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五单元第7课海湾战争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五单元第7课海湾战争同步练习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3 15: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五单元第7课海湾战争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下列关于海湾战争和海湾危机说法正确的是
A.海湾危机指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
B.海湾战争的导火线是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道路被堵死
C.美国绕过联合国依托北约对伊拉克动武
D.是对传统战争观念的否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是指海湾战争,其导火线是海湾危机没能得到解决,故A错误B正确;海湾危机是伊科争端激化的结果,所以与C无关;D与题干无关,故排除D。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
2.海湾战争的爆发有着复杂的背景,其中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主要有( )
①边界纠纷 ②石油问题 ③债务问题 ④宗教派别之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矛盾主要表现在领土、石油及债务问题上,两国同属伊斯兰世界,排除④,故选D。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背景
3.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的侵略目标是( )
A.以色列 B.叙利亚
C.沙特阿拉伯 D.科威特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考查的是基本史实,即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的侵略目标,伊科之间早就有边界争端,而两国边界石油储藏的“锅底状”特点又是矛盾之一,科威特丰富的石油储量也是萨达姆图谋科威特的一个重要诱惑,因此,科威特成为两伊战争结束后萨达姆的侵略目标,此题答案为D。
点评:考查萨达姆的侵略野心
4.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入侵并占领科威特,接着又宣布吞并这个邻国,一时间世界舆论大哗。与该事件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该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B.在战争中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空袭伊拉克
C.伊拉克欲谋取地区霸权发动了这场战争
D.战争期间联合国作出了积极努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在伊拉克拒不执行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情况下,多国部队航空兵空袭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由此爆发。"沙漠盾牌"行动的计划主旨是向海湾地区紧急增兵、阻止伊拉克进一步入侵沙特,并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故B项不正确。
点评:考查伊拉克战争
5.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背景包括( )
①苏联加快战略收缩步伐 ②美国集中力量对苏联和东欧“超越遏制” ③美苏暂时放弃了对中东的控制与争夺④雅尔塔体系解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①苏联在80年代末面临国内危机,加快战略的收缩;。②80年代美国对苏采取强硬态度;③不对,美国加强对中东地区的控制、争夺;④不对,苏联尚未解体,也就是说雅尔塔体系没有解体。
点评:考查伊拉克战争的背景
6.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组织多国部队进驻海湾,其直接刺激因素是( )
A.控制石油资源 B.伊拉克侵略科威特
C.萨达姆的专制 D.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出兵伊拉克的直接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对海湾地区石油资源的控制,为其出兵制造借口的是伊拉克侵略科威特。
点评:考查美国出兵伊拉克的原因
7.下图为“沙漠军刀”行动示意图,下列说法与之相吻合的是( )
A.西线是进攻的重点
B.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C.伊拉克发射“飞毛腿”导弹打击以色列
D.西线的多国部队切断伊军的后路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这是一道读图题,本图来自教材中,从图中可以看到多国部队朝着伊拉克和科威特西北边界进攻,而科威特东临波斯湾,很明显,如果多国部队占领了这一区域,就切断了伊拉克军队的退路,而从图中无法得出有关西线是进攻的重点和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伊拉克发射“飞毛腿”导弹打击以色列等信息,此题答案为D。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
8.右图反映出美国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世界自由民主而战斗
B.为维护世界石油秩序而战斗
C.为维护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D.这是一幅反映伊拉克民族斗争的图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能力。美国发动海湾战争是为了维护其在海湾地区的石油及其他利益,并非为真正的海湾地区的自由和世界石油秩序而战斗,故A、B两项错误,C项正确。D项本身说法就不符合题意。
点评:考查美国的海湾战争的目的
9.美国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一枚就价值100万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美国人20年左右的收入。这最能说明( )
A.美国的富有 B.战争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C.美国武器价格昂贵 D.普通美国人收入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A项符合美国国情但不符合题干信息,C、D两项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干意思,两个数字的对比充分说明了战争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点评:考查现代战争的代价
10.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的战争是( )
A.伊拉克战争 B海湾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阿富汗战争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比较四个选项中的各次战争,伊拉克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是美国为了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发动的侵略战争,动用了高科技军事手段和武器,如导弹、网络战,科索沃战争是指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的对南联盟的军事打击,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损失和伤亡,阿富汗战争是指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的长达10年的战争,此次战争没有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高科技手段,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普遍使用电子干扰和制导技术,提高空袭的准确度,是一场高科技战争,但时间上早于伊拉克战争,所以答案为B。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的特点
11.海湾战争历时仅42天,伊拉克军队伤亡约10万人,8.6万人被俘;而多国部队仅阵亡233人,13人被俘。导致交战双方人员损失如此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
A.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非正义战争
B.伊拉克军队战斗力低下
C.多国部队广泛使用高科技武器
D.多国部队联合作战
答案:C
解析:
分析:材料提供的信息是伤亡差距巨大,这是多国部队广泛使用高科技武器的结果,其他原因都是次要的。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的结果
12.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进行了多次努力的联合国秘书长是( )
A.安南 B.德奎利亚尔
C.加利 D.贝克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基本史实,题干给出了时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联系教材可知,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进行了多次努力的联合国秘书长是德奎利亚尔,德奎利亚尔于1982年1月到1991年8月就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1996年到2006年就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于1992年到1996年任联合国秘书长,贝克是美国当代一位政治家,而海湾战争爆发于1990年,此时正是德奎利亚尔为联合国秘书长时,答案为B。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期间的联合国秘书长
13.在海湾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持什么态度( )
A.支持伊拉克出兵占领科威特
B.支持美国和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C.支持安理会决议,要求海湾国家自己处理,和平解决
D.不闻不问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与政治联系紧密,要求熟悉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一贯态度和主张,反对霸权主义,提倡和平共处,不主张动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
点评:考查中国对海湾战争的态度
14.“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中国军队就不会这么快清醒,可以说海湾战争是我国军事变革的分水岭,其意义不亚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海湾战争对我国军事变革最大的启示在于( )
A.全新的战争观念 B.先进的军事装备
C.落后就要挨打 D.多国部队的阵容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海湾战争对中国军事变革的最大启示。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分析、判断选项,可知:海湾战争的科技含量相当高,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争,从而可知,BCD三项均不能够体现出“最大启示”,排除。进一步可知,A项最为准确,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对中国的启示
15.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多枚导弹的战略意图是( )
A.借机将以色列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
B.阻止以色列参战
C.转移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目标
D.引诱以色列参战
答案:D
解析:
分析: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导弹的战略意图是引诱以色列参战,企图将战争变为反对以色列的“圣战”,发动阿拉伯人反对多国部队。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
16.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多国部队主要轰炸的对象是伊拉克的( )
①通讯枢纽 ②指挥中心 ③情报系统
④化学武器基地 ⑤教育中心 ⑥共和国卫队
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沙漠风暴”行动中,多国部队主要轰炸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和为军事服务的目标,故正确选项为C。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
17.读右图,下列各项与此有关的是( )
①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沙漠军刀”行动
②美国对伊拉克进行狂轰滥炸
③美国对伊拉克发动“袭城战”
④伊拉克军队伤亡惨重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死亡公路”是因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在伊、科之间6号公路上撤退时,被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而得名。“袭城战”是两伊战争期间发生的,故③应排除。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
18.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实施了“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关于上述行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时进行
B.“沙漠风暴”行动侧重于地面攻击,“沙漠军刀”侧重于空中打击
C.“沙漠风暴”行动侧重于空中打击,“沙漠军刀”侧重于地面攻击
D.战争的第一阶段实施的是“沙漠军刀”行动,战争的第二阶段实施的是“沙漠风暴”行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海湾战争中“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各自特点,“沙漠风暴”行动是指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从1991年1月17日开始的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的军事行动,并集中打击其精锐部队共和国卫队,伊拉克80%的指挥系统被摧毁。1991年2月24日,多国部队开始大规模地面作战,即“沙漠军刀”行动,一举击溃伊拉克军队,海湾战争结束。此题答案为C。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
19.海湾战争后,加强了控制海湾地区能力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苏联 D.法国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考查海湾战争带来的影响,海湾战争是因为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引发的,为了维护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尤其是石油利益,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沉重打击了伊拉克军队,迫使其签订停战协定,战后,美国通过对伊拉克禁运和武器核查等方式,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而当时苏联面临解体前夕,无力在这一地区同美国抗衡,此题答案为B。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的影响
20.图1与图2均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东地区。两幅作品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不惜使用生化武器
B.现代高科技战争较之于传统战争更加残酷
C.沙漠风暴行动使中东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海湾战争对地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信息中能够看出战争爆发后给地区环境带来严重灾难,动物的生存陷入极大困境,图片寓意在于强调呼吁世界和平,珍爱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结合材料中的时空特征“20世纪90年代”可知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海湾战争对地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答案选D,A B C三项含义与题意主旨不符。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的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伊拉克战争大事记
时间 事件
2003年1月22日 欧盟轮值主席西米蒂斯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2003年3月20日 美、英等国对伊拉克发动全面战争
2003年5月1日 主要战事结束
2003年12月13日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被抓获
2004年6月28日 美国占领当局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权力
2004年10月6日 美国首席武器核查员迪费尔称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05年10月15日 伊拉克新宪法通过全民公决
2007年2月21日 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英国将从伊拉克撤军
2009年2月27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未来18个月之内从伊拉克撤离大部分美军
——据《世界知识年鉴》等
材料二 世界已经失衡。如果有人曾经怀疑美国的压倒性军事实力,伊拉克战争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然而,美国人常常错误理解自身实力的性质,并且错误地由此推断未来……仅仅讨论各国之间的军事不平衡将是误导的。事实表明,即使在这样的表面结构之下,在20世纪最后十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1年的“9·11事件”宛若划破夏夜星空的一道闪电,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变化的世界。
——约瑟夫·奈《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美国实力与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的不同之处。
答案:海湾战争因伊拉克侵略科威特而起,伊拉克战争是美、英等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而发动的;美国等进行海湾战争得到了联合国授权,伊拉克战争未得到联合国授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最后十年发生的标志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三个历史事件。
答案:如苏联解体、欧洲联盟成立、科索沃战争。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第(1)问阅读表格提炼相关信息,如: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美国首席武器核查员迪费尔称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并结合教材,对比分析两次战争的不同点。第(2)问需要知识的迁移,注意是20世纪最后十年这一时间要素,思考回答即可。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
材料二 “零伤亡”是近期局部战争发起者追求的目标。他们试图达到己方“零伤亡”。然而,尽管他们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零伤亡”也没有成为现实。对于作战地域内的平民百姓来说,造成的更是巨大的、惨痛的伤亡。
(1)据材料一,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
答案:特点:空中打击成为主要手段;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发展;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局部战争”的认识。
答案:认识:局部战争同样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灾难、破坏和威胁;应努力制止非正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解析: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l,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l,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 可以得出空中打击成为主要手段;“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特点还有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材料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依据材料“尽管他们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零伤亡’也没有成为现实。对于作战地域内的平民百姓来说,造成的更是巨大的、惨痛的伤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科技的局部战争同样会造成无辜平民的伤亡,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灾难、破坏和威胁;应努力制止非正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的特点
23.阅读下列材料
安全理事会……注意到伊拉克悍然蔑视安全理事会,虽然联合国作出种种努力,仍拒不遵守其应当执行……的义务。
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决议,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1990年11月29日)
请回答:
(1)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是针对什么问题而通过的?
答案: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野蛮行径
(2)伊拉克执行上述决议了吗?美国等国为此进行了哪些重要活动?
答案:伊拉克没有执行决议。美国等国进行了“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3)上述问题的最终结果如何?对美国而言有何影响?
答案:最终结果:伊拉克战败,无条件接受安理会的决议。对美国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
解析:
分析:(1)分析材料,材料中提到了“伊拉克蔑视安理会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 又有时间提示——“1991年1月”等内容,联系教材可知,此决议应该指的是1990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战争。(2)分析问题,考查的仍然是海湾战争的相关史实,联系教材可知,伊拉克拒不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的相关决议,而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已经成为西方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为了维护在这一地区的石油利益和战略地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先后进行了代号为“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的军事行动,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3)分析题干,所提到的问题当然指的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伊拉克拒不接受安理会调解,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兵武装干预,此问要求回答的是战争的结果和此结果对美国的影响,结果可依据教材作答,伊拉克战败,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美国是战争的胜利者,不仅维护了其在这一地区的石油利益和战略地位,而且由于苏联面临解体前夕,无力与之抗衡,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增强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
点评:考查联合国关于海湾战争的决议
24.材料一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
答案: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解析:
分析:(1)越南战争使美国损失惨重,“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是指美国在海湾战争打赢了。由材料一可知,鉴于越南战争失败的教训,美国政界、军界高层确定了战争决策的原则。联系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的参加者、战争概况和战争特点等知识分析即可。(2)回忆教材知识可知越南战争后,美国政府调整政策,实行战略收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在同苏联争夺的同时,美国开始更多地谋求“缓和”与“对话”。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的变化,回答越南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巩固和中东地区局势更加复杂化等角度回答海湾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的特点
25.材料一 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场资源战争。
---摘自亨利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美国派重兵参战的三次战争(1950-1991年)
时间 美国派兵人数 进攻方伤亡
朝鲜战争 3年 44万人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伤亡和被俘109万人美军死亡36570人
越南战争 12年 55万人 美军58209万人战死,30多万人受伤
海湾战争 42天 48万人 多国战队阵亡223人,负伤697人,13人被俘美军死亡148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指出海湾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海湾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复杂的领土、宗教和民族矛盾;伊拉克企图掠夺科威特的石油财富以转嫁两伊战争的危机,并欲夺取科威特领土以建立海湾地区霸权,进而控制石油资源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伊拉克拒绝联合国决议以及中国等方面促使伊拉克无条件撤军的要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欲借机控制海湾地区,掌控石油资源。
(2)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取得明显优势的主要因素。
答案:空中力量、电子战的应用及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有几十个国家参与,双方实力悬殊;伊拉克违反国际法,还拒绝联合国决议和中国等国的和平主张,在国际上陷于孤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战略技术正确,海空配合,而且分步推进,纵深包围、速战速决等。
解析:
分析:(1)从“……第一场资源战争……”可知,这场战争有着丰富的资源;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湾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有着复杂的领土、宗教和民族矛盾以及伊拉克非法侵略行径等方面概括回答即可。该小题有一定难度,关键还是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熟记和理解程度。(2)本题是要结合两则材料回答问题的。从材料一我们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而材料二是一图表,关键在于分析该图表的能力,摘取关键信息可以从“时间的长久”“人数众多”“结果”三方面归纳,故可为:高科技战争、参战国最多、萨达姆违反国际法倒行逆施而不得人心等因素回答。
点评:考查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及美国取得优势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