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中的生物》测试提升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中的生物》测试提升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02 09:3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环境中的生物》测试提升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知识广场(每空1分,共10分)
1. 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 ) ,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叫( )。
2.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 )、( )和分解者,其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是( )。
3. 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中。
4.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 。
5. 在生态瓶中,植物为动物提供( )和食物,动物为植物提供( )。
6. 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 )、( )、水、空气等。
二、判断大厅(每题2分,共20分)
1. 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
2. 生态系统中如果缺少了分解者,物质循环仍然可以进行。( )
3. 为了让生态瓶中的生物生存得更好,应该不断地向瓶中投放食物。( )
4. 改变生态瓶中的非生物因素,不会影响瓶中生物的生存。( )
5. 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6. 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 )
7.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
8.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
9.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生态系统越稳定。( )
10. 人类活动对环境中的生物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
三、选择乐园(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属于消费者的是( )。
A. 柳树 B. 蘑菇 C. 松鼠
2. 在“小麦→蚜虫→七星瓢虫→麻雀”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
A. 小麦 B. 蚜虫 C. 七星瓢虫
3. 下列关于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物链的起点是消费者
B. 食物链的箭头指向被捕食者
C. 食物链反映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4.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5. 制作生态瓶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选择透明的瓶子 B. 只放植物不放动物 C. 把生态瓶放在黑暗处
6. 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
A.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B.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C. 大树底下好乘凉
7. 下列生物中,( )是分解者。
A. 细菌 B. 老虎 C. 向日葵
8.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我们应该( )。
A. 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B. 节约用水 C. 随意丢弃垃圾
9. 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部分的是( )。
A. 水草 B. 池塘水 C. 小鱼
1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影响
B.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 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就无法恢复
11. 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 阳光→草→兔→狼
B. 草→鼠→蛇→鹰
C. 鹰→蛇→鼠→草
12.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13. 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 水稻和稗草 B. 七星瓢虫和蚜虫 C. 蚂蚁和蚜虫
14. 为了探究温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应设置的变量是( )。
A. 土壤的湿度 B. 光照的强度 C. 温度的高低
15.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濒危的动植物
C.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四、问题城堡(每题4分,共20分)
1. 举例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哪些?
2. 简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3. 为什么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至关重要?
4. 分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浮游生物)”这条食物链,指出其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并说明如果虾米数量大量减少,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
5.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哪些破坏?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来保护生态系统?
五、科学探究(8分)
同学们想要探究不同水质对小鱼生存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1. 准备三个相同的鱼缸,分别标记为A、B、C。
A B C
2. A缸中加入清洁的池塘水,B缸中加入等量经过处理的含有少量洗涤剂的水,C缸中加入等量含有较多洗涤剂的水。
3. 在每个鱼缸中放入5条大小、健康状况相近的小鱼,将鱼缸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小鱼的生存情况。
(1)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2分)
(2)在这个实验中,A缸的作用是什么?(3分)
(3)通过实验,发现A缸中的小鱼存活时间最长,C缸中的小鱼存活时间最短。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分)
六、拓展长廊(每题6分,共12分)
1. 查阅资料,了解某一地区的生态系统特点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2. 请你设计一个保护生态系统的公益广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画面来传达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可简单描述画面内容和广告语)
答案及解析
一、知识广场
1. 食物链;食物网:这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本定义,生物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链状结构即食物链,众多食物链交错成网状就是食物网。
2. 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分为这三类,生产者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 阴暗;潮湿:蚯蚓的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决定了它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且富含有机物的环境。
4. 生物群落:强调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相互关联形成的和谐整体概念。
5. 氧气;二氧化碳:生态瓶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动物呼吸,动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供植物光合作用,体现两者相互依存关系。
6. 阳光;温度:阳光、温度与水、空气等都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非生物因素,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二、判断大厅
1. ×:并非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寄生植物,属于消费者;也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像蚯蚓、秃鹫等属于分解者。
2.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不可或缺,它们将动植物遗体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若缺少分解者,物质循环受阻。
3. ×:生态瓶应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不断投放食物会打破生态瓶内的生态平衡,影响生物生存。
4.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依存,改变非生物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等,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5. ×: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
6. √:沙漠干旱缺水,植物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深处水分,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7. √:生物间食物关系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一旦某一环节生物数量变化,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而影响生态平衡。
8. √:建立自然保护区能保护生物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且有效措施。
9.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越稳定。
10. √:人类的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活动对生物有正面影响,而污染环境、破坏栖息地等行为有负面影响。
三、选择乐园
1. C:松鼠不能自己制造食物,以植物等为食,属于消费者;柳树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蘑菇是分解者,靠分解有机物生存。
2. A: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小麦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蚜虫、七星瓢虫是消费者。
3. C: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它清晰反映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4. C:蚯蚓以腐烂有机物为食,将其分解为无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充当分解者角色。
5. A:制作生态瓶选透明瓶子便于观察,生态瓶中动植物应合理搭配,且需放在有光照处,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条件。
6. C:变色龙体色随环境变化、仙人掌叶退化成刺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对环境的影响,不是生物适应环境。
7. A:细菌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等有机物,属于分解者;老虎是消费者,以其他生物为食;向日葵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
8. B:节约用水可保护水资源,利于生态系统稳定;多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加剧森林资源消耗,随意丢弃垃圾会污染环境,都不利于生态系统保护。
9. B:池塘水属于非生物部分;水草和小鱼是生物部分,分别为生产者和消费者。
10. C:生态系统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虽可能被破坏,但在一定程度和时间内可恢复,并非无法恢复。
11. B: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A选项阳光非生物不参与食物链,C选项箭头方向错误。
12. 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起点,消费者和分解者依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13. A:水稻和稗草都争夺阳光、水分、土壤养分等资源,属于竞争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蚂蚁和蚜虫是共生关系。
14. C:探究温度对蚯蚓生活影响,应控制温度为变量,保持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其他条件相同。
15. 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保护濒危动植物,其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意义重大。
四、问题城堡
1. 答案: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骆驼的驼峰能储存大量脂肪,在沙漠缺水少食环境下,脂肪分解可为其提供能量和水分,适应干旱环境;北极熊体表有厚厚的皮毛和大量脂肪,能抵御北极寒冷气候;竹节虫的身体形态像竹节,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躲避天敌,这是拟态;雷鸟冬季羽毛变为白色,与雪地环境一致,夏季羽毛颜色变深,与周围植被颜色相近,通过保护色适应季节变化环境。 解析:通过不同生物实例,从储存能量、抵御寒冷、拟态、保护色等方面说明生物适应环境方式。
2. 答案: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为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提供物质和能量,也为整个生态系统奠定物质和能量基础。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通过捕食等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物质和能量,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解者如细菌、真菌和部分动物,能将动植物遗体、排泄物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完成物质循环。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加速物质循环,分解者保障物质循环顺利进行,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解析:分别阐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作用,再说明它们相互依存关系。
3. 答案: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至关重要。首先,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丰富食物来源,如各种农作物、肉类、水果等,多样生物保证食物丰富性和稳定性。其次,许多药物来源于生物,生物多样性为医药研发提供大量资源,如青蒿素从青蒿中提取用于治疗疟疾。再者,生态系统中生物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生态平衡,如蜜蜂传粉保证植物繁衍,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此外,多样生物构成丰富生态景观,提供旅游、休闲场所,具有美学价值。 解析:从食物、医药、生态平衡、美学等方面阐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重要性。
4. 答案: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浮游生物)”食物链中,浮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大鱼、小鱼、虾米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是消费者。若虾米数量大量减少,小鱼因食物短缺数量可能下降,进而大鱼数量也受影响,导致整个食物链结构不稳定。同时,虾米减少可能使浮游生物因缺少捕食者而大量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生存,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解析:先确定生产者和消费者,再基于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平衡原理,分析虾米数量变化对各生物及生态系统影响。
5. 答案: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破坏包括: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生物栖息地丧失、气候调节能力下降;工业污染排放,如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危害生物生存;过度捕捞,使许多鱼类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不合理开垦,破坏草原植被,引发土地荒漠化。应对措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实行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监管企业排放,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建立海洋保护区,控制捕捞强度,实行休渔制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草原生态,治理荒漠化土地。同时,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解析:先列举人类破坏生态系统行为,再针对每种行为提出相应保护措施,强调公众意识培养。
五、科学探究
(1)答案:该实验变量是水质,即水中洗涤剂的含量。 解析:实验设置不同洗涤剂含量的水,研究其对小鱼生存影响,所以水质是变量。
(2)答案:A缸作为对照组,加入清洁池塘水,为实验提供正常水质条件下小鱼生存情况参照。通过与B、C缸对比,可清晰看出不同水质(含洗涤剂)对小鱼生存影响,排除其他因素干扰,保证实验科学性和可靠性。 解析:说明对照组在实验中提供参照、排除干扰作用。
(3)答案:由此得出结论:水质对小鱼生存有显著影响,水质越差(洗涤剂含量越高),小鱼存活时间越短;水质越好(洗涤剂含量越低),小鱼存活时间越长。 解析:依据A、B、C缸小鱼存活时间差异及水质不同,得出水质与小鱼生存关系结论。
六、拓展长廊
1. 答案: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为例,其特点为:生物多样性极高,拥有众多珍稀动植物物种;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润;植被以高大乔木为主,垂直结构复杂。面临主要问题:森林砍伐严重,用于开垦农田、获取木材等;非法捕猎,许多珍稀动物被捕杀;外来物种入侵,威胁本地物种生存。保护措施:加强立法执法,严厉打击非法砍伐和捕猎行为;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栖息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对已破坏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外来物种入侵;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环保意识,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 解析:先阐述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特点和问题,再针对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2. 答案:
画面内容:画面展现一片美丽的森林,树木郁郁葱葱,鸟儿在枝头欢唱,小溪潺潺流淌,动物们在森林中和谐生活。突然,电锯声响起,树木一棵棵倒下,动物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原本清澈的小溪变得浑浊。接着画面切换,人们意识到错误,开始植树造林,森林逐渐恢复生机,动物们又回到森林,最后出现一行字“保护生态系统,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
广告语:“守护生态画卷,留住万物家园。” 解析:通过对比画面展示生态系统破坏与恢复,突出保护重要性,广告语简洁呼吁保护生态系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