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核心素养渗透
1. 生命观念:
理解细胞作为生命系统基本单位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 科学思维:
运用比较与分类方法分析原核/真核细胞异同
通过归纳推理总结细胞统一性规律
3. 科学探究:
掌握高倍显微镜操作技术
设计实验验证显微镜成像原理
4. 社会责任:
讨论发菜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分析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类型 内容 突破策略
重点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对比分析法、概念图构建、典型案例剖析
难点 高倍显微镜规范操作与成像原理 分步演示法、错误操作模拟、数字化显微系统辅助
三、教学资源准备
1. 实验材料:
永久装片(人血涂片、洋葱表皮、大肠杆菌)
数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套装
2. 数字资源:
3D细胞结构模型(Visible Body软件)
蓝藻水华实景视频(时长2'15")
3. 教具:
磁贴式细胞结构拼图
双色激光笔(演示光路)
第一课时:显微世界的探索
【创新导入】"微观侦探"情境创设(5分钟)
情境案例:
"法医在凶案现场提取到微量生物样本,需通过显微观察确定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还是微生物。作为见习技术员,你将如何完成这项鉴定任务?"
启发性问题链:
1. 不同种类细胞在显微镜下有何显著差异?
2. 如何快速定位显微镜下的目标细胞?
3. 细胞形态差异是否意味着本质区别?
【新课推进】
环节一:显微探秘——仪器认知(15分钟)
探究活动:显微镜结构拼装竞赛
任务:分组组装显微镜模型,标注关键部件
核心问题:
1. 物镜螺纹数量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2. 如何通过反光镜/遮光器优化成像质量?
3. 目镜测微尺的校准方法?(拓展)
数字化辅助:
使用PhET交互式仿真软件模拟不同参数组合的成像效果
典型案例:
错误操作:某同学使用16×目镜和100×油镜观察,视野全黑
诊断:
1. 未开启聚光器孔径光阑
2. 载玻片厚度超标导致工作距离不足
环节二:操作进阶——高低倍转换(20分钟)
分步演示:
1. 低倍镜定位:"四步法"口诀
对光→粗调→移片→微调
2. 高倍镜切换:"三要三不要"原则
要中心定位 → 不要直接换镜
要细调焦 → 不要动粗准焦
要调光强 → 不要触碰载物台
错误分析实验:
故意制造以下错误场景,引导学生排查:
标本反置导致无法聚焦
物镜污染产生虚影
粗准焦螺旋误操作压碎标本
计算思维渗透:
放大倍数公式:M = M_目 × M_物
视野细胞数变化:N = (M_原/M_新)^2
例题:10×目镜+40×物镜下看到16个细胞,换10×物镜后可见多少个?
解析:放大倍数由400×→100×,面积放大1/16,故细胞数=16×16=256
环节三:实战演练——细胞多样性观察(15分钟)
任务单:
样本类型 预期特征 实际观察 差异分析
人血涂片 红细胞双凹圆盘状 部分皱缩呈锯齿形 渗透压失衡导致
洋葱表皮 规则长方形排列 存在保卫细胞 取材位置偏移
大肠杆菌 短杆状分散 出现链状排列 分裂阶段差异
深度讨论:
"所有细胞都具备的共性结构是什么?这些结构如何支持生命活动?"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1课时)
一、显微探秘
1. 结构认知
放大系统: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照明系统:反光镜→遮光器→聚光器
2. 成像原理
倒立虚像:d→p 转换规律
放大本质:长度/宽度倍增
二、操作规范
1. 低倍流程:对光→粗调→移片→微调
2. 高倍要诀:找→移→转→调
3. 常见故障:
污点排查:移片→转目→换物
黑屏处理:光路检查四要素
第二课时:生命的蓝图——细胞的统一性
【创新导入】"生命密码"解密活动(5分钟)
情境创设:
展示肺炎支原体、蓝藻、人类肝细胞的电镜照片,抛出核心问题:
"这些形态迥异的细胞是否具有共同的生命密码?原始地球最早出现的细胞属于哪种类型?"
启发性道具:
发放不同细胞结构的磁贴,要求学生找出所有细胞共有的模块
【新课推进】
环节一:原核探秘——微观世界的先驱者(20分钟)
概念建构活动:
1. 案例对比:
大肠杆菌 vs 蓝藻:
共性:拟核区、70S核糖体
差异:光合膜系统、细胞壁成分
2. 模型制作:
使用橡皮泥构建原核细胞三维结构,重点表现:
质膜流动镶嵌特征
间体(mesosome)的膜内褶结构
糖萼(glycocalyx)的防护功能
社会议题讨论:
"西北地区发菜(蓝藻门)过度采挖导致荒漠化加剧,从细胞生物学角度分析保护意义"
环节二:真核革命——复杂生命的诞生(15分钟)
进化视角分析:
内共生学说证据链:
1. 线粒体/叶绿体的自主复制能力
2. 细菌核糖体(70S)与细胞器核糖体的一致性
3. 环状DNA的存在特征
实验探究:
使用中性红染色法观察酵母菌液泡系,验证真核细胞的区室化优势
环节三:统一之道——生命的共同语言(15分钟)
归纳对比表:
特征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统一性体现
遗传物质 环状DNA 线性染色体 均为DNA载体
蛋白质合成 70S核糖体 80S核糖体 相同翻译机制
能量转换 质膜酶系 线粒体/叶绿体 ATP通用能量货币
物质运输 渗透作用 囊泡运输 膜结构基础
深度思考:
"HIV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但其复制过程依然依赖宿主细胞的哪些统一性特征?"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课时)
三、生命蓝图
1. 原核特征
结构三无:无核膜/细胞器/复杂骨架
功能三有:自主代谢/增殖/适应
2. 真核革新
膜系统分化:核膜→区室化
结构复杂化:细胞器分工协作
3. 统一基石
共性结构:质膜+细胞质+遗传系统
共同规律:中心法则/能量守恒
四、课后拓展
1. 实践项目:
拍摄校园水体显微照片,编制《微观生态图鉴》
2. 文献研读:
《Nature》最新论文:古菌域发现揭示生命起源新线索
3. 社会调研:
本地医院微生物检测科参观,撰写抗生素使用现状报告
五、教学反思预设
1. 显微镜操作环节需增加数字化辅助系统的故障模拟功能
2. 原核/真核对比可引入更多极端环境微生物案例
3. 社会责任培养需要设计更具体的行为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