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01 10:3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3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教学设计(2课时)
一、核心素养渗透
1. 生命观念:理解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形成“部分与整体统一”的系统观。
2.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观察、案例分析,培养归纳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科学探究:掌握高倍显微镜使用技能,设计实验验证细胞器功能。
4. 社会责任:联系生物膜系统在医学中的应用,体会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 主要细胞器的功能及分工; 1. 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2. 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系统观视角下的结构与功能统一;
3. 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 3. 分泌蛋白合成运输的动态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10分钟)
教师活动:
1. 播放C919客机组装视频,提问:
“客机的制造需要哪些部门协作?缺少任一部门会怎样?”
类比迁移:“细胞是否也存在类似分工合作的‘部门’?”
2. 展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引导学生标注结构名称。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并回答:
“线粒体为细胞提供能量,类似发动机部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类似零部件车间。”
设计意图:
通过工程实例类比细胞器分工,激发兴趣,建立系统观。
教学环节二:细胞器结构与功能探究(30分钟)
教师活动:
1. 差速离心法动态演示:
视频展示离心过程,解释如何分离不同细胞器。
2. 细胞器功能竞答:
问题链驱动:
“哪种细胞器为白细胞吞噬细菌提供能量?”(线粒体)
“溶酶体如何分解细菌?”(水解酶)
“溶酶体酶的形成与哪些细胞器相关?”(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3. 模型与图片辅助:
展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亚显微结构图,分析形态与功能关系。
学生活动:
完成细胞器功能匹配表:
细胞器 功能关键词 结构特征
线粒体 有氧呼吸供能 双层膜、嵴
叶绿体 光合作用 类囊体堆叠
内质网 蛋白质加工、脂质合成 网状结构
设计意图:
结合动态实验与问题探究,强化结构与功能观。
教学环节三:实验观察(25分钟)
实验名称: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实验步骤:
1. 材料选择:
藓类小叶(叶绿体大而少)或黑藻幼叶(细胞质流动明显)。
2. 临时装片制作:
滴清水→撕取叶肉→盖片→观察。
关键提示:保持装片湿润,避免细胞失活。
3. 显微观察:
低倍镜定位→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形态及细胞质流动方向。
学生活动:
记录实验现象并讨论:
“细胞质流动的意义是什么?”(促进物质运输)
“叶绿体分布与光照的关系?”(弱光下正面朝向,强光下侧面避光)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实验,直观感受细胞器的真实存在与动态生命活动。
教学环节四:归纳总结(15分钟)
板书设计:
一、细胞器分工
1. 线粒体——“动力车间”(双层膜、嵴)
2. 叶绿体——“能量转换站”(类囊体、基粒)
3.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游离/附着)
4. 溶酶体——“消化车间”(含水解酶)
二、细胞骨架
功能:维持形态、锚定细胞器、物质运输
结构:微管、微丝、中间纤维
课堂练习:
选择题:
“心肌细胞线粒体数量多的原因?”(代谢旺盛需能量多)
判断题:
“所有植物细胞均含叶绿体?”(×,如根尖细胞)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一: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30分钟)
教师活动:
1. 案例导入:
展示胰岛素合成动画,提问:
“分泌蛋白如何从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
2. 同位素标记法解析:
动态图示 H标记亮氨酸的路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3.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模拟“细胞器协作生产线”,动态演示分泌蛋白运输过程。
学生活动:
完成流程图填空:
核糖体(合成)→( )→( )→细胞膜(分泌)
(答案:内质网、高尔基体)
设计意图:
通过动态模拟,理解细胞器协作机制,培养系统思维。
教学环节二:生物膜系统(25分钟)
教师活动:
1. 概念辨析:
生物膜(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生物膜系统(三者共同构成)。
2. 功能联系:
展示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动态连接图,解释物质运输通道。
3. 社会联系:
案例:人工肾透析膜模拟生物膜选择性通透性,治疗尿毒症。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
“若内质网受损,对蛋白质合成有何影响?”(加工受阻,分泌异常)
板书设计:
三、生物膜系统
1. 组成: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
2. 功能:
物质运输(内质网为枢纽)
能量转换(线粒体、叶绿体)
信息传递(细胞膜受体)
教学环节三:综合应用(20分钟)
习题巩固:
1. 选择题:
“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是否相同?”(动物:分泌;植物:细胞壁形成)
2. 实验设计:
“如何验证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主要场所?”(对比完整线粒体与破碎线粒体的耗氧量)
拓展任务:
查阅资料解释“溶酶体膜为何不被自身水解酶分解”,提出假说并验证。
板书设计(总)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分工与功能
1. 线粒体、叶绿体——能量转换
2. 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运输
3. 溶酶体、液泡——储存与分解
二、分泌蛋白合成路径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三、生物膜系统
组成:三膜一体
功能:分工协作,动态统一
课后练习
1. 概念检测:
“生物膜系统仅由细胞器膜构成?”(×,含细胞膜、核膜)
2. 应用题:
“唾液淀粉酶的合成涉及哪些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教学资源:
PPT(含动态图示、工厂协作视频)
实验材料(显微镜、黑藻叶片、藓类小叶)
3D细胞模型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系统观”为主线,融合实验探究与社会应用,通过多元活动落实核心素养,符合新课标“做中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