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历史月考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历史月考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1 08:5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八年级历史月考测试题
历 史 试 题
考试范围(1-5课)
试卷满分70分
1. 答题前,考生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试题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2. 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题卷上作答, 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 本试题卷包括两道大题,19道小题,共7页。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须声明。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 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其前面的字母符号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1、与“《共同纲领》”“《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信息相关的会议(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十二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三大
2、学者任继愈曾经感慨地写道:“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他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1949年《人民日报》刊发《首都十月一日之夜》文章,其中记载了记者对现场观礼市民的工访,有人说这是“万年不遇的大喜事”。“太喜事”是指中国人民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实现了全境解放 D.迈向了小康社会
4.“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民主改革 D.青藏铁路通车
5.纪念碑是为纪念重大事件而建立的石碑。如图两座纪念碑表达的共同意义是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抗美援朝纪念塔
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C.开启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6.历史事实指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学者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解放西藏使大陆实现统一 B.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C.土地改革开始于1950年 D.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7.如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
阵地,上写: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它生动诠释了( )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C.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D.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
8.“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有农民在一场运动后编了“地主地主别狂,运动让你灭亡”的顺口溜。这场运动奉行的法律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9.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这一现象反映了( )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业合作社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 C.改革开放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包干到户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10.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建立了许多历史上没有过的、规模巨大的钢铁、汽车、飞机、新式机床等工矿企业,东北、华北、西北也建立起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这体现了一五计划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大国之梦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下表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机关 工人 文教卫生 私营工商业 少数民族 宗教 街道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2.27 30.11 4.55 13.64 7.39 7.39 2.27 23.86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源高度集中
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承担担任代表
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居领导地位
D.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12.1954年,我国通过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自此,中国人民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表明我国( )
A.实行多党合作制度 B.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C.选举制度不断改进 D.以法律保障人民权力
13.1953年《人民日报》报道:“单干户好比牛车,互助组好比汽车,农业生产合作社好比火车。”据此判断,该报道( )
A.营造了社会主义改造范围 B.表达了粮食大丰收的喜悦
C.歌颂了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揭示了手工业改造的途径
14.“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和平的方式,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材料中的“创举是指( )
A.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C.国家实行赎买政策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5.下图为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要点,以下最合适的主题是( )
主题:?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部分 主观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16题8分,17题9分,18题14分,19题9分,共40分)
16.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利用班会和自习时间进行了历史研学活动,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为主题,设置了一系列探究项目,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问题。(8分)
任务一 【看图片——学历史】
图一 大批民主人士参加新政协 图二 开国大典
图一表现了大批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诚恳邀请下参加新政协的场面,图二场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指出这两个“新”的内涵。(4分)
任务二 【唱红歌——悟精神】
图三 歌曲《我的祖国》 图四 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
指出图三、图四两首歌曲所反映的历史事件。(2分)
任务三【读史料——得启示】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得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得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这部法律文献所反映得历史事件得意义。(2分)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探究任务。(9分)
任务一【阅读资料 感受时代巨变】
材料: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2分)
任务二【识别地图 感受战争艰辛】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
(2)根据战役示意图回答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的是哪场战争 (1分)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哪一精神 (2分)
任务三【研读表格 体验人民生活】
下面表格是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一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生活资料的数据对比。
耕地 农具 粮食(谷) 食用油 食盐
新中国成立前 很少 无 每年收350千克 2千克 3.5千克
1953年 15亩 齐全 收1600千克 24千克 14千克
(3)表格中的数据对比体现出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分)这一变化彻底毁了我国的什么制度 (2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请你回答下列探究任务。(14分)
任务一【梳理知识】
卡片一 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卡片二 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急,不予我们时间,如要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急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朝鲜党和政府以金日成和朴宪永联名的形式于1950年10月1日向毛泽东的致信 卡片三 昌都解放后,中央政府再次敦促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谈判。以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的爱国上层人士力主和谈,提前亲政的十四世达赖喇嘛接受了进行和平谈判的意见。
三张卡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3分)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任务二【解读图表——感受工业变化】
表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表二 1953-1957年工业生产发展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根据表一中的数据对比,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2分)根据表二回答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特点。(2分)
任务二【解读史料——体验建设热潮】
材料:随着苏联对我国重工业与军工产业领域援建的156个项目逐步建立,以重工业为主的我国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704亿元,是1949年的5.02 倍,钢铁、煤炭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也有大幅增加。
——摘编自陶长琪等《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力,“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2分)
任务三【了解宪法——感悟法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毛泽东在审阅和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1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2分)
19.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鸡毛飞上天】
材料一:从土地改革结束到1956年,农村生产关系又发生重大变革,经历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到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样一种三级跨越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在全国范围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
——摘编自《党史百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级跨越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资料所制发生的变化。(2分)
【合营获新生】
材料二:下表反映了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项目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1% 趋于零 7.3% 53.4% 32.2%
(2)材料二表明到1956年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怎样的转变 (2分)
【社会主义好】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社会主义建设,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了坚实基础。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2分)
【解读报告——论证历史观点】
材料: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亿两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成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为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合作小组或直接变为国营商店。
——摘编自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7年6月26日)
你同意材料中关于“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的看法吗 (1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分)
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A A B B B D A B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C D A C B
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16题8分,17题9分,18题14分,19题9分,共40分)
(8分)
(1)图一: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2分)
图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人民政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分)
(2)图三:抗美援朝战争;图四:西藏和平解放。(2分)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分)
17.(9分)
(1)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2分)
(2)抗美援朝战争。(1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2分)
(3)完成了土地改革(2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制度)。(2分)
18.(14分)
(1)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3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2分)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落后(2分);增长速度快(2分)
(3)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1分)原因:一五计划的完成(1分)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2分)
19(9分)
(1)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居于主导地位(2分)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分)
(4)同意;(1分)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