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基础知识综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基础知识综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1 08:5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tóng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kàng奋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tóng 仁 ②恬 静 ③kàng 奋
(2)“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的加点词能否互换?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péng① 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 ② 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甲)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乙)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给语段①处填汉字,②处填拼音。
①白péng ②潺
(2)甲、乙两处应填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A.但……而且 B.只有……而且 C.可……不仅 D.可……并且
(3)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 。
(4)划浪线句子运用了 描写方法,烘托了“我们” 的心情。
3.阅读鲁迅《社戏》中的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篱,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①开船,在桥石上一②,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槽,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③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④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 yuè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给语段中加点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后篙( ) 潺潺 ( ) yǒng yuè( )
(2)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点 磕 夹 飞 B.点 敲 混 飞
C.磕 点 混 飞 D.点 敲 夹 箭
(3)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
A.味觉 视觉 听觉 B.嗅觉 听觉 视觉
C.嗅觉 视觉 听觉 D.味觉 听觉 视觉
(4)请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主干:
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以下问题。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跟着随母亲省亲的“迅哥儿”,我们感受到了平桥村敦厚和睦的民风;听着富有陕北特色的“信天游”,我们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吃着糜子、肩扛红旗的辉煌历程;而刚劲激昂的安塞腰鼓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的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使静mù的氛围立即变得热烈,使tián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xǐng kàng B.shěng kàng C.xǐng rǒng D.shěng rǒng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静mù( ) tián( )静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小题。
祖父好,A在路上轻易不提(wò)旋着的情事,B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该些进京赶考的掌故——C雪夜驰马,D荒郊店宿;E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F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照照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5.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1)wò( ) (2)穆( )
6.语段画线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符号是错误的,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1)有错误的是: 处(填字母); (2)应改为:
7.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A____(聚 凑)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B____(解 点)开船,在桥石上一C____(推 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D____(摇 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chán chán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jìng向赵庄前进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 chán
jìng 向
(2)请从括号里的选项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写在语段中的横线上。
A ;B ;C ;D 。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生动地表现了 。
8.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语段中加点字“弥”的读音是 。
(2)语段①中的“□”处应填写的标点符号是
A., B.。 C.; D.!
(3)文中划线句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是
A.触觉 B.听觉 C.视觉 D.嗅觉
(4)给所选文段选择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A.赵庄看戏 B.月夜抒怀 C.月夜行船 D.水乡美景
(5)下列篇目不属于语段作者所写的作品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藤野先生》
C.《阿长与山海经》 D.《背影》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lán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照灯,数liáo原的一把烈火!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塞外 霍骠姚 星1án liáo 原
(2)文中划线句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10.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_A_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wǎn B 转,( ),使我的心也( ),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
《社戏》是一篇充满生活( )的美文。通过作品记叙“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可爱形象和自由快乐的农村生活图景。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蕴 叉 yǒng wǎn
(2)文段中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高亢 沉静 弥漫 情趣 B.悠扬 安静 弥散 情致
C.高亢 安静 弥漫 情致 D.悠扬 沉静 弥散 情趣
(3)文中画波浪线句有语病,修改正确。
1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骤雨一样,是急促( )的鼓点;旋( )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bèng( )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tóng( ) 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恣; 。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急促 旋风 bèng跳 tóng 仁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3)请结合文意,在横线处续写一句。
1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①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②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③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④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砌大悟!
⑤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1)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 改为
(2)给加点的字注音。
亢奋( ) 羁绊( )
(3)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个句子。
1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lán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祥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园的一把烈火!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夜深星lán( ) 挑灯看剑( )
(2)选文中有一个词中有错别字,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选文中“马前卒”一词的意思是: 。
(4)选文颇具文史意蕴,其对古诗文及典故的引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宋代陆游《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B.唐代李白《送友人》
C.唐代大臣裴度麾下名将李愬乘雪夜袭蔡州
D.西汉名将霍去病六次出击匈奴
(5)选文中划横线句子是 句式,朗读选文情感上应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徜徉于桃花潭畔,初夏的阳光已有了些许暖意。尽管同属江南且pí邻而居,但我们踏上安徽土地,总有一种新奇的感觉,青山绿水被午后的阳光渡上温暖的色彩,那风那水那景色被徽墨的儒香、徽商的智慧、黄梅戏的清新和古典诗词的儒雅熏染过,显得那样雅静缱绻,悦目怡人。但凡烙着地域元素和色彩的人文、物事、景致,都会成为一座古城、一个古村落唯美的韵脚,令人神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pí( )邻 缱绻( ) 韵脚(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徜徉”的意思是 ;“悦目怡人”中,“怡”的意思是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的夏夜,是一首玲珑可人的小令。
以平阔的房顶为床,以缀满星星的夜空为被,手执蒲扇轻轻摇——你就躺在诗的意境里了。天河在很近的地方“哗哗”流淌,波光闪闪,似乎还有活泼的锦鳞熬游浅底。
斑鸠声声敲打着静谧的夜色。
可爱的蛙们用宋词的韵律,唱着农人千年的梦歌。
还有那薄薄的虫鸣之声,如一把小提琴在朗星下轻轻地鸣奏,如一支洞箫在湖波上悠悠地独奏,如一股清泉从溪石间汩汩流过……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满( ) 静mì( ) 汩汩(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玲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三个义项。请根据语境,为文中加点的词“玲珑”选择正确的义项( )
A.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B.精巧细致 C.灵活敏捷
(4)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mò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mò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节选自刘成章《安塞腰鼓》
(1)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正确注音。
jī( )绊 mò( )然 冗( )杂 颤( )栗
(2)结合语境解释“叹为观止”的意思。
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___
(3)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修辞,语气强烈,赞美了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
1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刘成章笔下的安塞腰鼓活力四射,震hàn( )人心。那茂腾腾的后生,蹦跳如蛙,强健豪放;那磅礴的气势,挣脱了束缚,挣脱了jī( )绊;那展现着力与美的舞姿,令人着迷,让人______;那戛然而止的收场,余韵无穷,让人大彻大悟。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bàng zhēng gā B.bàng zhèng jiá
C.páng zhēng gā D.páng zhèng jiá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震hàn( ) ②jī( )绊
(3)在文段横线上填写一个四字成语。(提示:想一想《安塞腰鼓》中学过的成语,当然也可填写其他成语)
18.结合语境,完成小题。
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霄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liáo原的一把烈火!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锵然( )liáo原( )
(2)指出画波浪线句子中的错别字并修改:“ ”应改为“ ”
(3)仔细阅读选文,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唐明皇古远”。)
B.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以上三个加点词的词性分别为动词、名词、助词。)
C.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liáo原的一把烈火!(这句话中的标点使用正确。)
D.“张灯结彩”“太平丰年”“夜深星阑”“斗方大字”四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阔别延安十年之久的贺敬之再次回到这个革命圣地,面对着“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窖里围得不透风,脑pàn上还响着脚步声”,老乡们拿出“米酒油mó”盛情招待的情景,回想起“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不禁感概万千:这真是“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喜看延安今天“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贺敬之幻想自己“身长翅膀吧脚生云”,那样就可以“再回延安看母亲”!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白羊肚( ) 糜子( )
脑pàn( ) 油mó( )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盛情招待”属于 短语。(判断短语结构类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基础知识综合》参考答案
1.(1) 瞳 tián 亢
(2)不能互换,因为加点词语采用了排比的形式,形象地写出了鼓声响起后,击鼓的气势逐渐加强,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
(3)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中还用运了三组反义词,在强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2.(1) 篷 chán
(2)A
(3)身体舒展
(4)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兴奋/急切
3.(1) gāo chán 踊跃
(2)A
(3)C
(4)心轻松
4.(1)C
(2) 穆 恬
5. (1)斡 (2)mù 6. (1)E (2)逗号
7.(1) 潺潺 径
(2) 聚 点 磕 架
(3)孩子们娴熟的驾船技巧和“我们”想要早点儿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8.(1)mí
(2)C
(3)B
(4)C
(5)D
9.(1) sài piào 阑 燎
(2)对英雄的敬慕之情。
10.(1) yùn chà 踊 宛
(2)D
(3)作品通过记叙“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可爱形象,再现了自由快乐的农村生活图景。
11.(1) cù xuàn 蹦 瞳
(2) 恣 姿
(3)示例:炸雷一样,是激烈的鼓声;流星一样,是挥舞的鼓槌;大山一样,是强健的躯体;烈火一样,是激昂的情绪;闪电一样,是乱舞的身影。
12.(1) 躁 燥 砌 彻
(2) kàng jī
(3)示例1:这夕阳,使单调的天空变得富有生机了,使沉闷的大海变得无比聒噪了,使低沉的酷夏变的活力四射了。
示例2:这书声,使空虚的心灵立即变得充实了,使混沌的大地立即变得清新了,使沉寂的世界立即变得活泼了。
13.(1) 阑 tiǎo
(2)燎原
(3)喻在马前奔走效力的人
(4)A
(5) 反问 豪迈深沉
14. 毗 quǎn yùn 渡上 镀上 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使人心情舒畅
15. (1)zhuì 谧 gǔ (2)熬游 遨游 (3)B (4)比喻 排比
16.(1) 羁 蓦 rǒng zhàn
(2)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3)排比
17.(1)D
(2) 撼 羁
(3)叹为观止
18.(1) qiāng 燎
(2) 霄 宵
(3)B
19.(1) dǔ méi 畔 馍
(2) 窖 窑 概 慨
(3)偏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