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01 10:3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核心素养渗透
1. 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衔接细胞代谢基础知识(如酶、ATP)与后续光合作用学习,是理解生命系统物质能量转化的关键模块。
2. 核心素养培养
生命观念:建立有机物分解与能量转化相统一的生物学规律认知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掌握变量控制法及对比实验设计方法
社会责任:运用呼吸原理解决农业生产、食品保存等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类型 内容 突破策略
重点 1. 酵母菌呼吸方式探究实验设计
2. 有氧呼吸三阶段物质能量变化 多模态实验演示、动态模型构建
难点 1. 呼吸作用中[H]与ATP的生成机制
2. 线粒体结构功能适应性分析 类比推理法、微课视频辅助
三、教学准备
教具:酵母菌培养装置、线粒体3D模型、酒精检测试剂盒
数字化资源:
虚拟实验平台(模拟不同O 浓度下CO 释放曲线)
细胞呼吸动态过程动画(ATP合成酶工作机制)
课前任务:学生分组制作"面包发酵观察日志"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细胞呼吸方式探究
1. 创新导入(8分钟)
情境创设:
播放《中华小当家》面点发酵片段,展示真实发酵面团标本
问题链设计:
1. 面团膨胀的"小孔"本质是什么?
2. 保鲜膜水珠来源?早期无酒味后期出现的化学本质?
3. 同一微生物为何产生不同代谢产物?
核心素养渗透:
通过生活现象观察培养"现象→问题"的转化能力
2. 实验探究(25分钟)
任务一:酵母菌呼吸方式验证
1. 实验方案优化:
对比传统装置与数字化传感器实时监测系统(图1)
2. 变量控制深度解析:
分组讨论:如何排除空气中CO 对B组实验的干扰?
思维碰撞:10%NaOH溶液吸收效率计算(化学跨学科)
3. 实验现象记录表:
组别 CO 检测(BTB变化时间) 酒精检测(比色卡比对)
有氧组 45秒变黄 无显色反应
无氧组 3分钟变黄 显灰绿色
核心活动:
角色扮演:小组分别代表"有氧组"和"无氧组"汇报数据
批判性思考:为何无氧组CO 产生速率较慢?
3. 概念建构(10分钟)
模型构建:
1. 动态演示:
2. 结构功能观:
比较酿酒酵母与骨骼肌细胞线粒体电镜图的差异
课堂检测:
即时反馈系统答题(正确率95%以上进入下一环节)
第2课时:呼吸作用过程解析与应用
1. 进阶导入(5分钟)
认知冲突创设:
展示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变化曲线图
矛盾点挖掘: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产生乳酸"的生物学解释?
2. 过程深究(30分钟)
任务二:有氧呼吸三阶段探秘
1. 虚拟拆解实验:
利用VR设备观察线粒体内膜嵴结构(图2)
2. 能量转化剖析:
计算比较:
小组竞赛:绘制能量金字塔模型
3. 关键物质追踪: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分析O 去向:
难点突破:
类比电路系统解释电子传递链工作原理
微课辅助:ATP合成酶的旋转催化机制
3. 实践应用(10分钟)
案例研讨:
1. 果蔬保鲜方案设计:
提供不同水果的呼吸熵数据表
小组设计"荔枝长途运输保鲜方案"
2. 跨学科应用:
分析高原训练提升红细胞携氧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社会责任培养:
讨论"提倡慢跑减肥"的细胞呼吸学依据
五、板书设计
第1课时
细胞呼吸的原理
┌───────────────┐
一、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
1. 实验设计:对比法
2. 检测指标:
CO :溴麝香草酚蓝
酒精:酸+重铬酸钾
二、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CO +H O
无氧呼吸:酒精/乳酸
└───────────────┘
第2课时
```
有氧呼吸三阶段
┌───────────────────┐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C H O → 2丙酮酸 + [H] + 2ATP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 + 6H O → 6CO + [H] + 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H] + O → H O + 34ATP
总反应式:
C H O +6O +6H O→6CO +12H O+能量
└───────────────────┘
六、评价与拓展
1. 形成性评价:
设计"呼吸作用迷宫"思维导图制作(图3)
2. 实践拓展:
家庭实验:不同温度下面团发酵效果比对
文献研读:癌细胞瓦氏效应研究前沿
3. 差异化作业:
基础层:完成课本练习题
提高层:撰写"线粒体疾病与呼吸障碍"科普短文
七、教学反思预设
1. 预期成效:
90%以上学生能正确设计呼吸作用对比实验
85%学生可自主构建有氧呼吸能量转化模型
2. 改进方向:
增加跨学科能量守恒定律的衔接讲解
开发AR细胞器交互程序提升空间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