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情境题自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情境题自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1 18:5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创连载,转载出版必究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情境题单元自测(统编版)
(自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主题任务: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假期,欢欢和爸爸妈妈出去旅行,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给你推荐了几处景点。
景点随笔
一.下面的片段摘自欢欢写的随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9分)
1.随笔中的有些字乐乐不认识,请你为加点字注音。(2分)
2.请你根据随笔中的拼音写出课本中的生字词。(11分)
guān shǎng é jiǎo zhǎi jù jí yōng jǐ qīng jìng
( ) ( ) ( ) ( ) ( ) ( )
càn làn nǔ lì xiāng chà nà jiān dù juān zhú sǔn
( ) ( ) ( ) ( ) ( ) ( )
3.随便中“形状各异”的“异”的意思是( ),“镶”字写出了( )。(2分)
A.不相同的 B.分开 C.霞光颜色深的程度 D.阳光勾勒出云片轮廓的景象
4.欢欢想画一幅“太阳跃出海面”图,动笔前,她先结合亲眼所见和巴金的文字在头脑中勾勒画面。(4分)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欢欢根据选段内容,梳理出太阳跃出海面的过程。
时间 位置 颜色 光亮
起初
最终
(2)选段中画“ ”的句子所描绘的画面可以用( )这个词语来概括。
A.日薄西山 B.喷薄而出 C.烈日当空
描述美丽景色
二、为了让你的的游览兴致更高,欢欢准备详细描述美景,并给你一些建议。(24分)
1.【词语使用准确】欢欢建议你用学过的词语描述美景。(6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分)
A.扩大(kòu) 重荷(hé) B.浙江(zhé) 一簇簇(chù)
C.臀部(tún) 浙江(zhè) D.不仅(jǐng) 漆黑(qī)
(2)请你选出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 )。(1分)
A.冲破云霞 跳出海面 发出亮光
B.浅蓝的天空 美丽的红霞 夺目的亮光
C.厚厚的云片 伟大的亮光 粉红色的沙土
D.举起汽油灯 撞破额角 擦伤鼻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5分)
A.“刹那(shà)、盘曲(qū)、漆黑(qī)”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是对的。
B.词语“分辫、孔隙、蜿蜒”的书写都是正确的。
C.词语“颜色各异”与“奇花异草”中“异”字的意思相同。
D.“一刹那”与“一瞬间”意思相近。
(4)“精神”在词典中有不同的意思,请你结合语境选出正确的意思。(1.5分)
A.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B.宗旨;主要的意义。
C.活跃;有生气。 D.表现出来的活力。
①经过了一夜的休息,大家精神饱满,准备大干一场。 ( )
②山上的映山红比花盆里栽的映山红显得有精神。 ( )
③大家领悟了这次会议的精神。 ( )
(5)《记金华的双龙洞》中说:“ 说是孔隙, 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下列填入句中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虽……可…… B.只要……就…… C.无论……都…… D.只有……才……
2.【句子运用恰当】欢欢建议你用恰当的句子描述美景。(8分)
(1)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景物和落日无关的是( )。(2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C.河水平秋岸,关门向为阳。 D.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2)下列句子中与“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1分)
A.这的的确确是很伟大的奇观。 B.这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C.这怎能说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呢 D.这真是很伟大的奇观。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
A.他估计明天一定会下雨。
B.通过这次活动,大大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C.《海上日出》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
D.妈妈买回了冬瓜、茄子、黄瓜、西瓜等蔬菜。
(4)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1分)
A.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B.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C.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D.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排比、拟人)
B.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设问)
C.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比喻)
D.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反问)
(6)下列句子中说明方法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B.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C.鲸的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D.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
3.【摘抄优美句子】欢欢的笔记本上摘抄了许多优美的句子。请你按照要求,仿照着写一写。(4分)
(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用加点词写句子)

(2)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图中的大树)

4.【景物描写有序】欢欢和同学讨论了描写景物的顺序,请补全对话。(6分)
规划旅游攻略
三.下面是欢欢去北京颐和园游玩的旅游攻略,请你读下面的导览图完成练习。(15分
1.【选路线】如果路路从北如意门进,最后从南如意门出,要求不走回头路,请规划她的游览路线。(提示:从清宴舫到南湖岛可以坐船)(5分)
线路B:北如意门→( )→清宴舫→( )到南湖岛→( )→廓如亭→南如意门
2.【知景点】元元想为这次游玩活动选一个主题,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劳动之乡 B.诗意小镇 C.仙境山水 D.奇峰怪石
3.【识文化】下列不能用来赞美颐和园景色的诗句是( )(2分)
A.佛香金碧辉晴日,万寿葱茏压众山。 B.午后踏青皇苑中,无边景色醉无穷。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D.穿堂绕殿入长廊,彩画亭阁竞吐芳。
4.【做宣传】颐和园的独特风光给路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用优美的语句写了下来。请你读一读下面的片段,并按要求答题。(6分)
冬去春来,昆明湖的解冻就从这里开始。再向南行,即可见气势雄浑的廓如亭。由廓如亭向西行就能见到园内最大的十七孔桥,桥全长150多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十七孔桥上的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有500多个。
①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长虹”指的是 ,“波”指的是 。
②读画线句,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仿照着写一写。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四、甜甜想去你推荐的景点游览,你帮她从网上找了游览路线做参考。(4分)
①冰壶洞与双龙洞相连,到冰壶洞后可以向左走桃源洞下山。
②出寺观后来到双龙洞,外洞高大宽广,可以容纳千人集会与纳凉。
③来到双龙洞景区后先参观金华观。
④洞内钟乳岩景惟妙惟肖,如罗汉堂、龙身龙爪等形象逼真。
⑤寺观能名扬天下是因为观中有黄大仙和石羊雕塑的原因。
1.你发现句子的顺序不正确,请将句子重新排序: (填序号)。(2分)
2.你发现句子⑤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推荐特色美景
五、做下面这篇阅读时,你觉得青海湖也很适合旅游,将它推荐给了甜甜。(8分)
迷人的青海湖
汤宏
①蒙蒙雨幕中,客车载着我们沿着湟水谷地西行,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青海湖。
②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日月山。山的东面村落密集,树木苍翠,阡陌纵横,庄稼繁茂;山的西面则是山峦起伏,绿原无际。雨过天晴,每一扇车窗都成了油画的画框。绵延几十公里的高山牧场,牛羊悠闲自得地吃草,连汽车的喇叭声也惊动不了它们。星罗棋布的毡房,似一朵朵硕大无比的蘑菇。天高云淡,远处,天和地连成一片……
③车再往前行驶,我怀疑自己走进了大型风光片里。青海湖烟波浩渺,上接蓝天,下连碧野,宛如一面晶莹的大明镜镶嵌在天地之间。沿湖有广阔的平原,金黄色的油菜花一片连着一片,与碧绿的麦类、豆科作物交织在一起,满眼金碧辉煌,美不胜收。公路旁,我看到不少放蜂人的帐篷和蜂箱,白色帐篷在这金色的花海中,犹如点点白帆。
④我们来到一大片菜花地前稍作停留。全车的人欢呼着向路旁的羊群、牦牛群、花海奔去。浪漫的姑娘们坐卧在油菜花丛中,留下了张张倩影,全然不顾这地上刚下过雨。看旁人还在与牦牛、羊群“对话”,我和一位朋友赶紧跑到公路上留影。望不到头的大路告诉我,美景还在前方。
⑤车子沿着青海湖一直往前行驶。大家不由得慨叹,这湖泊真是浩瀚无边。原来,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古称西海或仙海,当地居民叫它“库库诺尔”或“错温布”,意思都是“青色的湖”。
⑥关于青海湖名字的由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听当地居民说,古来环湖居住着好几个少数民族,一些部落领头人因争权夺利,常挑起战事。一个蒙古族部落里出了一位名叫库库诺尔的英雄,他教育族人和邻族和睦相处。当邻族人遇到天灾或狼、豹的袭击,他就带领族人前去帮助。渐渐地,这里的蒙古族人和邻族人解除了仇隙,亲如一家。库库诺尔为民族团结四处奔波,最终积劳成疾死去了。上天知道他是个真正的英雄,封他为“团结之神”,由他掌管环湖人民的祸福。人们深受感动,于是把青海湖叫作“库库诺尔”,它成了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象征。
⑦啊,迷人的青海湖,美丽的祖国,祝福你!
1.请你按照游览顺序完成填空,梳理出文章中描写的景色。(3分)(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请你仔细比较下面的原句和修改句,说说这样修改的好处。(3分)。
原句 修改句
青海湖烟波浩渺,上接蓝天,下连碧野。 青海湖烟波浩渺,上接蓝天,下连碧野,宛如一面晶莹的大明镜镶嵌在天地之间。
3.阅读文章,你能体会出作者的哪些情感?(2分)
书写游览回忆
六、给甜甜推荐景点时,你回忆起自己之前的游览经历,决定写一篇游记。(30分)
风景如画的公园,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纯朴的乡间原野……在游览过的地方中,一定有你最喜欢或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物。请选取一处景物,按照一定顺序写一写。题目自拟,利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
1.wān yán hè cù
2.观赏 额角 窄 聚集 拥挤 清净 灿烂 努力 镶 刹那间 杜鹃 竹笋
3.AD
4.(1)
时间 位置 颜色 光亮
起初 出现小半边脸 红是真红 没有亮光
最终 完全跳出海面 红得可爱、深红 发出夺目的亮光
(2)B
二、
1.(1-3)CCD (4)DCB (5)A
2.(1)D (2)B
(3)C
【详解】A.属于前后矛盾,“估计”和“一定”矛盾,可改为:明天一定下雨。或者:我估计明天下雨。
B.属于成分残缺,改为:通过这次活动,班级凝聚力大大提高了。
D.属于归类不当,西瓜不属于蔬菜,可改为:妈妈买回了冬瓜、茄子、黄瓜等蔬菜。
(4)A
(5)C
(6)C
【详解】A.打比方,把洞口比作桥洞。B.打比方,把水柱比作喷泉。
C.作比较,将鲸的舌头的重量和猪的重量作比较。D.打比方,把城墙比作马路。
3.(1)(示例)天上的白云变化极快,时而像雪山,时而像小白兔,时而像北极熊,时而像大白马……真是奇妙无穷。
(2)(示例) 那棵大树有多粗呢? 二十个小朋友手拉手,才能抱住树干。
4.巴金 景物变化(或:太阳变化) 晴朗天气 天边有云 喜爱
叶圣陶 外洞 内洞 出洞 游览 过渡 自己的感受
三、
1.线路A:③清华轩 ④长廊 ⑤介寿堂 ⑥玉澜堂 ⑦文昌阁
线路B:临河殿 坐船 十七孔桥 AB
2.C 3.C 4.①比喻 十七孔桥 昆明湖
② 似乎在睡觉 张着大嘴,似乎在对天怒吼 匍匐在地上,似乎正在捕猎
四、
1.③⑤②④①【解析】阅读句子可知,这些句子描写了参观双龙洞景区的顺序,根据“先”字可知③句应为总起句,描写参观金华观;阅读其余句子可知,只有⑤句顺承③句描写了金华观出名的原因,因此⑤句应为文段第二句;结合“出寺观后来到双龙洞”可知,②句应为文段第三句;②句介绍了双龙洞外洞的景色,结合④句“洞内”可知,④句应为文段第四句;结合“冰壶洞与双龙洞相连”可知,①句顺承④句,因此①句为文段最后一句。因此,正确顺序应为③⑤②④①。
2.寺观能名扬天下是因为观中有黄大仙和石羊雕塑。(或:寺观能名扬天下是观中有黄大仙和石羊雕塑的原因。)
五、
1.(1)日月山(2)沿湖平原(3)菜花地
2.修改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青海湖比作一面晶莹的大明镜,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青海湖湖面平静明亮的特点。
3.体会到作者对青海湖景色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六、【审题指导】
①审题目。根据题干可知,要写一篇游记。游记常常以“游踪”为线索,写作时,需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如游览顺序、景物变化顺序等。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景物最有特点的地方写出来,最后还可以表达自己游览感受。
②审写作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巧妙运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更自然。题目自拟,文章不能少于400字。
【佳作赏析】
古城墙一日游
那天,我和爸爸妈妈驱车前往古城墙。
这是我第一次参观城墙。当我们站在城墙下时,我就被它的古老和庄严所吸引了。它高大而厚实,是历史的见证者,屹立在朝霞中,仿佛在宣告着它的不朽和坚韧。
买完票后我和爸爸妈妈沿着城墙的石阶一步一步地向上走去,爸爸边走边给我介绍城墙上的建筑。比如楼高24米、上下4层的堡垒式箭楼,每层都有箭窗,弓箭手就躲藏在里面射击敌人。再比如楼和正楼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空地-瓮城,可以用来屯兵,也是主要的防御设施。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将主城和瓮城门关闭,就可以形成“瓮中捉鳖”。抛石器、攻城塔等古代武器陈列在城墙上。旁边的“指挥所”非常宽敞,站在里面,似乎还能看见威风凛凛的将军在指挥作战。这些建筑物曾经是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防御工事。现在,这些建筑物已经成了游客们的观光景点,让人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城市的全貌。
沿着城墙继续前行,我发现城墙上还有许多古老的石雕和浮雕。我抚摸着这些雕刻,仔细观察,想象它们所描绘的历史场景,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气息。
怀着敬仰的心情,我们离开了城墙。这座城墙不仅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我希望这座城墙能够永远存在,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它的历史和文化。
【名师点评】
①结构上,开篇点题,习作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结尾自然收束。②内容上,开头交代了游览地点,中间按照游览路线依次写了城墙下的感受、城墙上的建筑及城墙上的浮雕,详细叙述了城墙上的建筑以及武器装备,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历史文化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