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3月月考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3月月考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31 17:46:08

文档简介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3月月考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C
  2.C
  3.C
  4.C
  5.B
  6.D
  7.B
  8.C
  9.D
  10.B
  11.B
  12.C
  13.D
  14.B
  15.A
  16.B
  17.C
  18.C
  19.D
  20.C
  21.B
  22.A
  23.B
  24.D
  25.B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24 分)
  (1) 郡县制。(2 分)实施推恩令。(2 分)削弱了诸侯王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 分)
  (2) 北魏孝文帝。(2 分)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 分)方式:和亲、会盟。(2 分)影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或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2 分)
  (3) 西藏。(2 分)驻藏大臣。(2 分)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2 分)作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 分)
  (4)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要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2 分,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7.(26 分)
  (1)(每空 2 分,共 8 分)
  观点 灌溉技术的进步 原始农业的发展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播种工具的发明
  资料 ② ① ③ ④
  (2)(每空 2 分,共 8 分)
  专题 信息
  --- ---
  农业科技著作 ②⑤
  农作物新品种引进 ④⑥
  统治者重视农业 ①③
  (3) 宋朝。(2 分)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 分)
  (4) 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政府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工程等。(4 分,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网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历史展望未来”
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干栏式建筑
C.打制石器
D.骨耜
2.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姜寨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考古学家在此发现了磨制石器、陶器、
碳化的粟、半地穴式房屋基址。下列与姜寨遗址的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二里头遗址
3。《诗经》中的“干耦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工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
的原因主要是()
A.劳动力充足B.技术落后C.生产工具简陋
D.农作物品种单一
4.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
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背铜铸造D.瓷器烧制
5.以下示意图表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这位思想
富油项统茶籌线·
家是()
A.老子B.孔子
C.墨子D.韩非
过德规冠己所不设。勿宽于人
6.“秦王朝开创的华复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
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
是()
A.焚书坑儒
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7.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
义。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
8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属于两汉时期并且莫定了中医理论基础的成就是〔)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9.迁都洛阳后,北魏幸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充州刺史
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统一黄河流域B.开发江南经济
C.笼络守旧势力
D.学习先进文化
10.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尤望的长期动乱时期,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
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微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
乱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8.三国、两晋的北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U.辽宋夏金元时期
1.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乌曲感立一姐臂线一
4成故分直
官战进济
非功
红南地感的开果
民线是难
文8文流变最
A.人口迁徙
B.孝文帝改节
C,大运河的开通D.经济重心的南移
12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前遗和顾覆中
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是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闲特有的制度,并
持续了1000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L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虽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颠覆政权
13.唐代中后期,“波拖锦”“湖锦”“番锦”通过丝纲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
锦”。这主要表明()
A.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
B.中外交流开启盛唐朝盛世
C.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4.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
之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15.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
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依次应填写的
人物是()
人物
主要事迹
A孝文帝、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
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
B.孝文帝、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
统一女真各部,颁行女真文字
C.阿骨打、孝文帝、忽必烈、铁木真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D.阿骨打、孝文帝、铁木真、忽必烈
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
16.从秦朝“半两钱”到汉朝“五铁钱”,再到宋朝“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
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发展B.商业贸易的发展C.手工业的进步
D.造纸工艺的成熟
17.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开封城内专供市民娱乐的场所是()
A.草市
B.夜市
C.瓦子
D.坊
18.某校开展以“古代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活动,某班的手抄报内容是:
毕异与活字印刷木、关汉卿与《窦娥冤》。与此科技文化成果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9.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
力对通」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與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
集外傀筑、园林艺术之大成,被誉为“万园之园”。据此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干
()
i.C族关系的和谐
B.社会的急刚转型
C.四方科技的传入D.国家力量的支持
第2页,共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