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 二则
第一课时
(教学 虽有嘉肴 )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字 。
①弗食 ,不知其旨也 。
.
②教学相长 。
.
③虽有至道 。
.
④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
(3)《 虽有嘉肴》论述了 与 的关系 ,说明了 的道理 。
(1)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 。
(2)读完本文 ,你有何体会
【 参考答案】 有时候 , 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 , 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 , 看看他的反应 。如 果他能明白 , 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 , 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 , 这时候 就可以 “ 知困 ” 而 “ 自 强 ” 。
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
①虽有嘉肴 。 虽 :
.
②弗食 ,不知其旨也 。 旨 :
.
③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 。 至道 : 善 :
. . .
④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 是故 : 困 :
. . .
⑤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 反 : 自强 :
. . .
⑥故曰:教学相长也 。 长 :
.
(2)翻译下列句子 。
①虽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 。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
③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 故曰:教学相长也 。
(3)填空 。
①《 虽有嘉肴》节选自《 》 ,又名《 小戴礼记》 , 家经典著作之一 ,共 49 篇 。 《 学记》 是其中 的一篇 ,是中国教育史上以及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专著 。
②该文中的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
拓展提升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文后各题
【 甲】 虽有嘉肴 , 弗食 , 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 弗学 , 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
1
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 故曰:教学相长也 。 《 兑命》 曰 “ 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 乙】 初 ,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 卿言多务 ,孰若孤 孤常读书 , 自 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 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 论议 ,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蒙 曰 :“ 士别三 日 , 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 蒙母 ,结友而别 。
(选自 孙权劝学 )
(4)下列各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知其旨也 旨:旨意 B. 然后能自强也 强:勉励
. .
C.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言辞 D. 但当涉猎 但:但是
. .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 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 蒙乃/始就学
(6)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实践出真知 ,经常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贫乏 。
B. 教导他人 ,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别人身上 ,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
C. 孙权希望吕蒙专心学习 ,成为一个研究经典的学官的人 。
D. 吕蒙经常与鲁肃交流 ,增长了自己的才干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① 兑命 曰 “ 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②士别三日 , 即更刮目相待 。
(8)请在选文中分别找出三个成语 : 。
(二) 阅读下面【 甲】 【 乙】 两段选文 ,完成文后各题
【 甲】 虽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 弗学 ,不知其善也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 知 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 故曰:教学相长也 。 《 兑命》 曰 “ 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 乙】 玉不琢 ,不成器 。 人不学 ,不知道 。 是故古之王者 ,建国君① 民 ,教学为先 。 《 兑命》 曰 :“ 念终始② 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 注释】 ①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 。②念终始:始终想着 。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 人不学 ,不知道 虽有至道 ,弗学 B. 其此之谓乎 弗食 ,不知其旨也
. . . .
C. 念终始典于学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 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 虽有嘉肴 ,弗食
. .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
②是故古之王者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
(11) 甲、乙两文的开头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简析 。
(12)两篇文章都引用了 兑命 中的话 ,有什么作用
发散思维
(13) 以下是 学记 中的名句 ,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请写下来 。
①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 明辨之 ,笃行之 。
②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
③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
④学习要广泛交流: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