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度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模拟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度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模拟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1 21:3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模拟卷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
(完成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年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5分)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大地不再像个蒸笼似的。 星星在夜空中zhǎ( )着眼睛, jiǎo jié( )的月光洒在大地上。wēi
fēng( )吹来,我家带栅栏的小院 fèn wài( )美丽、幽静。我们 yī wēi( )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动听的歌谣,思绪不禁飞向了浩瀚的宇宙。
二、按要求选择正确答案。(10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掺和(chān) 仆役(bú) 惆怅(cháng)
B.娴熟(xián) 喜讯(xùn) 原谅(liàng)
C.唾沫(tuò) 挪移(luó) 消逝(sì)
D.机杼(zhù) 蒸发(zhēn) 急遽(jù)
2.将下面的形近字依次填入括号里,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他举起双( ),抡起斧头,猛地( )开了巨石,然后灵巧地( )开了野兽的攻击。 随后,径直走到了一处偏( )的村庄里。
A.避 劈 避 辟 B.避 霹 壁 辟
C.臂 劈 避 僻 D.臂 辟 避 譬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纤纤擢素手(伸出) B. 轻烟散入五侯家(泛指权贵豪门)
C. 中庭地白树栖鸦(庭院中) D. 终日不成章(文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哪一项 ( ) (2分)
A.这学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的课外阅读量明显增强了。
B.我每天大约要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看课外书。
C.是否有信心是我们能不能取得成功的关键。
D.这个月,我校开展了“学雷锋,讲奉献”的热潮。
5.下列句子中,不能用来表达“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的心情的一项是( )。
A.道路两旁的梧桐树上,小鸟在枝头蹦蹦跳跳,高声欢唱。
B.路边的野花儿耷拉着脑袋,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C.走在田野的小路上,眼前的稻田显得如此单调乏味。
D.蹲在门口的小猫怪腔怪调地叫着,俨然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三、词句段运用。(10分)
1.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句子)(2分)
2.院子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 (改为陈述句)(2分)
3.鲁滨逊差不多大概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的想法。(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分)
4.参加活动时,有的同学感慨道:“勤奋者珍惜时间,懒惰者丧失时间,有志者赢得时间,无为者放弃时间……”请你从下面给出的身份中挑选三个,仿照该同学的话进行续写。(4分)
求知者 闲聊者 劳动者 创业者 探索者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7分)
1.生活中有思念:“今夜月明人尽望, ”是王建的思念;“ ,脉脉不得语”是牛郎织女的思念。 生活中还有劝勉:“ ,老大徒伤悲”劝诫我们趁青春年华好好读书;“____________, 一字值千金”则劝诫我们读书时要下苦功夫。
2.格言和谚语是智慧的结晶。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脚力高低;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好歹: ,日久见人心。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 ,近山识鸟音。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胜过读许多年的书: ,胜读十年书。
五、综合性学习。(8分)
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人们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让我们一同走进以“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中的节日】很多古诗句饱含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3分)
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2.【故事中的节日】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并写出2~3个该节日对应的习俗。(5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
节日习俗:
六、阅读理解。(29分)
(一)课内阅读。那个星期天(节选)(10分)
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这一次不能原谅”指的是 。(3分)
2.文中画“ ”的句子,表面上写天色 ,实际上是写“我”的心情越来越 。由此可知,这是通过 (填序号)来表达感情。(3分)
A.具体的事例 B.内心独白 C.融情于景
3.选文中,“一声不吭”先后出现了三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4分)
(二)课外阅读。《童年的春节》(19分)
我的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作“春节”的。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槽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乐器,锣、鼓、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地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 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放,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我们家不供神佛———供桌上只有祖宗牌位、香、烛和祭品,这一桌酒菜就是我们新年的午餐——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枚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圆,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节目大多是“跑早船”和“王大娘锅大缸”之类,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要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 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会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1)锣鼓喧天:
(2)火树银花:
2.文章是按 顺序来写的,请用“ ”画出表现这一顺序的词句。(2分)
3.文章写了春节的哪些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有详有略,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为什么“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从中你能体会到“我”怎样的心情 (5分)
七、习作。(30分)
假如,在周末的读书会上,你需要介绍一本自己读过的名著。请你选择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名著,并对这本名著的故事内容进行概括,写一篇故事梗概。
要求:情节内容完整,语言流畅,表达准确;450字左右。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模拟卷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眨 皎洁 微风 分外 依偎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B2. C3. D4. C5. A
三、词句段运用
1. 示例:他的肚子咕噜噜响,连地板都跟着震动起来。
2. 院子各个角落和暗洞你都很熟悉。
3. 删去“差不多”或“大概”
4. 示例:求知者争分夺秒,闲聊者虚度光阴,劳动者创造价值。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不知秋思落谁家 盈盈一水间 少壮不努力 读书须用意
2. 路遥知马力 近水知鱼性 听君一席话
五、综合性学习
1. A.中秋节 B.重阳节
2. 人物故事:屈原投江;节日习俗: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
六、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那个星期天》
1. 母亲未能兑现带“我”出去的承诺
2. 变暗、变凉 失望 C(融情于景)
3. 通过重复强调“我”的沉默与隐忍,突出等待的煎熬与失落
(二)课外阅读《童年的春节》
1. (1)锣鼓声震天响,形容场面热闹;(2)形容灯火绚丽的夜景
2. 时间顺序 “过年的前几天”“初一早起”“元宵过后”
3. 习俗:备年货、拜年、放鞭炮、看花会;详写:备年货、放鞭炮、看花会、元宵烧灯笼;好处:突出春节的欢乐氛围,详略得当。
4. 春节结束的惆怅与不舍,体现对童年春节的怀念。
七、习作(30分)
评分要点:
内容完整:概括名著的主要情节(如《鲁滨逊漂流记》的荒岛求生)。
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语言简洁。
结构合理:开头点题,中间分述,结尾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