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1 07:0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下习作三《中华传统节日》习作指导+优秀习作
习作指导
一、选好节日,确定主题
从众多中华传统节日中挑选一个你熟悉且有故事可写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如果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主题可以是展现家庭团聚的温馨氛围、传承节日习俗;要是写节日中印象深刻的故事 ,主题可以围绕亲情、友情、文化传承等。例如写端午节,可以以“传承端午习俗,感受文化魅力”为主题,讲述包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二、构思框架,梳理情节
(一)写过节过程
1开头
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点明所写的节日,如“每年的春节,是我们家最热闹的时候”;也可以引用诗词或俗语来引入,比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总是在阵阵鞭炮声中向我们走来”。
2中间
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描述过节的过程。比如写春节,可依次描写年前的准备(如大扫除、办年货)、除夕的团圆饭、守岁,初一的拜年等。在描述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场景和活动,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妈妈熟练地擀着饺子皮,爸爸则在一旁调着饺子馅,我在旁边跃跃欲试,也拿起一块饺子皮,学着妈妈的样子放馅、捏边,可包出来的饺子歪歪扭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3结尾
可以表达自己对这个节日的感受和体会,升华主题。如“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家人团聚、亲情交融的时刻,它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二)写印象深刻的故事
1开头
设置悬念或情景引入。比如写中秋节发生的故事,可以这样开头:“那个中秋节,原本应该是阖家团圆的时刻,可爸爸却迟迟没有回家,我的心里充满了担忧和疑惑。”
2中间
详细叙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叙述过程中,要突出矛盾冲突和人物的情感变化。比如上述中秋节的故事,可以描写等待爸爸回家时的焦急心情,以及最后爸爸带着惊喜回家的情节。
3结尾
可以点明故事的意义,如“那个中秋节,虽然等待的过程有些漫长,但却让我更加懂得了家人的重要,也让我们的家庭更加紧密”。
三、融入文化,增添内涵
在习作中适当介绍所选节日的文化背景、传说故事、传统习俗等。例如写七夕节,可以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以及古代女子在七夕节乞巧的习俗。这样既能丰富文章内容,又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巧用修辞,美化语言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比如描写春节的烟花:“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像一朵朵绚丽的花朵,又像一颗颗闪烁的星星,更像仙女洒下的五彩霞光,把整个天空装点得格外美丽。 ”
作后评价
优秀习作
欢乐过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正月初一这天,中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迈着欢快的步伐如约而至。
清晨,阳光刚爬上窗台,我便迫不及待换上新衣,像只活泼的小鹿从床上跳起来,端坐在餐桌前。妈妈笑意盈盈地端来一大碗喷香的饺子,热气裹着面香、肉香直往鼻尖钻。我赶紧拿起勺子,大口大口品尝,鲜嫩的馅料在舌尖绽开,不一会儿,圆滚滚的肚子便装满了温暖与满足。
吃饱喝足,拜年去!我挎着小袋子,像只快乐的小鸟穿梭在邻里间。“爷爷奶奶新年好!”“叔叔阿姨万事如意!”甜甜的祝福声里,小袋子渐渐装满喜糖,还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橘子,仿佛把整个春天的甜蜜都收进囊中。随后坐车去亲戚家,一路上春风拂面,心里的喜悦也跟着飞扬,这一趟趟拜年路,满满的都是新春的温情与欢乐。
要说最难忘的,还属吃完团圆饭后放烟花的时光。我们来到小区里,大人贴心准备了泡泡烟花。轻轻挥动工具,五彩斑斓的泡泡便轻盈飞起,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像一串串梦幻的小灯笼飘向天空。微风一吹,泡泡们你追我赶,宛如真正的烟花在空中绽放,映得我们的笑脸格外灿烂。大家笑着、跑着,欢笑声洒了一地。
多么欢乐、多么热闹的春节啊!它像一首欢快的歌谣,唱着团圆的幸福,颂着传统的美好,让每一个瞬间都浸满了浓浓的欢喜,深深烙印在记忆里。
难忘的元宵节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从这句诗中,你是否已猜到描绘的节日?没错,正是热闹非凡的元宵节!
元宵节清晨,家家户户都忙碌着包汤圆,我们家也不例外。奶奶和妈妈在阳台上一边聊着家常,一边熟练地包汤圆。她们先将面团揉软,捏成薄薄的圆皮,再舀上适量香甜的芝麻馅,最后轻轻将皮合拢,就搓成了圆滚滚的汤圆。看着白白胖胖的汤圆在她们手中诞生,我也忍不住跟着学了起来。
夜幕降临,妈妈开始煮汤圆。我一迈进厨房,便闻到一股甜糯的清香。望着锅里翻滚的汤圆,我指着问:“妈妈,您在煮汤圆吧?”妈妈笑眯眯地回应:“小机灵鬼,猜对啦!”没过多久,妈妈便大声喊:“快来吃汤圆咯!”我连忙从房间跑出来,第一个凑到桌旁。只见碗里的汤圆像雪白的小团子,裹着浓稠的汤汁,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全家围坐餐桌,一边吃着丰盛的团圆饭,一边分享着趣事。这晚的菜肴似乎格外美味,尤其是那汤圆,咬开时芝麻馅缓缓流出,甜香在舌尖散开——原来,美味里藏着家人满满的爱。
饭后,我们来到小区放烟花。爸爸拿出加特林、仙女棒、水母烟花……伴随着“噼啪”声响,五彩斑斓的烟花冲上夜空。邻居们也纷纷加入,欢笑声、惊呼声交织在一起。望着漫天绚烂,我陶醉不已。
夜色渐深,大街上仍有行人漫步,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元宵节,是我记忆中最难忘的节日。
难忘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每当清明节来临,这两句诗便会在我脑海中浮现。
今年清明节,天空仿佛被一块巨大灰色幕布所笼罩,牛毛般的细雨纷纷扬扬地飘落。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采购了水果,准备去乡下祭祖。到了扫墓的地方,爸爸买了许多黄纸。我好奇地问:“爸爸,给祖先黄纸有什么寓意呀?” 爸爸耐心解释:“在祖先的世界里,这黄纸就相当于钱。” 我又追问道:“可这钱上面怎么不是毛主席头像,而是个老头呢?” 爸爸笑着说:“这是冥币,不是真正的人民币。”
随后,爸爸又从车上拿出一卷大鞭炮。我瞬间吓得赶紧往车上跑,妈妈安慰我:“别怕,等爸爸点着了你再跑也来得及。” 可我还是害怕,妈妈只好用一杯奶茶 “哄” 住了我。爸爸开始点鞭炮,我飞快窜进车里。鞭炮声停止后,妈妈叫我去祭拜祖先,还让我许下自己的心愿。完成这一系列仪式后,我们踏上了归程。
这个清明节,我不仅参与了清明节的习俗活动,还增长了不少见识,真是令人难忘。
五月五,过端午
今天是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啦!每逢这个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看龙舟,我们家也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氛围里。
清晨,我早早地从床上爬起来。爸爸妈妈还在睡梦中,奶奶和爷爷却没了踪影。我急忙穿好衣鞋下楼,只见奶奶在厨房忙碌地煮着早餐。不一会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美味的早餐。
吃完早餐,外面虽刮着风,却吹不散我的期待。我邀请朋友们来家里玩。他们刚到,就看见奶奶正专注地包粽子。我赶忙凑过去问:“奶奶,我和朋友能跟您一起包粽子吗?”奶奶笑眯眯地说:“当然可以!”一开始,我们笨手笨脚的,糯米撒了一地。奶奶温柔地鼓励:“没事儿,慢慢学,别着急。”在奶奶的指导下,我们一次次尝试,终于包出了像模像样的粽子。
包好粽子,奶奶便将它们放进锅里煮。大约二十分钟后,粽子的香气飘满厨房。我迫不及待咬上一口,软软的糯米裹着香甜的馅料,好吃极了!
夜幕降临,爸爸来考我:“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呀?”我自信地回答:“是为了纪念著名诗人屈原!”爸爸直夸:“你知道的真多,太厉害啦!”
就这样,我们在欢乐中度过了一个充满传统韵味的端午节,每一个细节都藏着节日的温馨与美好。
中秋明月寄相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年中秋节,月亮总以最圆满的姿态赴约,又大又圆,亮晶晶的,像被匠人精心雕琢的白玉圆盘。瞧!那轮明月高高悬于夜空,洒下银白色光辉,给大地披上一层轻柔的薄纱,仿佛在轻声诉说:“中秋佳节至,团圆正当时。”
傍晚,月亮宛如银盘越升越高。我们吃完团圆饭,便在庭院摆上月饼。桌上瞬间成了月饼的小世界:豆沙馅的绵密细腻,咸蛋黄馅的油润咸香,五仁馅的坚果香气四溢,草莓馅的酸甜清新,哈密瓜馅的果香扑鼻,每一种都勾得人垂涎欲滴。我最爱咸蛋黄味月饼,轻轻咬一口,沙软的咸蛋黄在舌尖散开,咸香与饼皮的甜糯交融,每一口都是幸福的滋味。
赏味之余,我兴致勃勃抛出中秋谜语:“一个月亮等于团圆,两个月亮等于什么?”妈妈笑着猜:“是非常团圆吗?”我晃着脑袋:“不对哦!”爸爸也加入:“十分团圆?”我假装无奈叹口气:“错啦!爸爸,‘十分’和‘非常’不是相近的意思吗?再猜猜!”大家挠头思索,我笑着揭晓答案:“是‘团团圆圆’呀!这么简单都没猜到呢!”欢声笑语在月光下荡漾,连晚风都染上了欢乐的气息。
望着天上圆满的月亮,我忽然懂得:中秋的团圆,就像这轮明月,柔和又温暖。它让家人相聚,让思念有了归处,每一份欢笑、每一口月饼,都藏着岁月里最珍贵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