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研究9真实情境下的实验探究与定量分析课件+学案(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研究9真实情境下的实验探究与定量分析课件+学案(共5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02 20:28:38

文档简介

专题研究 9 真实情境下的实验探究与定量分析
1.高考实验综合题常见设问角度分析
以物质制备、性质、组成探究为载体考查:
(1)常见仪器识别、选择与连接。
(2)实验条件的控制。
(3)实验操作目的与解释。
(4)实验操作步骤、现象描述。
(5)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6)产品含量,物质组成定量分析。
(7)原理方程式的书写。
2.性质探究型实验题的解题思路
(1)巧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境(或题首所给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可行性、简捷性、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
(2)想过程,厘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厘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3)看准图,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该实验中的作用。
(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或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公式,绘制变化曲线等。
3.定量实验数据的测定方法
4.定量测定实验中要具备的3种意识
(1)要有消除干扰气体的意识。例如,用“惰性”气体将干扰气体排出,或用溶液吸收干扰气体等。
(2)要有被测量气体全部被测量的意识。例如,可以采用反应结束后继续向装置中通入“惰性”气体以使被测量的气体全部被吸收剂吸收的方法。
(3)要有“数据”的采集处理意识。实验数据的采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一般的固体试剂称取质量,而液体试剂和气体试剂测量体积。
考向1| 性质探究型实验题
1.某化学小组为研究甲醛和新制 Cu(OH)2 反应,进行如下探究,该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并进行实验:向试管中依次加入12 mL 6 mol·L-1 NaOH溶液、8 mL 0.5 mol·L-1 CuSO4溶液,振荡,再加入6 mL 40%的甲醛溶液,放入65 ℃水浴中加热,20 min 后冷却至室温;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有红色固体生成,有少量气体产生并收集该气体。
已知:Cu2O易溶于浓氨水形成[Cu(NH3)2]+(无色),它在空气中能被氧化为[Cu(NH3)4]2+(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NaOH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使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乙醛与Cu(OH)2的反应相似,甲醛与新制Cu(OH)2反应的产物为甲酸钠、氧化亚铜和水。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甲醛和新制Cu(OH)2还能发生下列反应:
HCHO+Cu(OH)2Cu+CO↑+2H2O、
HCHO+4Cu(OH)2+2NaOH2Cu2O↓+Na2CO3+6H2O。
小组同学对实验中红色固体产物的组成作出猜想:铜或氧化亚铜或它们的混合物;为了验证固体产物,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以下每步均充分反应):
①摇动锥形瓶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锥形瓶ⅱ中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容量瓶ⅱ中的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颜色与容量瓶ⅰ相近。由此可知固体产物的组成及物质的量之比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认生成的气体是CO,将收集的气体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仪器略去)。
①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先通气,后加热”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证明气体是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醛与Cu(OH)2反应的实验中,甲醛被氧化的产物可能为甲酸钠或碳酸钠。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溶液中甲醛的氧化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实验中向试管内依次加入12 mL 6 mol·L-1NaOH溶液、8 mL 0.5 mol·L-1CuSO4溶液,可知碱过量,振荡发生反应Cu2++2OH-===Cu(OH)2↓,碱性条件下再加入6 mL 40%的甲醛溶液,放入65 ℃水浴中加热,发生反应2Cu(OH)2+HCHO+NaOHCu2O↓+3H2O+HCOONa,也可能发生反应HCHO+Cu(OH)2Cu+CO↑+2H2O、HCHO+4Cu(OH)2+2NaOH2Cu2O↓+Na2CO3+6H2O,可根据已知“Cu2O易溶于浓氨水”验证固体产物,根据CO具有还原性验证气体为CO。(1)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中NaOH溶液过量的目的是提供碱性溶液环境,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使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2)①已知[Cu(NH3)2]+在空气中能被氧化为[Cu(NH3)4]2+,摇动锥形瓶ⅰ有利于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②剩余固体为Cu,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的[Cu(NH3)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8NH3·H2O+O2===2[Cu(NH3)4]2++4OH-+6H2O。③将容量瓶ⅱ中的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颜色与容量瓶ⅰ相近,说明ⅱ中的溶液的浓度是ⅰ中的溶液的100倍,又Cu2O~2[Cu(NH3)4]2+、Cu~[Cu(NH3)4]2+,则有n(Cu2O)∶n(Cu)=1∶200。(3)①无水氯化钙可吸收CO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②CO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会爆炸,有安全隐患,因此实验中“先通气,后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③CO具有还原性,可与黑色的Cu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并生成CO2气体,因此证明气体是CO的现象为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甲醛被氧化的产物可能为甲酸钠或碳酸钠,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而甲酸钠不可以,因此证明溶液中甲醛的氧化产物时,可取少量反应后的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的盐酸,若无气泡产生,说明甲醛被氧化成甲酸钠,若有气泡产生,说明甲醛被氧化为碳酸钠。
答案:(1)提供碱性溶液环境 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2)①有利于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 ②2Cu+8NH3·H2O+O2===2[Cu(NH3)4]2++4OH-+6H2O
③n(Cu2O)∶n(Cu)=1∶200
(3)①吸收水蒸气 ②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③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取少量反应后的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的盐酸,若无气泡产生,说明甲醛被氧化成甲酸钠,若有气泡产生,说明甲醛被氧化为碳酸钠
2.某课外小组探究含Cu2+的盐与Na2S2O3溶液的反应。
查阅资料:
ⅰ. 2S2O+Cu2+??[Cu(S2O3)2]2-(绿色),2S2O+Cu+??[Cu(S2O3)2]3-(无色);
ⅱ. 与S2O相比较,Cu+更易与NH3络合为[Cu(NH3)2]+(无色),[Cu(NH3)2]+遇空气容易被氧化成[Cu(NH3)4]2+(蓝色);
ⅲ. S2O易被氧化为S4O。
提出假设:
假设1:Cu2+与S2O在溶液中发生络合反应生成[Cu(S2O3)2]2-;
假设2:Cu2+与S2O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探究一:探究CuSO4与Na2S2O3溶液的反应。
实验操作 序号 V1/ mL V2/ mL 逐滴加入Na2S2O3溶液时的实验现象
a 1.5 0.5 溶液逐渐变为绿色,静置无变化
b 1.0 1.0 溶液先变为绿色,后逐渐变成浅绿色,静置无变化
c 0 x 溶液先变为绿色,后逐渐变浅至无色,静置无变化
(1)假设2的推测是因为Cu2+具有__________性。实验c中x=________。
(2)根据实验a的现象可推测溶液中生成的含Cu粒子为________(填化学符号)。
(3)某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探究一可证明假设2成立,判断理由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探究CuCl2与Na2S2O3溶液的反应。
(4)经检验白色沉淀为CuCl,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继续加Na2S2O3溶液后CuCl沉淀溶解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证明上述无色溶液中存在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检验氧化产物以S4O形式存在。写出Cu2+与S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上述实验,可得出假设________成立,试分析随着n(S2O)∶n(Cu2+)变化时,反应的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假设2的推测是因为Cu2+具有氧化性。根据控制单一变量原则可知,实验c中x=2.0。(2)根据实验a的现象可推测溶液中生成的含Cu粒子为[Cu(S2O3)2]2-。(3)实验探究一可证明假设2成立的理由为由实验a到实验c,Na2S2O3溶液浓度越来越大,最终溶液颜色越来越浅,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4)CuCl沉淀溶解平衡关系为CuCl(s)??Cu+(aq)+Cl-(aq),滴加Na2S2O3溶液后,2S2O+Cu+??[Cu(S2O3)2]3-,c(Cu+)降低,使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沉淀溶解。(5)向无色溶液中加入氨水,放置在空气中,若溶液变为蓝色,可证明无色溶液中含有Cu+。(6)根据氧化产物是以S4O的形式存在,可知Cu2+与S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6S2O===S4O+2[Cu(S2O3)2]3-。(7)综合上述实验,可得结论为假设1和假设2均成立;随n(S2O)∶n(Cu2+)的增大,二者发生络合反应的趋势减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增强。
答案:(1)氧化 2.0 (2)[Cu(S2O3)2]2-
(3)由实验a到实验c,Na2S2O3溶液浓度越来越大,最终溶液颜色越来越浅,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4)CuCl(s)??Cu+(aq)+Cl-(aq),滴加Na2S2O3溶液后,2S2O+Cu+??[Cu(S2O3)2]3-,c(Cu+)降低,使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沉淀溶解
(5)向其中加入氨水,放置在空气中,若溶液变为蓝色,则说明含有Cu+
(6)2Cu2++6S2O===S4O+2[Cu(S2O3)2]3-
(7)1和2 随n(S2O)∶n(Cu2+)的增大,二者发生络合反应的趋势减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增强
实验探究题的思维过程
考向2| 有关物质制备及纯度或含量测定实验
3.某实验小组以BaS溶液为原料制备BaCl2·2H2O,并用重量法测定产品中BaCl2·2H2O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可选用试剂:NaCl晶体、BaS溶液、浓硫酸、稀硫酸、CuSO4溶液、蒸馏水。
步骤1.BaCl2·2H2O的制备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BaCl2溶液,经一系列步骤获得BaCl2·2H2O产品。
步骤2.产品中BaCl2·2H2O的含量测定
①称取产品0.500 0 g,用100 mL水溶解,酸化,加热至近沸;
②在不断搅拌下,向①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热的0.100 mol·L-1H2SO4溶液;
③沉淀完全后,60 ℃水浴40分钟,经过滤、洗涤、烘干等步骤,称量白色固体,质量为0.466 0 g。
回答下列问题:
(1)Ⅰ是制取________气体的装置,在试剂a过量并微热时,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中b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Ⅲ中的试剂应选用________。
(3)在沉淀过程中,某同学在加入一定量热的H2SO4溶液后,认为沉淀已经完全,判断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淀过程中需加入过量的H2SO4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过滤操作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_(填名称)。
(6)产品中B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装置Ⅰ中浓硫酸和氯化钠共热制备氯化氢,装置Ⅱ中氯化氢与BaS溶液反应制备BaCl2·2H2O,装置Ⅲ中CuSO4溶液用于吸收生成的H2S,防止污染空气。(1)由分析可知,装置Ⅰ为浓硫酸和氯化钠共热制取氯化氢气体的装置,在浓硫酸过量并微热时,浓硫酸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硫酸氢钠和氯化氢,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浓)+NaClNaHSO4+HCl↑。(2)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装置Ⅱ中b仪器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装置Ⅱ中氯化氢与BaS溶液反应生成H2S,H2S有毒,对环境有污染,装置Ⅲ中盛放CuSO4溶液,用于吸收H2S。(3)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判断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取上层清液于一洁净试管中,继续滴加硫酸,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已沉淀完全。(4)为了使钡离子沉淀完全,沉淀过程中需加入过量的硫酸。(5)过滤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用不到锥形瓶。(6)由题意可知,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为=0.002 mol,依据钡元素守恒,产品中BaCl2·2H2O的物质的量为0.002 mol,质量为0.002 mol×244 g·mol-1=0.488 g,质量分数为×100%=97.6%。
答案:(1)HCl H2SO4(浓)+NaClNaHSO4+HCl↑
(2)防止倒吸 CuSO4溶液
(3)静置,取上层清液于一洁净试管中,继续滴加硫酸,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已沉淀完全
(4)使钡离子沉淀完全 (5)锥形瓶 (6)97.6%
4.过碳酸钠(Na2CO4)是化工上常用的漂白剂和氧化剂,该产品中常常含有纯碱杂质,实验室在常温、常压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过碳酸钠样品的纯度。
已知: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4.5 L·mol-1;实验过程中取m g样品。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过碳酸钠易溶于水,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两种气体,写出过碳酸钠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使用电磁搅拌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再变化后,水准管中的液面会高于量气管中的液面,此时需要将水准管慢慢向下移动,则量气管中的液面会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5)最终测得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为V mL,用m、V表示的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为________。
(6)下列实验操作,可能会造成测定误差,若使用仪器B代替仪器A,则测定的纯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反应结束后,没有调节水准管与量气管的液面就直接读取量气管中的气体体积,则测定的纯度会________。
解析:(2)过碳酸钠易溶解于水,可以与酸反应生成CO2和O2两种气体,所以过碳酸钠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O+4H+===2CO2↑+O2↑+2H2O。(3)实验过程中使用电磁搅拌,目的是使反应能够充分进行,使生成的O2完全逸出,减小实验误差。(4)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再变化后,水准管中的液面会高于量气管中的液面,此时需要将水准管慢慢向下移动,当水准管慢慢向下移动时,量气管中气体的压强会变小,气体体积会变大,所以量气管中液面会下降。(5)由反应可建立如下关系式:2Na2CO4~O2,最终测量反应生成O2的体积为V mL,设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为x,
2Na2CO4  ~   O2
2×122 g·mol-1 24.5 L·mol-1
m g·x V×10-3 L
x=×100%=%。
(6)若使用仪器B代替仪器A,稀硫酸滴入三颈烧瓶后,使烧瓶内液体体积增大,气体被排出烧瓶的体积增大,量气管内被排出的液体体积增大,则测定的纯度会偏高;反应结束后,没有调节水准管与量气管的液面就直接读取量气管中的气体体积,会使读出的气体体积偏小,则测定的纯度会偏低。
答案:(1)恒压滴液漏斗 (2)2CO+4H+===2CO2↑+O2↑+2H2O (3)使反应能够充分进行,生成的O2完全逸出,减小实验误差 (4)下降 (5)%
(6)偏高 偏低
5.H2O2作为绿色氧化剂应用广泛,氢醌法制备H2O2原理及装置如下:
已知:H2O、HX等杂质易使Ni催化剂中毒。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应为________(填序号)。
(3)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药品,所有活塞处于关闭状态。开始制备时,打开活塞________,控温45 ℃。一段时间后,仅保持活塞b打开,抽出残留气体。随后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________,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关闭电源和活塞,过滤三颈烧瓶中混合物,加水萃取,分液,减压蒸馏,得产品。
(4)装置F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过程中,控温45 ℃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氢醌法制备H2O2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取2.50 g产品,加蒸馏水定容至100 mL,摇匀。取20.00 mL于锥形瓶中,用0.050 0 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平行滴定三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分别为19.98 mL、20.90 mL、20.02 mL。假设其他杂质不干扰结果,产品中H2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解析:从H2O2的制备原理图可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H2在Ni催化作用下与乙基蒽醌反应生成乙基蒽醇,第二步为O2与乙基蒽醇反应生成H2O2和乙基蒽醌。启普发生器A为制取H2的装置,产生的H2中混有HCl和H2O,需分别除去后再进入C中发生第一步反应。随后氧气源释放的O2经D干燥后进入C中发生反应生成H2O2和乙基蒽醌,F中装有浓硫酸,与C相连,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C中,使催化剂Ni中毒。(1)A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2)H2O、HCl等杂质易使Ni催化剂中毒,可分别通过装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也可以通过碱石灰同时除去H2O和HCl,所以装置B应该选③①或②。(3)开始制备时,打开活塞a、b,A中产生的H2进入C中,在Ni催化作用下与乙基蒽醌反应生成乙基蒽醇,一段时间后,关闭a,仅保持活塞b打开,将残留H2抽出,随后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c、d,将O2通入C中与乙基蒽醇反应生成H2O2和乙基蒽醌。(4)H2O容易使Ni催化剂中毒,实验中需要保持C装置为无水环境,F的作用为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C中。(5)适当升温增大反应速率,同时防止温度过高使H2O2分解,所以反应过程中控温45 ℃。(6)第一步为H2在Ni催化作用下与乙基蒽醌反应生成乙基蒽醇,第二步为O2与乙基蒽醇反应生成H2O2和乙基蒽醌,总反应为H2+O2H2O2。(7)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O2+6H+===2Mn2++5O2↑+8H2O,可得关系式:2KMnO4~5H2O2。三组数据中20.90 mL偏差较大,舍去,故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 mL,H2O2的质量分数为×100%=17%。
答案:(1)Zn+2H+===Zn2++H2↑
(2)③①(或②) (3)a、b c、d
(4)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C中使催化剂中毒
(5)适当升温增大反应速率,同时防止温度过高使H2O2分解
(6)H2+O2H2O2 (7)17%
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
(1)常见测量气体体积的实验装置
(2)量气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量气时应保持装置处于室温状态。
②读数时要特别注意消除“压强差”,保持液面相平,还要注意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如上图(Ⅰ)(Ⅳ)所示应使左侧和右侧的液面高度保持相平。(共57张PPT)
专题九 化学实验基础
专题研究 9 真实情境下的实验探究与定量分析
1.高考实验综合题常见设问角度分析
以物质制备、性质、组成探究为载体考查:
(1)常见仪器识别、选择与连接。
(2)实验条件的控制。
(3)实验操作目的与解释。
(4)实验操作步骤、现象描述。
(5)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6)产品含量,物质组成定量分析。
(7)原理方程式的书写。
2.性质探究型实验题的解题思路
(1)巧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境(或题首所给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可行性、简捷性、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
(2)想过程,厘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厘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3)看准图,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该实验中的作用。
(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或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公式,绘制变化曲线等。
3.定量实验数据的测定方法
4.定量测定实验中要具备的3种意识
(1)要有消除干扰气体的意识。例如,用“惰性”气体将干扰气体排出,或用溶液吸收干扰气体等。
(2)要有被测量气体全部被测量的意识。例如,可以采用反应结束后继续向装置中通入“惰性”气体以使被测量的气体全部被吸收剂吸收的方法。
(3)要有“数据”的采集处理意识。实验数据的采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一般的固体试剂称取质量,而液体试剂和气体试剂测量体积。
考向1| 性质探究型实验题
1.某化学小组为研究甲醛和新制 Cu(OH)2 反应,进行如下探究,该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并进行实验:向试管中依次加入12 mL 6 mol·L-1 NaOH溶液、8 mL 0.5 mol·L-1 CuSO4溶液,振荡,再加入6 mL 40%的甲醛溶液,放入65 ℃水浴中加热,20 min 后冷却至室温;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有红色固体生成,有少量气体产生并收集该气体。
已知:Cu2O易溶于浓氨水形成[Cu(NH3)2]+(无色),它在空气中能被氧化为[Cu(NH3)4]2+(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NaOH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使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同学对实验中红色固体产物的组成作出猜想:铜或氧化亚铜或它们的混合物;为了验证固体产物,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以下每步均充分反应):
①摇动锥形瓶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锥形瓶ⅱ中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容量瓶ⅱ中的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颜色与容量瓶ⅰ相近。由此可知固体产物的组成及物质的量之比约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认生成的气体是CO,将收集的气体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仪器略去)。
①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先通气,后加热”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证明气体是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醛与Cu(OH)2反应的实验中,甲醛被氧化的产物可能为甲酸钠或碳酸钠。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溶液中甲醛的氧化产物: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的100倍,又Cu2O~2[Cu(NH3)4]2+、Cu~[Cu(NH3)4]2+,则有n(Cu2O)∶n(Cu)=1∶200。(3)①无水氯化钙可吸收CO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②CO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会爆炸,有安全隐患,因此实验中“先通气,后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③CO具有还原性,可与黑色的Cu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并生成CO2气体,因此证明气体是CO的现象为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甲醛被氧化的产物可能为
甲酸钠或碳酸钠,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而甲酸钠不可以,因此证明溶液中甲醛的氧化产物时,可取少量反应后的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的盐酸,若无气泡产生,说明甲醛被氧化成甲酸钠,若有气泡产生,说明甲醛被氧化为碳酸钠。
答案:(1)提供碱性溶液环境 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2)①有利于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 ②2Cu+8NH3·H2O+O2===2[Cu(NH3)4]2++4OH-+6H2O
③n(Cu2O)∶n(Cu)=1∶200
(3)①吸收水蒸气 ②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③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取少量反应后的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的盐酸,若无气泡产生,说明甲醛被氧化成甲酸钠,若有气泡产生,说明甲醛被氧化为碳酸钠
实验操作 序号 V1/
mL V2/
mL 逐滴加入Na2S2O3溶液时的实验现象
a 1.5 0.5 溶液逐渐变为绿色,静置无变化
b 1.0 1.0 溶液先变为绿色,后逐渐变成浅绿色,静置无变化
c 0 x 溶液先变为绿色,后逐渐变浅至无色,静置无变化
(1)假设2的推测是因为Cu2+具有__________性。实验c中x=________。
(2)根据实验a的现象可推测溶液中生成的含Cu粒子为________(填化学符号)。
(3)某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探究一可证明假设2成立,判断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探究CuCl2与Na2S2O3溶液的反应。
(4)经检验白色沉淀为CuCl,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继续加Na2S2O3溶液后CuCl沉淀溶解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证明上述无色溶液中存在Cu+: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题的思维过程
考向2| 有关物质制备及纯度或含量测定实验
3.某实验小组以BaS溶液为原料制备BaCl2·2H2O,并用重量法测定产品中BaCl2·2H2O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可选用试剂:NaCl晶体、BaS溶液、浓硫酸、稀硫酸、CuSO4溶液、蒸馏水。
步骤1.BaCl2·2H2O的制备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
BaCl2溶液,经一系列步骤获得
BaCl2·2H2O产品。
步骤2.产品中BaCl2·2H2O的含量测定
①称取产品0.500 0 g,用100 mL水溶解,酸化,加热至近沸;
②在不断搅拌下,向①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热的0.100 mol·
L-1H2SO4溶液;
③沉淀完全后,60 ℃水浴40分钟,经过滤、洗涤、烘干等步骤,称量白色固体,质量为0.466 0 g。
回答下列问题:
(1)Ⅰ是制取________气体的装置,在试剂a过量并微热时,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中b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Ⅲ中的试剂应选用________。
(3)在沉淀过程中,某同学在加入一定量热的H2SO4溶液后,认为沉淀已经完全,判断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淀过程中需加入过量的H2SO4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过滤操作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_(填名称)。
(6)产品中B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过碳酸钠(Na2CO4)是化工上常用的漂白剂和氧化剂,该产品中常常含有纯碱杂质,实验室在常温、常压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过碳酸钠样品的纯度。
已知: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4.5 L·mol-1;实验过程中取m g样品。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过碳酸钠易溶于水,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两种气体,写出过碳酸钠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使用电磁搅拌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再变化后,水准管中的液面会高于量气管中的液面,此时需要将水准管慢慢向下移动,则量气管中的液面会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5)最终测得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为V mL,用m、V表示的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为________。
(6)下列实验操作,可能会造成测定误差,若使用仪器B代替仪器A,则测定的纯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反应结束后,没有调节水准管与量气管的液面就直接读取量气管中的气体体积,则测定的纯度会________。
(6)若使用仪器B代替仪器A,稀硫酸滴入三颈烧瓶后,使烧瓶内液体体积增大,气体被排出烧瓶的体积增大,量气管内被排出的液体体积增大,则测定的纯度会偏高;反应结束后,没有调节水准管与量气管的液面就直接读取量气管中的气体体积,会使读出的气体体积偏小,则测定的纯度会偏低。
5.H2O2作为绿色氧化剂应用广泛,氢醌法制备H2O2原理及装置如下:
已知:H2O、HX等杂质易使Ni催化剂中毒。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应为________(填序号)。
(3)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药品,所有活塞处于关闭状态。开始制备时,打开活塞________,控温45 ℃。一段时间后,仅保持活塞b打开,抽出残留气体。随后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________,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关闭电源和活塞,过滤三颈烧瓶中混合物,加水萃取,分液,减压蒸馏,得产品。
(4)装置F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过程中,控温45 ℃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氢醌法制备H2O2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取2.50 g产品,加蒸馏水定容至100 mL,摇匀。取20.00 mL于锥形瓶中,用0.050 0 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平行滴定三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分别为19.98 mL、20.90 mL、20.02 mL。假设其他杂质不干扰结果,产品中H2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解析:从H2O2的制备原理图可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H2在Ni催化作用下与乙基蒽醌反应生成乙基蒽醇,第二步为O2与乙基蒽醇反应生成H2O2和乙基蒽醌。启普发生器A为制取H2的装置,产生的H2中混有HCl和H2O,需分别除去后再进入C中发生第一步反应。随后氧气源释放的O2经D干燥后进入C中发生反应生成H2O2和乙基蒽醌,F中装有浓硫酸,与C相连,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C中,使催化剂Ni中毒。(1)A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2)H2O、HCl等杂质易使
Ni催化剂中毒,可分别通过装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也可以通过碱石灰同时除去H2O和HCl,所以装置B应该选③①或②。(3)开始制备时,打开活塞a、b,A中产生的H2进入C中,在Ni催化作用下与乙基蒽醌反应生成乙基蒽醇,一段时间后,关闭a,仅保持活塞b打开,将残留H2抽出,随后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c、d,将O2通入C中与乙基蒽醇反应生成H2O2和乙基蒽醌。(4)H2O容易使Ni催化剂中毒,实验中需要保持C装置为无水环境,F的作用
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
(1)常见测量气体体积的实验装置
(2)量气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量气时应保持装置处于室温状态。
②读数时要特别注意消除“压强差”,保持液面相平,还要注意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如上图(Ⅰ)(Ⅳ)所示应使左侧和右侧的液面高度保持相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