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唐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风怒号 挂罥 沉塘坳 倚杖
. . . .
俄顷 布衾 大庇 突兀
. .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 ②卷我屋上三重茅 . . . . .
③忍能对面为盗贼 ④归来倚杖自叹息 . . . .
⑤俄顷风定云墨色 ⑥秋天漠漠向昏黑 . . . . .
(3)默写。
①茅飞渡江洒江郊 , , 。
② ,娇儿恶卧踏里裂。
③床头屋漏无干处 , 。 ,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 ! 。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 此屋 , !
(4)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 歌 ,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 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 ,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 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 ,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
D. 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 ,意境深远。
(1)各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诗歌四个小节的意思。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 ,句式错落有致 ,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4)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 ,你是如何理解的
(5) “ 自经丧乱少睡眠 ” 中的 “ 丧乱 ” 是指什么 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6)你是怎样理解 “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这句话的
基础知识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 .
②下者飘转沉塘坳 . . .
③公然抱茅入竹去 . .
④忍能对面为盗贼 . .
⑤秋天漠漠向昏黑 . .
⑥长夜沾湿何由彻 . . .
⑦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
⑧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
(2)翻译句子。
①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②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3)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 )
②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 )
③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 )
④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 )
⑤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 )
⑥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 )
拓展提升
(一)阅读下列两则诗话 ,完成后面的题目
第一则
①杜牧之作《 赤壁》 诗云 :“ 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 谓赤壁不能纵火 ,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 。 孙氏霸业 , 系此一战 。 社稷存亡 ,生灵涂炭都不问 ,只恐 捉了二乔 ,可见措大(指士人) 不识好恶 。
( 许觊《 彦周诗话》 )
②彦周(许觊的字)诮杜牧之《 赤壁》 诗 ,社稷存亡都不问 ,只恐捉了二乔 ,是措大不识好恶 。 夫诗人之词 微以婉 ,不同论言直遂也 。 牧之之意 ,正谓幸而成功 ,几乎家国不保 ,彦周未免错会 。
(何文焕《 历代诗话考索》 )
第二则
①唐诗绝句 ,今本多误字 ,试举一二 。 如杜牧之《 江南春》 云 ,“ 十里莺啼绿映红 ” ,今本误作 “ 千里 ” 。 若 依俗本 ,千里莺啼 ,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 ,谁人见得 若作十里 ,则莺啼绿红之景 ,村郭、楼台、僧寺、酒旗 皆在其中矣 。
(杨慎《 升庵诗话》 卷八)
②“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杜牧《 江南春》 诗也 。 升 庵(杨慎的号)谓 “ 千 ” 应作 “ 十 ” ,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 ,何所云 “ 莺啼绿映红 ” 耶 余谓即作十里 , 亦未 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 题云《 江南春》 ,江南方千里 ,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 ,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 ,四百八十 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 此诗之意 ,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 ,故总而命曰《 江南春》 ,诗家善立题者也 。
(何文焕《 历代诗话考索》 )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折戟( )沉沙 ②社稷( )存亡
③彦周诮( )杜牧 ④升庵( )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生灵涂炭
②社稷存亡
③彦周未免错会
④莺啼绿映红
(6)对 “ 夫诗人之词微以婉 ,不同论言直遂也 ” 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 ,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
B. 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 ,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
C. 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 ,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
D. 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 ,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
(7) 赤壁 一诗从反面假想周瑜失败后的情景 ,联系杜牧自己的遭遇 ,请你说说他这样写的用意。
(8)依照许彦周的观点 ,杜牧 赤壁 的后两句可改为 “ 东风不与周郎便 ,生灵涂炭国不保 ”。 你认为 “ 生 灵涂炭国不保 ” 与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整首诗来分析。
(9)杨慎是明朝一位杰出的诗歌理论家 ,他的 升庵诗话 是明代有名的著作 , 在解读杜牧的 江南春 时居然犯了如此 “ 低级 ” 的错误! 你能为他 “ 申辩 ” 一下吗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 , 以论执政。 然明(人名 ,是郑国大夫)谓子产曰:“ 毁乡校 ,何如 ” 子产曰 :“ 何为 夫人朝 夕退而游焉 , 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 , 吾则行之 其所恶者 , 吾则改之 , 是吾师也 , 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 善以损怨 , 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 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 , 伤人必多 , 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 , 不如 吾闻而药之也。 ” 然明曰:“ 蔑也 ,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小人实不才。 若果行此 , 其郑国实赖之 , 岂唯二 三臣 ”
仲尼闻是语也 , 曰:“ 以是观之 ,人谓子产不仁 ,吾不信也。 ”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毁乡校 ,何如
②我闻忠善以损怨
③不闻作威以防怨
④然犹防川
⑤吾子之信可事也
⑥小人实不才
(1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 “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 中 “ 药 ” 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 毕礼而归之
.
B. 操军方连船舰 ,首尾相连 ,可烧而走也
.
C. 如平地三月花者 ,深山中则四月花
.
D. 孔子师郯子 ,苌弘 ,师襄 ,老聃
.
(12)翻译下面句子。
①岂不遽止
②吾不克救也。
(13)对待百姓的议政 ,子产和然明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14)子产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 ,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15)百姓对朝政总是有议论的 ,面对这些评议 ,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做 请简述理由。
(16)仲尼(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是否合理 为什么
发散思维
(17)人们常说 ,杜甫的诗形象地记录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过程 ,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骄奢淫 逸和政治腐败 ,真实地描绘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 ,成为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 请写出几句你熟悉的杜甫的诗句 ,并就此谈谈你的体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