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 3 月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次测试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为 120 分(其中书写分 3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
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一、综合性学习(17 分)
班级举行“青春模样”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现状分析】同学们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数据,发现“青春模样”具有很多特质。
请阅读下图,归纳出两点。(2 分)
我的结论:“青春模样”的特质是热爱祖国、 。
2.【讨论交流】同学们就网络主播能否作为“青春模样”展开讨论。(2 分)
3.【活动感言】在现当代,中国青春模样还有很多:《太空一日》中的杨利伟、《谁是最可爱的人》
中的志愿军战士们、大学生村官黄文秀.....他们是否也是你的榜样?同学们在“青春模样”留言板上纷
纷留言,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完成这首小诗。(3 分)
“青春模样”留言板
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
榜样则是条捷径。
吕伟是我的榜样,
她“飞天”凌空。一举夺魁,
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
我们将以青春之我,
铸就祖国明日之辉煌。
4.【汲取诗文力量】青年是时代的先锋,是未来的希望。在成长的道路上,诗文成为我们
汲取力量的源泉。请你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诗文名句。(10 分)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青年一代更应珍视时光,深知“(1) ”(《论语》
十二章),时间的流逝如同滔滔江水,昼夜不息,不容片刻的疏忽与浪费。我们应怀揣自信,
坚信“(2) ”【李白《行路难》(其一)】,对未来充满希望,以(3)
“ ”
【(4) 《送东阳马生序》】沉浸于学业的乐以忘忧心态。同时,我们应当怀有一颗奉
献之心,“(5)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化作养分,滋养社会与国家的未来。最重要的是,青年一代应将纯真的赤子之心转化为奋发
前行的不竭动力,坚守“(6 )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的
精神操守,发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的呐喊,这不仅仅是
青年一代的宣言,更是青年一代的信仰和追求。
二、现代文阅读
班级开展阅读活动,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任务。(19 分)
一首田园诗
契诃夫
①“我的舅舅是好到不能再好的人啊!”格利沙不止一次对我说-他是纳塞奇金上尉的穷
外甥和唯一继承人,“我满心爱他······我们到他家里去吧,好朋友!他会很高兴
的!”
②格利沙讲起亲爱的舅舅,眼泪就涌上眼眶。一个星期前,我到上尉家里去了,走进前堂,
瞧见大厅里一个动人的画面。苍老消瘦的上尉在一把大圈椅上坐着喝茶,格利沙在他面前屈下
一膝跪着,满腔深情地用匙子给他搅茶。
③上尉幸福得透不过气来。我瞧着他们,不由得又快乐又嫉妒,心都缩紧了。“是啊!”
浙里
纳塞奇金说,“可以说,我这辈子过得蛮不错!单是鲟鱼,我就吃过多少啊!就拿我在斯科平
银行吃过的鲟鱼来说吧。嗯!就连现在我都在流口水呢。”
④“您讲讲吧,讲讲吧!”格利沙的未婚妻说。
⑤“那天,孩子们,我带着好几千卢布到斯科平银行去找雷科夫先生。他是个大人物,嘿!
黄金般的先生!上等人!他招待我就像招待亲人。其实他何必那么殷勤呢?可是他把我看成亲
人了!真的!”
⑥我走进大厅,想打断纳塞奇金的话。这天,我收到第一条电讯,说斯科平银行已破产倒
闭。
⑦“我正跟孩子们同享天伦之乐!”纳塞奇金跟我打过招呼后对我说,然后转过脸去继续用
夸耀的口气对孩子们讲道,“同桌的全是达官贵人啦。我每喝完一小杯,就走到他们跟前去求他
们祝福。我自己也戴满了勋章,比将军还神气呢。我们就吃那条鲟鱼。仆人又端上来一条,我
们全吃光了。后来又喝鲟鱼汤,吃野鸡。”
⑧“换了我是您,我现在就会让鲟鱼闹得打饱嗝,胃气痛了,您却夸个没完······”我说,“那
么雷科夫害得您白白损失了很多钱吧?要知道那家银行已经倒闭了!”
⑨“开玩笑!老是这一套。以前就有人用这话吓唬过我。”
⑩“那您还不知道?我的老先生!要知道这······您自己看吧!”
我把手伸进口袋里,取出一张报纸来。纳塞奇金戴上眼镜,不相信地微笑着,开始看报。
他越看,他那张脸就越苍白,拉得越长。
“它倒······倒······倒闭了!”他周身发抖,哀叫道,“我这可怜的人呀!”
格利沙涨红着脸,把报纸看了一遍,顿时脸色惨白。他伸出颤抖的手去拿帽子。
过了一个钟头,我独自一个人站在上尉面前,安慰他说:“算了,这有什么关系呢?钱是
完了,可是孩子们都还在嘛。”
“这倒是实话。钱是身外之物,孩子们都在。这话说得对。”
然而,呜呼!一个星期后我遇见格利沙。
“老兄,到您舅舅家里去一趟吧!”我对他说。
“叫他见鬼去吧!我才不稀罕他呢,老魔鬼!傻瓜!他就不能另找一家银行去存钱!”
“您还是应当去。要知道他是您舅舅!”
“他?哈哈!······您在开玩笑吧?您打哪儿知道他是我舅舅?他是我后妈的表哥!八竿
子打不着的亲戚!牛头不对马嘴哟!”
“哎,您至少也该打发您的未婚妻到他那儿去一趟!”
“您就不能等到我们结婚后再宣布您那个新闻啊!现在她已经扭过脸去,不理我了。要知
道,她本来也张大嘴巴等着我舅舅的大白面包哟!这个蠢透了的娘们儿。现在她大失所望了。”
21 这样,我不是出于本心而破坏了最紧密的三部合唱-最令人羡慕的三部合唱!
(选自《契诃夫文集》,有删改)
5.请从逻辑角度(原因→结果),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50 字左右。(4 分)
6.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小说开头设置悬念,后文情节突转,以人物的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B.第十段、第十二段中省略号用法不同,分别指语意未尽、说话断断续续。
C.小说多次写吃鲟鱼的细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暗示上尉资产丰厚。
D.本文与《我的叔叔于勒》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让故事更真实可感。
浙里
7.根据要求,品味划线语句。(4 分)
①上尉幸福得透不过气来。(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格利沙涨红着脸,把报纸看了一遍,顿时脸色惨白。(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8.小说取题为《一首田园诗》,有何妙处?(3 分)
9.(6 分)名著阅读。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
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
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
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
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杨绛《读书苦乐》
读了上面材料,小清认为杨绛先生谈的是读书体验,小石认为谈的是读书策略,还有同学
认为二者兼有。你认为呢?请结合你的《儒林外史》阅读经历,举例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11 分)
【材料一】
①读星云大师的《厚道》,我对其中的一句话印象颇深:不经过风霜苦寒,哪里知道温
暖的可贵?不能深切认知人生苦短,哪里懂得精选勤学?所以,吃苦就如吃补。有了今日的辛
苦播种,他日自然会有苦尽甘来的甜美果实。
②苦辣酸甜,皆是人生况味。然而世人多喜欢辣的畅快、酸的回味、甜的甘美,很少有
人真正懂得苦的妙处,甚至视吃苦为畏途,避之唯恐不及。
③有位同事的女儿在一所寄宿制重点高中读书,周末背一包脏衣服回来,统统都交给她
来洗。
④她还说有一次到女儿宿舍,见有个女孩穿着一身名牌,靠坐在床头看书,桌上放着个
奶瓶。看到她一脸惊奇,女孩调皮地解释说:“用这个喝水方便呗。”
⑤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大多是“蜜罐”里泡大,从小就受到家人的溺爱。在成绩至上这
座大山的重压下,他们只会埋身题海,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⑥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左脸有一道伤疤,听说是儿时被热水烫伤。他家庭条件很差,在
食堂就餐时,只选最便宜的菜。
⑦他对任何人都友善,成绩好得让人仰视。学校组织的各项社团活动,他都热心参与,
还从生活上关心同学。一颗稚嫩的心要经历多少艰难磨砺,才能如此无惊无惧,如此从容美好。
⑧他后来考上一所很好的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如今已是一家企业的老板。一次同学
会上,有人问他成功的“秘籍”,他笑着说:“我一直坚信吃苦是福。”
⑨古人云: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年轻人要有不怕吃苦的心态,才能不断地攀登与超越,
让成长路上渐次开出美善的花,并最终领略到山高人为峰的壮丽。有位外国作家也曾说过:你
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吃苦往简单处说就是“尽量不给他人添麻烦”
“凡事多靠自己的努力”。换而言之,吃苦是成长的必修课,而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3 年 10 月 9 日,有删改)
【材料二】
下图是人工智能机器人“豆包”关于影响九年级学生学习因素的回答。
影响九年级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
1.学科难度:九年级学生需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更加深入和复杂,难度也相应增加,
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增大。
2.学习方法:九年级学生需要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如果学习方法不正确。可能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3·学习动力:九年级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需要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和目标,否则
可能会出现学习懈怠的情况。
4.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家庭环境不稳定或者缺
乏支持,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效果。
5.社交因素: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社交因素对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与
同学、老师的关系不好,可能会影响学习动力和情绪。
【材料三】
①要展现“敢吃苦”的奋斗姿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
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
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当代青年要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顽强拼搏、接续奋斗,不断战胜自我,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
②要锻造“能吃苦”的坚毅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
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了无数“自找苦吃”的青年典型和榜样,当代青年要学习前
辈的优良品格,能吃苦、肯吃苦,坚定执着、不屈不挠,踏实肯干、埋头苦干、拼命硬干,承
担时代重任、争做时代新人。
③要砥砺“会吃苦”的过硬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
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新
时代青年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以为民服务为根本,善于吃苦、甘于吃苦,走出安逸生活
的“舒适圈”,到艰难困苦的地方“墩墩苗”,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在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奋发有为。
(选自《中国教育报》)
【材料四】
浙里
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中甜。
②只要能吃苦,黄土变成金。
③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④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学校为了让正值九年级的你们拥有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吃苦的精神,
正筹备编制一本“无悔青春”成长指导手册,以激励更多的同学全身心投入到中考
冲刺中,不负青春,不负自我。请你积极参与到手册的编制活动中。
10.根据材料一、二、四,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2分)
A.材料一第①段中的两个问句,引人思考,引出论题。
B.材料一中的⑥到⑧段对应材料二“豆包”影响九年级学生学习因素中的第 3 点“学习动力”。
C.材料四中的第①句可以作为材料一中同事女儿和她女儿同学摆脱“舒适圈”的道理论据。
D.材料一中第⑨段与材料三中第①段都谈到年轻人应该带着不怕吃苦的心态去奋斗。
11.材料三的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 分)
12.请把材料一、三、四按一定的顺序编排到手册中,并谈谈编排的理由。(3 分)
13.成长手册中有一个栏目为“案例分析”。你班小语同学因为家境好,整天追求名牌,贪
图享受,请你根据材料一、三、四的内容劝说一下他。(3 分)
我家有自己的公司,毕业后我就可以直接到
公司接替爸妈的工作了,所以学习对我不重要。
四、班级开展“古代文人家书”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20 分)
材料一: 朝饥示子聿①
[宋]陆游
水云深处小茅茨②,雷动空肠惯忍饥。
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
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
八十到头终强项③,欲将衣钵付吾儿。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晚年被罢官乡居时写给小儿子子聿的。②茅茨:茅屋。③强项:
刚直不屈。
材料二: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①
[清]郑板桥
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
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
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
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
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
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
(选自《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释】①作此文时,郑板桥在潍县任职,因其妻儿在兴化老家,教育儿子的责任暂托付
给其弟郑墨。
材料三: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
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
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
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中华书局)
14.阅读陆游的《朝饥示子聿》,回答问题。(4 分)
(1)结合诗歌首联,分析陆游写作此诗时的生活境况。
(2)颔联中的“方”字值得咀嚼,请说说其妙处。
15.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
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
1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 分)
文言语句 方法借鉴 释义
至于延师傅 【课内迁移法】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 (1)
浙里
花源记》)
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 【成语推断法】无缘无故 (2)
以旧鞋与穿而去 【语境推断法】前文有“至阴雨不能即归” (3)
【查阅词典法】①阻塞不通;②极,尽;③ (4)
若志在穷经 止,息
(填序号)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
(2)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
18.材料二、三和链接材料,这三封家书教育子弟的角度各有不同,请分别概括。(3 分)
链按材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19.本次专题学习活动,对你的成长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回答。(3 分)
五.写作(50 分)
20.请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
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
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
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
每一个人既是独立的
而又互相照耀
-《艾青诗选·光的赞歌》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
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 600 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
人名等。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校联考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综合性学习(17 分)
1.结论:“青春模样” 的特质是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在各自领域为国家和社会奉献)。(2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2.①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传递知识、正能量,为社会做出贡献。(1 分,意思对即可)②是否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贡献。(1 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杨利伟是我的榜样,他遨游太空,无畏艰险,如一面旗帜引领我奋进的征程。(3 分,句式 1 分,内容 2 分)
4.(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作者空不填不扣分)
(4)宋濂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每空 1 分,共 10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19 分)
5.纳塞奇金上尉因斯科平银行破产损失钱财,格利沙及其未婚妻态度巨变,原本紧密的关系破裂。(4 分,原因 2 分,结果 2 分,意思对即可)
6.B(2 分。第十段、第十二段中省略号用法均为说话断断续续)
7.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上尉因格利沙的孝顺而感到极度幸福的状态,为后文他得知银行破产后的巨大反差做铺垫。(2 分,修辞 1 分,赏析 1 分)
②运用神态描写,“涨红着脸”“脸色惨白” 形象地表现出格利沙得知银行倒闭消息后的震惊、慌乱与绝望,体现他对钱财的看重。(2 分,描写方法 1 分,赏析 1 分)
8.①“田园诗” 通常描绘美好、和谐的生活场景,与小说中前期上尉与格利沙之间看似温馨的关系相契合,形成反差美;②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③暗示小说主题,表面美好的关系在金钱面前不堪一击,讽刺了人性的虚伪和贪婪。(3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一:我认为谈的是读书体验。读《儒林外史》时,翻开书就像走进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能看到范进中举后众人的阿谀奉承,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世态炎凉,这就如同杨绛先生说的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是一种独特的读书体验。(6 分,观点 2 分,结合阅读经历分析 4 分)
示例二:我认为谈的是读书策略。读《儒林外史》遇到不理解的情节,比如严监生临终前的怪异举动,我就反复阅读相关章节,还查阅资料,如同杨绛先生说的 “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这是读书时获取知识的有效策略。(6 分,观点 2 分,结合阅读经历分析 4 分)
示例三:我认为二者兼有。读《儒林外史》,一方面能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像杜少卿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让我沉浸其中,这是读书体验;另一方面,遇到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我会通过梳理脉络、对比分析等方法去理解,这是读书策略,就像杨绛先生描述的那样。(6 分,观点 2 分,结合阅读经历分析 4 分)
三、(11 分)
10.C(2 分。材料一中同事女儿和她女儿同学的行为是贪图享受,与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表达的吃苦精神相悖,不能作为道理论据)
11.比喻论证。把人在艰难困苦中锻炼比作刀在石上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 “要砥砺‘会吃苦’的过硬本领” 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3 分,论证方法 1 分,分析 2 分)
12.编排顺序:材料一、材料四、材料三。理由:材料一通过事例和道理阐述吃苦的重要性,引出 “吃苦是成长的必修课” 的观点;材料四用简洁的俗语进一步强调吃苦的意义,强化观点;材料三从展现奋斗姿态、锻造坚毅品格、砥砺过硬本领三个方面论述当代青年应如何吃苦,是对材料一、四观点的具体实践指导。三者层层递进,逻辑清晰。(3 分,编排顺序 1 分,理由 2 分,意思对即可)
13.小语,家境好是优势,但不能成为你贪图享受的理由。陆游晚年罢官乡居还教导儿子坚守志向,郑板桥也注重对子弟品德的培养。你现在追求名牌、贪图享受,不利于自身成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摆脱 “舒适圈”,培养吃苦精神,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未来才能更好地接过父母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3 分,结合材料 1 分,劝说 2 分,意思对即可)
四、(20 分)
14.(1)首联 “水云深处小茅茨,雷动空肠惯忍饥” 描绘出陆游居住在水云深处的小茅屋,经常忍受饥饿的生活境况,体现出他生活的贫困、清苦。(2 分,结合诗句分析 1 分,生活境况 1 分)
(2)“方” 是 “才” 的意思,强调只有做到外物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才算是真正的学习,突出了坚守志向对学习的重要性,表达了陆游对儿子的殷切期望。(2 分,解释字义 1 分,分析作用 1 分)
15.纸笔墨砚 / 吾家所有 / 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2 分,每处 1 分)
16.(1)邀请 (2)原因 (3)离开 (4)②(每空 1 分,共 4 分)
17.(1)到了阴天下雨不能马上回家的时候,就留(他们)吃饭。(2 分,“即”“辄” 翻译正确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2)四弟六弟,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有没有特别的爱好?(2 分,“专嗜” 翻译正确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18.材料二:教育子弟要尊重师长、友善同学、关爱他人;材料三:教导子弟学习要专注专业;链接材料:强调修身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成长的重要性。(3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9.①要坚守志向,不被外界干扰,努力学习;②要注重品德修养,友善待人,乐于助人;③学习要专注,不能三心二意;④要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树立远大志向。(3 分,答出三点即可,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五、写作(50 分)
20.略。(按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