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3 14:56: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一单元
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答案:C
解析:分析: A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说明一战不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故B项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故D项排除;材料中“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可以判断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侧面考查一战对人类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引起学生对战争的反思。
2.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 )
A. 英荷战争 B. 英法战争
C. 普法战争 D. 法俄战争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普法战争,所以答案选C。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同法兰西帝国之间的战争。7月19日,法国对普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1871年1月28日,巴黎失陷,两国签订停战协定。2月26日,双方在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这次战争使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结束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也为德意志发展资本主义铺平了道路,为其对外扩张奠定了物质基础(发动二次世界大战)。英荷战争是17世纪50—70年代,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商业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双方实力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而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英法战争又叫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法俄战争是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于1812年对俄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
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图片:①图,所显示的“奥匈帝国”,可知,这是一战前的地图;②图,根据波兰的疆域,可知,这是二战后的地图;③图,已没有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可知,这是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后,二战正式开始前的地图;④图,根据波兰的疆域和东普鲁士,不难判断出,这是一战后的地图。故,正确顺序是①④③②,即C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相信,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4.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① 大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② 这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③ 战争不断扩大,战火燃烧到欧、亚、非、拉美等洲
④ 十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这场帝国主义战争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分析: 1914-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也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战火波及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亚洲等地区,结果是协约国获胜、同盟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判断一战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能够做出正确选择。
5.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 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答案:D
解析:分析: “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不能简单地说战争导致欧洲电力系统瘫痪,排除A;资本主义制度并不会崩溃,排除B;1914年社会主义制度还没建立,排除C;1914-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欧洲在一战前后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受到美国冲击极为严重。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普遍兴起。这些反思从本质上反映出( )
A.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B.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恐惧
C.人类对友好的向往 D.人类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一战后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普遍兴起,反映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对和平友好的渴望与向往,这从本质上说明人类文明程度得到提升,故D项正确;ABC三项是现象,不是本质,排除。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战争问题的认知程度,总结性的提升学生对战争的反思。
7.一战不仅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使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发生了大的改变。下图是一战期间妇女在炮弹工厂做工。下列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大战造成人力资源短缺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B.妇女进入生产部门,使她们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逐渐增强
C.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有利于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D.歧视妇女的传统社会观念得到彻底改变
答案:D
解析:分析: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一战的爆发,由于大量男子应征入伍,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短缺,导致大量的妇女到工厂里面做工,从而使妇女的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逐渐增强,有利于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故ABC项描述正确,排除;尽管妇女的社会作用增强,但还不足以彻底改变传统观念,故D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女性工作环境方面考查女性在一战期间社会地位的变化特点。
8.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政治人物的言论:( )
① 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英·格雷
②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皮洛夫
③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法·福煦元帅
④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捍卫者。——美·威尔逊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描绘的是对一战爆发的景象;“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反映的是德国要求积极的瓜分世界殖民地,反映了一站爆发的原因;“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反映的是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捍卫者”反映的是美国参战的理由,因此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故答案为C项。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历史人物对一战的认识立场,结合关键语言文字即可判断,定位时间顺序。
9.一位史学家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发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他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于丈夫;现在,他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
A.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一战的影响。从材料“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 得进展” 、 “她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可以看出这是一战的影响。一战使得大量的男子 失去了生命,妇女在生产中的作用明显增强,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内容的联系能力。就业结构的变化与一战的趋势密切联系,学生根据材料数据思考总结女性地位的变化。
10.一战期间,各国都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和干预经济的机构,它们的主要职能有( )
①分配政府定单 ②控制原材料的供应
③协调各种经济关系 ④垄断对外贸易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①②③④都属一战中各国所建立的专门机构对经济干预的职能范围。
点评:一战在客观上促进了政府部门职能的变化,从单一的政治统治到多领域内的协调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妇女进入了生产部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一些欧洲国家的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这表明( )
A.战争改变了社会的结构
B.战争在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C.战争必然促进社会进步
D.妇女的重要作用在战争中被逐渐发现
答案:B
解析:分析:妇女进入生产部门,她们的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加强,这是战争的客观作用。
点评:战争的客观作用可以通过战后的社会现象体现出来,妇女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12.右图为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 )
A.战争使西欧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工业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
B.德国工业水平接近英国
C.战争带来了饥饿和灾荒,战火将村庄化为灰烬,作为主战场的法国损失尤为惨重
D.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
答案:A
解析:分析:由图表信息可知英、德、法三国1921年的工业生产水平低于1913年。由此可判断正确答案为A项。
点评:根据图例显示的数据呈现下滑趋势,同时定位时间点为1921年,所以考查的是一战对欧洲的消极影响。
13.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A.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传播了社会主义的观念
D.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答案:B
解析:分析:印度支那是法国的殖民地,“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点评:一战对亚非拉美地区的影响十分明显,民族独立运动随之发展起来,本题从侧面体现了帝国时代的衰落。
14.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主要依据是( )
A.双方不分胜负
B.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
C.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
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
答案:B
解析:分析:从战争最后的结果来看,战争的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说“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点评:认清一战的性质,同时也要反思战争给人类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客观作用。
15.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彻底放弃“科学万能”之迷梦,主张在中国文化上“站稳脚跟”。《欧游心影录》被视为是他告别“科学万能”,倡导“中国不能效法欧洲”的“告白”。出现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理性的分析了中国的国情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
C.考察战争造成欧洲的灾难 D.北洋军阀企图对日本妥协
答案:C
解析:分析:题目所说时间为“民国8年”,应该指的是1918年,梁启超游欧归来后倡导“中国不能效法欧洲”的“告白”,所以直接原因一定是在欧洲的见闻影响了他,结合时间应该指在欧洲看到了一战所带来的的严重灾难,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一战的看法,实际上是从侧面反映战争对文明的破坏。
16.“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答案:C
解析: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过时”并不是指不需要殖民体系而是说已形成的殖民体系不能适应帝国主义需要了。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列强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的能力,正确理解“过时”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中“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表明欧洲地位下降这与②③④所述事件相关,而①显然与欧洲衰落无关应排除。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及阅读史料的能力。结合一战前世界格局和战后欧洲地位的变化进行思考总结。
18.早在1887年,恩格斯就警告欧洲各国的统治者:如果你们开始跳一场最后的大战
舞,那么,在悲剧结束时你们必将垮台。下列哪些国家的历史可以佐证这一预言( )
①德意志帝国 ②奥斯曼帝国 ③奥匈帝国 ④美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恩格斯警告欧洲各国的统治者,从而可以排除“美国”选项。而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的历史可以佐证恩格斯的预言。A正确。故本题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对欧洲帝国时代国家的影响,从客观角度来看是先进文明取代了落后的文明。
19.“一战”造成了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下列哪一项不是西欧衰落的表现:( )
A 西欧各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大幅下降
B 欧洲人的精神受到重创,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C 西欧失去了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心位置
D 英国成为债务国
答案:C
解析:分析:一战对欧洲的影响十分巨大,但并未直接使欧洲丧失中心地位,美国企图插手欧洲事务的计划在后期的巴黎和会上失败,说明了欧洲仍具有一定的中心地位和影响力。所以选项C说法错误。
点评:战争改变世界格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有一定影响。学生应该根据战前国际形势,对比战后格局,提高理解与认识。
20.战争是具有破坏性的,但战争在不经意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下列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历史前进”的是( )①战后飞机、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②战后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取得普选权③促进各国政府职能的调整,使得政府办事高效、快捷④为了协调各国的矛盾冲突成立了国际联盟
A.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文明的进步,在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等各个领域内都有所体现。选项①②③④分别涉及到了科学、政治和国际关系等方面,所以都是正确选项。
点评:从另一个角度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客观积极作用,有利于我们对战争进行反思,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1 000万人 2 000万人 3 400多亿美元
材料二 (一战使)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总计高达1 285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达1 115万吨。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英国征服土耳其主要是依靠印度的人力,但是英国对古老土耳其帝国残存部分的主权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插曲。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一战产生的严重后果。
答案: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英、美、日及俄国的影响。
答案: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势力和海上霸权地位;美日两国崛起;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并逐渐成为世界强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及归纳能力。第(1)问,须对两则材料进行概括、归纳;第(2)问,要注意分别表达出对本国的主要影响。
点评:一战的影响是深远的,本题考查的是两个层面的影响,一是对人类社会整体影响,二是对世界大国造成的影响。学生可以根据教材知识进行对应思考总结。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对比一战前后的欧洲地图,说出其政治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动
答案:摧毁了四大帝国;诞生了一些新生独立国家,社会主义苏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结合图片中国家名称和国家数量的变化作答即可。对比一战前后的欧洲地图,说出其政治版图发生的变动:摧毁了四大帝国;诞生了一些新生独立国家,社会主义苏俄诞生。
点评:本题通过地图对比考查国际格局的变化,形象鲜明的提高学生对欧洲格局变动的认识,学生必须结合教材知识和一战史实进行总结归纳。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 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材料二 一战造成损失一览表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1000万人 2000万人 3400多亿美元

材料三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出这场战争的特点是什么?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特点:波及整个世界,是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
原因: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先进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
(2) 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欧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给欧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西欧国家经济相对衰落;在精神领域,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产生了悲观情绪,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欧洲的殖民统治发生动摇;诞生了一系列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3) 综合上述史实,你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战争的灾难让人们懂得和平的珍贵。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 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是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波及整个世界。
第二小问考查形成原因,可以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孤立的、分散的、局部性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以及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两个方面来回答,可以总结出: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先进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给欧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西欧国家经济相对衰落;欧洲的殖民统治发生动摇;在精神领域,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产生了悲观情绪,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诞生了一系列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等要点,注意分值。(3)由三则材料所给信息可以看出战争是残酷的、野蛮的,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和痛苦,我们应该抵制战争,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坚决同各种反动势力作斗争。本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一战对欧洲的影响,结合教材知识和材料内容即可总结答案,同时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本题答题的关键,学生对一战影响的掌握程度与教材对应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掠夺殖民地是近代战争的主要起因,战争被视为国家的正当权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这些战争的继续,……现代通信和交通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战争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同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武器的发明,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仍然沿用近代争夺殖民地的方式,企图用战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战争一爆发,就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短期内结束战争的预想……虽然英、法等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可是战争给自身带来的打击和损失巨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近代以来,欧美地区相继建立起民族国家。但是,西欧各国狭隘地把本民族的富强凌驾于他国之上,认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就意味着自己的衰落,因此竭力削弱他国……制造所谓的“邻国的威胁”,把本国打扮成“受害者”,煽动本国人民仇恨邻国……已经失去了殖民地的德国和殖民地较少的日本难以摆脱经济危机,改变了20世纪20年代的外交政策,走上了法西斯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分析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并概括“一战”的特点。
答案:原因:少数大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科技进步提供条件;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转嫁经济危机等。特点:范围广;科技含量高;毁灭性大;时间长;不可控性强。
(2)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答案:关系:科技进步为战争提供条件;增加战争的残酷性,影响战争进程;战争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解析:分析:(1)由材料“掠夺殖民地是近代战争的主要起因……现代通信和交通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西欧各国狭隘地把本民族的富强凌驾于他国之上……已经失去了殖民地的德国和殖民地较少的日本难以摆脱经济危机……”等关键信息可知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即原因:少数大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科技进步提供条件;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转嫁经济危机等。特点:范围广;科技含量高;毁灭性大;时间长;不可控性强。(2)由材料“……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等关键信息可知科技与战争的关系,即科技进步为战争提供条件;增加战争的残酷性,影响战争进程;战争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本题主要考查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说明论证的能力。战争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从客观意义上来说,科技的进步受到了战争的直接刺激。
25.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上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思考?
答案:现象:一战过程中,飞机用于战争,毒气战在战争中被采用,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思考: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为战争奠定了物质与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2)列宁曾经论述过“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的观点。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合理?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加以说明。
答案:列宁的观点是合理的。首先,一战带来了交战国的经济政治危机,必然发生革命运动。如俄国的二月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等。其次,革命使倾向于战争的统治集团瓦解,起到了制止战争的作用。如十月革命推翻俄国临时政府,苏俄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现象依据图文信息来表述即可,如一战中,飞机用于战争,毒气战在战争中被采用,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第二小问思考可从科技进步为战争服务,从而使战争更加残酷的角度来思考。(2)这一观点是合理的,依据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来分析说明即可;如一战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引发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意味着革命使倾向于战争的统治集团瓦解,起到了制止战争的作用,所以列宁的观点是合理的。
点评:本题采用图片的形式考查科技与战争的关系,学生要从两个方面思考科技的作用,不能片面认识科技对战争的改变。同时从列宁的角度来认识一战的结束原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发展历程,全面思考战争爆发与结束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4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