号铜车马有怎样的历史价值?
答案:能够反映秦代的手工业生产水平;可以为研究当时的军事状况提供参考;也是研究秦代交通和生活状况的依据。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铸件组成,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等信息来概括特点。第(2)问考查学生调动知识与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研究历史文物对于现今的作用,本题可以从二号铜车马反映的手工业、研究军事信息以及秦代的交通和生活等信息去提供历史价值。
点评:考查兵马俑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司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真人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陵的设计思想。
答案: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国君的陵园若都邑。至高无上的皇权观念。
(2)依据材料二,评析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
答案: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为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解析:
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可知秦始皇陵地宫的建筑群犹如秦始皇的咸阳宫殿一样,也设有百官位次,地宫顶砌筑了像征日月星辰的图像和宝石,地面还灌以水银像征湖海江河,这些体现出了秦陵的设计思想是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国君的陵园若都邑;至高无上的皇权观念。
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的“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真人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的信息分析得出答案。
点评:考查秦始皇陵墓
25.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透过秦朝时期的艺术品以及有关文献记载,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材料一]
[材料二]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
——《史记.始皇本纪》
[材料三]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1)从图片中你可以透视秦朝的那些历史信息?
答案:兵马俑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兵马俑雕塑具有逼真写实的特点。
秦统一天下,国家强盛;秦始皇崇尚武力;陪葬的遗风。
(2)要了解史记关于秦始皇陵内部情况的记载是否属实,还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研究?
答案:可以参阅与之相关的其他文献资料,也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探求真相。
(3)如何看待杜牧对阿房宫的记载?
答案:杜牧的《阿房宫赋》细致的描绘了这个宫殿的宏伟壮丽,但有扩张的成分,不可全信。
解析:
分析:从选材看,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兼顾,且具有不同的考察功能;文字材料的来源也体现了多样性,有史学名著,也有文学作品;特别是渗透史学方法论的考察,史学方法是学习历史的钥匙,应在在试题中有突出的体现。
点评:考查阿房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