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内容
1
2
3
4
5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
教法和学法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6
1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变化”的范畴。它是是前一课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探究的承接,也是后几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探究的前奏,《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在这里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内容主要分为“认识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产生了什么气体”三部分,主要通过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反应过程来认识化学变化,明确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新的物质,寻找证据判断新物质。
2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
本课让学生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5.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实验流程,培养环保意识。
1.观察和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特性
2.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3.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4.通过观察、实验、分析讨论和教师引导得出正确结论。
4
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
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
每组四人
三人操作
一人记录
小苏打、
白醋、
细木棒、
火柴、蜡烛、
三只玻璃杯、
毛玻璃片、
记录纸
实验小组
玻璃器皿
表格
其它器材
5
教法和学法
教法
01
探究研讨法
02
03
分组讨论实验法
观察实验法
学法
科学素养
操作
交流
观察
提问
设计
表达
6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前的观察活动
第1部分
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的观察活动
第2部分
产生了什么气体
第3部分
知识的应用
第4部分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前的观察活动
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的观察活动
产生了什么气体
展示交流
1
2
3
组内成员就记录表进行讨论,并推出一人在全班进行小组总结,无论成功失败,分析原因。
实验结论理论化。
完成相关习题,进行检测,巩固所学。
评价小组成员的合作
评价实验操作准确性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理论应用
呼吸时呼出
蜡烛燃烧
饮料
提示
保护环境
板书设计
第四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 + 白醋
二氧化碳 + 醋酸钠
化学变化
不支持燃烧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