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小升初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
专题3 词语
一、单选题
1.(2024·宁阳)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岁月在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B.这个社会都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是死得其所的。
C.张明活泼开朗,处理同学关系时两面三刀,赢得大家的喜爱。
D.老师教育我们听课时要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2.(2024·泰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外面做事的人,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B.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焉知非福的想法,不再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
C.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D.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最后找到真理。
3.(2024·于洪)“对号入座”环节。下列词语,替换“中国诗词漂亮,语言漂亮,内容漂亮,读完感觉漂亮”中“漂亮”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精致 含蓄 丰富 余音缭绕 B.内涵 多彩 优美 津津有味
C.精彩 含蓄 丰富 回味无穷 D.精彩 多彩 优雅 无穷无尽
4.(2024·梁山)下列每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勇夺第一 喜获金牌 摘得桂冠 拔得头筹
B.习以为常 不足为奇 屡见不鲜 闻所未闻
C.人头攒动 人潮汹涌 摩肩接踵 人山人海
5.(2024·海安)下面的四句话放进片段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过,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令人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____,浸润成一种氛围,____。当然,有时也会____。
①镌刻成一种记忆
②瓢泼成一种灾难
③弥漫成一种情调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6.(2023·房山) 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中填入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节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 ____, 南锣鼓巷 ____,什刹海 ____。
A.摩肩接踵 人烟稀少 人潮汹涌
B.熙熙攘攘 人潮汹涌 寥寥无几
C.人潮汹涌 摩肩接踵 熙熙攘攘
D.人迹罕至 人潮汹涌 摩肩接踵
7.(2024·迁西)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通国之善弈者也——善哉乎鼓琴
B.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声泪俱下
C.及其日中如探汤——汤汤乎若流水
D.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故弄玄虚
8.(2024·化州)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粉墨登场
②生旦净丑
③字正腔圆
④脱颖而出
⑤个性鲜明
戏曲,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每当锣敲起来,鼓打起来,他们刻画的人物____。然而,这离不开演员们台下孜孜不倦的努力,台下十年功。”有了过硬的功夫,才能从同行里____。
A.①④③⑤② B.②①③⑤④ C.③②⑤①④ D.②①⑤④③
9.(2024·巧家)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____值得欣赏,____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意,____一件漂亮 的 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都同样值得欣赏。我们____敞开胸襟,____一定会发现,周围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欣赏。
A.固然 即使 以及 只要 才 B.固然 但是 甚至 只要 就
C.不仅 而且 以至 只要 就 D.固然 即使 甚至 只要 才
10.(2024·秦安)和“专心致志”一词的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A.聚精会神 B.用心良苦 C.心诚则灵 D.六神无主
11.(2024·西城)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引,拉
B.中庭地白树栖鸩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C.何当金络脑 何当:什么时候
D.纤纤擢素手 素:本来的,原有的
12.(2024·迁西)在综合学习单元“分享难忘回忆”的活动中,小明分享了小学生活的点滴,其中有一句话中的成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这句话是( )
A.二年级时,我表演的单口相声就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自那时起大家就叫我“笑星”了。
B.三年级时,在一次航模展示活动中,老师见我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一个让我上台展示,自那时起,我便对航模着迷了。
C.四年级时,在英语百词竞赛中,我走马观花地认真检查,最终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D.今年,我在“奋斗的历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阅读了很多革命先烈故事,他们为革命胜利赴汤蹈火,视死
13.(2024·潼南)下列与“见微知著”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是( )
A.坐井观天 B.管中窥豹 C.一叶障目 D.一叶知秋
14.(2024·沾化)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
B.我读《水浒》不过细嚼慢咽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
C.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D.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诗篇。
15.(2024·光山)下列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一次头奖不足为奇,一个人连续中两次头奖就显得司空见惯了。
B.知识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只要你锲而不舍地追求,就能拥有丰富的知识。
C.陈工程师遇到问题会集思广益,他特别喜欢独出心裁的想法,这些对他工作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
D.球在他的脚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他就是我校足球队的头号球星。
16.(2024·东营)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巍巍中华,数千年的历史从未中断,那是因为我们_____了文化之根,没有忽略农耕文明之美。
②一百年来,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_____民族复兴的前途。
③读书还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才会有_____;善于思考,才会有取舍。
A.守卫 找寻 鉴别 B.守住 探寻 鉴别
C.守住 找寻 鉴定 D.守卫 探寻 鉴定
17.(2024·谷城)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B.他整天愁眉苦脸,经过大家开导,他终于喜笑颜开。
C.那个星期天,母亲没能带我出去玩,我追悔莫及。
D.寒冬过后必将迎来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春天。
18.(2024·奉化)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焕然一新的乡村风景线,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B.叔叔是公司的一名会计师,工作总是精益求精。
C.这是爷爷最珍爱的传家宝,他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
D.天气突然变冷,他得了感冒,真是自作自受。
19.(2024·陆丰)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肿胀 拨弄 妙笔生花 载歌载舞(zǎi)
B.豪迈 沉郁 司空见贯 刨根问底(páo)
C.干燥 惊惶 焉知非福 悄然无声(qiǎo)
D.严俊 唯恐 念念有词 屏息凝神(bǐng)
20.(2024·沈阳)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思议 翻箱到柜 心平气和 五湖四海
B.焉知非福 过犹不及 独出心裁 截然不同
C.赴汤蹈火 荒无人烟 阳光明眉 攀山越岭
D.重见天日 依依惜别 见微知著 万不得己
21.(2024·怀安)下列词语中,与其它三个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笔墨纸砚 B.琴棋书画 C.鸟语花香 D.梅兰竹菊
22.(2024·莱西)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码头 飞驰 扭扣 军令壮 B.操纵 桅杆 搔痒 自相矛盾
C.喉咙 瞄准 牛渎 露馅儿 D.胸膛 逛街 踌钱 景阳岗
23.(2024·海安)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焉知非福 B.司空见惯 C.截然不同 D.伤心过渡
24.(2024·秦安) “见微知著”一词的意思是( )
A.很微小
B.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C.观察行很仔细
25.(2024·海安)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书藉 B.觉察 C.肿胀 D.休止
26.(2024·建安)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移舟泊烟渚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浪淘风簸自天涯 簸:颠簸。
C.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水流小而缓的样子。
D.处士笑而然之 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27.(2024·莘县)下面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万象更新 张灯结采 残灯末庙 相提并轮
B.锣鼓喧天 行善积得 身无分文 一丝不荀
C.别无所求 随心所欲 炊烟袅袅 突兀森郁
28.(2024·化州)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桃李满门的张老师,怎么不值得我们每个人仰慕呢?
B.小红同学十分胆小,有时会被一只虫子吓得面如土色。
C.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奋不顾身地学习更多的知识来报效国家。
D.个人的力量虽微不足道,但只要与众人团结协作,必然凝聚成一股力量。
29.(2024·迁西)下列四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通宵 流落 不可思义
B.空虑 泡沫 按部就班
C.念叨 局势 哀声叹气
D.齿轮 文献 嘎然而止
30.(2024·化州)选出没有错别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
A.洒脱 单簿 疲倦 大步留星 B.玻璃 纯孰 斗篷 全神惯注
C.模糊 琴键 惊惶 万不得已 D.草丛 匪陡 咆哮 心平气合
31.(2024·泰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jiàn)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B.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在住所前的空(kòng)地上密密麻麻地插上树枝作防御,又把羊分在几个地方圈(juàn)养。
C.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wēi)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wǎn)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D.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niáo)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āo)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
32.(2024·紫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何当:什么时候)
B.孰为汝多知乎?(知:知识)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往:指当初去从军)
D.萧萧暮雨子规啼。(萧萧:形容雨声)
33.(2024·紫阳)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僻静 肿涨 小贩 B.惊惶 书藉 倒霉
C.严峻 证据 苦刑 D.恐惧 拔弄 沉郁
34.(2024·泗洪)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县上下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花开花落,我们在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
C.考古工作者对泗洪顺山集遗址进行发掘,一批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D.我和迈克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学习知识才坐到了一起。
35.(2024·泗洪)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五一”假期,泗洪景区迎来了大批游客,洪泽湖湿地人头攒动,大王庄人山人海。
B.柳山湖新春游园灯会让我大开眼界: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电子的。
C.学校运动会上,哥哥在跳远比赛中拔得头筹,我在跑步比赛中摘金夺银。
D.展览会上,民间工艺大师的剪纸作品不计其数,根雕作品数不胜数。
36.(2024·民权)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关系密集 艰巨任务 步履维艰 艰苦创业
B.态度严肃 头脑冷静 意志薄弱 技艺优美
C.发挥作用 发扬作风 发明灯光 发现问题
D.纪律严明 组织严密 作风严谨 严厉批评
37.(2024·曲阜)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津津乐道 沧海桑田 饱经风霜 别出心载
B.囫囵吞枣 匆匆忙忙 准备就叙 因材施教
C.崇山峻岭 漫不精心 烦燥不安 震耳欲聋
D.窃窃私语 恍然大悟 张冠李戴 流连忘返
38.(2024·成都)按照下列例句加点词的规律,照样子选择正确的一项( )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校园里,师生互相问好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好风气,地铁上,人们尊老爱幼的行为也是____;公共场所,大家不喧哗吵闹的行为慢慢变得____。
A.不足为奇 绝无仅有 B.屡见不鲜 前所未有
C.见怪不怪 家常便饭 D.屡见不鲜 习以为常
39.(2024·成都)下列加点语句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要想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就得“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爸爸喜欢开车时打电话,我劝了好多次,可他总不听,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听了陈老师的一番话,我豁然开朗,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好朋友对我有些误解,我对他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0.(2024·固安)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B.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见微知著。
C.节日的大街上悬灯结彩,人声鼎沸。
D.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吃年夜饭。
41.(2024·鄂尔多斯)每组中的三个词语,意思都相同或相近的选项是( )
A.拔得头筹 摘得桂冠 名列榜首
B.自傲 骄傲 忧伤
C.不可思议 见微知著 万象更新
D.荒凉 凄凉 兴旺
42.(2024·驻马店)在下面这句话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
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我们____有缺点,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A.因为……所以……无论……都……
B.虽然……但是……如果……就……
C.因为……所以……如果……就……
43.(2024·驻马店)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剥削 沸腾 余音绕粱 B.领域 燃放 见微知著
C.急燥 宴会 万紫千红 D.挪移 彩绘 草船借剑
44.(2024·六盘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宁宁在学校游泳比赛中荣获了亚军,拔得头筹。
B.因为脚受伤,他万不得已,只能选择放弃比赛。
C.这样乐于助人的行为在我们学校是司空见惯的。
D.面对困难,要心平气和,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45.(2024·良庆)读句子理解加点字的意思,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A.开始、开端 B.原因、起因 C.方面、项目 D.端正
46.(2024·灵川)将词语填写在句子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____,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____。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____——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A.杂拌儿 零七碎八儿 玩意儿 B.零七碎八儿 杂拌儿 玩意儿
C.杂拌儿 玩意儿 零七碎八儿 D.玩意儿 杂拌儿 零七碎八儿
47.(2023·遂溪)下列句中关联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外洞很宽敞,即使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也不觉得拥挤。
B.虽然老师给了我鼓励和指导,但是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C.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D.即使他不责备我,我内心也会感到愧疚。
48.(2024·岳池)下列词语不能用来形容音乐的一项是( )
A.高山流水 B.画龙 C.余音绕梁 D.天籁之音
49.(2024·怀集)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公园的林荫大道上。
B.明天的研学,因下大暴雨而延期,真是自作自受。
C.如果看问题总是见微知著,终究无法得到正确而深刻的认识。
D.这种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50.(2024·怀化)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听闻唐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杜甫一时间涕泪横流,欣喜若狂。
B.遇事不要急躁,平心静气地处理才不会乱了分寸。
C.每次参观博物馆。我总是很认真,走马观花地不放过任何一处。
D.在藏戏里,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两面三刀。
答案解析部分
1.C
A.饱经风霜:这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的考验,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语境相符。
B.死得其所:这个成语出自《魏书 张普惠传》,原意是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现在多用来称赞那些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与语境相符。
C.两面三刀:这是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在背后挑拨是非,两面派的人。与语境不相符。
D.全神贯注: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 C
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2.B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A.万不得已:意思是实在没有办法。与语境相符。
B.焉知非福:意思是事情看似糟糕,但可能带来好处。与语境不相符。
C.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与语境相符。
D.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的事情,已经变得很平常,不再引起注意。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B
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3.C
“中国诗词漂亮”是指中国诗词非常华丽,可以用“精彩”描述;“语言漂亮”指中国的语言内涵丰富,可以用“含蓄”进行表述;“内容漂亮”意思是中国诗词的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用“丰富”进行描述;“感觉漂亮”意思是感觉很有内涵,回味无穷。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选择恰当词语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 C
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4.B
考查近义词。找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想想和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A.四个词组“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和“拔得头筹"都表示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意思,所以它们的意义是相同的。
B.四个词组“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屡见不鲜"和“闻所未闻""的意思并不相同。“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和“屡见不鲜"都表示某事常见,不觉得奇怪或新鲜,而“闻所未闻"则表示从未听说过,也就是十分罕见的事情,与前三者的意思相反。
C.四个词组“人头攒动"人潮汹涌""摩肩接踵"和“人山人海"都是形容人多的场面,所以它们的意义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B
掌握了找近义词的方法,还要注意积累词语,词语积累多了,找近义词就容易多了。
5.C
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结合“浸润成一种氛围”, 前面选择“弥漫成一种情调”,后面选择“镌刻成一种记忆”;表达的含义由浅入深;后面的“当然”表述转折,后面应该填“瓢泼成一种灾难”。
故答案为:C
题目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作答时要读懂每个句子根据每个句子之间在语义上的内在联系,理清表达的思路,然后再确定正确的表达顺利,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和认知,进行排序。排序完成后,要认真读一读,看语段会是否通顺,即可顺利作答。
6.C
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人头攒动:形容人很多,拥挤着移动。一般用于形容某些地方人口密度较大。按要求和结合本题句意应依次填写词语“ 人潮汹涌 ”“摩肩接踵”“ 熙熙攘攘 ”。
故答案为:C
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7.B
A 、不同, ” 善弈者 ” 善于下棋的人。 ” 善 ” 擅长的意思 ” 善哉乎 ” 琴弹奏的好极了。 ” 善 ” 好的意思。
B 、相同, ” 虽与之俱学 ” 虽然两个人一起学习。 ” 俱 ” 一起的意思。 ” 与时俱进 ” 与时间一起前进。 ” 俱 ” 一起的意思。
C 、不同, ” 探汤 ” 把水伸到热水里。 ” 汤 ” 是热水的意思。 ” 汤汤 ” 水流的样子。句子 ” 汤汤乎若流水 ” 的 ” 汤 ” 是水势浩大的样子。
D 、不同, ” 问其故 ” 问他原因。 ” 故 ” 是原因的意思。 ” 故弄玄虚 ” 指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迷惑,无法捉摸。 ” 故 ” 是故意的意思。
故答案为:B
考查字词解释。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有些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要想学会辨析字义,特别是有多重含义的字在不同语境中要通过反复读加以理解并辨析,以防选错。
8.B
①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现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②生旦净丑:是戏曲行当的名称。
③字正腔圆:指(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
④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
⑤个性鲜明:形容人个性独特与众不同。
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填序号②①③⑤④。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9.B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第一空,“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与“值得欣赏”间要用连词,“固然”表示先承认某个事实,下文又给转折或否定一方面去的,用在此处最恰当。第二空,“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意”与“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是转折关系,所以应填写“但是”。第三空,“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与前面是递进关系,所以应填写“甚至”。第四、五空,“敞开胸襟”与“会发现”是条件关系,因此应用“只要”“就”来联结。
故答案为:B。
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10.A
“专心致志”意思是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与A项“聚精会神”意思相近。
B项“用心良苦”指极费心思,用意深远 ;
C项“心诚则灵” 指用心专一,恭敬于事,则能获得灵验;
D项“六神无主”形容心慌意乱,没有主意。
故答案为:A
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近义词的掌握情况。作答时要结合所给词语的意思,根据平时对词语的学习积累,可选择适当词语,顺利作答。
11.D
A、B、C正确。
D 有误,“纤纤擢素手”出自汉代乐府诗《迢迢牵牛星》,意思是: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素:洁白。
故答案为:D
考查了诗歌词句理解。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字词。
12.C
A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与语境相符。
B 、跃跃欲试:心情急切地想着试一试,形容对某件事情非常有兴致。与语境相符。
C 、走马观花:比喻匆忙地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与语境不相符。
D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C
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13.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要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也要明白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 “见微知著”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通过细小的迹象来了解事物发展的趋势或全貌。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从局部细节推测整体情况的能力。
A.“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秋水》的故事,讲述了一只青蛙住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只是局部而看不到整体。
B.“管中窥豹”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的故事,意思是通过竹管的小孔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部分,不了解全貌。
C.“一叶障目”这个成语出自《鹖冠子·天则》的故事,意思是被一片叶子挡住了眼睛,就看不见整个树林,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
D.“一叶知秋”这个成语出自《淮南子·俶真训》的故事,意思是通过一片叶子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细微的迹象就能推测出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全貌。根据上述分析,“见微知著”和“一叶知秋”都强调通过局部细节推测整体情况。所以,与“见微知著”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是“一叶知秋”。
故答案为:D。
掌握了找近义词的方法,还要注意积累词语,词语积累多了,找近义词就容易多了。
14.B
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A、C、D使用恰当。
B.使用不恰当。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与语境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要平时多积累,多总结。
15.A
A.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的事物,不觉得奇怪。与语境不相符。
B.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持续不断的努力。与语境相符。
C.独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或设计新颖、独特,与众不同。与语境相符。
D.随心所欲: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没有任何约束。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 A
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16.B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字、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守住:指保护某物或某人,防止其受到侵害或损失。守卫:指保持某种状态或条件不变,不使其改变。探寻:勘探、找寻;寻求。找寻:寻找或探求某样东西或事情。鉴别:谓辨别真假好坏。常用于对艺术作品的分辨识别。鉴定:指对人功过、出身和优缺点等的鉴别和评定。根据语境应依次选“守住、探寻、鉴别”。
故答案为:B。
选字、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17.C
A.“重见天日”意思是重新获得自由或光明。与语境相符。
B.“愁眉苦脸”形容愁苦的神情。“喜笑颜开”形容非常高兴。与语境相符。
C.“追悔莫及”意思是后悔也来不及了。与语境不相符。
D.“万物复苏、万象更新”形容一切事物都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 C
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18.D
A.焕然一新:形容事物变得全新、整洁、明亮。与语境相符。
B.精益求精:形容追求事物的完美,不断提高质量或水平。与语境相符。
C.小心翼翼:形容做事非常谨慎、细心,生怕出错。与语境相符。
D.自作自受:形容自己做了错事,结果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与语境不相符。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19.C
A.有误。载:读“zǎi"时意思有年;记载;刊登。读“zai"时意思有乘坐;装运;充满;连词。故“载歌载舞”的“载"应读“zài”。
B.有误。司空见惯:原指司空看惯了某事以为平淡:后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故“司空见贯"应为“司空见惯"。
C.正确。
D.有误。严峻:严厉;不宽松。故“严俊"应为“严峻”。
故答案为:C
考查了汉字读音和错别字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
20.B
A项“翻箱到柜”应写作“翻箱倒柜”;
B项词语书写全部正确,没有错别字;
C项中“阳光明眉”应写作“阳光明媚”;
D项中“万不得己”应写作“万不得已”;
故答案为:B
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21.C
阅读各项,ABD三项中的词语都是并列式的词语;
C项中“鸟语花香”是由两个主谓式的词语组成的联合式词语;这项中词语的结构与其他三项不同;
故答案为:C
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结构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22.B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有误,纽扣:可以扣合衣服的球状物或片状物。故“扭扣”的“扭"错误。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将士接受军令后所立的保证文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罪。故“军令壮"的“壮"错误。
B.正确。
C.有误,牛犊:小牛,乳牛。故"牛渎”的“渎"错误。
D.有误,筹钱:指想办法把手上的钱弄到最大化,可以借来可以卖东西获得,想尽—切办法。是属于自己都没把握能不能成功的,必须想方设法不计后果的行动。故“踌钱"的“踌"错误。景阳冈:地名。在今山东省阳谷县城东南景阳冈村。故“景阳岗"的“岗"错误。
故答案为:B
汉字辨析的方法: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23.D
阅读各项,ABC三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D项中“伤心过渡”应写作“伤心过度”,这项词语书写错误;
故答案为:D
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24.B
“见微知著”意思是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选择作答。
故答案为:B
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做出正确选择。
25.A
阅读各项,A项“书藉”应写作“书籍”;
BCD三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A
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26.C
结合各项,ABD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理解都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C项中“汤汤乎若流水”意思是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汤汤”指水势盛大的样子;这项对词语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进行正确作答。
27.C
A、有误,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故”张灯结采”的”采”错误。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故”相提并轮”的”轮”错误。
B、有误,行善积德:不再做恶,转做好事。故”行善积得”的”得”错误。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故”一丝不荀”的”荀”错误。
C、正确。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汉字辨析的方法: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28.C
A 、无误。桃李满门:指学生众多。与语境相符。
B 、无误。面如土色:形容惊恐到顶点,脸上失去了血色。与语境相符。
C 、有误。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生命。与语境不相符。
D 、无误。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C
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要平时多积累,多总结。
29.D
A 、有误,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故 ” 不可思义 ” 的 ” 义 ” 错误。
B 、有误,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故 ” 空虑 ” 的 ” 虑 ” 错误。
C 、有误,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声。故 ” 哀声叹气 ” 的 ” 哀 ” 错误。
D 、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0.C
A 、有误,单薄:天冷时穿的衣服少而薄。大步留星:走路步幅大,速度快。故”单簿、大步留星”错误。
B 、有误。纯熟:及其熟练。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故”纯孰、全神惯注”错误。
C 、正确。
D 、有误,匪徒:土匪。心平气和:心神安定,态度温和。故”匪陡、心平气合”错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汉字辨析的方法: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1.D
本题考查易误读字的字音和错别字。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A、B、C正确。
D项有误,“无聊”的“聊"应读“liáo”,指由于清闲而烦闷;说话举动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故答案为:D
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如“固”不能读成“固”的读音。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
32.B
考查了字词解释及诗歌词句理解。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字词。A、C、D正确。B.有误,“孰为汝多知乎 ”这句话出自《论语》,意为“谁说你智慧多呢 ”这里的知应该解释为“智慧”,而非“知识”。
故答案为:B
平时学习中要背会古诗文,还要懂得字词的意思。多积累文言字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33.C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有误,“肿涨”应为“肿胀”。
B.有误,“书藉"应为“书籍”。
C.正确。
D.有误,“拔弄”应为“拨弄”。
故答案为:C
汉字辨析的方法: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4.D
A.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与语境相符。
B.司空见惯:形容常见之事,毫不稀奇。与语境相符。
C.重见天日:比喻重新显露出来,多指事物从隐藏状态变为公众所知。与语境相符。
D.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与语境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35.C
A.相同。人头攒动:人聚集在一起,只看见头在动。形容人多拥挤。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很多很多。
B.相同。一律:一个样子;全部相同。清一色:比喻全部由一种成分构成或全部一个样子。
C.不同。拔得头筹:取得第一个出场比赛的资格。摘得桂冠:摘得金牌,获得银牌,泛指在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
D.相同。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数不胜数:数也数不清。形容数量极多。
故答案为: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要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也要明白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
36.D
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就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一定要多。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名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动词+名词”的搭配。
A.“关系密集"搭配有误,正确搭配是“关系密切”,
B.“技艺优美搭配有误,正确搭配是“姿势优美""技艺高超"等。
C.“发明灯光"搭配有误,正确搭配是“发明电灯”“发现灯光”,
故答案为: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37.D
A项“ 别出心载”应写作“别出心裁”;
B项中“准备就叙”应写作“准备就绪”;
C项中“漫不精心”应写作“漫不经心”;
D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D
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38.D
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结合本题语境,其近义词是“屡见不鲜”“习以为常”。
故答案为:D
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意思,想想和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39.B
A 、 C 、 D 正确。
B 、不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与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了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40.B
A.“不约而同”形容事先没有约定而行动一致。与语境相符。
B.“见微知著”形容通过微小的细节来了解更大的问题或趋势。与语境不相符。
C.“悬灯结彩”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与语境相符。
D.“万不得已”形容极其无奈,非做不可。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41.A
阅读各项中词语,A项中“拔得头筹 摘得桂冠 名列榜首”都是获得第一的意思;
B项“自傲 骄傲”是看不起人的意思;“忧伤”是难过的意思,
C项“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万象更新”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D项中“荒凉 凄凉”是荒芜;人烟寥落。“兴旺”指兴盛发达的意思。
故答案为: A;
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进行正确作答。
42.C
“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这句与后面的内容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用“因为;所以”进行连接作答;“我们____有缺点,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这句句子前后之间是假设关系,应该用“如果;就”进行连接作答。
故答案为:C
题目考查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对句子前后的意思进行精确分析,理解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选用符合相应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进行作答。
43.C
A项“余音绕粱”应写作“余音绕梁”;
B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没有错误;
C项中“急燥 ”应写作“急躁”;
D项中“草船借剑”应写作“草船借箭”;
故答案为:C
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44.A
A、错误。“拔得头筹”这一词语在句子中的使用不恰当。该词语通常用于表示在比赛或竞争中取得第一名,但在此句中宁宁只获得了亚军,即第二名,因此使用“拔得头筹”来描述宁宁的成就显然是不准确的。
B、正确。“万不得已”在此句中恰当地表达了因为脚受伤这一无法避免的原因,他只能做出放弃比赛的决定,符合词语的含义和语境。
C、正确。“司空见惯”用来形容乐于助人的行为在我们学校是常见且不被视为特别的事情,这符合该词语表示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的含义。
D、正确。“心平气和”用于描述面对困难时应保持的心态,即冷静、不冲动,这符合该词语的含义,并且与句子整体意思相符。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成语或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的能力。做这道题时,需要准确理解每个成语或词语的含义,并将其与句子的整体意思进行比对,确保使用恰当。同时,还需要注意成语或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避免混淆和误用。此外,本题也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成语和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特别注意语境对词语选择的影响,确保所选词语能够准确、恰当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45.A
A、正确。在这句话“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中,“端”被解释为“开始、开端”,意味着恻隐之心是仁爱的起点或初步表现,这与句子的整体意思相符。
B、错误。虽然“原因、起因”在某些语境下与“开始”有相近之处,但在此句中,“端”更侧重于表示一个过程的起点或初步阶段,而非导致某种结果的原因或起因。
C、错误。“方面、项目”与“端”在此句中的意思完全不符,因为句子讨论的是仁爱的起源或初步表现,而不是仁爱的某个方面或项目。
D、错误。“端正”通常用于形容行为、态度等符合规范或标准,与“端”在此句中表示的“开始、开端”意思完全不同。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中加点字意思的理解能力。做这道题时,需要准确理解句子的整体意思,并根据语境推断出加点字的具体含义。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词汇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句子中的难点。此外,本题也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对文言文词汇的积累和运用,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46.B
A、错误。将“杂拌儿”填入第一空,虽然与孩子们喜欢吃的零食相关,但“零七碎八儿”通常用来形容琐碎的事物,不太符合描述孩子们特别想买的具体零食种类,且“玩意儿”多指小物件或玩具,与“必须买”的语境不完全吻合。
B、正确。将“零七碎八儿”填入第一空前的空格,虽然原文此处为“这些____”,但结合后文“必须买____”可以推断,此处应指过年时孩子们喜欢吃的各种零食,用“零七碎八儿”可以概括这种多样性。而“杂拌儿”通常指混合在一起的多种食物,放在“必须买”之后,强调了其中一种特别受欢迎的零食。最后,“玩意儿”用来形容风筝、空竹、口琴等小物件,与原文语境相符。
C、错误。将“杂拌儿”填入第一空,与孩子们喜欢吃的零食相关,但“玩意儿”通常指小物件或玩具,不太适合用来描述必须买的食物种类,而“零七碎八儿”虽然可以形容琐碎的事物,但在此语境下不如“零七碎八儿”放在句首更贴切。
D、错误。“玩意儿”通常指小物件或玩具,不太适合用来描述孩子们喜欢吃的零食,因此第一空填入“玩意儿”不合适;“杂拌儿”虽然与食物相关,但放在“必须买”之前,不如“零七碎八儿”更能概括孩子们喜欢吃的各种零食;而“零七碎八儿”放在最后,也不太符合描述具体购买物品的语境。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搭配和语境理解的能力。做这道题时,需要准确理解每个空格所在的语境,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搭配。同时,还需要注意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词语与整体语境的契合度。此外,本题也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加强对词语搭配和语境理解的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47.B
A、C、D正确。
B.有误。“老师给了我鼓励和指导”与“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是因果关系,用“因为……所以……”。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8.B
A.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B.画龙: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的话,使内容更加深刻而生动。
C.余音绕梁: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屋梁上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D.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天籁与地籁、人籁相比较,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结合词义可知,“画龙”不能用来形容音乐。
故答案为: B
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49.B
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A.徘徊: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符合语境。
B.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不符合语境。
C.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符合语境。
D.分辨:区别,辨别。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B
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50.C
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A.欣喜若狂:高兴得像发了狂一样。形容高兴到了极点。符合语境。
B.平心静气:心情平稳;态度冷静;不鲁莽行事。符合语境。
C.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愉快和得意的心情。现比喻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也说走马看花。不符合语境。
D.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居心不良,玩弄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C
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