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情境题自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情境题自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1 18:5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创连载,转载出版必究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情境题单元自测(统编版)
(自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主题任务: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欢欢班准备举办一期“成长足迹”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制作宣传海报
一、设计组要制作宣传海报,你负责文字工作,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9分)
角度 内容 任务
用字 gōng qín bó chóu kàng féng 敬 劳 学 缎 上 每 qiāngshuān gē bo jié nàn huāngzhāng niǔ dòng 1.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卒业(zú zhú) 劫难(qù jié) 扒开(bā pá) 嘴唇(cún chún) 祈求 (qí jīn) 雪屑(xiè xiāo) 污迹 (kuī wū) 搓手(cuō chuō)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4分
用词 (1)泥沙就像塞( )子一样堵塞( )了塞( )外的河道。 (2)白鹅在引吭( )大叫,公鸡呆呆地看着,一声不吭( )。 (3)那个坚强( )又倔强( )的老爷爷勉强( )答应了叔叔的请求。 3.在括号内给加点多音字注音。4分
准备 防备 具备 预备 (1)我们必须加强( ),不能给黄鼠狼可乘之机。 (2)从事这个职业的人,需要( )相应的专业技能。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1分
用句 (1)他笑眯眯的眼睛像 ,可爱极了。 (2)他笑眯眯的,像 ,让大家感觉非常不舒服。 5.补全比喻句。2分
设计交流环节
二、【环节一:分享古今成长故事】交流会开始了,请你完成题目。
1.古文组设计了“古文知识我知道”抢答活动。(17分)
(1)请你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博学多通( )。 A.通晓,明白。B.传达。 C.可以穿过,能够达到。
过是溪( )。 A.这。 B.表示判断。 C.表示合适。
逢老媪方磨铁杵( )。A.正在。 B.方向,方面。 C.方法,法子。
太白感其意( )。 A.意思,心思。B.心愿,愿望。C.意志。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终止学业) B.曰:“欲作针。”(欲望)
C.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肃敬勤勉) D.未成,弃去(放弃)
(3)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组是( )。(1分)
A.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C.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D.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4)将下列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里。(2分)
A.悬梁刺股 B.程门立雪 C.凿壁偷光 D.铁杵成针
( ) ( ) ( ) ( )
(5)欢欢想从成语故事中找灵感,请你帮她选出描述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囊萤夜读——车胤用装了萤火虫的白绢袋子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B.程门立雪——杨时为了拜访理学家程颐,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
C.手不释卷——吕蒙被孙权劝告后,手里总是拿着书勤勉学习。
D.悬梁刺股——孙敬把头发吊在房梁上,用尖锥刺大腿,废寝忘食地读书。
(6)《囊萤夜读》这个故事中车胤解决“家贫不常得油”这个问题的方法是“
, ” (用原文回答),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车胤 的品质。《铁杵成针》则让我们明白了 的道理。(4分)
(7)你还知道哪些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呢?请简要写下来。(2分)
2.现代文组开展了“课文内容我知道”活动,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5+2+2.5+2=8分)
(1)《小英雄雨来》(节选)写了抗日战争时期,雨来 、上夜校读书、 、
与鬼子斗争、雨来“牺牲”了、雨来没有死等六个小故事。赞扬了雨来 。
《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中,作者以“ ”“他对独立的要求”
“ ”三个主题内容展现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
(3)欢欢为《小英雄雨来》(节选)配了几张图片,请把图片与故事情节对应起来(2.5分)
A.游泳本领高 B.智勇斗鬼子 C.机智脱险 D.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E.上夜校读书
( ) ( ) ( ) ( ) ( )
(4)乐乐读了本单元少年的成长故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1.5分)
A.《小英雄雨来》(节选)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形象。
B.《我们家的男子汉》讲述了“小男子汉”从出生到四岁这段时间里的种种趣事,塑造了一个性格直率、脾气暴躁、坚强沉着的男子汉形象。
C.《芦花鞋》描写了青铜到油麻地镇上去卖芦花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勤劳、淳朴、善良的少年形象。
3.诗文组开展了“最强大脑”活动,请你根据提示补全空缺。(6分)
4.讨论组正在讨论“怎样与朋友相处”的秘诀,请完成下列任务。(4分)
序号 相处秘诀 来源
① 朋友没有带彩笔,我可以借给他 欢欢
② 有美食的时候,我可以和朋友分享 乐乐
③ 体育课的时候,朋友受伤了,我可以扶他走路 奇奇
④ 把我喜欢的书分享给朋友 妙妙
⑤ 弄坏了朋友的玩具,要真诚地道歉 笑笑
⑥ 和朋友闹了矛盾,要真诚地沟通 豆豆
(1)以上“秘诀”可以分类归纳,如第②、④条可以归纳为:朋友之间要懂得分享。那么第①、③条可以归纳为: 。第⑤、⑥条可以归纳为:
。(2分)
(2)元元和好朋友君君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矛盾,请你去劝劝她吧!(2分)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读故事·悟道理·助成长
三、【环节二:体会他人成长经历】请你品鉴下面这篇文言文并完成各题。(11分)
杀驼破瓮(16分)
昔① 有一人,于②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③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④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⑤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有删改)
【注释】①昔:从前。②瓮:一种陶制盛器,口小腹大。③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忧愁。④用:采纳。⑤痴:呆傻,无知。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首不得出( ) ②汝莫愁( ) ③以刀斩头( ) ④而复破瓮( )
2.读故事,补全下面的对话。(5分)
欢欢: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故事中人物的行为真可笑。
乐乐:他的可笑行为表现在什么地方?
奇奇:他的骆驼 ,他听从一个老人的意见,先把 ,再 ,取出骆驼头。
妙妙:他的行为太愚蠢了,他这样做既 ,又 。
3.故事中的人既没了骆驼,又丢了瓮,十分后悔,如果是你来帮他出主意,你会建议他怎么做呢?(2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分)
A.做任何事情,都要冷静。
B.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C.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也要随之变化。
D.凡事要认真思考,仔细研究,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
四、大家就下面的现代文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10分)
年少时的夏日,有颗好奇心
汤朔梅

儿时的暑假,我和恩德一天多半时间都浸泡在河里。除了玩耍,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摸螺蛳和河蚌。我们认为吃下来的壳倒在河里,会再长出新的螺蛳和河蚌。所以,我们每次将它们倒在自家门口的水桥边。
说也奇怪,自那以后,水桥边的螺蛳和河蚌特别多,我们一直以为是自己耍小聪明的回报。其实水桥边水中多油星、多食物,螺蛳和河蚌自然都集聚于此。直至有一年干旱,干涸的河底露出了我们累年倒下的壳,有些已成贝壳砂。
当年的我们哪里知道,生命结束了,再也无法重新生出血肉。

德均家院子里有两棵棕榈树,叶片像蒲扇,我们便叫它蒲扇树。蒲扇是消夏的必需品,我们都觊觎德均家的蒲扇树。可那树上的“蒲扇”中间是有缝隙的,扇不出风。我们想,等蒲扇树长大了,叶片中的脉络一定会连起来。
趁德均家没人,我们用镰刀把那硕大的叶子割下来。一看,叶子中间还是开裂的,一扇就漏风。我们纳闷:德均家的蒲扇树,何时才能长出真正的蒲扇呢?后来才知道,蒲扇是用蒲葵的叶子做的,和棕榈叶不是一种东西。

9月,开学了。恩德一早就来等我,我们每天都一同上学、放学。路边,稻叶的绒毛上闪着露珠,太阳把我俩的身影投射在稻秧上。我发觉自己的头影四周有一圈光环,跟着人影移动。再看看恩德,他的头影四周却没有光环。
我想起奶奶说的,在露水里一个人的头影若没有光环,那人就会死去。我看着他的头影,心里很害怕。那天上课,我净担心这个事。可我不敢告诉恩德。
第二天一早,我正不安而难过地等着某个消息,却看到恩德已等在我家门口了,嘴里吃着熟山芋。长大后才知道,那是阳光折射的视角不同,每个人只能看见自己头影的光环,除非两个影子重叠在一起。

这些都是我们儿时异想天开的事,想来不禁失笑。可谁又能说,不是那些事开启了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呢? (选文有删改)
1.请你阅读文章,照样子概括其他几部分的主要内容。(3分)(语文要素: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四、回忆儿时趣事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5分)
(1)我们纳闷:德均家的蒲扇树,何时才能长出真正的蒲扇呢?(德均家的蒲扇树最后长出真正的蒲扇了吗?为什么?)(3分)
(2)第二天一早,我正不安而难过地等着某个消息。(“某个消息”指的是什么?)(2分)
3.通过文章对儿时趣事的描写,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第三部分 习作与表达
五、【环节三:说出你的成长故事】请你写一篇习作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25分)
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还记得你第一次学习某件事的感受吗?学习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请以“初学 ”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
1.恭 勤 博 绸 炕 逢 枪栓 胳膊 劫难 慌张 扭动
2.zú jié bā chún qí xiè wū cuō
3.(1)sāi sè sài (2)háng kēng (3)qiánɡ jiànɡ qiǎng
4.防备 具备
5.(1)示例一:天上的月牙 示例二:弯弯的小船
(2)示例一:恶狼一般盯着大家 示例二:一只狡猾的狐狸
二、
1.(1)AAAC (2)B (3)D (4)DABC
(5)D【解析】“悬梁刺股”讲的是孙敬把头发吊在房梁上,苏秦用尖锥刺大腿,使自己能够废寝忘食地读书的故事。
(6)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勤奋刻苦 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意对即可)
(7)(示例)我还知道孔子读书的故事。孔子晚年喜读《周易》,常常翻阅,爱不释手,以致连编连《周易》竹简的皮条也断了数次。“韦编三绝”这个成语讲的就是关于孔子读书的故事。
2.(1)游泳本领高 掩护李大叔 与鬼子斗争 机智、勇敢、爱国
(2)他对食物的兴趣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3)DBCAE (4)B
3.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1)唐 李白 孤独寂寞 (2)② 喜爱
4.(1)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朋友之间要真诚相待
(2)(示例)元元,你和君君是好朋友,这份友谊多么珍贵呀,我们要珍惜这份情感。再说,好朋友之间要宽容相待,不要因为小事斤斤计较,只有这样友谊之树才能常青呀!
三、
1.①头 ②你 ③用 ④砸破
2.把头伸进瓮里吃粮食,头卡在瓮里出不来 骆驼的头砍掉
把瓮打破 杀死了骆驼 砸破了瓮
3.(示例)我会建议他砸破瓮,这样虽然损失了一个瓮,但是能保住骆驼。
4.D
四、
1.示例:摸螺蛳和河蚌期待棕榈树长出蒲扇 不懂光的折射误以为恩德要死
【解析】阅读文章可知,第一小节主要讲述了“我”和儿时伙伴恩德在河里摸螺蛳和河蚌的事情,“我”认为将吃完的螺蛳和河蚌倒入河里会重新长出肉;第二小节主要讲述了“我”与恩德误将棕榈树当做蒲扇树,期待它长出蒲扇,后来才知道做蒲扇的材料和棕榈叶不同;第三小节主要讲述了“我”看见恩德头影四周没有光环,想起奶奶的话,以为他要死了,长大后才知道是阳光折射的视角不同造成的。据此概括即可。
2.(1)没有。因为德均家的树是棕榈树,而蒲扇是用蒲葵的叶子做的,和棕榈叶不是一种东西。(答出没有得1分,答出原因得2分)
(2)恩德去世的消息。
3.儿童天真无邪的童心以及作者对年少美好时光的怀念。(答出童心、怀念各得1分)
【解析】阅读文章,通过作者与伙伴儿时的所想所做可以看出天真无邪的童心;通过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再次回忆趣事可以看出作者对年少时光的怀念。
五、
【审题指导】
①紧抓提示语。“学会了什么”说明需要先写出学会的本领,同时要写出自己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比如“煎鸡蛋、骑自行车、滑冰、炒菜”等,在此过程中有怎样的收获和体会。整体来说,这篇作文就是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学会某个本领的过程。
②紧抓写作要求。这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注意要把事情的经过叙述清楚明白,语言具有条理性,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佳作赏析】
初学煎鸡蛋
当我还沉浸在梦乡的时候,妈妈就已经起床为家人做早餐了,我一直想让妈妈也享用到别人做的早餐。
今天是星期六,我早早地起床,尝试自己煎鸡蛋。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挽起袖子,打开燃气,往锅里倒油,等油烧热之后,把鸡蛋在锅沿一磕,用两只手沿着鸡蛋壳的裂口轻轻一掰,鸡蛋就整个进了锅里。我信心满满,心想:哈哈,我真是厨房小天才,一学就会!
正当我得意忘形的时候,一股糊味儿钻进了我的鼻子。我往锅里一瞧,天呐!我把火开得太大,鸡蛋糊了!我赶紧关了火。第一次尝试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看着锅里黑乎乎的鸡蛋,我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正当我准备放弃时,妈妈忙碌的身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于是,我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将火调小,重复第一次的步骤,不再得意洋洋,而是紧紧盯着锅里的鸡蛋。就这样,我终于煎好了一个不算完美的蛋。
我忐忑不安地将煎蛋放到餐桌上,爸爸妈妈起床看到后惊喜不已,吃了都直夸我厉害,我的心里喜滋滋的,心想以后一定要为爸爸妈妈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名师点评】
①结构上,详略布局得当,使用“总分总”结构,合理而完整地叙述了自已第一次煎鸡蛋的过程。②内容上,叙述生动自然,主题突出。用连续的动作描写表现出自己练习煎鸡蛋的情景,还运用心理描写将心理活动描写得淋漓尽致。③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第一次煎鸡蛋的经历,即使失败,也会再次鼓起勇气,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