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单元提升卷(统编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 - 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单元提升卷(统编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1 20:45:37

文档简介

2024 - 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提升卷(统编版)
第三单元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7页,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学号。
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默写(10 分)
《竹里馆》中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心境的诗句是“ , ” 。岑参在《逢入京使》中表达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 , ” 。
《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 。韩愈在《晚春》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的诗句是“ , ” 。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 ” 。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3 分)
祥子出了曹宅,大概有十一点左右吧,正是冬季一天里最可爱的时候。这一天特别晴美,蓝天上没有一点云,日光从干冷的空气中射下,使人感到一些爽快的暖气。鸡鸣犬吠,和小贩们的吆喝声,都能传达到很远,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洋车都打开了布棚,车上的铜活闪着黄光。便道上骆驼缓慢稳当的走着,街心中汽车电车疾驰,地上来往着人马,天上飞着白鸽,整个老城处处动中有静,乱得痛快,静得痛快,一片声音,万种生活,都覆在晴爽的蓝天下面,到处静静的立着树木。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鹤唳( ) 吆( )喝
chí( )骋 fù( )盖
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的写法是“ ” 。(2 分)
下列词语的词性与“响亮”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骆驼 B. 清脆 C. 老城 D. 下面
以上文段节选自小说《 》,作者是 。文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 。(4 分)
班级围绕“传统节日”主题分成三个小组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12 分)
第一小组自主查找传统节日谚语。以下摘录的四则是有关“端午”的谚语,请你据此总结一下端午前后的相关特点。(2 分)
①端午晴,好年成。②端午有雨是丰年。③未食端午粽,寒衣不可送。④端午到,五毒醒。
总结:
第二小组合作探究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以下是探究报告的结尾部分,请你修改其中的语病。(6 分)
传统节日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明地体现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甲】( ) 、( ) 的端午习俗至今仍在广泛传承。我们要把节日文化全方位融入青少年文化知识学习、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环节,【乙】将节日蕴含的传统道德观念,民族精神和尊重传统、弘扬文化的思想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丙】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民俗文化。
①结合语境,在【甲】处填写两个带“端”字的成语。(2 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在文中修改。(2 分)
③【丙】处画线句成分残缺,请你在文中修改。(2 分)
第三小组共同创作传统节日歌谣。下面这首未创作完的歌谣请你继续创作。(4 分)
春节里,贴春联,鞭炮声声闹团圆;元宵里, , ;中秋里, , ;重阳里,登高处,茱萸遍插寄情思 。
阅读(55 分)
(23 分)
长衫
①他是个文人,长衫是他的标志。那长衫虽有些旧了,却总是洗得干干净净,补丁也缝得整整齐齐。他喜欢在长衫的口袋里插一支钢笔,时不时拿出来,在手中转上几圈,仿佛在向人展示他的身份。
②他在一所乡村小学教书,教孩子们识字、算术。他的课很有意思,孩子们都喜欢听。他会给孩子们讲古人的故事,讲诗词里的意境,还会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
③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他也安于这样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外面的世界像一阵风,吹进了这个宁静的小乡村。
④村里来了几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他们穿着笔挺的西装,皮鞋锃亮,和他的长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年轻人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也带来了对他长衫的嘲笑。
⑤“瞧,都什么年代了,还穿着这么老土的长衫。”“就是,跟个老古董似的。”年轻人的话像针一样,刺着他的心。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长衫,第一次有了一丝不自在。
⑥但他还是舍不得脱下长衫。长衫于他,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文化的传承。他依然穿着长衫去上课,只是脚步不再那么轻快,笑容也不再那么自然。
⑦学校里来了新老师,是个大学生,穿着时尚的休闲装,讲起课来引经据典,还会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们的目光渐渐被新老师吸引,他的课不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
⑧他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落后了?是不是该改变一下自己了?他看着自己的长衫,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⑨一天,学校组织老师们去参加一个教学研讨会。他看到其他老师都穿着得体的现代服装,自信满满地交流着教学经验。他默默地坐在角落,觉得自己的长衫是那么格格不入。
⑩回到学校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走进自己的小屋,拿出压在箱底的西装,换上了。当他穿着西装走出来的时候,同事们都投来了惊讶的目光。
他穿着西装去上课,孩子们看到他,都瞪大了眼睛,“老师,你变样了!”他笑了笑,开始讲课。可讲着讲着,他觉得自己有些不对劲,好像失去了什么。
那堂课结束后,他回到办公室,脱下西装,又换上了长衫。他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长舒了一口气。他明白了,长衫是他的根,是他的灵魂所在。他可以接受新的知识,新的观念,但他不会放弃自己的长衫,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坚守。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第①段对他长衫的描写,为后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突出了长衫对他的重要性。
B. 第④段通过年轻人的穿着与他长衫的对比,直接体现了他思想的陈旧保守。
C. 第 段孩子们的反应,从侧面表现出他穿着西装的不适应。
D. 小说以“长衫”为线索,围绕他对长衫的情感变化展开情节,主题鲜明。
5. 请结合全文内容补写下面表格的空缺处(4 分)
人物 相关内容 品质
他 穿着长衫安于乡村教学 ①
他 面对年轻人嘲笑仍不舍长衫 ②
他 嘲笑他的长衫,带来新思想 ③
年轻人 穿西装上课后又换回长衫 ④
6.文中第⑥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5 分)
7.他已经尝试过改变穿着,为什么作者还要在结尾写他换回长衫?请简要分析(5 分)
小说以“长衫”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6 分)
(16 分)
漫话风筝
①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传至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逐渐传遍全世界。
②风筝的发明,源于古人的探索。相传,春秋时期的公输班,就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可以看作是风筝的雏形。到了汉代,人们开始用纸张代替竹木来制作风筝,使其更加轻便易飞。唐宋时期,风筝逐渐成为一种娱乐工具,在民间广泛流传。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品种也日益丰富。
③风筝的形状各异,有传统的蝴蝶形、金鱼形、蜈蚣形,也有现代的卡通人物形、飞机形等。其制作材料主要有纸、绢、丝绸、竹篾等。制作风筝时,首先要根据设计好的形状裁剪材料,然后用竹篾搭建骨架,再将裁剪好的材料粘贴在骨架上,最后系上放飞线。
④风筝的放飞需要一定的技巧。一般来说,要选择开阔、平坦的场地,避开建筑物、树木和电线等障碍物。放飞时,要根据风向调整风筝的角度,逆风起飞更容易成功。同时,要掌握好放飞线的长度和松紧度,让风筝在空中保持稳定。
⑤风筝不仅是一种娱乐玩具,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筝常常被赋予吉祥、幸福的寓意。比如,蝴蝶风筝寓意着美好爱情,金鱼风筝寓意着金玉满堂。此外,风筝还与许多传统节日相关,如清明节,人们常常会放风筝,寓意着放走晦气,带来好运。
⑥随着科技的发展,风筝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现在,风筝被应用于气象探测、摄影、广告宣传等领域。一些大型的特技风筝,还可以进行空中表演,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风筝起源于中国,然后传播到周边国家,再传入欧洲。
汉代人们开始用纸张制作风筝,使其更加轻便易飞。
风筝放飞时要顺风起飞,这样更容易成功。
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吉祥、幸福的寓意。
文章第②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风筝的形状各异,有传统的蝴蝶形、金鱼形、蜈蚣形,也有现代的卡通人物形、飞机形等”一句中“等”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请结合全文,说说风筝在现代社会有哪些新的功能?如果你是风筝设计师,你还想赋予风筝什么新功能?(6 分)
(16 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建本》)
【注】①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即更刮目相待 更:
恐已暮矣 暮:
安敢戏君乎 安:
请用“/”给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壮 而 好 学 如 日 中 之 光 老 而 好 学 如 炳 烛 之 明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甲】【乙】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简要谈谈。(4 分)
写作(55 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或物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时常想念。可能是远方的亲人、朋友,可能是曾经陪伴过我们的宠物,也可能是一本难忘的书、一处美丽的风景…… 请以“想念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
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 500 字。
300
600
9002024 - 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提升卷(统编版)第三单元答案
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lì;yāo;驰;覆
“静得痛快”;“静得畅快”
B
《骆驼祥子》;老舍(舒庆春);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1)端午前后天气变化多样,可能晴也可能雨;此时气温还不稳定,不能过早收起寒衣;端午时节,“五毒”开始活跃。
①端端正正、端本正源
②将“传统道德观念,民族精神”中的逗号改为顿号。
③在“民俗文化”后加上“的种子”。
示例:元宵里,猜灯谜,花灯盏盏乐开怀;中秋里,吃月饼,明月圆圆寄相思。
阅读(55分)
(23分)
B
①安于现状、坚守自我 ②坚守传统文化 ③思想开放、敢于接受新事物 ④勇于尝试、坚守本心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年轻人对他长衫的嘲笑,引出下文他穿着长衫上课的不自在以及开始反思自己等情节。内容上,点明长衫对他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身份的象征和文化的传承,体现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也为下文他换回长衫做铺垫。
①从人物形象塑造看,换回长衫突出他坚守自我、坚守传统文化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从主题表达看,结尾换回长衫深化主题,强调在时代变化中,人们应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坚守自身文化和精神根源。③从情节发展看,与前文他不舍长衫、尝试穿西装等情节相呼应,使情节完整且富有波澜。
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围绕“长衫”展开他的故事,使文章情节紧凑连贯。②象征意义,长衫象征着他的身份、传统文化,通过对长衫态度的变化,展现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思考,突出主题。③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让读者好奇“长衫”背后的故事以及主人公与长衫的情感纠葛。
(16分)
C
运用了引用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引用公输班“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的事例,具体说明了风筝的发明源于古人的探索,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信度。
不能删去。“等”字表示除了文中列举的蝴蝶形、金鱼形、蜈蚣形、卡通人物形、飞机形等风筝形状外,还有其他形状,删去后就变成风筝只有这些形状,与实际不符,“等”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现代社会中风筝的新功能有:气象探测、摄影、广告宣传、空中表演。如果我是风筝设计师,我想赋予风筝监测空气质量的功能,当空气质量不佳时,风筝上的感应装置能变色提醒人们。
(16分)
(1)推托 (2)重新 (3)迟、晚 (4)怎么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
示例:①学习不分早晚,只要有学习的决心,任何时候都不晚。②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积极学习。③通过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一等文(45 - 55 分)主题:主题鲜明深刻,紧密围绕补充完整的题目,将 “想念” 之情表达得真挚且富有感染力,能挖掘出想念背后深层次的情感或人生感悟。内容:内容丰富详实,选取多个与想念对象相关的具体事例,细节描写生动,充分展现与想念对象的情感纽带,能让读者感同身受。结构:结构严谨,开头巧妙引出想念对象,中间叙事条理清晰,结尾有力升华主题,段落过渡自然流畅,语言:语言流畅优美,用词精准生动,恰当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文采。书写:书写工整美观,卷面整洁,无涂改痕迹。
二等文(35 - 44 分)主题:主题明确,围绕想念展开叙述,情感表达较为真挚,但深度略逊一筹。内容:内容比较充实,有具体事例支撑想念之情,不过描写不够细致,情感渲染不够强烈。结构:结构较为完整,行文逻辑较清晰,开头、中间、结尾有一定层次,但部分内容衔接不够自然。语言:语言通顺,用词较准确,偶有语病或错别字,修辞手法使用较少。书写:书写较工整,有少量涂改,不影响整体卷面。
三等文(25 - 34 分)主题:主题基本明确,但存在部分偏离或表述不够清晰的情况,想念情感较平淡。内容:内容单薄,事例不具体,多为概括叙述,缺乏细节,难以让读者产生共鸣。结构:结构不够清晰,段落安排不合理,逻辑关系不紧密,影响文章的连贯性。语言:语言较平淡,语病、错别字较多,语句表达有时不够通顺。书写:书写较潦草,字迹基本可辨,有较多涂改。
四等文(25 分以下)主题:主题模糊不清,与 “想念” 主题关联不大,甚至完全跑题。内容:内容空洞,几乎没有具体事例,多为空洞抒情或凑字数。结构:结构混乱,毫无条理,文章不成篇章。语言:语病和错别字大量存在,语句不通顺,严重影响理解。书写:书写潦草难辨,卷面脏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