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五(1)班的同学向贫困山区儿童“献爱心”,亮亮和涛涛都捐了自己零花钱的,他们俩谁捐出的钱多?( )
A.亮亮捐的多 B.涛涛捐的多 C.捐的一样多 D.无法确定
2.如何表达的意义?下面表达意义的四种方法,错误的是( )。
A.
B.一堆苹果,已吃了它的,还剩千克
C.
D.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3.小浓一家自驾去A地旅游,汽车油箱容积是40升,出发时加满了油,行驶120千米后到达A地,此时油表指针如图所示(指针指向N表示邮箱已满,指向M表示油箱已空)。如果从A地继续行驶180千米到达B地,按照原来的耗油量计算,此时油表指针指向的位置是( )。
A.B.
C. D.
4.下面四个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中,分数单位相同的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②、③和④ D.①②③④
5.哪个班参加舞蹈小组的人数多?( )
A.五(1)班 B.五(2)班
C.无法确定 D.都不对
6.下面各分数中,与分数单位不同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7.用( )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它的分数单位是( )。
8.有若干个“☆”,菲菲用一张纸遮住了这些“☆”的一部分(如图),露出的部分是总数的,“☆”总数有( )个。
9.如下图,从袋子里抽出彩带的一部分,红彩带露出了它的,蓝彩带露出了它的,露出的部分长度相等。红彩带的长度( )蓝彩带的长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0.“男生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这里是把( )看做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 )份,男生人数占其中的( )份。
11.下图阴影部分占两个大正方形面积的( )。
12.“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2023年的普法知识竞赛中,五(1)班代表队共抢答45道题目,其中正确的占抢答题目的,五(1)班代表队共答对了( )道题目。
三、判断题
13.超市新进一批家用电器,冰箱的数量相当于电视机的,则冰箱的数量比电视机的少。( )
14.我喝了一杯奶茶的。( )
四、解答题
15.读出下面的分数,并写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及分数单位的个数。
分数:
分数单位:
分数单位的个数:( ) ( ) ( ) ( ) ( )
16.在三月学雷锋,献爱心活动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的,小刚捐了自己零花钱的,他们谁捐的钱多?请判断并说明理由(可以举例)
17.先填空,再根据意义在对应的图中用阴影表示出张纸的大小。(下图中每张纸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1)张纸表示1张纸的( )。
(2)张纸表示3张纸的( )。
参考答案
1.D
亮亮和涛涛都捐了自己零花钱的,把亮亮、涛涛各自的零花钱总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捐出的钱数占其中的1份。
如果亮亮和涛涛的零花钱总数相等,那么他们捐出的钱数就一样多;如果亮亮和涛涛的零花钱总数不相等,那么他们捐出的钱数就不相等,且无法比较谁捐的多。
虽然亮亮和涛涛都捐了自己零花钱的,但两人的零花钱总数不一定相等,所以无法比较两人捐出的钱的多少。
故答案为:D
只有明确两人的零花钱总数时,才能直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B
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3份。据此,分析各个选项能否表示的意义,从而解题。
A.将单位“1”平均分成8份,在第3小份处,原表示方法正确;
B.一堆苹果,已吃了它的,还剩下,无法求具体剩下的质量,原说法错误;
C.将整体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原表示方法正确;
D.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原说法正确。
错误的是:一堆苹果,已吃了它的,还剩千克。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了分数的意义,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3.D
观察可知,到达A地时用了的油,根据分数的意义,油表把40升油平均分为4份,到达A地时,用去了1份,可知每份是(升),可先求出每升油行驶的距离,用计算,再用180除以每升油行驶的距离,可得到用了多少油,加上之前的10升,再找出相应图片即可。
(升)
(升)
(升)
据分析可知,油表每格表示10升,25升即用去2格半。
A.油表用去3格,不符合题意。
B.油表用去3格半,不符合题意。
C.油表用去2格,不符合题意。
D.油表用去2格半,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B
①把所有三角形的个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涂色的部分占其中的2份,用分数表示;②把整圆的面积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涂色的部分占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③把所有的小圆的个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部分占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④把正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涂色的部分占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再结合分数单位的定义,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据此解答即可。
由分析可知:
①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是,它的分数单位是;
②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是,它的分数单位是;
③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是,它的分数单位是;
④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是,它的分数单位是。
所以分数单位相同的是②和④。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明确分数单位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5.C
分别将两个班的人数看作单位“1”,因为两个班的人数不确定,无法确定两个班参加舞蹈小组的具体人数,因此无法比较,举例说明即可。
如果五(1)班和五(2)班都有30人。
30÷5×3=18(人)
30÷10×3=9(人)
18>9,五(1)班参加舞蹈小组的人数多;
如果五(1)班有20人,五(2)班有50人;
20÷5×3=12(人)
50÷10×3=15(人)
12<15,五(2)班参加舞蹈小组的人数多。
因此无法确定。
故答案为:C
6.C
根据分数单位的含义,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找到与分母不同的选项即可。
A.与分数单位相同,都是;
B.与分数单位相同,都是;
C.与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单位是,的分数单位是;
D.与分数单位相同,都是。
与分数单位不同的是。
故答案为:C
7.
把所有小圆的数量看作单位“1”,每两个小圆为一组,共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占其中的三份,用分数表示;再根据分数单位的定义,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据此解答即可。
由分析可知:
用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它的分数单位是。
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明确分数单位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8.20
把“☆”的总数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露出的部分是“☆”是其中1份,有4个,用1份的个数乘5就是“☆”的总数。
如图:
4×5=20(个)
“☆”总数有20个。
9.小于
据题意,红彩带的等于蓝彩带的,根据分数的意义,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走的份数,因此红彩带有几个,蓝彩带有几个,再去比较。
红彩带有3个,蓝彩带有4个,。
所以,红彩带的长度小于蓝彩带的长度。
10. 全班总人数 9 5
确定单位“1”要找含有分率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如:比、相当于、等于、是、占……,这些关键词后面的量一般是单位“1”。一个分数,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据此解答。
“男生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这里是把全班总人数看做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9份,男生人数占其中的5份。
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确定。牢固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找单位“1”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1.
根据图可知,把一个大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那么两个大正方形相当于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1份占两个大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几。据此即可填空。
由分析可知:
阴影部分占两个大正方形面积的。
12.35
把抢答的题目数量看作单位“1”,其中正确的占抢答题目的,即将45道题平均分成9份,每一份是5道题,正确的占了其中的7份,用乘法计算。
45÷9×7
=5×7
=35(道)
则五(1)班代表队共答对了35道题目。
13.√
将电视机数量看作单位“1”,冰箱的数量相当于电视机的,据此比较即可。
1>
超市新进一批家用电器,冰箱的数量相当于电视机的,则冰箱的数量比电视机的少,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4.×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据此解答。
把一杯奶茶看作一个整体,即单位“1”,而分数的分子不能大于分母,所以不可能喝了一杯奶茶的,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5.读作:六分之一,七分之二,十五分之四,十八分之十一,一百分之七(百分之七)
分数单位:
分数单位的个数:(1)(2)(4)(11)(7)
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分数线读作“分之”,再读分子。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据此解答。
的分数单位是,其中含有1个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其中含有2个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其中含有4个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其中含有11个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其中含有7个分数单位。
读作:六分之一,七分之二,十五分之四,十八分之十一,一百分之七(百分之七)
分数单位分别是:
分数单位的个数分别是:(1)(2)(4)(11)(7)
16.无法确定谁捐的钱多;理由见详解。
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的,说明小明的零花钱是单位“1”;小刚捐了自己零花钱的,说明小刚的零花钱是单位“1”。题目中两个单位“1”的具体数量未知,所以可用设数法分情况讨论。
无法确定谁捐的钱多。
理由:①若小明的零花钱有6元,小刚的零花钱有5元,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小明捐了6÷6=1(元),小刚捐了5÷5=1(元)。此时二人捐的钱同样多;②若小明的零花钱有12元,小刚的零花钱有5元,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小明捐了12÷6=2(元),小刚捐了5÷5=1(元)。2>1,此时小明捐的钱多;③若小明的零花钱有6元,小刚的零花钱有10元,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小明捐了6÷6=1(元),小刚捐了10÷5=2(元)。1<2,此时小刚捐的钱多。因为小明、小刚的零花钱数不确定,所以无法确定谁捐的钱多。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单位“1”不同,不能通过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来确定谁捐的钱多。
17.见详解;(1);(2)
(1)根据题意,把1张纸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中3份是它的,是张纸。所以张纸表示1张纸的。据此把图1平均分成4份,其中3份涂上颜色即可表示。
(2)把3张纸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每份是张纸。所以张纸表示3张纸的。据此把图2平均分成4份,其中1份涂上颜色即可表示。
涂色如下:
根据分析得,(1)张纸表示1张纸的。
(2)张纸表示3张纸的。
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并用图例直观的表示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