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三第六单元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三第六单元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同步练习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3 15:1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三第六单元
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二战后,鉴于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并有五亿多人签字的宣言是( )
A.《人类的危机》 B.斯德哥尔摩宣言
C.《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D.《国际和平宣言》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是1950年3月“斯德哥尔摩宣言”的内容。
点评:考查斯德哥尔摩宣言
2.“斯德哥尔摩宣言”发表于( )
A.1949年4月
B.1950年3月
C.1950年7月
D.1950年11月
答案:B
解析:
分析:1950年3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发表“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核武器”,五亿多人签字,这次宣言对世界和平又做出了巨大贡献,此题答案为B。
点评:考查斯德哥尔摩宣言
3.硝烟散尽,反思长存。在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50年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这次大会 (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C.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D.确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A不符合;1955年7月9日,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B. Russell)在伦敦公布了由他亲自起草、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其他10位著名科学家联名签署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B不符合;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首先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90年代世界广泛认同,D不符合。
点评:考查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4.促使二战后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召开的原因有( )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促使人们反思战争的教训 ②冷战的兴起 ③朝鲜战争的爆发 ④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6月,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召开于1949年4月,故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③的A、B、D三项,正确选项为C。
点评:考查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5.“要求各国人民与联合国一起共同努力,捍卫和平与保障人类的未来。”这段材料选自( )
A.《联合国宪章》
B.《国际和平年宣言》
C.《世界人权宣言》
D.《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这是节选自教材某个文件的一句话,联系教材所述,这段材料选自《国际和平年宣言》,1982年,第37届联合国大会上确定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要求各国人民和联合国一起,捍卫和平,保障人类未来,全球众多国家和组织予以高度重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主要强调核战争讲导致的严重后果,呼吁科学家敦促各国政府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此题答案为B。
点评:考查《国际和平年宣言》
6.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原则不包括( )
A.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
B.使用武力手段制止战争
C.维护民族自觉的权利
D.协商解决各国间的争端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考查的是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原则有哪些,联系教材可知,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维护民族自觉的权利,协商解决各国间的争端等都是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原则,而B项“使用武力手段制止战争”不符合世界和平的理念,无论如何,实施用武力制止战争这种手段,那将是另外一场新的战争,这不会是和平,所以答案为B。
点评:考查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原则
7.“我作为人向人类呼吁:切记你是人,除此以外都把它忘了吧!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在你们面前,除了全体死亡以外别无他途。”这段材料应出自罗素的( )
A.《人民能够扭转局势》 B.罗素给爱因斯坦的信
C.《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D.《人类的危机》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作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做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这则材料表明了人类的危机。
点评:考查罗素反战运动
8.名画《和平鸽》出自著名画家毕加索之手,和平鸽成为爱好和平的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和平鸽》是献给( )
A.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B.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C.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D.国际和平年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1952年12月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召开,毕加索为大会献上了这幅佳作,表达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愿望。
点评:考查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9.下图中人物因抗议政府的核军备计划而被捕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罗素是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他积极参加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用大量时间领导了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最后因抗议政府的核军备计划而被捕,故D项正确。
点评:考查罗素的反战和平运动
10.下列对罗素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B.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
C.成立“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
D.反对美国侵略越南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这是一道史实性质的试题,可联系教材作答,根据课本所述,罗素是著名的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家,其的主要活动包括: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等,而C项——成立“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行动中虽然有许多科学家、文化界人士、社会活动家,但其中并没有罗素,此题答案为C。
点评:考查罗素反战和平运动
11.下列历史现象与《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没有关系的是( )。
A.美、苏“冷战”的加剧 B.北约和华约相互对峙
C.核武器威胁世界和平 D.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
答案:D
解析:
分析:《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是有良知的科学家自行发表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没有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
点评:考查《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2.为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专门创办“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对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进行调查,并将美国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等列入战犯名单的是( )
A.联合国安理会
B.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C.海牙国际法庭
D.“罗素和平基金会”
答案:D
解析:
分析:为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由罗素倡议成立的“罗素和平基金会”专门创办了“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将美国总统等人列入了战犯名单。
点评:考查“罗素和平基金会”
13. 下列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起因于美国侵略朝鲜②大学生拒服兵役③青年学生把反战思想带入军队④华盛顿20万人举行反战示威活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起因于美国侵略越南;参与反战运动的有大学生、国会议员及民众。
点评:考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
14.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爆发了巨大规模的反战运动,其导火索是( )
A.美国强征不愿服役的大学生
B.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
C.美国人民的游行示威活动
D.美军进入柬埔寨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并分析、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A、C两项是美国反战运动的表现,D项此时美国的反战运动已在进行并激起了美国最广泛、最激烈的大学生抗议活动,20世纪60~70年代正值美国入侵越南。其非正义性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反对这场战争。
点评:考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
1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的哪一项活动激起美国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激烈的大学生抗议活动( )
A.美国侵略越南 B.美军入侵柬埔寨
C.美国侵略印度支那 D.美国干涉中东地区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70年美军进入柬埔寨,这一行动立即激起美国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激烈的大学生抗议活动。
点评:考查美国侵略战争
16.二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兴起的起因是( )。
美、苏两国在欧洲重兵对峙
美国反战运动的直接影响
北约决定在西欧部署导弹
《国际和平年宣言》的推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的起因是1979年北约决定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
点评:考查世界和平运动
17.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2年国际和平纪念日呼吁:“24小时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足以让全世界的领导人听到人民渴望和平和温饱的声音……去反省暴力行为是否明智。”纪念国际和平日是在( )
A.5月1日 B.9月21日
C.10月1日 D.10月24日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001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大会宣布,这一天应该作为全球停火及非暴力的日子加以纪念,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因此选B。
点评:考查世界和平运动
18.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兴起的原因有( )。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②美国挑起“冷战” 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④ 各国共产党的号召和组织
答案:C
解析:
分析: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关键是找出参照项。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发生在反战和平运动之后,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点评:考查世界和平运动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反战运动对世界局势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对制止世界大战起了积极作用
B.推动了裁军进程
C.影响各国政府及政党的政策制定
D.制止了军备竞赛
答案:D
解析:
分析:世界和平反战运动对限制军备竞赛起了积极作用,但没有制止军备竞赛。
点评:考查世界和平运动影响
20.反战和平运动由来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有( )
①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②参与阶层主要是学生
③具有全球性特征 ④由分散走向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呈现出来的新特点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是世界各国各界人士参加的,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不仅仅只有学生参加,②错误。D项是正确答案。
点评:考查世界和平运动新特点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材料二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核武器肯定会被运用,而这类武器肯定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和意图。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
答案:观点: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战争揭示人类的高尚品
(2)材料二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宣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内容:反对核战争。影响:使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来。
(3)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答案:立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化解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解析:
分析:(1)从材料中提炼概括,可知实质上这是宣扬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然后再从战争的危害来反驳这一观点。(2)中的核心内容较容易得出是“反对核战争”,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的“立场”应站在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上来反对当今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点评:考查世界反战和平运动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民族自决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
材料二 没有希望或牺牲,也没有宗教。想象全人类,都生活在和平之中。想象世上没有占有,我想你不可能做不到。不再贪婪,没有饥饿,四海皆兄弟。想象全人类共同分享这世界。你可以说我是个梦想家,但我不是唯一的一个。但愿有一天,你能加入我们,世界就能合而为一。
——《想象》约翰·列侬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何时成立的机构提出来的?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答案:1950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核心思想:各国要和平相处,互不干涉内政。说明: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2)材料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除了“我”,你还能举出哪几个著名的“梦想家”
答案: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法国的约里奥·居里,英国的罗素等。
(3)20世纪以来,人们强烈渴望和平是基于哪些教训?
答案: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美国侵略越南等。
解析:
分析:(1)1950年11月,召开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的原则是“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民族自决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就此原则,我们可以分析出其世界各国人民都追求和平、渴望和平。(2)分析材料,从“想象全人类,都生活在和平之中”、“想象世上没有占有,四海皆兄弟。”、“想象全人类共同分享这世界,但愿有一天,你能加入我们,世界就能合而为一。”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思想,联系课本知识,这样的反战人士还有约里奥·居里,英国的罗素等。(3)分析题意,要求答人类为什么强烈渴望和平,并且给出了时间限定——20世纪以来,和平和战争相对,教训应该是一些给人类造成巨大伤害的战争,而20世纪以来的毁灭性的、灾难性的战争是一战和二战,尤其是二战美国应用了毁灭性的武器——原子弹,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警醒,当然20世纪还有美国侵略越南战争。
点评:考查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瑞典大科学家、发明家和实验家诺贝尔生前这样写道:“唯一正确的解决办法就是一个条约,所有国家的政府都签约保证,任何一个国家一旦被攻击,他们就共同来保护它。这将逐渐导致部分地解除军备。”带着这样的理念,他死后将所有财产的五分之一“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诺贝尔1896年临终遗嘱)。
材料二 当得知美国在日本投下了刚刚研制成功的原子弹时,爱因斯坦曾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人们将用什么武器,但我能确认,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用石头和棍子来打。”
(1)结合史实说明诺贝尔设想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它的“理念”是否落实了?为什么?
答案:“解决办法”的实质是:消除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一战后,美国倡议签订了《国联盟约》,二战后美苏主导签订《联合国宪章》成立联合国(答“非战公约”亦可)。 没有。因为霸权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存在。
(2)分析爱因斯坦作出这番“预言”的原因,表达了他的什么思想?
答案:核武器拥有足以毁灭世界的杀伤力和破坏力。表达了爱因斯坦爱好和平,利用科技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
解析:
分析:第(1)问分析材料,根据材料中“所有国家的政府都签约保证,任何一个国家一旦被攻击,他们就共同来保护它。这将逐渐导致部分地解除军备。”诺贝尔的解决办法实质上是消除战争,维护和平,第二小问可联系史实,20世纪又爆发了一战和二战等大规模战争,所以说没有落实,但人类社会也在为此而努力。第(2)问分析材料,可以这样理解,爱因斯坦的意思实际上是第三次肯定是核战争,人类会遭受到毁灭性打击,而世界被毁灭后的人类只能从头开始,从最原始的社会阶段重新发展,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爱因斯坦的预言——“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用石头和棍子来打”,这表达了爱因斯坦对核武器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点评:考查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毕加索的《和平鸽》:
材料二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1)材料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什么?材料二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宣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主题: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内容:反对核战争。影响:使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来。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
答案:以反核运动为中心;参与阶层广泛,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解析:
分析:(1)的难点在于“内容”和“影响”,解答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中核武器肯定会被运用”; (2)注意从反战的核心内容、参加的阶层、运动的规模等角度回答。
点评:考查二战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25.和平始终是我们心中一个不灭的梦想,只有一代又一代人为之不懈地努力,创造出一个和平的环境,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画家尼维森以一战为题材的作品《光荣之路》:
图片说明:阴暗的背景下画面上满是尸体、飘落的帽子……
材料二 世界各国的反战图片:
图片说明:图1,希腊雅典和平主义者抗议印巴核武器试验;图2,反战示威者在美国的11个城市同时举行游行;图3,法国10余万民众举行反战游行。
(1)材料一作品取名《光荣之路》有何寓意?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事实有何进步性?
答案:寓意:讽刺了统治阶级所鼓吹的“光荣”是对人们的欺骗,带来的是死亡和灾难。进步性:人们从统治者的欺骗中醒过来并积极反战。
(2)根据上面的图片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反战运动作用的认识。
答案:反战和平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制止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政策的制定。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反战运动的分析和理解。第(1)问,要注意伤亡惨重绝对不是什么“光荣之路”,带有讽刺的意思,注意从反面理解;第(2)问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考查反战和平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