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石潭记
(1) 填空 。
①本文选自 ,作者是 ,字 , 朝著名 。
②作者被贬为 司马时,写下了一系列山水游记,合称“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悄怆幽邃
③不可久居 ④隶而从者
(3)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不可知其源
③以其境过清 ④乃记之而去
(4) 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 。
①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 。
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 。
③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 。
④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 。
(5) 翻译下列词语 。
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篁竹( huánɡ) 清冽( liè)
. .
B . 为坻(chí) 为嵁( kān )
. .
C . 参差(cēn cī) 佁然( yǐ)
. . .
D . 俶尔(shū) 翕忽(xī)
. .
(2)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全石以为底— 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B . 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来条
C . 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
D .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珮环, 心乐之 。 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 。 全石以为 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 为屿, 为嵁, 为岩 。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 光下澈, 影布石上 。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 相乐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
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 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 曰奉壹 。
(3) 本文的作者是 ,字 ,河东人, 代文学家,他和
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是 “ ” 之一 。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5)第二 自然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 用的什么写法 好处是什么
(6)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7)作者为何说小溪 “ 明灭可见 ”
(8)作者开头说 “ 心乐之 ”,为什么在第四段又说 “ 悄怆幽邃 ”
基础知识
(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
清冽( ) 坻( ) 佁然( )
. . .
翕忽( ) 俶尔( )
. .
(2)填空 。
本文选自 ,作者是 , 朝人, 著名文学家,他在做永州司马时写下了 一系列山水游记,其中 小石潭记 等八篇合称 “ ” 。
(3)解释加点的词 。
①如鸣珮环 ②斗折蛇行 . .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④隶而从者 . . .
⑤潭中鱼可百许头 .
拓展提升
(4)辨析词义 。
①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
不可知其源
.
②以 以其境过清
.
全石以为底
.
③为 为坻,为屿
.
全石以为底
.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②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发散思维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
感谢贫穷
贫穷这个字眼,似乎总与我结缘,一直陪伴我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 。
小时候, 贫困的家庭温饱都不能解决 。 到了七岁, 我瘦得风能吹倒绝不是夸张 。 面对一学期两元钱的 费用, 父亲锁紧了眉头 。 无奈,我只得 “ 发扬风格 ” 推迟入学 。 要想兄妹五人同时读书,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 等到第二年兴致勃勃地去报名,老师说啥也不愿收下瘦小的我 。 我的哀求感动了父亲, 父亲的请示感动了 老师 。 就这样,每天十多里的山路往返, 风雨无阻的跋涉, 成为我平生最大的乐趣 。 小学毕业之际, 我以优 异成绩准备跨进离家更远的学校去住读 。
“ 人有旦夕祸福 ” 。此时,母亲的去世给家人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昔日 的欢笑从此在大家庭中消失, 我也面临辍学的危险。瘦小的我能干点什么呢 父亲只得在叹 息中送我进校 。因为交不起住宿费, 我的床 铺只能拿教室的桌椅代替 。 北风呼号的冬季, 也是我最难熬的不眠夜, 趁着蜡烛快要熄灭的最后几点蓝色 火焰,我以最快的速度铺好 “ 床铺 ” 。没有垫絮,一床半新半旧的棉被折成两半— 一半垫底, 一半做盖 。 偶尔山顶几只猫头鹰发出恐怖的怪声, 我不禁颤抖着赶紧蒙上被子 。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呀! 就这样,
我一天天地盼望着冬季的结束 。
天道酬勤,在我做完勤杂工挣 回 高中最后一笔学费的几个月后, 大学录取通知书也如期飞至家中 。 面 对这份我苦苦耕耘的收获, 贫穷的山村沸腾了 。 父亲面对乡亲们的祝贺, 既高兴又忧愁 。 高兴的是我要 “ 飞 ” 走了, 忧愁的是要有一笔对于我们来讲类似天文数字的 2000 元学费 。 为了这笔学费, 一家人东拼西凑 一个多月后还差一半 。 起程的日子到了, 一向坚强的父亲流了泪, 我咬着牙含着泪离开了家乡 。 我说我要 用双手和大脑来养活自己 。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 当我做家教、打工挣来了一份又一份血汗钱时, 我的同龄人正三天两头地写着 家书寻求 “ 经济支援 ” 。 我的父亲很惊奇我的经济来源 。
舞厅不敢进, 录像厅与我无缘,我仿佛超出了那个热闹喧嚣的世界 。 当然, 图书馆中又 多 了一个一坐就 是五六个小时的我 。 读书、写作、打工,这就是我大学的全部生活 。
当我接过那张本科学位的证书时,我的眼圈湿了 。 我很庆幸在大学四年里, 我用辛勤战胜了贫穷,取得 了一个又一个让人羡慕的成绩 。 菁菁校园中, 掌声时常为一个贫穷的大学生响起,我生活在光环之中 。
当我穿着用稿费买来的球鞋寻觅工作时,我敲响了一家家条件苛刻的用人单位的大门 。 进门时一身自 信, 出门时满身轻松,我就这样潇洒地战胜了一个个包装潇洒的同龄人 。 当我毅然决定投身教育事业时,他 们觉得不可理解 。 我说我喜欢那份清贫中的个人追求 。
仔细回想过去的路,我时常被莫名的感激包围着 。 寒夜里灯光下独坐读书, 夜里搓着手拿起笔来狂舞 一通后,我的心里很坦然 。
如今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我已经脱离了贫困 。 时常有读者要我谈生活的感受,我只能用四个字 “ 感谢 贫穷 ” 来概括 。 在我看来, 贫穷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时常被它吓倒, 没有力量去超越它 。
感谢贫穷这所最好的学校, 它让我在人生道路上尝遍艰辛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前方的路—跨过一道道 山, 追求应该追求的 。
(6)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7)文中最能突出作者家庭贫穷的语句是 ,最能反映作者求学 艰辛的语句是 。
(8)第三自然段 “ 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呀 ” 一句,言外之意是什么
(9) “ 我说我要用双手和大脑来养活自己 ”,从这句话能看出作者是一个具有什么性格的人
(10)本文作者向人们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