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试结合以下古代史目录,提取关键信息。
历史特点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
历史特点:①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材料:(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相互交叉的……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区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关于我国
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现实情况:②我国各民族逐渐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况。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含义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前提
范围
核心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交通执行权及其他自治权。 自治≠独立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过程
1949年
1954年
1984年
《共同纲领》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概况
①内蒙古自治区
1947.5.1
②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1955.10.1
③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3.5
④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10.25
⑤西藏自治区
1965.9.9
目前,全国已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
①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云南佤族·原始社会
四川彝族·奴隶社会
西藏·农奴制
云南景颇族·原始社会
二、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西藏达孜县的农奴焚毁地契、债约
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
——P15相关史事
意义: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方面 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战略
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方面 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战略
二、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 (亿元)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952 46.5 11.4
1978 155.6 212.1
2014 11352.3 64369
意义: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二、共同繁荣发展
孔繁森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
1979年,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到西藏工作。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
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方面 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战略
二、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二、共同繁荣发展
表现:①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
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③搜集、整理和出版少数民族古籍文献
意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面 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战略
二、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运动和青藏铁路
二、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①时间:
②地区:
③内容:
20世纪末
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
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
意义:①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②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修建青藏铁路
意义: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意义: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二、共同繁荣发展
问题思考(P63):联系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张骞出使西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积极学习和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
②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③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坚决反对民族分裂。
民
族大
团
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同繁荣发展
奠基
巩固
当堂小结
随堂小练
( )1.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土列尔村建于四川横断山脉上,也称悬崖村,是大范围连片特困地区。2017年政府建成2556级钢梯以方便村民出行,并逐步实现水电和网络供给,至2020年悬崖村整体脱贫。悬崖村整体脱贫
A.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体现 B.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体现对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 D.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 )2.20 世纪末,中央决定在西部实施大开发政策。这一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此后,党和政府又加大了对西部精准扶贫的倾斜力度。党和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 B.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A
C
随堂小练
( )3.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右图所示信息,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
B
A.历史原因 B.现实基础
C.核心内容 D.深远影响
随堂小练
A
( )4.如下表。这表明,20世纪60年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
A. 工业取得较大成就 B.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 彻底摆脱贫困落后 D. 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