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六第5单元第15课明清皇家宫苑与陵寝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六第5单元第15课明清皇家宫苑与陵寝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7.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3 09:0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六第5单元
第15课明清皇家宫苑与陵寝同步练习
一、选择
1.古代中国皇帝有“追封”的习惯,就是为自己已死的父母和几代祖先追封爵位。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第二年就追尊其早已死去多年的父亲朱五四为皇帝,并为之修建“皇陵”。该“皇陵”位于 ( )
A.安徽凤阳 B.江苏南京 C.河北易县 D.北京昌平
答案:A
解析:
分析: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其父已死多年,葬于凤阳,朱元璋为此父修陵。故选A。
点评:考查朱元璋之陵
2.朱元璋为父亲修建了“皇陵”之后,又追尊其三代先祖为皇帝,修建了“祖陵”,“祖陵”的选址为( )
A.安徽凤阳 B.江苏盱眙 C.钟山之阳 D.河北遵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朱元璋祖籍是江苏盱眙,因灾荒朱五四把家从盱眙迁到安徽凤阳定居下来。故选B。
点评:考查明朝皇陵
3.清朝最大的帝王陵园是 ( )
A.东陵 B.西陵 C.十三陵 D.孝陵
答案:A
解析:
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清朝”可排除C、D,因为它们是明陵;东陵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及孝庄、慈禧且主要是鼎盛时期的皇帝,规模较大;西陵葬有雍正、道光、嘉庆、光绪四位皇帝及一些后妃,其规模明显不如东陵。故选A。
点评:考查
4.在通常的情况下,帝王陵墓不论大小,都“五脏俱全”,可是建于清朝中期的慕陵却“五脏不全”,它缺少 ( )
①碑楼 ②地宫 ③华表 ④石像生 ⑤方城明楼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任何陵墓的地宫都是核心,是存放棺木所在,不可缺少。故选C。
点评:考查清皇陵
5.秦始皇陵是中国帝王中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它与明清皇陵最大的不同是 ( )
A.地宫不同 B.“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不同
C.共用的陵墓神道不同 D.所花费的银两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秦时没有陵墓共用的神道,这是明孝陵神道的一项创制;其余A、B是相同点;D是表面现象。故选C。
点评:考查秦始皇陵与明清皇陵的比较
6.既修长城,又修紫禁城,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为自己修陵墓的皇帝是 ( )
A.康熙 B.慈禧 C.朱棣 D.乾隆
答案:C
解析:
分析:只有明朝皇帝才可能既修长城,也修紫禁城和陵墓,而清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从来没有修过长城。故选C。
点评:考查明朝皇陵
7.在明清皇帝陵墓中,埋葬皇帝最多的陵墓群是 ( )
A.清东陵 B.清西陵 C.明孝陵 D.明十三陵
答案:D
解析:
分析:清东陵埋葬了五位皇帝;清西陵埋葬了四位皇帝;明孝陵只埋葬了朱元璋一人;明十三陵埋葬了明朝十三位皇帝。故选D。
点评:考查明清皇帝陵墓
8.后人作诗云:“不修长城修行宫,避署山庄庙多重,蒙藏贵族齐来会,胜过百万虎狼兵。”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宗教政策 ( )
A.利用宗教笼络少数民族 B.为修寺庙,动用军队
C.强迫少数民族宗教首领移居避暑山庄 D.发展宗教,裁减军队
答案:A
解析:
分析:清朝统治者为了笼络蒙古、西藏等民族,在修建避暑山庄时,修建寺庙供少数民族贵族朝觐皇帝的礼拜之用。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控制。
点评:考查清朝时期的宗教政策
9.自康熙帝到咸丰帝,经过一百五十余年建成,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清代皇家园林是 ( )
A.圆明园 B.颐和园 C.园明园 D.上林苑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万园之园”这个核心词语可以判断出是圆明园。故选A。
点评:考查圆明园
10.明孝陵采取“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模式,其设计理念是( )
A.注重陵主的灵魂,希望陵主死后的灵魂能像生前一样受到顶礼膜拜
B.突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C.体现明初的强盛和繁荣
D.体现皇恩的浩荡
答案:B
解析:
分析: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体现在陵寝上就是突出皇权至上。
点评:考查明朝皇陵
11.明清时期,湖北钟祥地区远离京城,也没有人造反称帝,却出现了一座皇帝陵寝——显陵,其原因可能是( )
A.该地区风光秀丽被皇帝选为陵址
B.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建文帝逃到湖北葬于钟祥
C.该地是清王朝先祖追尊修建的帝陵
D.明朝嘉靖帝追尊其父为皇帝,由王陵改建的帝陵
答案:D
解析:
分析:A明显不正确,应排除;“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不知所踪,因此未建陵墓,排除B;清朝的先祖在辽宁新宾的“赫图阿拉”,不在湖北,也排除C;嘉靖帝的堂兄明武宗无子,按“兄终弟及”的原则,嘉靖帝以过继身份继承皇位,给自己的父亲追尊为帝。故选D。
点评:考查明朝皇陵
12.在颐和园的众多建筑中,被称为颐和园标志性建筑的是 ( )
A.乐寿堂 B.佛香阁 C.智慧海 D.仁寿殿
答案:B
解析:
分析:佛香阁是观赏颐和园壮美景色的最佳位置,也是整个颐和园的点睛之笔。故选B。
点评:考查颐和园
13.下列关于元朝的皇城禁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扩大太液池的范围,使北海、中海、南海连成一片
B.在北海一带的琼华岛和海子周围修建
C.形成了以万岁山、太液池为主的皇城禁苑
D.古谓之囿,汉谓之苑
答案:C
解析:
分析:A是明代园林,应排除;B是金王朝园林,也排除;D是说汉代以前园林叫囿,汉朝称苑,与题干无关。故选C。
点评:考查元朝皇城
14.下列对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它是颐和园中的标志性建筑 B.清朝的咸丰帝病死于此
C.它是清朝晚期的政治活动中心之一 D.它的建筑形状是仿照的布达拉宫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上方的“烟波致爽”的牌匾可以判断出该建筑是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1861年咸丰帝病死于此;A是佛香阁;C是颐和园;D是普陀宗乘之庙。故选B。
点评:考查明清皇家宫苑
15.按皇家园林建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颐和园 ②圆明园 ③避暑山庄④西苑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①是1886年开始修建的;②是咸丰皇帝时期修成的;③是乾隆时期修成的;④是明代修成的,故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④③②①,故选B。
点评:考查明清皇家宫苑
16.清朝初年,皇帝每年秋季率大臣亲贵和八旗军兵行围射猎,这既是对清朝的军事大检阅,也是清廷加强与蒙古王公贵族密切联系的重要活动。这个活动称为( )
A.行围射猎 B.木兰秋狝 C.诸侯会盟 D.朝见天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因为在塞外草原设立的木兰围场,每年秋季行围射猎与少数民族会盟,故称“木兰秋狝”,故选B。
点评:考查木兰秋狝
17.清朝末年,有人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今日幸南苑,明日幸海子,何日复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应有”下联是:“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联中所讽之人是 ( )
A.光绪 B.慈禧 C.康熙 D.道光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联中“复幸古长安”“六旬割台湾”可知所讽之人应是慈禧太后。
点评:考查慈禧
18.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西藏的行政和宗教领袖,在西藏具有崇高的地位。其中班禅额尔德尼的常住寺庙在 ( )
A.拉萨 B.林芝 C.日喀则 D.布达拉宫
答案:C
解析:
分析:达赖喇嘛的寺庙是拉萨的布达拉宫,班禅额尔德尼的寺庙是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
点评:考查明清皇家宫苑
19.紫禁城的宫殿装饰仿佛是龙的世界,主要原因是( )
A.皇帝被认为是“真龙天子” B.古代人们非常崇拜龙
C.龙能给人们带来吉祥 D.皇帝能够代表龙的意志
答案:A
解析:
分析:这主要是和古代的封建迷信思想有关,古代人们认为龙是自然界的主宰,特别是行云布雨,也反映出降水对中国这样的农耕文明古国的重要,因此皇帝自认是真龙天子,以神权思想神化政权。故选A。
点评:考查明清皇家宫苑
20.下图是北京白石台基上的紫禁城宫殿,它最突出的特征是 ( )
A.强调与自然的和谐B.强调宏伟高大,气势磅礴
C.强调皇权至上的威仪和国家大一统的气势 D.强调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一切(包括建筑)都必须服从皇权至上这个主题,故选C;其余都是特征之一,但都必须服从C。
点评:考查明清皇家宫苑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就是在上述的中国这个城市,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十几年前,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策划了一个……广告片。我国文物部门极力反对,但是有关领导竟然批准。这个广告片在法国某电视台仅播出十几秒,立即招来无数电话投诉,说:‘我们法兰西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么竞做出这种羞耻之事,拍一个广告,让汽车爬上人类共同的伟大遗产的躯体 !’电视台立即撤下这个广告片,再也不敢播放。”
——人教版教材
(1)图一所示历史遗迹在今天哪个城市 从奥运发展史角度看,它能获得2004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优势有哪些
答案:雅典。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代希腊;世界文化遗产奥林匹亚遗址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拥有和平友谊、公平竞争等精神,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2)2008年奥运会将在图二古建筑所在的城市召开,请列举出位于该城市的另外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答案:长城、天坛、颐和园等。
(3)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你认为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答案: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提高社会对遗产资源保护的常识。严格遵守国际和国家有关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学习国外在保护遗产方面的经验,加强世界遗产地之间的交流、合作。
解析:
分析:(1)根据材料图片派特农神庙可以看出这是雅典,这座神庙坐落在雅典。雅典获得了2004年奥运会城市主办权,主要原因要从雅典的奥运文化和近代历史上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历史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2)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北京的标志性的建筑如长城、天坛、颐和园等。其他遗址可以写出北京的其他历史遗址和著名的建筑等。(3)要从尊重历史文化遗产和遵守有关法律、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考查雅典与北京历史文化遗存与保护等
22.材料一 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是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的,中国官员出于礼仪,带他从外城沿着御道去晋见皇帝。当他穿过第一道城门大清门的时候,他看到了高大的红色城墙,金色的琉璃瓦,远远望见的是天安门。穿过天安门,中间是北京最高的城门午门,当你越走近午门,人显的越渺小,这时使节的心理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了。穿过午门,远远望见的是白色的金水桥、白色的华表和金瓦红墙的端门,穿过端门,终于进入紫禁城,前面是通往太和殿的最后一道门太和门,穿过太和门之后,高高坐落在三层白色石阶上的太和殿呈现在眼前,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
材料二 在平津战役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特意通过地下党派人去询问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哪些地方需要保护,梁思成给了他们一张画满圆圈的地图,这张地图很快就挂在了作战指挥部的墙上。北平后来和平解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材料三 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更因为对建设与保护的关系没有处理好,1957年,47座城门城楼、箭楼和角楼被拆除,如今仅有3座尚存。建国初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统计只剩下3900条左右,近一两年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四合院、三合院、二合院30万座左右,目前仅剩约10几万座,被政府列入重点保名册的院子,只有几百个。北京永远失去了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格。被拆除的城墙位置现在是北京核心的二环路,外面已经发展到了六环了。故宫、天坛等保存完好的单项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可是这些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现状又是如何呢?2007年5月2日,北京故宫接待游客近11.48万人次,超过最大容量2.3倍。
(1)根据材料一,说明故宫建筑的特点。
答案:特点:布局严谨、气势恢弘、装饰豪华、壮丽辉煌。
(2)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分析故宫的文化内涵及其反映的实质。
答案:文化内涵:物质方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物宝库:精神方面,独特的建筑设计思想(封建传统礼制、阴阳五行学说、家国统一思想、凸显皇权至尊)。实质:表现封建帝国的大一统气度和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3)从材料二、三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因素:战争、城市化建设、旅游开发过度。
解析:
分析:(1)故宫的特点可以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得出答案,布局严谨、气势恢弘、装饰豪华、壮丽辉煌。(2)故宫是著名的皇家宫苑,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物宝库,体现了独特的建筑设计思想。(3)从材料可以看出,战争、建设等都是影响文物保护的重要原因。
点评:考查明清皇家宫苑:故宫
23.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于其既是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者,又在建筑设计上荟萃了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因而被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之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啊!颐和园的景致十分灿烂,建筑师可以到这儿研究建筑工程,庭院艺术在这儿找到百科大全。可以说在这园子的建造完全是为了消遣,你看它早就是供应北京城的大水库,也灌溉京西郊区一大片稻田。哪一处都贯穿着人民的智慧与血汗,也苦费了科学钻研!这也许是叶赫那拉氏一生所干的唯一好事。她并没有意识到她从覆灭的海军中。下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大花园。
——陈毅《颐和园划船》
(1)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三图说明颐和园在建筑上如何融入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
答案:昆明湖中,有一道长堤把水面一分为二,湖水、岛屿和堤岸景物交相辉映,呈现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苏州街,依照江南水镇遍设店铺,建成一条买卖街,呈现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谐趣园,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楼台水榭,呈现江南园林的风格。
(2)读完这首诗,请你概括出颐和园具备哪些历史价值?
答案:颐和园是建筑史上的宏伟剧作;是园林艺术上的百科大全;有利于水利灌溉,是个人工水库。
(3)请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描述或评价,说出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
答案:颐和园被列入名录的主要理由: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既是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者,又在建筑设计上荟萃了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因而被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之首。
解析:
分析:(1)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图片进行分析,颐和园在建筑上融进了江南园林的风格。(2)从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等角度进行分析颐和园的历史价值。(3)要从颐和园的规模、保存完整度和园林艺术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考查
24.江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独特多样。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探寻,不仅可以认识历史风貌,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材料 明孝陵……新创了方城、明楼和享殿等建筑,改方坟为圆丘,称“宝顶”,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明孝陵的主体建筑坐落在钟山之阳,从御河桥起至宝城顶,包括文武方门、中门、孝陵殿、石桥、方城、明楼等,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庄严、方正、均衡、协调,符合封建君权神权的思想要求。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孝陵的布局特色。并分析明孝陵在中国帝王陵寝史上的突出地位。
答案:前朝后寝;地面建筑严格安置于中轴线。
地位:规范明清两朝的帝陵风格。
(2)从上述材料中遗产的文化特征看,指出它所属遗产的类别。结合江苏两处文化遗产,谈谈保护文化遗产有何社会价值
答案:类别:明孝陵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文化遗产是创新文明、吸取借鉴的宝贵资源;还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解析:
分析:(1)明孝陵布局特点明显的呈现出前朝后寝;地面建筑严格安置于中轴线。这种设计格局直接规范了明清两朝的帝陵建筑风格。(2)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孝陵属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可以从继承和创新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考查明朝皇陵
25.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清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当权者却贪图享乐。为此,有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日幸南苑,明日幸北海,何日复幸古长安?”下联是:“五旬割琉球,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每逢万寿无疆。”
材料二 云龙石雕是故宫最大的一块石雕,原产于北京房山的大石窝村······从大石窝村到北京不50多公里,竟用了2万多民工,历时20多天,花了10多万两白银才运到。
保和殿后的云龙石雕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这副对联抨击的对象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抨击的是慈禧太后。因为1895年在她60岁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割让台湾给日本,而在甲午战争正酣时,慈禧却挪用海军军费祝寿。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北京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无数无名英雄为故宫的兴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与明清时期统治阶级的腐朽、奢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解析:
分析:(1)根据联中“复幸古长安”“六旬割台湾”可知所讽之人应是慈禧太后。这样抨击慈禧太后是因为其在甲午海战的紧张时刻还大办寿宴,大肆挥霍。(2)本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回答。
点评:考查明清皇家宫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