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课外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课外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1 18:0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语课外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听古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润(rùn) B.酥(shū) C.绝(jüé) D.都(dōu)
2.下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呈:呈现
B.处:时候,只在诗词里才这样用。
C.最是:正是。处:时。
D.绝胜:远远胜过。
3.补全古诗( )
天街小雨润如酥, 。
A.草色远看近却无
B.遥看草色近却无
C.草色遥看近却无
D.远看草色近却无
4.关于古诗第二句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自相矛盾。
B.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
C.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D.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地上是稀稀疏疏的极为纤细的芽,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采用的写法是( )
A.夸张
B.对比
C.想象
D.衬托
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湿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D.作者将此诗送给好友张籍是希望他能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早春气息,最是一年春好处也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思。
听宋词,完成下列各小题。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平乐(lè) B.鹂(lí) C.啭(zhàn) D.蔷薇(qáng wēi)
8.下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寂寞:清静,寂静。 B.唤取:换来。 C.解:懂得,理解。 D.因:因为
9.补全古诗( )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 。
A.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檣薇
B.百转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C.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D.百转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檣薇
10.这首古诗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问
1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 )时节。
A.初春 B.初夏 C.夏至 D.初秋
1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
B.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C.“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既然无人能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问黄鹂了,因为黄鹂是在春去夏来时出现,它应该知道春天的消息。这种想象也极为奇特,极富情趣。
D.后两句写黄鹂啼叫,它婉转的啼叫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词人的心情也因此变得轻松愉快。
听古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3.“雨雪霏霏”中的“雨”正确读音是( )
A.yǔ B.yù C.yū
14.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 )
A.戍边战士在归途中之作
B.送别友人去边塞
C.表达对心爱之人的思念
D.将士即将征战沙场。
15.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昔:从前
B.霏霏: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
C.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D.迟迟:迟缓的样子。
16.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是宫廷乐歌。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17.对这首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采薇”中的“薇”指的是野豌豆。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春天。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莫知我哀”是说告诉我不要伤悲。
18.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两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及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听宋词,完成下列各小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9.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 )
A.驿外断桥边(yì)
B.更著风和雨(zhù)
C.一任群芳妒(dù)
D.零落成泥碾作尘(niǎn)
20.选择正确的词句填入横线处(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
A.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B.已是悬崖百丈冰,更著风和雨。
C.已是黄昏独自愁,犹有花枝俏。
D.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2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对比
22.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断桥:残破的桥。
B.著:遭受,承受
C.苦:痛苦。
D.零落:凋谢,陨落。
23.这首词托物言志歌咏梅花,下列诗句不是采用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是( )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2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前四句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后四句写梅花的态度和节操。
B.“只有香如故”是说只有梅花的香气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样。
C.词中的梅花是作者的化身,表现作者遭受风吹雨打不变的信念和高洁的人格。
D.这首词赞美了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及坦荡的胸怀。
阅读《清平乐·六盘山》,回答问题。
清平乐·六盘山①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②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③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④?
【注释】①六盘山:为陇山山脉主峰,海拔近3000米。1935年10月7日,红军击溃敌人追兵四个骑兵团后,一鼓作气翻越了这座长征途中最后的高山。②长城:此处借指长征的目的地。③长缨:长绳子。这里指革命武装。④苍龙:此处指国民党反动派。
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中的“望断”指望了又望,直到看不见了还在望。
B.“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中寄托了作者对走过的万水千山的怀念之情。
C.“不到长城非好汉”用通俗的语言,表现出作者藐视困难和战胜敌人的决心。
D.“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两句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境界壮阔。
26.“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的本义是指 ,常被人们用来比喻 。
27.请分析“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8.词中描写的景物各是什么样的状态?请连一连。
兰芽 沙路 子规
干净 短小 啼叫
29.从词的上片可以看出词中描写的是 季,可从“ ”一句看出来。
30.下列对《浣溪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词的下片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词人用流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C.这首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阅读古诗
(一)春夜喜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31.补全古诗。
32.解释字词。
乃: 发生:
野径:
33.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春雨,把春雨写得富有人性,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B.本诗的中间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给人们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本诗最后两句写诗人想象中的雨后情景,表达了对这场“好雨”的赞美。
3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用来形容下面的谁?打“√”。
(1)万众瞩目、声名显赫的艺人( )
(2)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 )
(3)争名夺利、不择手段的人( )
(4)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老师( )
阅读理解。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古诗前两句,完成练习。
35.将“京口”“瓜洲”“一水(长江)”“钟山”“数重山”五个地点标注在下图中。
36.从诗句可知,诗人此时是站在 的渡口眺望 。
3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一水间”说明距离近,舟在其中行驶迅疾,顷刻就到
B.“只隔”两字是说钟山近在咫尺
C.“数重山”说明虽然阻隔重重,但在诗人看来却很平常
D.“一水”“数重山”的阻隔是诗人不能回到家乡的原因
读诗歌的后两句,完成练习。
38.“ ”与“ ”这两个词都写出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39.请你用自己的话替诗人完成这两句内心独白:
40.(改编题)传说,诗人为用好本诗中的“绿”字,改动了多次。请你读下面的故事,把内容补充完整。
王安石写道:“春风又到江南岸。”但他觉得“到” 。
王安石把“到”字改成了“过”字,可又觉得“过”字虽然写出了春风的 ,却不能表达出自己 的心情。
后来,王安石反复改了十多次,仍不满意,索性放下笔走到船头上。这时他看到岸边 。他想,就用“绿”字,这样能把 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
阅读古诗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1.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
(2)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色。( )
(3)这首诗写了诗人乘兴来到一座花园的门前,却无法进入,只好败兴而归。( )
42.下面的图中最符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绘的意境的一项是( )
A. B. C.
43.关于诗的后两句,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出墙的“一枝红杏”,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并通过“一枝红杏”引发无限遐想,让读者想象出“春色满园”。
B.这两句诗说明园主人懒于社交,性情孤僻冷漠。
C.读这两句诗时要语调上扬、语速稍快,读出诗人的欢快、喜悦之感。
阅读。
(二)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4.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渭城(wèi) B.朝雨(zhāo) C.客舍(shě) D.更尽(gèng)
45.《送元二使安西》是 代诗人 写的一首送别诗,“使”的意思是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 (离别之景 离别之情),从“ ”“ ”两个典型意象可以看出;后两句写的是 (离别之景 离别之情)。
46.读诗句,想象画面,将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写下来。
47.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送别的诗句?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025年3月28日小学语文作业》参考答案
1.A 2.A 3.C 4.A 5.B 6.B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考查字音。
B.酥(sū)C.绝(jué)D.都(dū)
2.考查词语解释。呈:送给,恭敬语。
3.考查对古诗词的默写能力,解答此题要对古诗意思熟练掌握,还要注意里面的易错字。
4.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能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话并不矛盾。它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地上是稀稀疏疏的极为纤细的芽,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5.考查句子的写法。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草色和烟柳满皇都的盛夏景色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春色的喜爱之情。
6.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及赏析能力。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7.B 8.D 9.C 10.B 11.B 12.D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7.考查字音。A.清平乐(yuè)C.啭(zhuàn)D.蔷薇(qiáng wēi)
8.考查字词解释。解答此题要弄清楚诗句的意思。因风飞过蔷薇: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因:顺着。
9.考查诗句默写能力,解答此题要对古诗意思熟练掌握,还要注意里面的易错字。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啭:鸟婉转地啼叫。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暮春夏初,有芳香,果实入药。
10.考查修辞手法。这首作品写春,运用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
11.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能力。作者写的应是初夏,既然“春”已“归”“去”当应处“夏初”之时,且与“蔷薇”花开的物候相合。
12.考查对词的内容及感情的把握。问一问黄鹂。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表达了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惋惜。
13.B 14.A 15.B 16.D 17.D 18.A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3.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能力。“雨雪霏霏”这里是下雨的意思,作动词。因此读“yù”。
14.本题是对古诗背景的考查。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
15.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具体字词的含义,结合诗歌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析得出答案。“霏霏”形容雪下得很大。
1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诗经》不全都是四言诗。
17.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理解。“莫知我哀”的意思是“没有人懂得我的痛苦。”
18.本题考查对古诗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的掌握。这首诗没有运用起兴的手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直接叙述,而非对他物的描绘。
19.B 20.D 21.A 22.C 23.D 24.B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9.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更著:又遭到。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20.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背诵与识记能力。原句是: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21.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寂寞”“愁”“妒”可以看出。
22.本题考查的是具体字词的含义,结合诗词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析得出答案。“无意苦争春”的意思是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苦”的意思是尽力、竭力。
23.本题考查本词的写作手法。“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出自陆凯的《赠范晔》,是表达对友人的诚挚友情的诗句,不是托物言志诗。
24.本题考查对全词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只有香如故”意思是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借以表达自己不变的信念。
25.B 26. 指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决心 27.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的豪迈情感。
25.本题考查的是诗词内容的理解。
B.“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写站在六盘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见。看到南去的大雁自然就会勾起作者和红军对南方革命根据军民和故乡父老乡亲的无限思念,并非对走过的万水千山的怀念。
故选B。
26.本题考查的是诗词内容的理解。
在这首词的语境中,“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此句体现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它强调了只有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既定目标,才能被视为真正的英雄豪杰。对于红军战士们来说,长征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到长城非好汉”表达了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一定要完成长征、取得革命胜利的决心和勇气。同时,这句也传达出一种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和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激励作用。
故“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的本义是指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好汉。
常被人们用来比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决心,不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就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等。
27.本题考查的是表达的情感。
在词中,“长缨”指革命武装,“苍龙”指国民党反动派。作者此时站在六盘山上,回顾红军走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如今已经掌握了强大的革命力量。“今日长缨在手”体现出一种豪迈与自信,表明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已经发展壮大,拥有了战胜敌人的实力。
而“何时缚住苍龙”以问句的形式,强烈地表达出对彻底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急切渴望。作者深知革命尚未成功,但坚信胜利必将到来,展现出高瞻远瞩的革命气魄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深切关怀,渴望早日推翻反动统治,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故“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革命豪情、坚定的胜利信念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28. 29. 春 山下兰芽短浸溪 30.B
《浣溪沙》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兰溪清泉寺的景致,上片写景,兰芽短浸、沙路无泥、暮雨子规,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野画卷。下片抒情,借流水西流之景,表达人生不必悲观,青春可再的豁达情怀。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交融,寓理于景,展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8.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词中“山下兰芽短浸溪”,直接描写了兰芽的状态,“短”字明确地表明了兰芽是短小的,描绘出兰芽刚刚生长出来,还比较稚嫩、短小的样子,体现出一种新生的、充满生机的状态。
从“松间沙路净无泥”可以看出,沙路处于“净无泥”的状态,即干净、没有泥土杂物。描绘出沙路在松林之间,被雨水冲刷得十分洁净的景象,给人一种清幽、整洁的感觉。
“萧萧暮雨子规啼”这句中,“啼”字表明了子规的状态是在啼叫。在傍晚的细雨中,子规鸟发出啼叫声,增添了一种静谧、略带忧伤的氛围。
29.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从词中“山下兰芽短浸溪”一句看出来,因为兰芽在春天生长,“短浸溪”描绘出春天兰芽刚刚生长且溪水漫浸的景象,是典型的春季画面。
30.本题考查意境意象和主旨内容。
B.下片“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词人并不是要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也不是在阐述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恰恰相反,词人以“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一违背常理的现象,反问道“谁道人生无再少”,意思是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呢,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休将白发唱黄鸡”则是劝人不要因为自己满头白发而像黄鸡报晓那样感慨时光流逝,不要因年老而消极悲观,而是要珍惜当下,积极生活,表现出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因此,此项理解不正确。
故选B。
31.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32. 就 使植物萌发、生长 田野间的小路 33.C 34.(2)√
(4)√
31.本题考查古诗文理解及默写。
《春夜喜雨》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意: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节,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古诗的第①句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第④句为“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2.本题考查古诗字词解释。
乃:才;是,为;竟;于是,就;你,你的。在这首诗中,“乃”的意思是“就” 。在这句诗“当春乃发生”中,“乃”表示在春天这个季节,好雨就降临了。它强调了雨水降临的时节正好是万物生长需要的春天,体现了雨水的及时和恰到好处 。
发生:原来不存在的事情出现了;出现;产生、兴起;指春天。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句诗中,“发生”一词描绘了春天里万物开始生长、萌发的景象。它强调了雨水在春天这个关键时节降临,为万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里的“发生”不仅指植物的生长,也寓意着大自然的复苏和生机的盎然。
野径:在这句诗“野径云俱黑”中,“野径”一词描绘了乡村田野中的小路景象。它强调了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被乌云笼罩,一片漆黑的情景。这里的“野径”不仅指实际的小路,也寓意着乡村的宁静和质朴,与城市的喧嚣形成对比。
33.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及赏析。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给人们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这首诗并不完全都是写实手法,而是融合了写实与想象 。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两句诗描述了春雨在适当的时节(春天)降临的情景,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体现了写实手法;②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两句诗描绘了春雨在夜晚悄悄降临,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的场景。其中,“潜入夜”和“细无声”都是对春雨特点的客观描述,也体现了写实手法;③“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描绘了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被乌云笼罩,一片漆黑,而江面上渔船上的灯火却独自明亮的景象。这也是对自然景象的客观描述,属于写实手法;④“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两句诗是诗人在想象春雨过后,成都城(锦官城)里繁花盛开的景象。这里的“红湿处”指的是被雨水滋润过的花朵,而“花重”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花朵因雨水的滋养而更加繁茂和沉重。这种对雨后景象的描绘,并非完全基于眼前的实景,而是融入了诗人的想象和夸张,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生动。此项表述有误。
故选C。
34.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及信息匹配。
②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春雨在夜晚悄悄降临,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的场景。这句诗所蕴含的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相似品质的人。
(1)万众瞩目、声名显赫的艺人 :这类人通常备受关注,他们的名声和成就往往是通过公开的表演和宣传获得的。这与诗句中春雨默默滋润万物的形象不符,因此不适合用这句诗来形容。
(2)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 :科技工作者在科研领域默默耕耘,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往往不为人知,但却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春雨默默滋润万物的精神相吻合,因此适合用这句诗来形容。
(3)争名夺利、不择手段的人 :这类人追求名利,往往不择手段,与诗句中春雨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形象截然相反,因此不适合用这句诗来形容。
(4)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老师 :老师默默耕耘在教育领域,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与春雨默默滋润万物的精神相似,因此也适合用这句诗来形容 。
故(2)√ (4)√。
35. 36. 瓜洲 钟山 37.D 38. 又 何时 39.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乡呢? 40. 缺乏诗意 动态 想回金陵的急切 青草摇舞,柳枝飘荡,满眼都是绿色 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35.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根据诗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可知,“京口”与“瓜州”之间就隔了一条长江。所以中间的河就是“长江”。“京口”与“瓜州”在河两岸。根据“钟山只隔数重山。”可知,山的图案就是“数重山”,“钟山”就在“数重山”后面。
36.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根据题目“泊船瓜洲”可知,诗人把船停在“瓜州”的地方。“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意思是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所以诗人是站在瓜州的渡口眺望钟山。
37.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D.“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万重山”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人对于钟山依恋之深,地理上的距离也不能抵挡诗人的思乡情,故说法错误。
故选D。
38.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诗句中“又”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写出了乡愁。这一去,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故“又”与“何时”这两个词都写出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39.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把诗句用自己的话来说,体现“思乡情”即可,如: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40.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到”的意思是“到来”,用“到”缺乏一点春意盎然的感觉,缺少诗意。“过”是“经过”的意思,写出了春风的动态,但是不能写出诗人想回金陵的急切心情。诗人看到岸边春天的美景,如:柳枝晃动,绿草盎然,都是春天的美景,所以用“绿”字,就能把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表现出来。
41. √ × × 42.B 43.B
4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和内容理解。
(1)《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
此项判断为正确。
(2)《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此项判断为错误。
(3)结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知,诗人去游园,恰逢主人不在。可是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诗人没有看到主人,看到了美景,并不扫兴,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此项判断为错误。
4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是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A.图片中有一只红色的杏花,但未伸出墙头。不符合诗句描绘的意境。
B.图片中有一只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符合诗句描绘的意境。
C.图片中有很多只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不符合诗句描绘的意境。
故选B。
4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仅仅是在描绘春天的景色,以及春色无法被围墙所阻挡的生机勃勃。诗句中并没有任何信息能够表明园主人的社交习惯或性格特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44.C 45. 唐 王维 出使 离别之景 客舍 杨柳 离别之景 46.渭城早上的雨润湿了路面的尘土,客舍旁的柳树在雨后显得格外青翠、清新。 47.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4.本题考查辨析字音。
舍:读shè,释义:1、房屋;居住的房子。2、饲养家畜、家禽的圈。3、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亲戚或年纪小辈分低的亲属。4、(Shè)姓。5、量词。读shě,释义:1、放弃,不要了。2、施舍。读shì,释义:通“釋”。
C.客舍(shě)——shè。
故选C。
45.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对古诗的理解。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诗句内容: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译文:渭城的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了。“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前往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却暗示了离别的悲伤。所以前两句写得是离别之景。其中,“柳”和“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后两句点明了主题是以酒饯别,诗人借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友人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库车县境,同时代的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形容,何况安西更在玉门之外,其荒凉遥远可想而知。写的是离别之情。
46.本题考查想象画面。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思是:渭城的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根据诗句意思想象画面。
示例: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清晨,渭城的天空中飘洒着绵绵细雨,它们轻柔地落在地面上,润湿了轻薄的尘土,使得整个城市显得格外清新而宁静。雨后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在这样一个湿润的早晨,一座客舍静静地伫立在路边,它的外观被雨水洗刷得更加青翠欲滴。客舍周围,柳树成荫,嫩绿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即将远行的人儿挥手告别。新绿的柳色与客舍的青色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离愁别绪的早春送别图。
47.本题考查古诗的积累。
写出两句描写离别的诗句。
示例:①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②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