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课件+教学设计+学习单+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课件+教学设计+学习单+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1 19:26:06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










了解孔子
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当时最博学的人
被尊称为“圣人”
孔子不能决也。
穿越到2500年前
两个小孩围绕太阳在争论什么?
两小儿辩日
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
——《现代汉语字典》
任务一:读辩斗故事
请你借助预习单以及课本上的注音和注释,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节奏。
读辩斗故事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shú

zhì
cāng
读准字音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孰为汝多知乎?
(是)
(是)
(通“谓”,表示“说”的意思 )
wéi
wèi
zhì
wéi
(同“智”,智慧)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读出节奏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挑战读文
任务二:探辩斗过程
1.再读故事,想一想:两小儿在辩什么?
2.用横线画出两小儿的观点,用波浪线画出两小儿的依据。
3.选择一个角色,和同桌辩斗,体会两小儿的辩斗过程。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去】
①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跟“来”相对
②表示距离,意为“距”
③失去,去掉
④过去的(时间)
⑤表示持续或某种趋势
探辩斗过程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车盖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热水
赴汤蹈火
观点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依据
请你化身为小儿,选择一个角色,对照标准,和同桌辩斗。
有辩斗的语气
有辩斗的神态、动作
不止一回合
展辩斗风采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一儿曰:“我以___________”
一儿曰:“我以___________”
一儿曰:“日初出______,及日中_____,此不为_____?”
一儿曰:“日初出____,及其日中_____,此不为_____?”
任务三:理辩斗思维
1.分析两小儿的辩斗思维,体会说理方法。
2.孔子来到了现代,他对两小儿的辩斗会怎样裁决。可借助豆包中的孔子大学问家智能体。
3.体会故事中的智慧。
人物 观点 依据
思维金字塔
观点
生活经验
生活现象
远者小而近者大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小儿甲
探辩斗思维
视觉
观点
生活经验
生活现象
小儿乙思维金字塔
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远者小而近者大
观点
现象
经验
小儿甲思维金字塔
近者热而远者凉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近也
触觉
再现2500年前两小儿的辩斗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探辩斗思维
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也?
小组讨论:
在“思维九宫格”中写出“孔子不能决也”的原因。

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孰为汝多知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后生可畏
两小儿辩论,有理有据,孔圣人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这一辩,辩出了什么
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勇于承认自己不知道,实事求是。
启示——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唯有不断求索。
传承科学精神
你好,我是“现代孔子”,我认为你的观点是不对的,因为……
我觉得早上的太阳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因为早上的太阳看起来大,中午小。
现代孔子
小儿甲
你好,我是“现代孔子”,我认为你的观点是不对的,因为……
我认为早上的时候,太阳离人远,中午的时候离人近,因为早上比较凉,中午比较热。
现代孔子
小儿乙
请教现代孔子
传承科学精神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逐字稿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写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生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学生能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特点,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明白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受两小儿的辩论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两小儿的辩斗思维和说理方法,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孔子讲学的视频,视频中配孔子的话)同学们,你知道视频里讲学的人是谁吗?
孔子,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列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是当时最博学的人,还被尊称为 “圣人”。
大家想象一下,这样一位知识渊博的大学问家,是不是什么都懂呢?有一次,他碰到两个小孩在激烈争论,却没办法给出答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乘坐时光机,回到2500年前去探个究竟。(播放两小儿辩日的视频前半部分)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辩” 在字典里是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的意思,看到这个题目,大家猜猜两小儿会围绕太阳争论什么呢?
【学生回答预设】学生可能会猜测两小儿争论太阳的大小、冷热、离人的远近等。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大家借助预习单以及课本上的注音和注释,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节奏。(学生自由朗读)
学习文言文,第一步就是要读准读通。课前同学们结合学习单进行了初步预习工作,谁有信心,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读)
师:读的声音洪亮,停顿自然!古文里有个字的读音和往常学的不同,大家发现了吗?(展示易读错的字 “盂yú、孰shú、汝rǔ、为wéi,通谓,表示“说”的意思;wèi,同‘智’,智慧”,学生齐读)
文言文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这个句子如何读出节奏。(展示划分好节奏的句子, 一儿曰:“日初出 / 大如车盖,及日中 / 则如盘盂,此不为 / 远者小 / 而近者大乎?”“日初出 / 沧沧凉凉,及其日中 / 如探汤,此不为 / 近者热 / 而远者凉乎?”)学生练读,指名读,体会节奏。
同学们,试着借助屏幕上的节奏线,有感情的朗读古文,这次要争取读得既准确又通顺。(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来一个挑战读文。(展示没有标点和节奏划分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尝试朗读)大家表现得都很棒,通过刚才的朗读,相信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过渡语】同学们读得越来越棒了!读准读通只是第一步,如果能读懂意思,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文言文的韵味和情趣。
(三)精读课文,探辩斗过程
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课文,探究两小儿的辩斗过程。请大家再读故事,想一想:两小儿在辩什么?用横线画出两小儿的观点,用波浪线画出两小儿的依据。(学生阅读、标注)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两小儿的观点和依据?(请学生回答,老师在课件上相应标注)
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理解字词:这里的 “去” 的意思有:
①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跟“来”相对
②表示距离,意为“距”
③失去,去掉
④过去的(时间)
⑤表示持续或某种趋势
在文中应该是什么意思?(表示距离)
依据: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出示“车盖、盘盂”图片帮助理解句子。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汤” 在古代是 “热水” 的意思,就像 “赴汤蹈火” 中的 “汤”。
文中两小儿先说自己的观点,再说自己的理由。
现在,请大家化身为小儿,选择一个角色,对照标准,和同桌辩斗,体会两小儿的辩斗过程。(同桌之间进行角色扮演,老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辩斗的语气、神态和动作)
师生进行辩斗,师扮一小儿,全班同学扮另一小儿。
提高难度,根据文中两小儿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分角色进行辩斗。
(四)深入探究,梳理辩斗思维
原来辩斗也是这么的好玩有趣,更好玩的还有两小儿的思维,让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是怎么做到在辩斗中有理有据,请看屏幕。这是一座思维金字塔,它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两小儿的思维推理过程,这是小儿甲的辩斗过程,小儿甲的生活经验是远者小而近者大,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所以他最后得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小儿甲是从视觉经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现在请你根据小儿甲的思维过程,在学习单上也推演出小儿乙的思维金字塔。请拿出学习单,连线即可。
请问小儿乙它的生活经验是——(近者热而远者凉)
他现在所观察到的生活现象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他最后得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同学们,从这两座思维金字塔来看,两小儿似乎都说得有理有据,那孔子是怎样一个反应呢?请在文中找一下。
孔子为什么不能判断谁对谁错呢?孔子可是当时最博学的人,可是今天他被两小儿难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请同学们展开一个小组的讨论,完成思维九宫格。组长,请你现在负责协调组员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记录员,你在记录的时候请注意在 3 分钟之内只记关键词,而且记得越多越好。讨论开始。
生回答预设:
1.孔子不能决也是想让他想让别的孩子进行多思考
2.他不能确定哪个是对,因为他们两个都有依据,他也有可能自己也不知道,他有可能只知道一半。
3.孔子那个时候他的科技不够发达,所以他也不能准确地知道。
4.孔子他不是天文学家,所以他不知道这个到底是对是错。
两小孩子看到孔子不能决也,笑着说“孰为汝多知乎?”
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预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生可畏等
(五)“现代孔子” 解疑惑,科学说理明真相
两小儿辩论,有理有据,孔圣人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这一辩,辩出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品质,也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让我们明白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唯有不断求索。
同学们。 2025年的今天,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真相,现在你就是现代孔子,请根据你课前收集的资料,你能说服小儿的观点是错误的吗?
师分别扮演小儿甲,学生扮演现代孔子进行对话。
(师:孔子,您好,我是小儿甲。我觉得早上的时候太阳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因为早上的时候太阳看起来大,中午的时候看起来可小了。
学生演现代孔子:我认为你的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早上的时候以树枝和山丘作为参考物,看起来就比较大,在中午时同理太阳没有参照物,所以太阳看起来就比较小。
师:好,谢谢孔子的解答。)
那小儿乙,谁来说服?
指名一生扮演小儿乙,一生扮演现代孔子进行对话。
回答预设:
学生1:你好,孔子。我觉得我认为早上的时候太阳离人远,中午的时候离人近,因为早上也比较凉,中午比较热。
学生2:您好,我是现代,我是现代孔子,我认为您的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早上斜射热量比较分散,感觉比较凉。而中午直射热量集中,感觉比较热,所以日出与日中太阳离我们是一样近的。
同学们,大家都有理有据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关于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远,什么时候离我们近,更全面科学的说法是怎样的?老师要请出一位神秘嘉宾来为我们解答难题啦!看,这就是借助豆包化身而来的 “现代孔子”。(课件操作说明:点击孔子图,超链接到豆包或电脑上安装豆包电脑版软件上课前登录好软件,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随时调用或链接到豆包的网页,点开豆包中的小话筒,可以进行人机语音对话,豆包即显示文字内容,也语音播放),请一位同学来向现代孔子请教吗,让我们一起听听 “现代孔子” 怎么回应你们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追问。(现代孔子的回答你听明白了吗?你还可以追问孔子)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堂课,我们随两小儿与孔子一同思索太阳奥秘,虽争论已远,但他们求知、探索、实事求是的态度,如熠熠星辰照亮前路。学无止境,未来求知途中,让我们带着这份古人智慧,在知识海洋中继续破浪前行,去探寻更多未知的精彩。
现在,让我们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为今天的学习画上圆满的句号。
四、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晨近 晨远

午远 午近
立观点 说依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两小儿辩日》学习任务单
一、预习任务
1.借助工具书,查阅并标注出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如 “盂(yú)、孰(shú)、汝(rǔ)、为(wéi、wèi)” 等。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及日中则如盘盂( )
孰为汝多知乎( )( )
2.结合课本注释和插图,初步尝试理解课文大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3.上网查找有关太阳什么时候离人们远,什么时候近的相关资料,并整理摘录下关键内容。
4.如果你获得了一次独家采访现代孔子的机会,针对两小儿辩日这件事,你有很多问题想要请教他。请设计一个采访问题,并想象孔子可能的回答,写下来。
问题一:
孔子回答:
二、课堂学习:
任务一:穿越时空,初入争辩现场
乘坐时光机,你穿越回了两千多年前,正好目睹了两小儿辩日的场景。找出两小儿的观点和依据的句子,填写在表格里。
小儿 观点 依据
小儿甲
小儿乙
任务二:仿照小儿甲的思维金字塔,梳理小儿乙的思维金字塔。
任务三:
小组讨论:在“思维九宫格”中写出“孔子不能决也”的原因,填关键词即可。
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