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3 常见物质的制备实验分析
1.气体制备过程涉及的“五大装置”
(1)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
A B C
A装置:固+固气体,用于制备:O2(KClO3、KMnO4分解)、NH3[NH4Cl和Ca(OH)2反应]、CH4(CH3COONa和碱石灰反应)。
B装置:固(液)+液气体,用于制备:SO2(Cu和浓硫酸反应)、Cl2、HCl、C2H4等。
C装置:固+液―→气体,用于制备:H2、CO2、NO、NO2、O2(H2O2和MnO2反应)、NH3(CaO或NaOH固体或碱石灰和浓氨水反应)、SO2(Na2SO3和浓硫酸反应)、Cl2(KMnO4和浓盐酸反应)。
(2)常见的净化装置——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3)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
(4)常见的量气装置——通过排液法测量气体的体积
(5)有毒气体的处理装置
2.实验操作中需注意的问题
(1)实验操作顺序。如与气体有关实验的操作:装置选择与连接→气密性检验→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按程序)→拆卸仪器→其他处理等。
(2)加热操作的要求。主体实验加热前一般应先用原料气赶走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其目的一是防止爆炸,如H2还原CuO、CO还原Fe2O3等;二是保证产品纯度,如制备Mg3N2、CuCl2等。反应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原料气直到冷却为止。
(3)尾气处理方法。有毒气体常采用溶液(或固体)吸收或将之点燃的方法处理,无毒气体直接排放。
(4)特殊的实验装置。①制取在空气中易吸水、潮解以及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②用碱石灰吸收测定实验中生成CO2的质量时,前面要干燥,末端要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
考向1| 常见气体的制备
1.(2022·江苏卷)实验室制取少量SO2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SO2气体
B.用装置乙制取SO2水溶液
C.用装置丙吸收尾气中的SO2
D.用干燥pH试纸检验SO2水溶液的酸性
C 解析:60%硫酸和NaHSO3(s)可发生反应:H2SO4+2NaHSO3===Na2SO4+2SO2↑+2H2O,因此装置甲可以制取SO2气体,A正确;气体通入液体时“长进短出”,装置乙可以制取SO2水溶液,B正确;SO2不与饱和NaHSO3溶液发生反应,因此装置丙不能吸收尾气中的SO2,C错误;SO2水溶液显酸性,可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其酸性,D正确。
2.(2022·广东卷)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生成Cl2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D 解析: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氯气可用浓硫酸干燥,A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湿润的红布条褪色,干燥的红布条不褪色,可验证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C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应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D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均合理的是( )
选项 气体 试剂 制备装置 收集方法
A CO2 块状石灰石+稀硫酸 c d
B Cl2 MnO2+浓盐酸 a f
C O2 KClO3+MnO2 b f
D NH3 NH4NO3+Ca(OH)2 b e
C 解析: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不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A错误;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制取Cl2,由于Cl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KClO3在MnO2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O2,O2难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C正确;NH4NO3受热分解易爆炸,不能用来制取氨气,可用NH4Cl,D错误。
有关气体实验的思维模型
考向2| 常见非气态物质的制备
4.(2023·湖北卷)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制备高纯白磷的流程如下:
红磷(s)无色液体与P4(g)白磷(s)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红磷使用前洗涤以除去表面杂质
B.将红磷转入装置,抽真空后加热外管以去除水和氧气
C.从a口通入冷凝水,升温使红磷转化
D.冷凝管外壁出现白磷,冷却后在氮气氛围下收集
C 解析:红磷表面有被氧化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可以溶于水,因此红磷在使用前应洗涤,A正确;在红磷转入装置后,真空环境能降低物质的熔、沸点,有利于红磷转化为白磷,由于抽真空时不能完全去除水和氧气,抽真空后,在低于红磷转化为白磷的温度下加热外管以去除水和氧气,保证无氧无水环境,完全去除氧气和水后,升温至转化温度发生转化,B正确;由图可知,从a口通入冷凝水,空气无法排出,冷凝水不能充满整个冷凝管,从b口通入冷凝水,空气从a口排出,冷凝水可以充满冷凝管,C错误;白磷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在收集白磷时应将反应装置冷却,再在氮气氛围的条件下收集白磷,D正确。
5.实验室模拟制备亚硝酰硫酸(NOSO4H)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已知:亚硝酰硫酸溶于硫酸,遇水易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A中应使用70%的硫酸
B.装置B、D中浓硫酸作用不同
C.装置C中的反应为SO2+HNO3===NOSO4H
D.虚线框内的装置可以换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B 解析:利用亚硫酸钠固体和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98%的浓硫酸很难电离出H+,故一般选用70%的硫酸,A正确;亚硝酰硫酸遇水易分解,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SO2气体,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装置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防止装置E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B错误;装置C中的反应为SO2+HNO3===NOSO4H,C正确;虚线框内的装置可以换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既可以吸收尾气又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D正确。(共19张PPT)
专题三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研究 3 常见物质的制备实验分析
1.气体制备过程涉及的“五大装置”
(1)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
(2)常见的净化装置——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3)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
(4)常见的量气装置——通过排液法测量气体的体积
(5)有毒气体的处理装置
2.实验操作中需注意的问题
(1)实验操作顺序。如与气体有关实验的操作:装置选择与连接→气密性检验→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按程序)→拆卸仪器→其他处理等。
(2)加热操作的要求。主体实验加热前一般应先用原料气赶走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其目的一是防止爆炸,如H2还原CuO、CO还原Fe2O3等;二是保证产品纯度,如制备Mg3N2、CuCl2等。反应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原料气直到冷却为止。
(3)尾气处理方法。有毒气体常采用溶液(或固体)吸收或将之点燃的方法处理,无毒气体直接排放。
(4)特殊的实验装置。①制取在空气中易吸水、潮解以及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②用碱石灰吸收测定实验中生成CO2的质量时,前面要干燥,末端要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
考向1| 常见气体的制备
1.(2022·江苏卷)实验室制取少量SO2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SO2气体
B.用装置乙制取SO2水溶液
C.用装置丙吸收尾气中的SO2
D.用干燥pH试纸检验SO2水溶液的酸性
√
C 解析:60%硫酸和NaHSO3(s)可发生反应:H2SO4+2NaHSO3===Na2SO4+2SO2↑+2H2O,因此装置甲可以制取SO2气体,A正确;气体通入液体时“长进短出”,装置乙可以制取SO2水溶液,B正确;SO2不与饱和NaHSO3溶液发生反应,因此装置丙不能吸收尾气中的SO2,C错误;SO2水溶液显酸性,可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其酸性,D正确。
2.(2022·广东卷)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生成Cl2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D 解析: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氯气可用浓硫酸干燥,A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湿润的红布条褪色,干燥的红布条不褪色,可验证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C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应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D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均合理的是( )
选项 气体 试剂 制备装置 收集方法
A CO2 块状石灰石+稀硫酸 c d
B Cl2 MnO2+浓盐酸 a f
C O2 KClO3+MnO2 b f
D NH3 NH4NO3+Ca(OH)2 b e
√
C 解析: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不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A错误;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制取Cl2,由于Cl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KClO3在MnO2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O2,O2难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C正确;NH4NO3受热分解易爆炸,不能用来制取氨气,可用NH4Cl,D错误。
有关气体实验的思维模型
考向2| 常见非气态物质的制备
4.(2023·湖北卷)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制备高纯白磷的流程如下: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红磷使用前洗涤以除去表面杂质
B.将红磷转入装置,抽真空后加热外管以去除水和氧气
C.从a口通入冷凝水,升温使红磷转化
D.冷凝管外壁出现白磷,冷却后在氮气氛围下收集
√
C 解析:红磷表面有被氧化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可以溶于水,因此红磷在使用前应洗涤,A正确;在红磷转入装置后,真空环境能降低物质的熔、沸点,有利于红磷转化为白磷,由于抽真空时不能完全去除水和氧气,抽真空后,在低于红磷转化为白磷的温度下加热外管以去除水和氧气,保证无氧无水环境,完全去除氧气和水后,升温至转化温度发生转化,B正确;由图可知,从a口通入冷凝水,空气无法排出,冷凝水不能充满整个冷凝管,从b口通入冷凝水,空气从a口排出,冷凝水可以充满冷凝管,C错误;白磷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在收集白磷时应将反应装置冷却,再在氮气氛围的条件下收集白磷,D正确。
5.实验室模拟制备亚硝酰硫酸(NOSO4H)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已知:亚硝酰硫酸溶于硫酸,遇水易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A中应使用70%的硫酸
B.装置B、D中浓硫酸作用不同
C.装置C中的反应为SO2+HNO3===NOSO4H
D.虚线框内的装置可以换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
B 解析:利用亚硫酸钠固体和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98%的浓硫酸很难电离出H+,故一般选用70%的硫酸,A正确;亚硝酰硫酸遇水易分解,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SO2气体,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装置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防止装置E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B错误;装置C中的反应为SO2+HNO3===NOSO4H,C正确;虚线框内的装置可以换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既可以吸收尾气又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