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 礼记》 二则
第二课时
(教学《大道之行也》 )
(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加粗词语 。
①不独亲其亲 男有分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是故谋闭而不兴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外户而不闭
(2)解释以下通假字 。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
. .
(3)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划分层次 。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讲解 。
(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3)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4)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 “ 世外桃源 ” 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粗字 。
①选贤与能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③男有分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
⑥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2)翻译下列句子 。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②故外户而不闭 。 是谓大同 。
(3)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 “ 天下为公 ” 的 。
(4)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请举例说明 。
拓展提升
(一)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 ① 人曰:“ 我不能 。 ” 是诚不能也 。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 我不能 。 ” 是不为也, 非不能 也 。 故王之不王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 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诗云 :“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 。 ”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 已 。 故推恩足以保四 海,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 无他焉, 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 而功不至于 百姓者,独何与③
(选自《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章》 )
【 注释】 :①语(yù) :告诉 。 ②王(wàng) :统一天下 。 ③与:语气助词, 无义 。
(6)翻译下列句子 。
①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 :“ 我不能 。 ” 是诚不能也 。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7)请在文中找出与 “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意思相同的一句 。
(8)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 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9)孟子提出 “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 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 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必知其情,辟于其义, 明于其利, 达于其患, 然后能 为之 。 何谓人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 弗学而能 。
— ( 礼运 )
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道 。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兑命 曰:“ 念终始典于学 。 ” 其 此之谓乎 。
— ( 学记 )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 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 非礼 也,来而不往, 亦非礼也 。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 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
— ( 曲礼 )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
①弗学而能 .
②其次务施报 .
③玉不琢,不成器 .
④人有礼则安 .
(11) 礼运 中 “ 然后能为之 ” 中的 “ 之 ” 是指 (用原文回答) 。
(12)人们平常所说的 “ 七情六欲 ” 中的 “ 七情 ” 是指 。
(13)翻译下列句子 。
①何谓人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
②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
③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 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
(14)熟读 曲礼 这一选段,结合实际浅谈你对 “ 礼 ” 的见解 。
发散思维
(15) 大道之行也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 。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 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两千多年来一直是许多思想家和改革 家所追求的理想 。 结合自己现在所处的社会背景,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认识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