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1 19:2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
第1课时
第2课时
活动目标
能了解一些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知识,增强对汉字的自豪感,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能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或者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1课时
活动内容
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开展简单的研究。开展本研究活动的主要方式是搜集资料。
活动建议
2.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等,围绕生活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开展简单的研究。开展本研究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实践调查。
活动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认真阅读“阅读材料”,了解汉字的发展变化及悠久历史。
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活动计划,做好人员分工。
4.各小组可围绕活动内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5.每项活动大体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制订活动计划;开展社会调查或搜集活动;组内交流、整理与展示。
活动范例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调查
活动时间:X年X月X日 活动地点:XX街头
活动内容:关于街头错别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明确分工,沿街查看招牌广告,看看有无用字不规范现象。
活动范例
2.内容整理,同组之间展示,交流调查结果。
3.汇总结果,写调查报告。
活动分工:
调查招牌广告用字不规范情况:李萌、刘红
整理调查结果:徐扬
编写调查报告:张华、吴军
1.左方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在大写的“寿”背后,有一百个字体各异的“寿”字,篆、隶、楷、行、草等无所不包,寄托着人们长寿的理想。
2.右方是印章,为一位书画大师的一枚闲章,“自强不息”几个字表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活动范例
3.下方是扇面书法作品,为晚清著名学者孙诒让所题的一首诗,主题与汉字有关,具体内容是:“大秦古国昔茫昧,访石于今遍八瀛。汉使何曾见西海,一笺已足傲甘英。六书微义象形始,画狗盱鸟旨不殊。何意重瀛文教隔,沮仓字例竞冥符。”其后有几行落款。
三张图片呈现了汉字艺术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蓬勃的生命力,从灵动的剪纸、书画大师的印章到文人贤士的扇面,反映了汉字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提示了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汉字开展研究。
1.汉字字体的演变
阅读材料
第2课时
解词释义
主题内容
【纤细(xiān xì)】非常细。
字体示例
甲骨文
商周时期
字形的象形性较强,写法也不固定,字的线条比较纤细。
产生时间
字形特点和发展过程
金文
商周时期
字的线条粗壮,早期部分字形的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美观。
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
小篆
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
隶书
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
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
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进入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楷书
魏晋时期
主题解说
本文用表格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以“日、月、车、马”四个字为例,展示了几千年来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拓展延伸
cuò

zhuàn

赞汉字
汪竹柏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2.甲骨文的发现
解词释义
【龙骨】古代脊椎动物如象、犀牛、马、鹿、骆驼、羚羊等的骨骼化石。入药用,性平、味甘涩,功能是镇惊、固涩。
【殷商时期】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金石之学】以古代铜器、石刻及其上面的文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国子监】我国古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例句】古代学子以进入国子监学习为荣。
主题解说
这则材料讲述了甲骨文被发现的大致情形。十九世纪,河南安阳出土了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和兽骨,清代国子监官员王懿荣偶然看到了这些甲骨上的刻痕并进行研究,发现这是一种文字,后称甲骨文。文后还给出了“秉”“北”“并”“册”四个字的甲骨
文字体,形象地反映了甲骨文字体的特点。该材料呈现了汉字研究领域的趣味故事,能激发我们研究汉字历史的兴趣。
拓展延伸
甲骨文,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文字”。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代甲骨文是商王朝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刻写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是研究商周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图见教材P49
甲骨文的文字结构不仅已由独体字趋向合体字,而且有了大批的形声字,是一种相当进步的文字。在可识的汉字中,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文字体系。
3.书法欣赏
《千字文》:是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四字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464—549)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命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
知识备查
文采斐然。《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
第一幅是南朝书法家智永书写的楷书作品,体现了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端庄雄伟的特点。
第二幅是唐代书法家怀素书写的草书作品,体现了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飞动自然的特点。
作品赏析
图见教材P50
第三幅是明代书法家文征明书写的行草作品,表现出行草行云流水、舒展有型、挥洒自如的特点。
通过对比,可以直观地感受多种字体的风格和艺术特点,充分体会汉字字体的多样性及汉字书法艺术的魅力,产生研究汉字书法艺术的愿望。
这次书法作品赏析活动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优秀书法作品;搜集碑帖及书法作品;请当地有书法特长的人现场书写和进行书法指导;举办小型书法展览等。有条件的可以把几项活动内容结合在一起,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形式
怎样欣赏书法作品
1.欣赏内容
欣赏书法作品既要对作品宏观把握,又要有细微的观察。体会作品点画、结体、章法的匠心与功力,以及师承、流派、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感受书法作品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拓展延伸
2.欣赏方法
(1)远观,感受书法作品的整体美;近察,看字的点画结构,感受书法作品的形质美。
(2)分析判断,反复体验作品的风格、线条内涵、神采意境、节奏构成等一系列抽象形象。
(3)体会字的结构造型、重心稳健、富于变化的优美程度等。注意观察每个字的长短、肥瘦、大小、疏密,比较同一个字的不同形态变化。如“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王羲之在全部324个字中,写有21个“之”字,各个姿态不同,有的平和,有的窈窕,有的紧凑,好像是有情的图画。
3.欣赏作品
4.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
《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选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草案)>的说明》,明确指出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解释了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重要意义,能让我们从法律层面认识到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必要性,明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情况的价值。
主题解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已于2001年1月1日施行。根据《宪法》制定的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项法律,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对国家通用
拓展延伸
语言文字的使用作出了规定。它的颁布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发展科学文化、提高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增进各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5.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解词释义
【姓氏】表明家族的字。姓和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后来说姓氏,专指姓。【例句】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氏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解词释义
【巨著】篇幅长或内容博大精深的著作。【例句】李时珍编写了我国古代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奠定】使稳固;使安定。【例句】他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报告分成“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四个部分,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比较简单的调查研究。
主题解说
习题解答
这份研究报告给了我许多启发……
参考答案:这份研究报告给了我许多启发,我不仅知道了“李”姓的来源和许多“李”姓名人,还了解到截至2018年我国的“李”姓户籍人口数量排名第二。
1.弄清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描述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意义等;第二部分“研究方法”,描述此项研究用到的主要方法;第三部分“资料整理”,把自己搜集,整理过的资料
撰写指导
恰当地呈现出来;第四部分“研究结论”,要把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呈现出来。其中,“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资料整理”部分不一定每篇研究报告都有,可视情况而定。要关注研究报告的呈现方式,明白在描述方法、
结论时,可以梳理出若干个点,还可以根据需要插入表格、图示,令读者一目了然。还要大致把握研究报告的语言特点——一般用说明性的文字来陈述,可避免用抒情性的文字。
2.在整理资料时,要特别注意筛选和归类。对于内容上有冲突的资料,可根据出处的权威性进行筛选,一般来说,专业书籍和正规网站上的资料更加权威。对于同一类型的资料,可根据需要进行归类,如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归类、按照问题的几个不同方面归类。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
1.确定标题
标题是调查报告的眼睛,报告的标题应与调查内容一致,主题宜小,且宜集中,要与报告内容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符。
活动指导
2.拟定方法
调查的方法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写研究报告时,可围绕调查的主题,运用多种方法(如查阅书籍、报刊等)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3.取舍材料
首先,要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舍弃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其次,要学会鉴别材料,择优选精,不仅要使每一则材料都有用,而且要能以一当十。
4.撰写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有条不紊地行文。在写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选用语言文字、标点符号和表达方法。写的时候还要注意做到内容真实、灵活地划分段落。
5.修改报告
报告撰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确保语言通顺,标点使用正确,内容真实。在完成这项工作之后,才能定稿。
调查时间:X年X月X日
调查地点:学校附近的街头
调查目的:搜集街头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并思考为什么会写错别字,最后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活动示例
调查材料分析:在街头行走,从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标语牌中均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有的错用繁体字等。
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家具”写成“家俱”,“摩托车”写成“么托车”,“百依百顺”写成“白衣百顺”等等。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
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甚至不经考究,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在调查的102个街头广告中,有48个出现了错别字,错误率达47.1%;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如,“打折”写成“打拆”,“寻人启事”写成“寻人启示”,“停车”写成“亭
车”。更有甚者,将“防火栓”写成“放火栓”,看后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通过本次调查,我认为街头错别字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写字人文化水平较低,对汉字的使用随意;有的人明知道是错的,还是习惯性使用。
2.同音字混淆。如“再”和“在”,
“报”和“抱”等。
3.形近字混淆。如“喝”和“渴”,
“挡”和“档”等。
4.字义分析错误。如“像”和“象”,
“和”“禾”和“合”等。
5.多笔少画。如“尤”和“龙”,“鸟”和“乌”,凤”和“风”等。
6.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治理缺乏力度。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认为:字如其人,只有把做人放在首位,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提高文化素养,培养优秀品质,提高创造
能力,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因此,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成立“消灭错别字”志愿活动小组,定期走上街头,宣传使用错别字的危害。
2.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
3.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出台有效的整治措施。
调查人:XX调查小组全体成员
时间: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