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02地球上的水(答题模版)(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高考地理解题技巧

文档属性

名称 题型02地球上的水(答题模版)(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高考地理解题技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1 10:24:16

文档简介

02 地球上的水
年份 卷名及题号 考查情境 命题特点
2023 浙江卷6月27 黄河流域水汽输送及径流深度变化 以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为中心要素的非选择题,主要选取小尺度区域与水相关的情境,如河地,小流域,湖泊,湿地等进行命题。结合区域图,景观图、统计图等考查水循环环节及其地理意义,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海水的性质、洋流的分布及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近年来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考点外,还需拓展不同区域水量平衡问题的探究,理解各种补给类型的特点及空间分布,重点掌握水文特征对流域开发利用与综合治理的影响
浙江卷1月27 长江流域上下游调水及水资源利用
2022 全国乙卷36 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的影响
广东卷17 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
北京卷16 水库入库径流量变化特点
辽宁卷18 地下水分布、补给和可持续利用措施
山东卷18 古雅斯河水系变化
2021 全国乙卷37 圩田水灾成因
北京卷16 河上修建水电站
浙江卷6月28 河流补给
模板01 水循环环节变化及原因分析
模板02 水体的主要补给类型
答题要素 补给特点 影响因素
大气降水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 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季节性积雪融水 ①有春汛 ②连续性③水量稳定 ①气温高低 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冰雪融水 ①有时间性 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变化 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湖泊水(河流以) ①较稳定 ②湖泊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地下水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地上河除外) 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模板03 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答题要素 答题术语 影响因素
流量 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 ①“得”:降水量/融冰量/融雪量;支流状况及流域面积;调入水②“失”:蒸发;下渗;引水;用水③“储”:流程长短;湖泊、沼泽、水库等湿地的调节作用
水位 高低、季节变化大小 ①河流补给类型;②下垫面性质(植被、土壤);③湖沼调节;④流速的快慢造成的河床侵蚀与泥沙堆积;⑤人类活动(修水库、植树种草—改造下垫面性质)。
含沙量 大、小 ①泥沙的来源量:植被状况、地形坡度(流速)、表土性质、降水强度、流量多少→侵蚀强度→沙的来源量②泥沙的沉积量:流经的地形和河道曲直(水流速度)、湖、沼等湿地吸附沉积、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拦蓄作用
汛期 汛期在什么季节,汛期长短。 ①河流补给类型;②流域内的气候类型。
结冰期 有、无 或长、短 ①气候:最冷月均温;;②地形:海拔高度、地形对冷空气阻挡、;③海洋、湖泊的调节。④河水的深浅、流速的大小;
水能 丰富、贫乏 ①地形——落差;②流量(流域内的气候类型和流域面积)。
航运价值 大、小 ①地形——落差;②流量(流域内的气候类型和流域面积)。
凌汛 有、无 ①气候:最冷月均温;②河流流向;河道特征
备注:湖泊水文特征中盐度的影响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盐度来源、有无流出
模板04 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
答题要素 答题术语 影响因素
流向 某方位向某方位 地势高低。图上判别:等高线、分层设色图中的颜色、河道粗细、海洋、支流流向。
流程 长、短 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河流的位置。
流域面积 大、小 高山峡谷地区,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流域面积大。
河道弯曲状况 弯曲、平直 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可能同时地壳在抬升,下切侵蚀更强)河道比较直、深;地势起伏小的地区,河流落差小,以侧蚀为主,侧蚀的强弱主要考虑河岸组成物质的致密与疏松、凹岸与凸岸、还有地转偏向力,河道比较弯、浅。
支流数量 多、少 高山峡谷地区,支流少;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即支流多。
支流排列形状 ①树枝状水系: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②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③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放射状分布。④梳状水系(平行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⑤扇形水系:扇子形态。⑥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状。
模板05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模板06 水利工程分析
(2023秋·湖南长沙·高三长郡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哈得孙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是近乎封闭的浅海湾。资料表明,海水盐度与冰点温度负相关。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下图示意哈得孙湾的位置。
(1)与同纬度海域相比,分析哈得孙湾结冰时间更早的原因。
(2)分析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沼泽湿地的形成与河流水文水系的关系。
第(1)小问
尝试解答:
第(2)小问
尝试解答:
(1)哈得孙湾深入内陆,水浅,受陆地影响较大,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有大量河水注入,盐度低,易结冰;气温更低,蒸发弱,结冰期更长。
(2)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河流大多由南向北流,春初与秋末易发生凌汛,河水受阻,造成地表积水;流经地势低平的沿岸平原,河流落差小,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地表积水。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个特定区域的大气降水主要由水汽输入与水汽输出决定。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水汽输入、输出和径流量之间基本平衡。长江流域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较大。2022年长江流域出现了“主汛期反枯”、长期高温少雨的大面积干旱现象,中下游的许多支流和湖泊干涸。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水循环简图及长江流域示意图。
(2)图中长江流域入海径流占比为 。说出长江沿江城市在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策略 。
(3)针对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状况,专家认为仅调长江上游水库的水无法有效解决中下游农业缺水问题,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原因。
第(2)小问
尝试解答:
第(3)小问
尝试解答:
(2) 13.3% 控制高耗水工业布局;循环利用水资源
(3)汛期降水少,上游水库蓄水量少;输水距离远,沿途蒸发、下渗多;支流灌区农田海拔高,地表水无法自流灌溉;河口海水倒灌,可供灌溉地表径流减少。
1.(2024·全国·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尼伯湖是哈得孙湾西南部的大型淡水湖,为冰期时古冰川湖的残迹。冰川消融初期,湖水曾经通过红河注入密西西比河。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湖水改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下图示意目前温尼伯湖及周边水系。
(1)简述温尼伯湖的形成过程。
(2)根据材料指出温尼伯湖从形成至今湖面面积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说明温尼伯湖湖水外泄通道改变的原因。
(4)分析温尼伯湖外泄通道的改变对红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2.(2023上·广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溶洞由地下水沿可溶性岩层的层间裂隙溶蚀扩大而成。贵州绥阳双河溶洞系统主要发育在白云岩地层中,洞道复杂,水平洞道与竖井并存,旱洞与水洞并存。图1为该溶洞系统的发育区域,区域内地壳经历了多次稳定或抬升,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受地壳变动及地势高低影响,枫香树河上游让水沟的水流被池武溪完全袭夺。图2示意让水沟某地至大鱼泉之间的地质剖面。
(1)据图2说明枫香树河上游让水沟被池武溪袭夺的过程。
(2)简述池武溪在袭夺让水沟后的水系变化特点。
3.(2023上·江苏南通·高三海门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3年7月28日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沿海登陆并一路北上,受杜苏芮与新生台风卡努的影响,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连续降水达333~470毫米。本次强降水引发的特大洪涝灾害给北京门头沟区和房山区造成了严重人员与财产损失。
材料二:下图为“北京市地形与行政区图”。
(1)简述造成门头沟与房山两区特大洪涝灾害的水循环异常环节。
(2)分析导致这些水循环环节异常的主要原因。
(3)简析北京市防御特大洪涝灾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4.(2023·湖北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校考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称为河流袭夺。袭夺发生后会改变原来水系的分布状况,重新组合成新的水系,部分河流流向也会发生变化。下图示意四川省北川湔江水系流向演化过程图。
(1)说明古都坝河部分河段的河道与北川映秀断裂带在分布上高度一致的原因。
(2)指出湔江水系演化过程中流向发生转变的河段,简述其流向发生转变的过程。
(3)分析新水系形成后对青莲地区产生的影响。
5.(2023上·山东潍坊·高三统考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里萨河(左图)是洞里萨湖和湄公河间的天然通道,其河流特征深受洞里萨湖出流与湄公河干流下泄水流顶托的影响。每年5月到10月,是东南亚的雨季,11月到翌年3月,是东南亚的旱季。右图示意磅湛和波雷格丹水文站水量年内分布状况。

(1)在右图的方框内补充图例,并指出洞里萨河流向发生转变的月份。
(2)说明3~11月湄公河和洞里萨湖相互形成补给关系的变化。
(3)简述3~8月洞里萨河河流特征的变化。
6.(2023·广东湛江·统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秦岭北麓,是秦岭地区构造运动最剧烈,断层分布密集地区。区内山峰林立,沟谷深切。甘湫池崩塌体位于水湫池崩塌体东南2km处,堆积体主要分布在太乙河支流炭谷左岸的“V”谷斜坡地段,部分堆积在炭谷内。甘湫池夏季多积水,冬季多干涸。下图示意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山崩地貌及水系分布。
(2)说明甘湫池形成的过程。
(3)说明甘湫池水位季节变化大的原因。
7.(2023上·河北廊坊·高三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色溶解有机物,是溶解有机物中具有光学特性的部分,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尤其是吸收紫外线,其来源、迁移与转化过程直接影响着水中的碳循环。陆地的岩土体中赋存大量有色溶解有机物。高浓度的有色溶解有机物通过降低光强度来抑制光合作用。研究发现,西伯利亚的北冰洋海域(如图)夏季会出现有色溶解有机物高值区,该高值区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发挥了重要的碳汇功能。
(1)分析夏季径流、夏季海水运动分别在该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高值区形成中的作用。
(2)高浓度的有色溶解有机物通过降低光强度来抑制光合作用,但总体上仍然能促进浮游生物生长,试分析原因。
(3)简述北冰洋有色溶解有机物高值区发挥碳汇功能的机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02 地球上的水
年份 卷名及题号 考查情境 命题特点
2023 浙江卷6月27 黄河流域水汽输送及径流深度变化 以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为中心要素的非选择题,主要选取小尺度区域与水相关的情境,如河地,小流域,湖泊,湿地等进行命题。结合区域图,景观图、统计图等考查水循环环节及其地理意义,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海水的性质、洋流的分布及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近年来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考点外,还需拓展不同区域水量平衡问题的探究,理解各种补给类型的特点及空间分布,重点掌握水文特征对流域开发利用与综合治理的影响
浙江卷1月27 长江流域上下游调水及水资源利用
2022 全国乙卷36 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的影响
广东卷17 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
北京卷16 水库入库径流量变化特点
辽宁卷18 地下水分布、补给和可持续利用措施
山东卷18 古雅斯河水系变化
2021 全国乙卷37 圩田水灾成因
北京卷16 河上修建水电站
浙江卷6月28 河流补给
模板01 水循环环节变化及原因分析
模板02 水体的主要补给类型
答题要素 补给特点 影响因素
大气降水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 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季节性积雪融水 ①有春汛 ②连续性③水量稳定 ①气温高低 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冰雪融水 ①有时间性 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变化 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湖泊水(河流以) ①较稳定 ②湖泊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地下水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地上河除外) 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模板03 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答题要素 答题术语 影响因素
流量 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 ①“得”:降水量/融冰量/融雪量;支流状况及流域面积;调入水②“失”:蒸发;下渗;引水;用水③“储”:流程长短;湖泊、沼泽、水库等湿地的调节作用
水位 高低、季节变化大小 ①河流补给类型;②下垫面性质(植被、土壤);③湖沼调节;④流速的快慢造成的河床侵蚀与泥沙堆积;⑤人类活动(修水库、植树种草—改造下垫面性质)。
含沙量 大、小 ①泥沙的来源量:植被状况、地形坡度(流速)、表土性质、降水强度、流量多少→侵蚀强度→沙的来源量②泥沙的沉积量:流经的地形和河道曲直(水流速度)、湖、沼等湿地吸附沉积、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拦蓄作用
汛期 汛期在什么季节,汛期长短。 ①河流补给类型;②流域内的气候类型。
结冰期 有、无 或长、短 ①气候:最冷月均温;;②地形:海拔高度、地形对冷空气阻挡、;③海洋、湖泊的调节。④河水的深浅、流速的大小;
水能 丰富、贫乏 ①地形——落差;②流量(流域内的气候类型和流域面积)。
航运价值 大、小 ①地形——落差;②流量(流域内的气候类型和流域面积)。
凌汛 有、无 ①气候:最冷月均温;②河流流向;河道特征
备注:湖泊水文特征中盐度的影响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盐度来源、有无流出
模板04 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
答题要素 答题术语 影响因素
流向 某方位向某方位 地势高低。图上判别:等高线、分层设色图中的颜色、河道粗细、海洋、支流流向。
流程 长、短 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河流的位置。
流域面积 大、小 高山峡谷地区,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流域面积大。
河道弯曲状况 弯曲、平直 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可能同时地壳在抬升,下切侵蚀更强)河道比较直、深;地势起伏小的地区,河流落差小,以侧蚀为主,侧蚀的强弱主要考虑河岸组成物质的致密与疏松、凹岸与凸岸、还有地转偏向力,河道比较弯、浅。
支流数量 多、少 高山峡谷地区,支流少;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即支流多。
支流排列形状 ①树枝状水系: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②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③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放射状分布。④梳状水系(平行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⑤扇形水系:扇子形态。⑥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状。
模板05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模板06 水利工程分析
(2023秋·湖南长沙·高三长郡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哈得孙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是近乎封闭的浅海湾。资料表明,海水盐度与冰点温度负相关。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下图示意哈得孙湾的位置。
(1)与同纬度海域相比,分析哈得孙湾结冰时间更早的原因。
(2)分析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沼泽湿地的形成与河流水文水系的关系。
第(1)小问
尝试解答:
第(2)小问
尝试解答:
(1)哈得孙湾深入内陆,水浅,受陆地影响较大,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有大量河水注入,盐度低,易结冰;气温更低,蒸发弱,结冰期更长。
(2)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河流大多由南向北流,春初与秋末易发生凌汛,河水受阻,造成地表积水;流经地势低平的沿岸平原,河流落差小,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地表积水。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个特定区域的大气降水主要由水汽输入与水汽输出决定。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水汽输入、输出和径流量之间基本平衡。长江流域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较大。2022年长江流域出现了“主汛期反枯”、长期高温少雨的大面积干旱现象,中下游的许多支流和湖泊干涸。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水循环简图及长江流域示意图。
(2)图中长江流域入海径流占比为 。说出长江沿江城市在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策略 。
(3)针对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状况,专家认为仅调长江上游水库的水无法有效解决中下游农业缺水问题,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原因。
第(2)小问
尝试解答:
第(3)小问
尝试解答:
(2) 13.3% 控制高耗水工业布局;循环利用水资源
(3)汛期降水少,上游水库蓄水量少;输水距离远,沿途蒸发、下渗多;支流灌区农田海拔高,地表水无法自流灌溉;河口海水倒灌,可供灌溉地表径流减少。
1.(2024·全国·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尼伯湖是哈得孙湾西南部的大型淡水湖,为冰期时古冰川湖的残迹。冰川消融初期,湖水曾经通过红河注入密西西比河。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湖水改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下图示意目前温尼伯湖及周边水系。
(1)简述温尼伯湖的形成过程。
(2)根据材料指出温尼伯湖从形成至今湖面面积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说明温尼伯湖湖水外泄通道改变的原因。
(4)分析温尼伯湖外泄通道的改变对红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案】(1)冰期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冰蚀洼地;冰川消融,冰蚀洼地积水成湖。
(2)先变大后变小。温尼伯湖湖面面积的变化主要受冰川补给量的影响;冰川消融初期,补给量大,湖泊水量增加,面积增大;后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冰川面积减小,补给量减小,加上全球变暖,蒸发加剧,湖面萎缩。
(3)冰川消融初期,北部的纳尔逊河未解封,南部红河、密西西比河已经解封,湖水通过红河注入密西西比河;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纳尔逊河河道解封,其地势低于红河,温尼伯湖湖水更易排入纳尔逊河。
(4)河流补给来源减少,红河径流量减少;缺少湖泊的调蓄作用,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全球气候变暖,河流结冰期缩短;河水流向转为自低纬向高纬流,会出现凌汛现象。
【分析】本题以温尼伯湖形成及周边水系为背景材料,涉及其形成过程、水体相互补给关系及流向变化对水文特征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详解】(1)由材料“温尼伯湖为冰期时古冰川湖的残迹”可知,温尼伯湖是冰期时冰川侵蚀形成的洼地,后由于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冰蚀洼地中积水形成湖泊。
(2)结合材料“冰川消融初期,湖水曾经通过明苏尼达河注入密西西比河, 湖水曾经通过红河注入密西西比河。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湖水改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可以看出,从形成至今湖面面积先变大后变小。解读材料信息发现,温尼伯湖湖面面积的变化主要受冰川补给量的影响;冰川消融初期,补给量大,湖泊水量增加,湖泊面积扩大;后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冰川面积减小,补给量减小,加上全球变暖,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导致湖面萎缩。
(3)由材料“大陆冰川消融初期,温尼伯湖湖水曾经通过红河流入密西西比河。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温尼伯湖湖水改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可知,冰川消融初期,北部的纳尔逊河未解封,南部红河、密西西比河已经解封,湖水通过红河注入密西西比河,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纳尔逊河河道解封;又因为纳尔逊河河床地势比红河低,湖水更易排入纳尔逊河;随着湖泊水位下降,红河河床地势高于湖面,湖水无法通过红河排出,故改道注入哈得孙湾。
(4)温尼伯湖原来水位较高,其排泄通道为向南的红河,所以补给红河的水量较多,使得红河径流量大,湖泊补给使得红河流量季节变化小,且自北向南流动不会发生凌汛。后由于温尼伯湖水位降低,改为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使得红河流向发生变化,且湖泊水不再补给红河,红河的径流量减小,没有湖泊的调节作用,红河水位季节变化增大;外泄通道改变,体现气候变暖,河流结冰期缩短;河流由自北向南流动改为自南向北流动,纬度较高,有结冰期,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动,初春和秋末冬初会发生凌汛。
2.(2023上·广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溶洞由地下水沿可溶性岩层的层间裂隙溶蚀扩大而成。贵州绥阳双河溶洞系统主要发育在白云岩地层中,洞道复杂,水平洞道与竖井并存,旱洞与水洞并存。图1为该溶洞系统的发育区域,区域内地壳经历了多次稳定或抬升,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受地壳变动及地势高低影响,枫香树河上游让水沟的水流被池武溪完全袭夺。图2示意让水沟某地至大鱼泉之间的地质剖面。
(1)据图2说明枫香树河上游让水沟被池武溪袭夺的过程。
(2)简述池武溪在袭夺让水沟后的水系变化特点。
【答案】(1)地壳受挤压抬升,岩层向池武溪流域方向倾斜;让水沟比池武溪的海拔高,让水沟的水流沿岩层间裂隙流向池武溪,形成地下河;地下河河道因受持续溶蚀扩大,让水沟水流完全从地下河流向池武溪,不再流向枫香树河。
(2)池武溪的支流增加,流域面积增大;落差增大,流速加快;流水侵蚀能力增强,河床加深。
【详解】(1)由材料可知,区域内地壳经历了多次稳定或抬升,地壳受挤压抬升,岩层向池武溪流域方向倾斜;由图可知,由于地壳的挤压抬升,使得让水沟比池武溪的海拔高,让水沟的水流沿岩层间裂隙流向池武溪的过程中,溶蚀白云岩,形成地下河;地下河河道因受长期持续溶蚀,使其河道扩大,地下暗河的河床不断下切侵蚀,最终让水沟水流完全从地下河流向池武溪,不再流向枫香树河,发生河流袭夺。
(2)池武溪在袭夺让水沟后,使得让水沟成为池武溪的支流,使得池武溪的支流增加,流域面积增大;同时也加大了池武溪的河床落差,流速加快;流速加快的同时,使得流水侵蚀能力增强,河床加深。
3.(2023上·江苏南通·高三海门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3年7月28日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沿海登陆并一路北上,受杜苏芮与新生台风卡努的影响,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连续降水达333~470毫米。本次强降水引发的特大洪涝灾害给北京门头沟区和房山区造成了严重人员与财产损失。
材料二:下图为“北京市地形与行政区图”。
(1)简述造成门头沟与房山两区特大洪涝灾害的水循环异常环节。
(2)分析导致这些水循环环节异常的主要原因。
(3)简析北京市防御特大洪涝灾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1)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异常增多。
(2)双台风借助副高从低纬海洋输送大量的暖湿气流;北京西部为山区,暖湿气流受地形强烈抬升,形成特大暴雨;上游山区汇水快,地表径流大增;下游平原排水慢,导致溢水成洪。
(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转移灾区人口;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保险体系;加强宣传,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加大救灾物资储备,确保灾区物资供给和应急自救能力。
【分析】本题以台风杜苏芮、卡努与北京市地形与行政区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水循环与洪涝防治措施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门头沟与房山两区特大洪涝灾害的水循环异常环节有台风杜苏芮的水汽输送能力增强,加之北京地形的影响,使得降水增多,地表径流异常增多。
(2)由材料可知,受杜苏芮与新生台风卡努的影响,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连续降水达333~470毫米,故双台风借助副高从低纬海洋输送大量的暖湿气流;读图可知,北京西部为山区,暖湿气流受地形强烈抬升,形成地形雨,为特大暴雨;上游山区地势起伏,汇水快,地表径流大增;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排水慢,流水不畅导致溢水成洪。
(3)北京市防御特大洪涝灾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可从政府层面和个人层面作答;政府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转移灾区人口;政府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保险体系;加大救灾物资储备,确保灾区物资供给和应急自救能力;个人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4.(2023·湖北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校考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称为河流袭夺。袭夺发生后会改变原来水系的分布状况,重新组合成新的水系,部分河流流向也会发生变化。下图示意四川省北川湔江水系流向演化过程图。
(1)说明古都坝河部分河段的河道与北川映秀断裂带在分布上高度一致的原因。
(2)指出湔江水系演化过程中流向发生转变的河段,简述其流向发生转变的过程。
(3)分析新水系形成后对青莲地区产生的影响。
【答案】(1)北川映秀断裂带由于地势较低,地表水易在此汇聚成河流;古都坝河走向和北川映秀断裂带走向一致,且有相交地段,因此古都坝河极易沿北川映秀断裂带形成河道,最终造成古都坝河部分河段的河道与北川映秀断裂带在分布上高度一致。
(2)曲山至黄家坝河段流向发生转变。通口河发生溯源侵蚀,最终切穿分水岭,通口河和古都坝河相通形成新的水系,且由于擂鼓附近地壳断裂抬升,导致黄家坝河床海拔较擂鼓低,古湔江转而流向海拔更低的黄家坝,最终使曲山至黄家坝河段流向由向西南流动转向向东北方位流动。
(3)利:青莲地区水量加大,水源增多,更有利于农业发展;水量加大,水位上升,利于该地内河航运的发展;
弊:水量加大,更易导致洪涝灾害。
【分析】本题以四川省北川湔江水系流向演化过程图为背景,涉及河流袭夺、河流对人类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古都坝河部分河段和北川映秀断裂带走向一致,且存在部分相交地带。由于断裂带的存在,导致河流流经该地区时,会向地势更低的断裂带汇集,最终河流会在断裂带地区汇聚形成新的河道,造成古都坝河部分河段的河道与北川映秀断裂带在分布上高度一致的现象。
(2)结合图片信息分析可知,古都坝河最早沿北川映秀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经擂鼓汇入苏宝河;通口河和古都坝河之间存在分水岭,且通口河由于侵蚀能力较强,最终切穿分水岭,使其和古都坝河相通;由于北川映秀断裂带对地壳的抬升作用,最终造成擂鼓河床海拔高于黄家坝河床海拔,结合水往低处流动的特性,曲山至黄家坝河段的流向由向西南流动转向向东北流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水系形成后,通口河径流量明显增大,最终造成青莲地区河流水量加大,水位抬升;青莲地区河流水量增大之后,能够满足当地农业发展用水需求,促进农业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河流的同航能力,利于提升河流的航运价值;弊端是水位抬升之后,河流极易冲破河岸束缚形成洪涝灾害。
5.(2023上·山东潍坊·高三统考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里萨河(左图)是洞里萨湖和湄公河间的天然通道,其河流特征深受洞里萨湖出流与湄公河干流下泄水流顶托的影响。每年5月到10月,是东南亚的雨季,11月到翌年3月,是东南亚的旱季。右图示意磅湛和波雷格丹水文站水量年内分布状况。

(1)在右图的方框内补充图例,并指出洞里萨河流向发生转变的月份。
(2)说明3~11月湄公河和洞里萨湖相互形成补给关系的变化。
(3)简述3~8月洞里萨河河流特征的变化。
【答案】(1)5(6)月,9月
(2)3-5月,降水量小,湄公河流量小,水位低于洞里萨湖,洞里萨湖补给湄公河;6-9月,降水量大,湄公河水位骤增,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湄公河补给洞里萨湖;10-11月,降水减少,湄公河水位下降快,水位低于洞里萨湖,洞里萨湖补给湄公河。
(3)流量先减少后增大,流速先降低后升高,流向先向东南后向西北。
【分析】本大题以“洞里萨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的水文特征和陆地水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右图示意磅湛和波雷格丹水文站水量年内分布状况。”可知,该图的图例应该为磅湛和波雷格丹两个水文站的水量。根据材料可知,每年5-10月为雨季,湄公河水位上涨,出现汛期,磅湛站水量大。所以带圆点的虚线是磅湛站水量,带三角的实线是波雷格丹站水量。根据图中水量为0对应的月份,可推测在5或6月,波雷格丹站水流方向由正转负,在9月份,波雷格丹站水流方向由负转正,所以洞里萨河流向发生转变的月份是5(6)月、9月。
(2)根据材料可知,3-5月为东南亚的旱季,降水量小,降水对湄公河的补给水量少,导致湄公河流量小,水位低于洞里萨湖,洞里萨湖的湖水补给湄公河;6-9月,受季风影响,为雨季,降水量大,对湄公河的补给量大,导致湄公河水位骤增,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湄公河补给洞里萨湖;10-11月,进入旱季,降水减少,湄公河水位下降快,洞里萨湖水位下降慢,湄公河水位低于洞里萨湖,洞里萨湖补给湄公河。
(3)由图可知,3-5月波雷格丹站流量在减小,说明洞里萨河流量减少,流量减少会使得流速降低,由洞里萨湖流向湄公河,故流向为东南方向;6-8月波雷格丹站流量增加,此时湄公河补给洞里萨湖,故洞里萨河流量增大、流速升高、流向西北方向。
6.(2023·广东湛江·统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秦岭北麓,是秦岭地区构造运动最剧烈,断层分布密集地区。区内山峰林立,沟谷深切。甘湫池崩塌体位于水湫池崩塌体东南2km处,堆积体主要分布在太乙河支流炭谷左岸的“V”谷斜坡地段,部分堆积在炭谷内。甘湫池夏季多积水,冬季多干涸。下图示意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山崩地貌及水系分布。
(2)说明甘湫池形成的过程。
(3)说明甘湫池水位季节变化大的原因。
【答案】(2)受山崩作用的影响,部分崩积物进入河道,形成拦河坝,导致太乙河被截流;坝体上游贮水形成堰塞湖。
(3)堰塞坝是由崩塌形成的块石组成,块石间缝隙大,渗漏严重;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甘湫池补给量大于渗漏量,水位上升;冬季降水较少,甘湫池补给量小于渗漏量,水位下降甚至干涸。
【详解】(2)当山体发生崩塌或滑坡时,部分崩积物会堆积在河道中形成拦河坝,阻断水流,导致水湫池上游一段河道被截流,水流无法通过,积水越来越多,形成了堰塞湖。因此,甘湫池的形成过程是受山崩作用影响,部分崩积物进入河道形成拦河坝,导致太乙河被截流,并在拦河坝上游形成堰塞湖。
(3)甘湫池形成的堰塞坝主要由崩塌形成的块石组成,块石之间的缝隙较大,渗漏较为严重。这意味着水在坝体之间的缝隙渗透并且逸出,导致了水位的下降。翠华山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在夏季,翠华山地区的降水量较大,甘湫池的补给水量超过了渗漏水量,导致水位上升。冬季翠华山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少。甘湫池的补给水量小于渗漏水量,导致水位下降甚至干涸。
7.(2023上·河北廊坊·高三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色溶解有机物,是溶解有机物中具有光学特性的部分,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尤其是吸收紫外线,其来源、迁移与转化过程直接影响着水中的碳循环。陆地的岩土体中赋存大量有色溶解有机物。高浓度的有色溶解有机物通过降低光强度来抑制光合作用。研究发现,西伯利亚的北冰洋海域(如图)夏季会出现有色溶解有机物高值区,该高值区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发挥了重要的碳汇功能。
(1)分析夏季径流、夏季海水运动分别在该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高值区形成中的作用。
(2)高浓度的有色溶解有机物通过降低光强度来抑制光合作用,但总体上仍然能促进浮游生物生长,试分析原因。
(3)简述北冰洋有色溶解有机物高值区发挥碳汇功能的机制。
【答案】(1)径流:夏季气温升高,积雪、冻土融水增加,入海径流量增大,河流挟带陆源有色溶解有机物较多,并在入海口附近聚集。海水运动:夏季海冰大面积融化,海水强烈侵蚀海岸,大量有色溶解有机物输入海中;海冰减少,沿岸流增强,河口附近聚集的有色溶解有机物在沿岸流作用下流动扩散,形成一定范围的高值区。
(2)有色溶解有机物吸收太阳辐射,尤其是紫外线,提高水温;高浓度的有色溶解有机物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能促进浮游生物生长。
(3)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将有色溶解有机物固定在生物体内,且之后有色溶解有机物随排泄物沉降至海底,增加碳汇;浮游生物众多,光合作用固碳量大;纬度高,海冰覆盖时间长,厌氧环境维持时间长,微生物分解慢,发挥碳汇功能。
【分析】本题以西伯利亚的北冰洋海域位置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海水运动形式、海洋生物影响因素、海洋对碳汇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夏季气温升高,受气温升高影响积雪、冻土融水增加,入海径流量增大,河流携带营养物质增多,河流挟带陆源有色溶解有机物较多,并在入海口附近聚集。夏季海冰大面积融化,漂浮的海冰以及融化的海水强烈侵蚀海岸,大量有色溶解有机物输入海中;海冰减少,海水融化,沿岸流增强,河口附近聚集的有色溶解有机物在沿岸流作用下流动扩散,相关物质集聚,形成一定范围的高值区。
(2)浮游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水温以及营养物质,有色溶解有机物能更好的吸收太阳辐射,尤其是吸收紫外线,从而提高水温,适宜浮游生物生存;高浓度的有色溶解有机物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能促进浮游生物生长。
(3)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将有色溶解有机物固定在生物体内,而有色溶解有机物含有大量的碳,相应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之后有色溶解有机物随排泄物沉降至海底,并未暴露在空气之中,增加碳汇;浮游生物众多,光合作用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固碳量大;纬度高,海冰覆盖时间长,厌氧环境维持时间长,微生物分解慢,生成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少,发挥碳汇功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