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四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4.4保护土壤
知识点一 土壤的价值
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通常来说,
黑土肥力高、盛产粮食作物,比如玉米、大豆和小麦等;
紫色土壤肥力相对较高,除了旱地食作物外,还多种植棉花、油菜和柑橘等:
红壤一般酸性较高,肥力相对较低,通常适合种植水稻、茶树、甘蔗和柑橘等:
黄壤通常要比红壤湿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除了常见的农作物外,黄壤也能种植茶树和蔬菜。
知识点二 土壤的污染和流失
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 污染 和过度开发。
2、土壤污染的种类
(1)物理污染:核反应带来的辐射性污染。
(2)化学污染:工农业生产和生活 废水 , 固体废物 的任意排放, 农药、化肥 的大量使用等。
(3)生物污染:某些病菌、 寄生虫 和病毒对土壤产生的污染。
3、耕地被蚕食 、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和 盐渍化等,都会造成土壤资源的流失。
(1) 水土流失 是全球环境中存在的大问题。 黄土高原 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被冲刷走了大量的氮、磷、钾元素,相当于流失了数量可观的化肥。
(2)我国沙漠化现象严重,所以频频出现 沙尘暴 天气。
知识点三 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土壤保护就是进行土壤管理,防止土壤破坏。土壤保护的方法包括因地形耕作,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等。
2、土壤本身流动形成差,自净能力较弱。
3、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
4、土壤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它的依赖是必然的,我们必须保护好土壤。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例。
题型一 土壤的污染和流失
例1.下列物质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化学肥料和农药 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
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
【答案】B
【解析】【分析】病菌、污染物、有毒物品不经处理均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答】 A、化学肥料和农药不合理施用,其残留物不仅污染土壤,也会污染水体,A错误。
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在土壤中经发酵会形成农家肥料,不会污染土壤,B正确。
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污染了水体,经渗透或浇灌会污染土壤,C错误。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含有有害的病菌,接触土壤会使土壤受到污染,D错误。
故选:B
例2.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
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
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
【答案】B
【解析】【分析】各种化肥农药的滥用会造成土壤污染 。
【解答】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保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B、滥用化肥,导致土壤成分发生改变,污染土壤。
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是农业节约用水的方法,发挥水的最大效能,合理。
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 ,充分利用土壤,合理的措施。
故选B。
例3.一次性塑料购物袋的大量使用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主要原因是( )。
A.塑料购物袋有毒
B.塑料购物袋难以分解而破坏土壤结构
C.塑料购物袋分解后会产生有毒物质
D.塑料购物袋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化学污染
【答案】B
【解析】【分析】一次性塑料袋是一种难以降解的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
【解答】A.一次购物袋是无毒的,故A错误;
B.一次性塑料购物袋难以分解而破坏土壤结构,从而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故B正确;
C.一次性塑料购物袋是难以分解的,故C错误;
D.塑料购物袋不会对土壤造成化学污染,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例4.下列会引起生物性土壤污染的是( )
A.露天堆放矿渣
B.施用化肥
C.酸雨
D.用医院含有病原体的污水灌溉农田
【答案】D
【解析】【分析】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功能降低的现象。引起土壤污染的来源有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物质排放,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城乡生活废水、农家肥等,废弃物焚烧等。
【解答】土壤生物污染,是指病原体和带病等有害生物种群从外界侵入土壤,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用医院含有病原体的污水灌溉农田会导致病原体污染土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题型二 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例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将废弃农用塑料埋入土壤 B.实行稻草还田
C.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过量施用化肥
【答案】B
【解析】【分析】保护土壤的三种方法:1.合理使用化肥,增施有机肥。2.对粪便、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再随便填埋到土壤里。3.养殖蚯蚓一类的动物,来进行对土壤的保护。
【解答】A. 将废弃农用塑料埋入土壤,不利于土壤保护,A错误;
B. 实行稻草还田 ,有利于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成分,利于保护土壤,B正确;
C. 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不利于土壤保护,C错误;
D. 过量施用化肥 ,不利于土壤保护,D错误;
故答案为:B
例2.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
A.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 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
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D.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
【答案】D
【解析】【分析】 1.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2.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
3.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
4.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的吸收(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5.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解答】A、 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 ,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加强这些企业的污染处理,A错误;
B、 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 ,肥料对农业的生长作用很大,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错误;
C、 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地膜使用对农业有着巨大的作用,要注意废弃地膜的处理,但不能禁止,C错误;
D、 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 ,有利于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措施合理,D正确。
故选D
一、单选题
1.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下列不会导致土壤板结的是( )
A.施有机肥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
【答案】A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化肥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
【解答】A:施有机肥,不会导致土壤板结。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板结。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会导致土壤板结。
故选A。
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实用方便
D.厨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装后,再填埋
【答案】B
【解析】【分析】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也就可没有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等基本原料。“民以食为天,农以土为本”道出了土壤对国民经济的重大作用。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土壤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解答】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给土壤带来污染;故A错误;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能够减少土壤中的垃圾量,能大幅度降低垃圾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故B正确;
C、工业废水含有大量有毒的物质,会破坏土壤;故C错误;
D、厨余垃圾可以被分解作为有机肥使用,而使用塑料袋包装后则很难被分解,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下列能有效保护土壤的措施是( )
A.城市的发展尽量少占用农田
B.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C.严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保护土壤的措施相关知识。
【解答】城市的发展尽量少占用农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严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都是保护土壤的措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萎缩、森林锐减的共同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退田还湖
C.修建水库 D.改善能源结构
【答案】A
【解析】【分析】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解答】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萎缩、森林锐减的共同措施 ;
故答案为:A.
5.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实行秸秆还田 B.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C.灌溉农田采用大水漫灌 D.将垃圾进行填埋处理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水土的保护和防止污染的措施分析判断。
【解答】A:实行秸秆还田,有利于保护土壤,A正确;
B: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会造成土壤的污染,B错误;
C:灌溉农田采用大水漫灌,会造成土壤破坏,C错误;
D:将垃圾进行填埋处理,会造成土壤的污染,D错误;
故选A。
6.下列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土壤污染严重是由自然界的原因造成的
②污染物一旦进人土壤后很难除去
③土壤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植物,而且危及人类健康
④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严重,而城郊、工矿区周围土壤污染相对较轻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分析】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解答】土壤污染主要是人类行为导致,故①错;
土壤位于地表以下,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很难清除,故②对;
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类的健康,故③错。
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严重,尤其是城郊、工矿区,排放的污染物较多,周围土壤污染较重,故④对。故选B。
7.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 )
①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②滥伐森林,植被减少③过度放牧,土地沙漠化严重④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⑤占用农田挖塘养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B
【解析】【分析】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耕地面积日益减少,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解答】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②滥伐森林,植被减少③过度放牧,土地沙漠化严重④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
故答案为:B
8.土壤资源是有限的,要保护好土壤,下图中的情况会造成土壤资源流失的是( )
A.泡沫塑料废弃
B.工业、生活污水灌溉
C.煤灰等工业固体污染
D.黄土高原因水流冲刷沙漠化
【答案】D
【解析】【分析】(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2)水土流失是全球环境中存在的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国土面积约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 6.8%,而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世界水土流失面积的14.2%。据 2005年全国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平均土壤流失量约 45亿吨。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被冲刷走的氮、磷、钾元素相当于流失数量相当可观的化肥。
【解答】泡沫塑料废弃,工业、生活污水灌溉,煤灰等工业固体污染都会导致土壤污染,而黄土高原因水流冲刷沙漠化会导致水土流失,所以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9.在草原地区滥挖发菜、冬虫夏草和甘草等药用植物或珍稀食用植物的行为会对土壤造成危害是( )
A.化学污染 B.生物污染 C.盐渍化 D.水土流失
【答案】D
【解析】【分析】如果森林被砍伐,天然覆盖遭到破坏,或垦殖后耕作技术不合理,就会使地面保水能力降低,引起雨水的大量流失。
【解答】草原地区滥挖发菜、冬虫夏草和甘草等药用植物或珍稀食用植物,会使草原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使土壤的保水能力大幅度减小。由于雨水对土壤的冲击、浸润与冲刷作用,必然造成水土流失,故D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D。
10.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盐碱物质及盐分进入植物体内
B.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
C.土壤水分过多造成植物萎蔫
D.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根细胞失水
【答案】D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如果一次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超过根毛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细胞就会因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等现象。
【解答】盐碱地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根细胞失水,失水过多还会发生“烧苗”等现象。所以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
故答案为D.
11.我国西部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壤沙化
C.土壤荒漠化 D.以上三方面都是
【答案】D
【解析】【解答】选D。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是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
【分析】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治理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荒漠化。
12.倡导使用无磷洗衣粉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对植物的影响
B.减少对土壤的影响
C.减少对水体的污染,防止水体出现“水华”
D.节约洗衣成本,倡导节俭
【答案】C
【解析】【分析】 洗衣粉中含有的磷类化合物,它们可与水中的钙、镁离子结合,降低水的硬度,从而提高洗澡去污效果。但是洗涤后却产生了大量的含磷废水。由于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磷增多后会使水中的植物藻类大量繁殖。藻类会消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导致水质恶化。
【解答】磷是植物的营养元素,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含磷洗涤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防止水质污染,保护水资源。 含磷洗衣粉能使水中藻类物质大量繁殖,造成水域污染。
故答案为:C
13.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意丢弃的塑料袋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
B.大量使用化肥可使土壤肥力增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C.土壤污染直接影响植物,但不会危及人类健康
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一直留在土壤,不会转移到其它生物中
【答案】A
【解析】【分析】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 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解答】A、塑料袋是一种难以降解的垃圾,丢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的结构,从而导致土壤污染;故A正确;
B、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易造成土壤板结,引起土壤的污染;故B错误;
C、植物需要从土壤中获取无机盐和水等,从而会把有毒物质积累在植物体内,给人类的饮食健康带来巨大危害;故C错误;
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随着根的吸水过程中,从土壤中转移到植物体内,最终转移到人体内;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4.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对土壤的 和 。对土壤污染最常见的是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的任意排放, 的大量使用,它们都会造成土壤的 污染。
【答案】污染;过度开发;农药、化肥;化学
【解析】【分析】根据威胁土壤资源的原因进行解答。
【解答】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对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对土壤污染最常见的是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它们都会造成土壤的化学污染。
故答案为:污染;过度开发;农药、化肥;化学。
01 思维导图
02 基础知识
03 经典例题
04 强化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四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4.4保护土壤
知识点一 土壤的价值
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通常来说,
黑土肥力 、盛产 ,比如玉米、大豆和小麦等;
紫色土壤肥力相对 ,除了旱地食作物外,还多种植棉花、油菜和柑橘等:
红壤一般酸性较高,肥力相对 ,通常适合种植水稻、茶树、甘蔗和柑橘等:
黄壤通常要比红壤 ,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除了常见的农作物外,黄壤也能种植茶树和蔬菜。
知识点二 土壤的污染和流失
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 和 。
2、土壤污染的种类
(1)物理污染:核反应带来的辐射性污染。
(2)化学污染:工农业生产和生活 , 固体废物 的任意排放, 、 的大量使用等。
(3)生物污染:某些病菌、 和病毒对土壤产生的污染。
3、耕地被蚕食 、 、 和 等,都会造成土壤资源的流失。
(1) 水土流失 是全球环境中存在的大问题。 黄土高原 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被冲刷走了大量的氮、磷、钾元素,相当于流失了数量可观的化肥。
(2)我国沙漠化现象严重,所以频频出现 天气。
知识点三 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土壤保护就是进行 ,防止土壤破坏。土壤保护的方法包括 , 和 等。
2、土壤本身流动形成差,自净能力较弱。
3、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
4、土壤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它的依赖是必然的,我们必须保护好土壤。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例。
题型一 土壤的污染和流失
例1.下列物质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化学肥料和农药 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
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
例2.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
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
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
例3.一次性塑料购物袋的大量使用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主要原因是( )。
A.塑料购物袋有毒
B.塑料购物袋难以分解而破坏土壤结构
C.塑料购物袋分解后会产生有毒物质
D.塑料购物袋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化学污染
例4.下列会引起生物性土壤污染的是( )
A.露天堆放矿渣
B.施用化肥
C.酸雨
D.用医院含有病原体的污水灌溉农田
题型二 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例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将废弃农用塑料埋入土壤 B.实行稻草还田
C.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过量施用化肥
例2.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
A.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 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
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D.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
一、单选题
1.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下列不会导致土壤板结的是( )
A.施有机肥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
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实用方便
D.厨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装后,再填埋
3.下列能有效保护土壤的措施是( )
A.城市的发展尽量少占用农田
B.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C.严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以上说法都对
4.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萎缩、森林锐减的共同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退田还湖
C.修建水库 D.改善能源结构
5.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实行秸秆还田 B.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C.灌溉农田采用大水漫灌 D.将垃圾进行填埋处理
6.下列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土壤污染严重是由自然界的原因造成的
②污染物一旦进人土壤后很难除去
③土壤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植物,而且危及人类健康
④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严重,而城郊、工矿区周围土壤污染相对较轻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7.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 )
①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②滥伐森林,植被减少③过度放牧,土地沙漠化严重④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⑤占用农田挖塘养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8.土壤资源是有限的,要保护好土壤,下图中的情况会造成土壤资源流失的是( )
A.泡沫塑料废弃
B.工业、生活污水灌溉
C.煤灰等工业固体污染
D.黄土高原因水流冲刷沙漠化
9.在草原地区滥挖发菜、冬虫夏草和甘草等药用植物或珍稀食用植物的行为会对土壤造成危害是( )
A.化学污染 B.生物污染 C.盐渍化 D.水土流失
10.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盐碱物质及盐分进入植物体内
B.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
C.土壤水分过多造成植物萎蔫
D.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根细胞失水
11.我国西部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壤沙化
C.土壤荒漠化 D.以上三方面都是
12.倡导使用无磷洗衣粉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对植物的影响
B.减少对土壤的影响
C.减少对水体的污染,防止水体出现“水华”
D.节约洗衣成本,倡导节俭
13.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意丢弃的塑料袋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
B.大量使用化肥可使土壤肥力增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C.土壤污染直接影响植物,但不会危及人类健康
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一直留在土壤,不会转移到其它生物中
二、填空题
14.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对土壤的 和 。对土壤污染最常见的是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的任意排放, 的大量使用,它们都会造成土壤的 污染。
01 思维导图
02 基础知识
03 经典例题
04 强化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