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六第5单元
第17课皖南古村落同步练习
一、选择
1.在西递、宏村的古民居建筑中,从庭院、厅堂、天井,到门罩、梁柱、柱础、格门、板壁、天花等众多建筑构件上,处处可见以奇花异木、飞禽走兽、楼台亭阁、人物戏文为题材的“三雕”艺术品,这“三雕”是( )
①砖雕②根雕③石雕④玉雕⑤木雕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徽派建筑的特点是用砖雕、木雕、石雕装饰雕刻,而没有玉雕、根雕。故选C。
点评:考查皖南古村落
2.下图是西递村口的标志性建筑,过去有十多座,而今仅存此一座,此建筑是 ( )
A.西递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B.举行宗法礼仪的场所
C.胡氏家族的大门 D.徽州商人所建的私家宅院
答案:A
解析:
分析:先判断出该建筑是牌坊,它是用来表彰某家族或某个人作出了重大影响的功绩的。故选A。
点评:考查皖南古村落
3.徽商们在家乡出资兴建道路、桥梁、学塾、书院等,这些善行义举反映了徽商 ( )
A.对社会传统伦理的推崇和对后代教育的重视 B.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C.富裕不忘穷故乡的观念 D.荫及家室双亲及乡邻的思想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B、C、D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属于对传统伦理的范围,而建书院、学塾更反映对后代教育的重视,因此A最全面。故选A。www.21-cn-jy.com
点评:考查徽商
4.在安徽南部的黟县,至今仍保存有明清古民居建筑三千六百余幢,其主要原因是 ( )
A.地理位置较为封闭 B.传统思想的影响
C.“重农抑商”思想作怪 D.环境保护思想深入人心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于地理位置封闭,受外界影响较小,破坏较小,这是主要原因,另外传统思想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A、B、D比较,A重要。C明显不对。故选A。
点评:考查徽商
5.在西递、宏村的古民居建筑中,占地最广,规模最大,建筑最为豪华的建筑当属 ( )
A.敬爱堂 B.大夫第 C.履福堂 D.承志堂
答案:D
解析:
分析:承志堂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所建,由于建封社会实行“盐铁专卖”制度,一些与官府有关系、取得盐铁专卖的大商人因此富甲天下,建成的承志堂最晚,但无论从占地面积、规模和豪华程度都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故选D。
点评:考查皖南古村落
6.在黟县古村落中,众多的牌坊是吸引游客目光的景观之一,其中用来表彰妇女节孝的牌坊是 ( )
A.功德牌坊 B.贞节牌坊 C.木制牌坊 D.石牌坊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于这里的男子大多经商,长年在外,甚至客死他乡,在家乡的妇女往往要独自支撑家庭,苦度生涯,挨来死后节孝的称号和贞节牌坊。A与题意不符,C、D是从建筑材料上来说,不能准确反映题意。故选B。
点评:考查皖南古村落
7.某村汪氏第五祖与元末明初大军事家刘伯温是好友,为解决该村旱季无水,雨季成灾的问题,刘伯温特意把该村设计成水牛形状,增挖了月沼和南湖,并修建了“水圳”。这一村落是 ( )
A.西递 B.宏村 C.丽江 D.徽州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该村的“水牛形状”和修有“水圳”就可以判断出该村是宏村。故选B。
点评:考查皖南古村落
8.安徽商人素有“儒商”之称,这是因为 ( )
①他们在行商中不忘“业儒”②他们在行商中自觉用儒家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信守儒家传统“重本轻末”信条④注重对子弟的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儒商的理解,徽商在经商的同时崇儒、重儒,不惜重金培养子弟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经商中用儒家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被称为儒商。故选B。
点评:考查徽商
9.西递和宏村是两个最有代表性的皖南古村落。两者的相同点是( )
①都是以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宗族村落②都深刻体现了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③村落水系都是以人工水系为主④都是我国古代皖南农村民居建筑的代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西递是以自然水系为主,宏村是以人工水系为主,应排除有③的选项。
点评:考查皖南古村落
10.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与徽商关系密切。中国社科院吕政认为徽商衰落的原因有“官商勾结”、“买田置地”、“买官”。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些最能说明( )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B.封建社会政治腐败
C.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实效
D.商人从政是当时首选
答案:A
解析:
分析:“官商勾结”、“买田置地”、“买官”这些徽商衰落的原因也是制约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三个原因,即导致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就影响了社会进步,因为这是代表社会进步的经济因素,故选A;BCD不是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考虑的,故排除。
点评:考查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1.图为胡文光刺史坊,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口,该牌坊正楼匾的上方雕的是“恩荣”二字,下方雕的是“荆蕃首相”四字,其背面则是“胶州刺史”四字。明万历六年(1578年),为纪念西递村人胡文光由皇帝批准在此修建。胡文光,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曾担任万载县令、胶州刺史、荆州王府长史等职。对胡文光及该牌坊理解正确的是
A.明代后期黟县所属徽州府隶属安徽行省管辖
B.胡文光因为科举出身获得地方官员任职资格
C.“荆蕃首相”表明胡文光曾任明代内阁首辅
D.该牌坊建筑艺术体现中国古代宗法血缘文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明朝废除了行省制,设三司管理地方,所以A说法错误;材料中明确给出了胡文光所担任过的所有官职,没有内阁首辅一职,所以C说法错误;D与材料所述无关,所以选B
点评:考查科举制
12.下表是明朝万历(1573—1620)年间湖州所属一州六县的商业市镇分布情况。它反映出当时湖州地区( )
县 名 镇 名
乌 程 乌镇 南浔 菁山 妙西
归 安 菱湖 埭溪 练市 双林
安 吉 马家渎 递铺 梅溪
长 兴 四安 和平 合溪 水口 阜塘
德 清 塘栖 新市
武 康 三桥埠 上柏埠
孝 丰 若干
A.自然经济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农耕经济衰弱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答案:B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材料表格反映的是明朝万历年间商业市镇发展的情况,揭示的是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AC明显与题意不符,D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B。
点评:考查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3.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徽商在清末民初衰落
C. 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
D. 清政府的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材料“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可以看出A、B正确;C项正确,从材料道光以后衰落就可以看出,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爆发,外国列强的侵略使得大量的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D 项错误,在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因而清政府的压制不是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衰落的主要原因。故选D。
点评:考查徽商
14.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曾播出关于徽商的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徽商的衰落表明了中国传统商业模式的衰落
B.徽商“达到极盛”有力地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C.徽商是传统商业与近代经济形态结合的产物
D.徽商是旧式商贾与官僚资本钱权结合的产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B中的“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无法体现,C中的“近代经济”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后,因此C明显错误。D没有论及到它的发展历程,仅仅是描述徽商的实质,可排除。综上,本题选A.
点评: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15.吴日法在《徽商便览》中说:“吾徽居万山环绕中,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遇山川平衍处,人民即聚族居之。以人口孽乳(注:生育)故,徽地所产之食料,不足供徽地所居之人口,于是经商之事业起,牵车牛服远贾,今日徽贾之足迹,殆将遍于国中。”材料说明
A.徽民较早有改变重农抑商的观念 B.徽商足迹遍布全国
C.地理环境促使徽民走上经商之路 D.徽商经济实力贫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材料大意是说:由于徽州山多而耕地少,致使粮食严重不足,即使丰收之年,也要从江西、湖北或宣州、池州运来大批粮食以弥补欠缺。可是人口却在不断增加,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一些徽州人不得出外经商。因此只有C符合材料意思。
点评: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16.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同等、相等)南翔”。南翔镇“往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比为无赖蚕食,稍稍徙避,而镇衰落”。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解释是( )
A.徽商的兴盛与市镇的发展相辅相成
B.政府对待商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C.徽商的经营范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D.地方官府的态度决定了商业环境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题干中主要阐述了两层意思,其一是嘉定县因为徽商的凑集,市镇的繁盛与南翔镇同等,其二阐述的是一个繁荣的市镇,因徽商撤出而衰落,或因徽商衰落而衰落,综合分析可知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徽商的兴盛与市镇发展的关系,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考查徽商发展的影响
17.“凝聚力量,成就未来”是首届“时代徽商高峰论坛”的主题思想。这也是400多年前古徽商的“徽骆驼”精神的体现。形成该精神的根本原因是( )
A皖南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 B明清商品经济极为发达
C徽商拥有丰富的经营之道 D宋代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材料问题可以转换为徽商出现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不难直接得出答案即明清商品经济发达是其出现的根本原因,答案选B,A C两项是徽商出现的重要原因, D项与题意无关。
点评: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18.西递现存最大的一座祠堂是( )
A.敬爱堂 B.履福堂 C.承志堂 D.乐叙堂
答案:A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西递现存最大的一座祠堂是敬爱堂,故选A。
点评:考查皖南古村落
19.徽州古民居中建筑规模最大、雕刻艺术威就最高的一座古建筑是( )
A.敬爱堂 B.承志堂 C.履福堂D.乐叙堂
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徽州古民居中建筑规模最大、雕刻艺术威就最高的一座古建筑是承志堂,故选B。
点评:考查徽商
20.黟县因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而著称于世,其实黟县还是历史古城,其始置县是在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代 C.汉代 D.唐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秦朝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制,黟县自秦朝就设置了县,故选B。
点评:考查皖南古村落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有关明清时期徽商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亮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副者始分身自为贾。
——顾炎武《肇域志·徽州府》
材料二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典当业)四者为大宗。茶叶六县皆产,木则婺源(地名)为盛,店铺几遍郡国,而盐商成萃于淮、浙。
——陈去病《五石脂》
材料三江南各地的徽杭大贾,不仅贩布,而且染布、踹布(将布踹压平整使其紧薄有光);不仅贸丝,而且开车缫丝。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四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王世贞《四部稿》
(1)据材料指出徽商的主要特点。
答案:人数众多;积累的钱财多用于投资;经营品
种多样;打入生产领域。
(2)依据材料回答明清时期徽商兴盛的原因。
答案:勤俭吃苦;团结、协作、诚信;外出经商的习俗;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采用产销结合的方式。
(3)徽商的兴盛对中国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
答案: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生产商品化和商业的繁荣,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解析:
分析:首先要结合设问重点读,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解析定向化,确定信息的提取方向,帮助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重点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这样层层剖析,可以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第一问完全可依据材料提取作答。第二问需联系教材回答。第三问要结合现实以及徽商发达的原因分析。
点评:考查徽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二: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南部。现存明、清古民居122幢,大多为明清时期经商成功的商人(史称徽商)所建。村中富丽的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石雕的奇花异卉、砖雕的楼台亭阁等,应有尽有,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始建于南宋,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村中建筑同样多为明清时期的经商发财以后的徽商所建。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及周边山水,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1999年12月,西递和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材料四: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1)结合材料一,说明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
答案:指商品经济。 表现:城市经济繁荣、《清明上河图》、“瓦肆”、夜市、交子外贸港口等。突破性: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提示了哪些历史现象 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现象:明清时期,许多地主和商人发家以后,用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建豪华的家宅,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 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严重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3)材料四中的现象与哪一政策有关,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政策,闭关锁国。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解析:
分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对此题进行回答,材料明确说使得死水起了微澜,意思是自然经济下经济新的活力点的出现,即商品经济。可以从宋代的出现的经济繁荣的一些表现进行分析。(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徽商在经商致富后往往买田置地,这种做法严重的影响了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的发展。(3)材料四中的现象是由于当时实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造成的。这种政策的出台从根本上说是有自然经济的封闭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点评:考查明清商品经济;徽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递、宏村 这两个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面貌。布达拉宫自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 西递被世人称为“桃花源里人家”;宏村则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的美誉,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
材料三 中国戏曲正式形成于宋金时期,其代表是杂剧和南戏。然而,这两种戏曲都没有流传下来,在它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它保存着中国戏曲自萌芽以来的一些信息。
昆曲戏班以一些技艺独特精湛、深受观众喜爱的演员为主,组织其他演员为其配戏,最后形成独特的流派。昆曲这种演员组合体制,对其他各剧种都有影响,使之流传至今。
请回答:
(1)皖南古村落与昆曲分别属于哪类世界遗产?
答案:类别:西递、宏村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属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2)据材料一,皖南古村落与布达拉宫是哪两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历史承载?
答案:群体:平民百姓与贵族阶层
(3)据材料二,皖南古村落的营造体现了怎样的理念? 据材料三概述昆曲的突出价值。
答案:理念: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或天人合一。
价值: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中国“百戏之祖”
解析:
分析:(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古村落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则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2)根据材料一的表述可以知道,布达拉宫是西藏的宗教领袖喇嘛的冬宫,是服务于上层统治者的,但是古村落则是平民活动的缩影。(3)皖南古村落建筑设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宛如生活在画中。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百戏之祖,是研究戏曲的活化石。
点评:考查皖南古村落
24.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江才遂发愤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当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
材料二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
答案:经历:小本经营,获利微薄;靠长途贩运贸易致富;息商回乡,购置田产;培养后代走科举入仕之路。
(2)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
答案:去向:官场消费;科举消费;社会公益消费。
心理:结纳官府,获取垄断利润;崇尚儒学,改变社会地位;提高声望,拓展销售市场。
(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
答案:说明:依附于封建政治势力,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受到重农抑商、崇儒重仕传统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缺少资本积累。
解析:
分析:(1)根据材料“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可以概括出主人公的前后经历是:小本经营,获利微薄;靠长途贩运贸易致富;息商回乡,购置田产;培养后代走科举入仕之路。(2)根据材料“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可以归纳出“利润消费去向”。第二小问“消费心理”的考查实际上是要求探究这些商人“利润消费去向”的原因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结出:结纳官府,获取垄断利润;崇尚儒学,改变社会地位;提高声望,拓展销售市场等目的。(3)本目题目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要求学生从唯物主义史观的角度,将传统的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基本性质特点区分开来,从政治、思想观念、资金运用等方面加以阐述,如依附于封建政治势力,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受到重农抑商、崇儒重仕传统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缺少资本积累。
点评:考查徽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布迭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
材料三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徽州民居的天井营造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儿,叫“四水归堂”,言天降雨露、财气,落到自家房顶,流入宅院。
——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 古村落突出反映了徽商怎样的心态
答案:原因:古村落是徽商财富集聚故里的象征;古村落蕴含了徽商的儒家观念。心态:光宗耀祖。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古村落营造中的风水观念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功能 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
答案:改善居住环境、方便日常生活;以景观象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3)有学者称:“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必须在其存活的情境中才能把握。”据此,你认为皖南古村落的“完整样态”应该是什么 。
答案:一方面,自然环境和建筑等物质遗存;另一方面,历史上的村落生活。
解析:
分析:此题充分体现了考试目标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种能力目标和要求。第⑴问要求从材料中概括两种不同的社会群体,第⑵问要求用所学知识回答,要求学生调动所学知识;第⑶、⑷问要求考生用所学知识论证、阐述“环境理念”和“完整样态”。
点评:考查徽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