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3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3【2025春统编新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解答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语文第3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3【2025春统编新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解答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1 08:36:38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03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学校开展了“平凡微光”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2分)关于“微”字,小语查阅了相关资料。《说文解字》中记录
“微,隐行也”,也有古籍记录“微,匿也”。由此你可以推测,“微”字的本义是隐匿、隐蔽(意近即可)。
2.(2分)“微”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下面是小文整理的关于“微”字的资料卡,请你根据提示填空。
引申义举例 含有“微”的词语
①表示小、细小 细微
②表示程度很轻 【示例】稍微/微笑
③表示地位低下 【示例】卑微/微贱
3.(2分)为契合此次“平凡微光”的活动主题,小慧撰写了一副对联,还剩后半句没有完善。请你将“普通见壮心”“平凡显真色”还原到对联中,力求书写规范。
上联:微尘映日辉,平凡显真色
下联:滴水汇江海,普通见壮心
4.(8分)小语准备在活动过程中分享自己搜集的诗文材料,请你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我辈皆凡人,用一生铺就的,也不过是平凡之路。但只要不忘初
心、砥砺前行,面对再大的困难,亦会有别样的收获。隐居辋川,仕
途不顺的王维却能享受平凡,写下“①深林人不知,②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表明内心的淡泊宁静;忠孝难全,岑参思家难耐,
却拭去泪水为家人传回平安的消息——“③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
语报平安”;征战沙场,面对封赏嘉奖,“④愿驰千里足,⑤送儿还故乡”,木兰不要高官厚禄,只愿骑上快马回到故乡,享受“当窗理云鬓,⑥对镜帖花黄”的平淡时光;韩愈《晚春》中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借“⑦草树知春不久归,⑧百般红紫斗芳菲”告诉我们,渺小、平凡并不可怕,只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也能不负春光,绽放生命的美丽。
5.(3分)平凡微光,温暖人心。下图是某网站“身边好人志愿者”的标志,请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至少答出两点)
【示例】两颗爱心包裹着“身边好人”四个大字,寓意有“身边好人志愿者”的地方,就充满着爱心;两颗靠近的爱心寓意正能量在人们的心中不断传递,通过志愿者们不辞辛苦的努力,爱的光芒照射得越来
越远。
6.(3分)小楚梳理第三单元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粗拙(zhuó)B.爬山越岭(lǐn)
A项,“拙”应读作“zhuō”。(或B项,“岭”应读作“lǐnɡ”。)
(2)容易写错的词:A.震竦B.烦燥
A项,“竦”应写作“悚”。(或B项,“燥”应写作“躁”。)
(3)容易说错的话:
A.我前几日登门拜访,正巧你不在,家父已经把你要去旅行的事情告诉我了。
B.通过这次读书活动,使同学们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
A项,“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不合语境,应改为“令尊”。(或B项,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7—8题。
夜泊旅望①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释】①长庆二年(822),诗人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7.(2分)放飞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月明星稀的夜晚,江天一色,在清冷月光的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意近即可)
8.(2分)联系全诗,说说诗人为什么而“愁”。
①“少睡”是因为“多愁”,由“中宵起望乡”可见诗人的思乡之愁;②尾联的“三十宿”交代旅途时间之长,“犹未到”则说明路途之遥远,由此可见诗人的前路遥遥之愁;③尾联看似是在叙事,写路途的遥远,实质上隐含着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到杭州的仕途究竟如何。因此诗人的愁还有前途难料之愁。(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逆旅①。既灭烛,闻主人媪②隔壁呼其妇③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
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选自《唐国史补》,有删改)
【注释】①逆旅:旅店。②媪(ǎo):老妇,指下文“妇”的婆婆。
③妇:儿媳。④伏局:认输。
9.(4分)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释担而立 查阅词典(①放下。②消融,融化。③排解。) 放下 (填汉字)
(2)无他 成语猜测(流落他乡) 别的,其他的
(3)自谓天下无敌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认为
(4)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 课内迁移(有闻而传之者) 听见,听闻
10.(2分)请将“矣”“乃”“于”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矣B.乃C.于
[答案]B;C;A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答案]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12.(2分)请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美好的夜晚难以打发,可否下一局棋
13.(4分)【甲】文中的陈康肃公和【乙】文中的王积薪号称“当世无双”“天下无敌”,二人对平凡之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陈康肃公感到卖油翁对自己的射箭技艺不甚在意,表现出盛气凌人、傲慢无礼的态度(见识到卖油翁的高超技艺后态度豁达平和)(2分)。王积薪听到媪、妇下棋,偷偷记下棋步,第二天把她们的棋势重新演示一遍,是一种认真、虚心求学的态度(2分)。
[解析]附【乙】文参考译文:
王积薪棋艺有所成就,自认为天下无对手。(他)将游历京城,(路途中)投宿在旅店。灭烛后,听到主人家老妇隔着墙壁在喊她的媳妇说:“美好的夜晚难以打发,可否下一局棋 ”媳妇说:“好的。”老妇说:“下第几道子了。”媳妇说:“下第几道子了。”她们各自说下了几十道子。老妇说:“你输了。”媳妇说:“认输。”王积薪默默记住(她们下棋的过程),第二天恢复她们落子的形势,思路全比不上(她们)。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
吴建民
①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
②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18个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
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
③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④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我们看到,“伟大”“尊严”“价值”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
⑤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李英强回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志愿者的内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是一个叫“精神”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
⑥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地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微尘”,是无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名;靠140字发起的“免费午餐”,源于一个又一个3元“微善行”;每年
的春运,在外奋斗的数亿中国人,带着乡愁和收获回家过年,不就是为了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吗?
⑦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许只是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期望一次转发能带来奇迹……这些,不也都标注着心灵成长的路径和空间吗?
⑧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择,当“负”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正”的力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
⑨诗人写道:“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暗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只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是的,不是一切。
而这些报告曙光的星星、这些留在心上的歌声,将支撑着我们的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的净土不断生长。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2分)“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一些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的最普通的人。
B.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从未沉沦的人。
C.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从未衰减的人。
D.一些不追求物质、只追求精神并反思自己人生的人。
[解析]D项,原文无体现,文中并未出现“一些不追求物质、只追求精神并反思自己人生的人”。
15.(2分)结合文章内容和标题,说一说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人在支撑着我们的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的净土不断生长。(2分,意近即可)
16.(3分)通读全文,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应只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应注重精神和心灵的成长,保持纯真的良知、践行质朴的信仰,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传递真善美的力量。(3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吴召儿
孙犁
①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我们来了一群人,不管是牛棚还是马圈全都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
②我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课程先是学唱歌,歌唱会了,剩下的时间就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都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③有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一个名字:“吴召儿!”
④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我:“念书吗?”
⑤“对!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
⑥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样一下就印
进了我的记忆。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紧张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鹂的叫唤。
⑦十一月反扫荡。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是不来。我跑到村主任家里去找,一个女孩子跑出来。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上,装着三颗手榴弹。
⑧“真是,”村主任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9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
⑨“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
⑩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召儿。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
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④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⑩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
⑩“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老婆婆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
⑩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
⑦“你爹给你买的新袄?”姑问。
“他哪里有钱?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
⑩之后的每天黎明,吴召儿就会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
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就像活在天空里。
清早,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着火冒烟了。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
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
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前进路线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蹬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的生活里放光的。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17.(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小说以“我”的视角讲述了红衣女孩吴召儿的生活与战斗故事,展现了她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B.小说通过“我们”和老乡一起生活、“我”组织妇女识字班等内容,表现了抗战时期融洽的军民关系。
C.小说以“红棉袄”为线索串联起吴召儿的故事,“红棉袄”的多次出现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也给色调单一的景致增添了耀眼、亮丽的色彩。
D.“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中的“落”化静为动,从山顶观景的视角呈现出月夜的梦幻美。
[解析]C项,文章叙写了“我”两次与吴召儿见面的故事,是以“吴召儿”这个人物为线索的,并不是以“红棉袄”为线索,且文章开头吴召儿出场时并未穿“红棉袄”。
18.(3分)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回答文章开篇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时间,为下文叙写与吴召儿的第一次见面做了铺垫(2分);写出了秋天的生机与热烈,渲染了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1分)。
19.(3分)从下面两句中吴召儿的“笑”,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孩?
①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②“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
从吴召儿的笑声中我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机智、乐观开朗的女孩形象。
20.(3分)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的生活里放光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和加点词的意蕴,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吴召儿正是那段艰难抗战时期中广大群众的代表,她乐观自信、勇敢无畏的精神以及革命的热情感染着他人;②表明革命志士和广大群众在艰苦抗战的生活中依然保持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他们的爱国情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坚毅不屈的抗战精神将代代传承与发扬;③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志士和广大群众的革命精神的讴歌与赞美。(每点1分)
(五)(2024·鄂州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甲】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怎样过这个“双寿”呢 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选自《骆驼祥子》,有删改)
【乙】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虎妞虽然厉害,但是没了她怎能成个家呢?看着屋中的东西,都是她的,她本人可是埋在了城外!越想越恨,泪被怒火截住,他狠狠的吸那支烟,越不爱吸越偏要吸。把烟吸完,手捧着头,口中与心中都发辣,要狂喊一阵,把心中的血喷出来才痛快。
(选自《骆驼祥子》)
21.(2分)结合【甲】文内容,祥子为什么把买车的日子定为自己的生日 请谈谈你的理解。
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现了他对这辆历经艰辛终于得到的车子的珍视,要像记住生日一样记住这个日子。(1分)他把车视作自己的生命,买车的日子如同他的再生之日,他的新生活即将开始。(1分)
22.(2分)【乙】文中提及的“三起三落”是《骆驼祥子》情节发展的核心线索,请你将下面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骆驼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 ①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 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 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 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 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 ②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23.(2分)【甲】【乙】两文中都写到祥子的“哭”,请分析其中的情感有何不同。
【甲】文“几乎要哭出来”体现了祥子买车后内心的激动和喜悦(1分);【乙】文“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表现出祥子内心极度难过,是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对生活的无奈和不甘的无声控诉(1分)。
24.(2分)造成祥子生活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一是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祥子仅仅靠个人奋斗。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学校开展“礼赞小人物”主题活动,请你参与,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平凡的光芒”摄影展——那些在雨雪风霜中艰难求生的普通人常常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请用你的笔描绘一幕最让你感动的普通人劳作或生活的场景。(80字左右)
【示例】她拿起扫帚,仔细地扫着落叶,灰尘扬起来,落进她的眼睛里。她揉揉眼睛,继续扫起来。汗珠一滴一滴从她的额头滚落下来,浸透她的衣服,而她似乎毫不在意。等到整条街道恢复洁净,她
的身上早已布满灰尘。
任务二:“平凡的诗意”诗歌展——在生活中,那些给予我们关怀与帮助的普通人,总是让我们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请尝试为这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写下一首小诗,在诗歌展上与同学们分享。(不少于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示例一】在街角,你默默走过/身影平凡,如风中的叶/眼中藏着生活的火/照亮每一个微小的角落
【示例二】你的手,粗糙有力/筑起家的温馨,梦的巢/汗水洒落,滋养大地/平凡中,你如此闪耀
【示例三】不言苦,不言累/肩膀扛起希望,心灵向往光明/手握着平凡的日月/脚下是质朴的生活
26.(50分)请从下面三项写作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最可爱的人”不仅有功垂史册的杰出人物,也有默默无闻的平凡小人物。他们每个人犹如一束光,点亮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细细回想,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可爱的人”值得我们去书写,去歌颂。
请以《我身边最可爱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小人物虽然平凡普通,但他们身上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
请将《并不平凡》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长妈妈”纯朴善良,妞儿真诚直率,《台阶》中的“父亲”执着坚忍……他们都是平凡的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所带来的虽微弱却绵长的光亮会萦绕在我们心头,照亮我们的生活,温暖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动。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作文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03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学校开展了“平凡微光”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2分)关于“微”字,小语查阅了相关资料。《说文解字》中记录
“微,隐行也”,也有古籍记录“微,匿也”。由此你可以推测,“微”字的本义是隐匿、隐蔽(意近即可)。
2.(2分)“微”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下面是小文整理的关于“微”字的资料卡,请你根据提示填空。
引申义举例 含有“微”的词语
①表示小、细小 细微
②表示程度很轻 【示例】稍微/微笑
③表示地位低下 【示例】卑微/微贱
3.(2分)为契合此次“平凡微光”的活动主题,小慧撰写了一副对联,还剩后半句没有完善。请你将“普通见壮心”“平凡显真色”还原到对联中,力求书写规范。
上联:微尘映日辉,平凡显真色
下联:滴水汇江海,普通见壮心
4.(8分)小语准备在活动过程中分享自己搜集的诗文材料,请你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我辈皆凡人,用一生铺就的,也不过是平凡之路。但只要不忘初
心、砥砺前行,面对再大的困难,亦会有别样的收获。隐居辋川,仕
途不顺的王维却能享受平凡,写下“①深林人不知,②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表明内心的淡泊宁静;忠孝难全,岑参思家难耐,
却拭去泪水为家人传回平安的消息——“③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
语报平安”;征战沙场,面对封赏嘉奖,“④愿驰千里足,⑤送儿还故乡”,木兰不要高官厚禄,只愿骑上快马回到故乡,享受“当窗理云鬓,⑥对镜帖花黄”的平淡时光;韩愈《晚春》中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借“⑦草树知春不久归,⑧百般红紫斗芳菲”告诉我们,渺小、平凡并不可怕,只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也能不负春光,绽放生命的美丽。
5.(3分)平凡微光,温暖人心。下图是某网站“身边好人志愿者”的标志,请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至少答出两点)
【示例】两颗爱心包裹着“身边好人”四个大字,寓意有“身边好人志愿者”的地方,就充满着爱心;两颗靠近的爱心寓意正能量在人们的心中不断传递,通过志愿者们不辞辛苦的努力,爱的光芒照射得越来
越远。
6.(3分)小楚梳理第三单元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粗拙(zhuó)B.爬山越岭(lǐn)
A项,“拙”应读作“zhuō”。(或B项,“岭”应读作“lǐnɡ”。)
(2)容易写错的词:A.震竦B.烦燥
A项,“竦”应写作“悚”。(或B项,“燥”应写作“躁”。)
(3)容易说错的话:
A.我前几日登门拜访,正巧你不在,家父已经把你要去旅行的事情告诉我了。
B.通过这次读书活动,使同学们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
A项,“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不合语境,应改为“令尊”。(或B项,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7—8题。
夜泊旅望①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释】①长庆二年(822),诗人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7.(2分)放飞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月明星稀的夜晚,江天一色,在清冷月光的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意近即可)
8.(2分)联系全诗,说说诗人为什么而“愁”。
①“少睡”是因为“多愁”,由“中宵起望乡”可见诗人的思乡之愁;②尾联的“三十宿”交代旅途时间之长,“犹未到”则说明路途之遥远,由此可见诗人的前路遥遥之愁;③尾联看似是在叙事,写路途的遥远,实质上隐含着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到杭州的仕途究竟如何。因此诗人的愁还有前途难料之愁。(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逆旅①。既灭烛,闻主人媪②隔壁呼其妇③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
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选自《唐国史补》,有删改)
【注释】①逆旅:旅店。②媪(ǎo):老妇,指下文“妇”的婆婆。
③妇:儿媳。④伏局:认输。
9.(4分)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释担而立 查阅词典(①放下。②消融,融化。③排解。) 放下 (填汉字)
(2)无他 成语猜测(流落他乡) 别的,其他的
(3)自谓天下无敌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认为
(4)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 课内迁移(有闻而传之者) 听见,听闻
10.(2分)请将“矣”“乃”“于”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矣B.乃C.于
[答案]B;C;A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答案]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12.(2分)请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美好的夜晚难以打发,可否下一局棋
13.(4分)【甲】文中的陈康肃公和【乙】文中的王积薪号称“当世无双”“天下无敌”,二人对平凡之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陈康肃公感到卖油翁对自己的射箭技艺不甚在意,表现出盛气凌人、傲慢无礼的态度(见识到卖油翁的高超技艺后态度豁达平和)(2分)。王积薪听到媪、妇下棋,偷偷记下棋步,第二天把她们的棋势重新演示一遍,是一种认真、虚心求学的态度(2分)。
[解析]附【乙】文参考译文:
王积薪棋艺有所成就,自认为天下无对手。(他)将游历京城,(路途中)投宿在旅店。灭烛后,听到主人家老妇隔着墙壁在喊她的媳妇说:“美好的夜晚难以打发,可否下一局棋 ”媳妇说:“好的。”老妇说:“下第几道子了。”媳妇说:“下第几道子了。”她们各自说下了几十道子。老妇说:“你输了。”媳妇说:“认输。”王积薪默默记住(她们下棋的过程),第二天恢复她们落子的形势,思路全比不上(她们)。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
吴建民
①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
②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18个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
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
③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④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我们看到,“伟大”“尊严”“价值”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
⑤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李英强回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志愿者的内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是一个叫“精神”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
⑥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地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微尘”,是无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名;靠140字发起的“免费午餐”,源于一个又一个3元“微善行”;每年
的春运,在外奋斗的数亿中国人,带着乡愁和收获回家过年,不就是为了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吗?
⑦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许只是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期望一次转发能带来奇迹……这些,不也都标注着心灵成长的路径和空间吗?
⑧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择,当“负”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正”的力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
⑨诗人写道:“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暗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只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是的,不是一切。
而这些报告曙光的星星、这些留在心上的歌声,将支撑着我们的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的净土不断生长。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2分)“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一些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的最普通的人。
B.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从未沉沦的人。
C.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从未衰减的人。
D.一些不追求物质、只追求精神并反思自己人生的人。
[解析]D项,原文无体现,文中并未出现“一些不追求物质、只追求精神并反思自己人生的人”。
15.(2分)结合文章内容和标题,说一说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人在支撑着我们的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的净土不断生长。(2分,意近即可)
16.(3分)通读全文,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应只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应注重精神和心灵的成长,保持纯真的良知、践行质朴的信仰,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传递真善美的力量。(3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吴召儿
孙犁
①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我们来了一群人,不管是牛棚还是马圈全都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
②我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课程先是学唱歌,歌唱会了,剩下的时间就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都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③有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一个名字:“吴召儿!”
④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我:“念书吗?”
⑤“对!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
⑥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样一下就印
进了我的记忆。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紧张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鹂的叫唤。
⑦十一月反扫荡。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是不来。我跑到村主任家里去找,一个女孩子跑出来。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上,装着三颗手榴弹。
⑧“真是,”村主任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9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
⑨“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
⑩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召儿。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
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④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⑩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
⑩“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老婆婆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
⑩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
⑦“你爹给你买的新袄?”姑问。
“他哪里有钱?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
⑩之后的每天黎明,吴召儿就会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
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就像活在天空里。
清早,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着火冒烟了。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
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
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前进路线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蹬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的生活里放光的。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17.(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小说以“我”的视角讲述了红衣女孩吴召儿的生活与战斗故事,展现了她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B.小说通过“我们”和老乡一起生活、“我”组织妇女识字班等内容,表现了抗战时期融洽的军民关系。
C.小说以“红棉袄”为线索串联起吴召儿的故事,“红棉袄”的多次出现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也给色调单一的景致增添了耀眼、亮丽的色彩。
D.“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中的“落”化静为动,从山顶观景的视角呈现出月夜的梦幻美。
[解析]C项,文章叙写了“我”两次与吴召儿见面的故事,是以“吴召儿”这个人物为线索的,并不是以“红棉袄”为线索,且文章开头吴召儿出场时并未穿“红棉袄”。
18.(3分)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回答文章开篇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时间,为下文叙写与吴召儿的第一次见面做了铺垫(2分);写出了秋天的生机与热烈,渲染了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1分)。
19.(3分)从下面两句中吴召儿的“笑”,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孩?
①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②“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
从吴召儿的笑声中我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机智、乐观开朗的女孩形象。
20.(3分)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的生活里放光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和加点词的意蕴,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吴召儿正是那段艰难抗战时期中广大群众的代表,她乐观自信、勇敢无畏的精神以及革命的热情感染着他人;②表明革命志士和广大群众在艰苦抗战的生活中依然保持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他们的爱国情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坚毅不屈的抗战精神将代代传承与发扬;③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志士和广大群众的革命精神的讴歌与赞美。(每点1分)
(五)(2024·鄂州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甲】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怎样过这个“双寿”呢 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选自《骆驼祥子》,有删改)
【乙】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虎妞虽然厉害,但是没了她怎能成个家呢?看着屋中的东西,都是她的,她本人可是埋在了城外!越想越恨,泪被怒火截住,他狠狠的吸那支烟,越不爱吸越偏要吸。把烟吸完,手捧着头,口中与心中都发辣,要狂喊一阵,把心中的血喷出来才痛快。
(选自《骆驼祥子》)
21.(2分)结合【甲】文内容,祥子为什么把买车的日子定为自己的生日 请谈谈你的理解。
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现了他对这辆历经艰辛终于得到的车子的珍视,要像记住生日一样记住这个日子。(1分)他把车视作自己的生命,买车的日子如同他的再生之日,他的新生活即将开始。(1分)
22.(2分)【乙】文中提及的“三起三落”是《骆驼祥子》情节发展的核心线索,请你将下面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骆驼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 ①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 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 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 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 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 ②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23.(2分)【甲】【乙】两文中都写到祥子的“哭”,请分析其中的情感有何不同。
【甲】文“几乎要哭出来”体现了祥子买车后内心的激动和喜悦(1分);【乙】文“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表现出祥子内心极度难过,是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对生活的无奈和不甘的无声控诉(1分)。
24.(2分)造成祥子生活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一是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祥子仅仅靠个人奋斗。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学校开展“礼赞小人物”主题活动,请你参与,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平凡的光芒”摄影展——那些在雨雪风霜中艰难求生的普通人常常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请用你的笔描绘一幕最让你感动的普通人劳作或生活的场景。(80字左右)
【示例】她拿起扫帚,仔细地扫着落叶,灰尘扬起来,落进她的眼睛里。她揉揉眼睛,继续扫起来。汗珠一滴一滴从她的额头滚落下来,浸透她的衣服,而她似乎毫不在意。等到整条街道恢复洁净,她
的身上早已布满灰尘。
任务二:“平凡的诗意”诗歌展——在生活中,那些给予我们关怀与帮助的普通人,总是让我们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请尝试为这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写下一首小诗,在诗歌展上与同学们分享。(不少于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示例一】在街角,你默默走过/身影平凡,如风中的叶/眼中藏着生活的火/照亮每一个微小的角落
【示例二】你的手,粗糙有力/筑起家的温馨,梦的巢/汗水洒落,滋养大地/平凡中,你如此闪耀
【示例三】不言苦,不言累/肩膀扛起希望,心灵向往光明/手握着平凡的日月/脚下是质朴的生活
26.(50分)请从下面三项写作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最可爱的人”不仅有功垂史册的杰出人物,也有默默无闻的平凡小人物。他们每个人犹如一束光,点亮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细细回想,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可爱的人”值得我们去书写,去歌颂。
请以《我身边最可爱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小人物虽然平凡普通,但他们身上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
请将《并不平凡》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长妈妈”纯朴善良,妞儿真诚直率,《台阶》中的“父亲”执着坚忍……他们都是平凡的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所带来的虽微弱却绵长的光亮会萦绕在我们心头,照亮我们的生活,温暖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动。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作文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1张PPT)
统编2024七下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人教2024版七下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03
范围:第三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学校开展了“平凡微光”主题
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2分)关于“微”字,小语查阅了相关资料。《说文解字》中记录
“微,隐行也”,也有古籍记录“微,匿也”。由此你可以推测,“微”字
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匿、隐蔽(意近即可)
2.(2分)“微”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下面是小文整理的关于
“微”字的资料卡,请你根据提示填空。
引申义举例 含有“微”的词语
①表示小、细小 细微
②表示程度很轻 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示地位低下 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稍微/微笑
【示例】卑微/微贱
3.(2分)为契合此次“平凡微光”的活动主题,小慧撰写了一副对联,
还剩后半句没有完善。请你将“普通见壮心”“平凡显真色”还原到对联
中,力求书写规范。
上联:微尘映日辉,____________
下联:滴水汇江海,____________
平凡显真色
普通见壮心
4.(8分)小语准备在活动过程中分享自己搜集的诗文材料,请你将这
段话补充完整。
我辈皆凡人,用一生铺就的,也不过是平凡之路。但只要不忘初
心、砥砺前行,面对再大的困难,亦会有别样的收获。隐居辋川,仕
途不顺的王维却能享受平凡,写下“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竹里馆》),表明内心的淡泊宁静;忠孝难全,岑参思家难耐,
却拭去泪水为家人传回平安的消息——“③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马上相逢无纸笔
语报平安”;征战沙场,面对封赏嘉奖,“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
______”,木兰不要高官厚禄,只愿骑上快马回到故乡,享受“当窗理
云鬓,⑥____________”的平淡时光;韩愈《晚春》中运用拟人、比喻
的修辞手法,借“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
们,渺小、平凡并不可怕,只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也能不负春光,
绽放生命的美丽。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对镜帖花黄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5.(3分)平凡微光,温暖人心。下图是某网站“身边好人志愿者”的标
志,请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至少答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两颗爱心包裹着“身边好人”四个大字,寓意有“身边好人
志愿者”的地方,就充满着爱心;两颗靠近的爱心寓意正能量在人们的
心中不断传递,通过志愿者们不辞辛苦的努力,爱的光芒照射得越来
越远。
6.(3分)小楚梳理第三单元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
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粗拙(zhuó) B.爬山越岭(lǐ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项,“拙”应读作“zhuō”。(或B项,“岭”应读作“lǐnɡ”。)
(2)容易写错的词:A.震竦 B.烦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项,“竦”应写作“悚”。(或B项,“燥”应写作“躁”。)
(3)容易说错的话:
A.我前几日登门拜访,正巧你不在,家父已经把你要去旅行的事情告
诉我了。
B.通过这次读书活动,使同学们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项,“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不合语境,应改为“令尊”。(或B项,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7—8题。
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释】 ①长庆二年(822),诗人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
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7.(2分)放飞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月明星稀的夜晚,江天一色,在清冷月光的映衬下,无论是
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意近
即可)
8.(2分)联系全诗,说说诗人为什么而“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少睡”是因为“多愁”,由“中宵起望乡”可见诗人的思乡之愁;②尾
联的“三十宿”交代旅途时间之长,“犹未到”则说明路途之遥远,由此
可见诗人的前路遥遥之愁;③尾联看似是在叙事,写路途的遥远,实
质上隐含着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到杭州的仕途究竟如何。因此诗人
的愁还有前途难料之愁。(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
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
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
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 )逆
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 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
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媪曰:“尔败( )。”妇曰:“伏局 。”积薪暗记明日复
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选自《唐国史补》,有删改)
【注释】 ①逆旅:旅店。②媪(ǎo):老妇,指下文“妇”的婆婆。
③妇:儿媳。④伏局:认输。
9.(4分)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释担而立 查阅词典(①放下。②消融, 融化。③排解。) ______
(填汉字)
(2)无他 成语猜测(流落他乡) ______________
(3)自谓天下无敌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______
(4)闻主人媪隔壁 呼其妇 课内迁移(有闻而传之者) ____________
放下
别的,其他的
认为
听见,听闻
10.(2分)请将“矣”“乃”“于”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矣 B.乃 C.于
[答案] B; C; A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
处)。
积 薪 暗 记 明 日 复 其 势 意 思 皆 所 不 及 也
[答案] 积 薪 暗 记/明 日 复 其 势/意 思 皆 所 不 及 也
12.(2分)请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好的夜晚难以打发,可否下一局棋
13.(4分)【甲】文中的陈康肃公和【乙】文中的王积薪号称“当世无
双”“天下无敌”,二人对平凡之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结合选文作简
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康肃公感到卖油翁对自己的射箭技艺不甚在意,表现出盛气凌人、
傲慢无礼的态度(见识到卖油翁的高超技艺后态度豁达平和)(2分)。
王积薪听到媪、妇下棋,偷偷记下棋步,第二天把她们的棋势重新演
示一遍,是一种认真、虚心求学的态度(2分)。
[解析] 附【乙】文参考译文:
王积薪棋艺有所成就,自认为天下无对手。(他)将游历京城,
(路途中)投宿在旅店。灭烛后,听到主人家老妇隔着墙壁在喊她的
媳妇说:“美好的夜晚难以打发,可否下一局棋 ”媳妇说:“好的。”老
妇说:“下第几道子了。”媳妇说:“下第几道子了。”她们各自说下了
几十道子。老妇说:“你输了。”媳妇说:“认输。”王积薪默默记住
(她们下棋的过程),第二天恢复她们落子的形势,思路全比不上
(她们)。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
吴建民
①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
包车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他们如
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
②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
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18个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
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
义兄弟。
③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
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
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④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大学生
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
我们看到,“伟大”“尊严”“价值”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
的心灵。
⑤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面对乡
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李英强回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
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志愿者的内心,立人
图书馆构筑的是一个叫“精神”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
更美好的生活。
⑥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地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
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微尘”,是无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
名;靠140字发起的“免费午餐”,源于一个又一个3元“微善行”;每年
的春运,在外奋斗的数亿中国人,带着乡愁和收获回家过年,不就是
为了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吗?
⑦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
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你或许从司占
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许只是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
为流浪儿揪心,期望一次转发能带来奇迹……这些,不也都标注着心
灵成长的路径和空间吗?
⑧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经
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
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
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
为习惯性选择,当“负”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正”的力
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
⑨诗人写道:“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暗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
切歌声都只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是的,不是一切。
而这些报告曙光的星星、这些留在心上的歌声,将支撑着我们的心灵,
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的净土不断生长。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2分)“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下面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D
A. 一些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的最普通的人。
B. 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从未沉沦的人。
C. 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从未衰减的人。
D. 一些不追求物质、只追求精神并反思自己人生的人。
[解析] D项,原文无体现,文中并未出现“一些不追求物质、只追求精
神并反思自己人生的人”。
15.(2分)结合文章内容和标题,说一说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
人在支撑着我们的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的净土不断生长。
(2分,意近即可)
16.(3分)通读全文,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应只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应注重精神和心灵的
成长,保持纯真的良知、践行质朴的信仰,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传
递真善美的力量。(3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吴召儿
孙 犁
①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
我们来了一群人,不管是牛棚还是马圈全都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
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
②我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课程先是学唱歌,歌唱会了,剩下的
时间就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都
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③有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一个名字:“吴召儿!”
④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
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
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
我:“念书吗?”
⑤“对!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
⑥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
非常熟快动听。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样一下就印
进了我的记忆。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
听见的那紧张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
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鹂的叫唤。
⑦十一月反扫荡。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是不来。我
跑到村主任家里去找,一个女孩子跑出来。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
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上,装着三颗手榴弹。
⑧“真是,”村主任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验
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
⑨“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
件。”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
⑩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
召儿。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
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她爬得很快,走一截
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
浮起一片彩云来。
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
“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
做饭吧!”老婆婆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
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
“你爹给你买的新袄?”姑问。
“他哪里有钱?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
之后的每天黎明,吴召儿就会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
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山
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
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就像活在天空里。
清早,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着火冒烟了。我
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
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
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
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
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
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前进路线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
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
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蹬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
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
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
的声音。
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
代的生活里放光的。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17.(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C
A. 小说以“我”的视角讲述了红衣女孩吴召儿的生活与战斗故事,展现
了她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B. 小说通过“我们”和老乡一起生活、“我”组织妇女识字班等内容,表
现了抗战时期融洽的军民关系。
C. 小说以“红棉袄”为线索串联起吴召儿的故事,“红棉袄”的多次出现
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也给色调单一的景致增添了耀眼、亮丽的色彩。
D. “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中的“落”化静为动,从山顶观景的视角
呈现出月夜的梦幻美。
[解析] C项,文章叙写了“我”两次与吴召儿见面的故事,是以“吴召儿”
这个人物为线索的,并不是以“红棉袄”为线索,且文章开头吴召儿出
场时并未穿“红棉袄”。
18.(3分)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回答文章开篇的景物描写有
何作用。
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时间,为下文叙写与吴召儿的第一次见面做
了铺垫(2分);写出了秋天的生机与热烈,渲染了一种轻松、欢快的
气氛(1分)。
19.(3分)从下面两句中吴召儿的“笑”,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孩?
①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
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②“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
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从吴召儿的笑声中我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机智、乐观开朗的女孩形象。
20.(3分)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
这一代的生活里放光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和加点词的意蕴,说说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吴召儿正是那段艰难抗战时期中广大群众的代表,她乐观自信、勇
敢无畏的精神以及革命的热情感染着他人; ②表明革命志士和广大群
众在艰苦抗战的生活中依然保持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的革命精神,他们的爱国情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坚毅不屈的抗
战精神将代代传承与发扬;③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志士和广大群众的革
命精神的讴歌与赞美。(每点1分)
(五)(2024·鄂州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甲】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
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
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
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
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
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
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怎样过这个“双寿”呢 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
的人。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
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
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选自《骆驼祥子》,有删改)
【乙】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
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
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
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虎妞虽然厉害,但是没
了她怎能成个家呢?看着屋中的东西,都是她的,她本人可是埋在了
城外!越想越恨,泪被怒火截住,他狠狠的吸那支烟,越不爱吸越偏
要吸。把烟吸完,手捧着头,口中与心中都发辣,要狂喊一阵,把心
中的血喷出来才痛快。
(选自《骆驼祥子》)
21.(2分)结合【甲】文内容,祥子为什么把买车的日子定为自己的
生日 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现了他对这辆历经艰辛终于得
到的车子的珍视,要像记住生日一样记住这个日子。(1分)他把车视
作自己的生命,买车的日子如同他的再生之日,他的新生活即将开始。
(1分)
22.(2分)【乙】文中提及的“三起三落”是《骆驼祥子》情节发展的
核心线索,请你将下面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骆驼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一落 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 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 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骆驼祥子的三起三落 三起 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续表
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23.(2分)【甲】【乙】两文中都写到祥子的“哭”,请分析其中的情
感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几乎要哭出来”体现了祥子买车后内心的激动和喜悦(1分);
【乙】文“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表现出祥子内心极度难过,是对自己
遭遇的不平、对生活的无奈和不甘的无声控诉(1分)。
24.(2分)造成祥子生活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祥子仅仅靠个人奋斗。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学校开展“礼赞小人物”主题活动,请你参与,从下面两项
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 “平凡的光芒”摄影展——那些在雨雪风霜中艰难求生的普通
人常常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请用你的笔描绘一幕最让你感动的普通人
劳作或生活的场景。(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她拿起扫帚,仔细地扫着落叶,灰尘扬起来,落进她的
眼睛里。她揉揉眼睛,继续扫起来。汗珠一滴一滴从她的额头滚落下
来,浸透她的衣服,而她似乎毫不在意。等到整条街道恢复洁净,她
的身上早已布满灰尘。
任务二: “平凡的诗意”诗歌展——在生活中,那些给予我们关怀与帮
助的普通人,总是让我们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请尝试为这些默默奉
献的普通人写下一首小诗,在诗歌展上与同学们分享。(不少于4行;
诗行之间用“/”标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在街角,你默默走过/身影平凡,如风中的叶/眼中藏着生活的火/照亮每一个微小的角落
【示例二】你的手,粗糙有力/筑起家的温馨,梦的巢/汗水洒落,滋养大地/平凡中,你如此闪耀
【示例三】不言苦,不言累/肩膀扛起希望,心灵向往光明/手握着平凡的日月/脚下是质朴的生活
26.(50分)请从下面三项写作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最可爱的人”不仅有功垂史册的杰出人物,也有默默无
闻的平凡小人物。他们每个人犹如一束光,点亮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细细回想,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可爱的人”值得我们去书写,去歌颂。
请以《我身边最可爱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小人物虽然平凡普通,但他们身上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
请将《____并不平凡》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长妈妈”纯朴善良,妞儿真诚直率,《台阶》中的“父亲”
执着坚忍……他们都是平凡的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所带
来的虽微弱却绵长的光亮会萦绕在我们心头,照亮我们的生活,温暖
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动。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
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
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 作文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