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家国情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呜咽(yè) 嗥鸣(áo) 一泻万丈(xiè)
B.污秽(huì) 屏障(píng) 气冲斗牛(dòu)
C.咀嚼(jué) 田垄(lǒng) 锲而不舍(qiè)
D.镐头(gāo) 谰语(lán) 酣然入梦(hān)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艰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B.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C.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绕。
D.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多次被改偏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在坚守中成就梦想,让梦想在春天里含苞待放。一分耕耘,一分坚持,一分收获。每一滴汗水,终将汇聚成一往无前的浪涛,载着梦想扬帆远航。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没有一挥而就。
A.含苞待放 B.一往无前
C.一帆风顺 D.一挥而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观测结果表明,在距地面1 500~2 000米的高空处,水汽含量跟地面相比降低了一倍。
B.总有平凡的人带给我们不平凡的感动,两个党员10年资助72名学生的事迹带给无尽的感动。
C.中国结最大的特点是工艺精巧,每个结都是由一根线绳用超过七种以上的工艺编织而成的。
D.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稻穗们你挤我挨,站满一田又一田,稻浪翻滚,是一地一地的金子在滚。
②老农站在稻田边,脸上是小有成就的自得之色。
③稻穗映得他满头满身都是金色,他成了一个闪闪发光的人。
④驱车去乡下吧,那里的每一支稻穗都是金色的。
⑤他望向稻田的眼神,很像望向一群儿女。
A.①④③②⑤ B.④①③②⑤
C.②⑤③①④ D.④①②③⑤
6.某市中学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以“我爱祖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7分)
(1)【活动一:设计方案】请你围绕活动的主题,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2分)
活动方案一:爱国人物故事会
活动方案二:①
活动方案三:②
(2)【活动二:吟诵小诗】下面是一首小诗,请根据诗文内容填写恰当的诗句。(2分)
家国情怀
情深似海
在拼搏中燃烧
A
没有家
我是无翅的小鸟
没有国
B
A: B:
(3)【活动三:撰写结语】活动结束,请作为主持人的你撰写一段结束语。(3分)
二、阅读(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8分)
原野上的芬芳
卢 静
①我观赏过精美的木雕,那都是在修复一新、游客如云的殿堂或园林中,有重檐斗拱的掩映,有红墙碧瓦的衬托。我向着它们,发出赞美的声音。
②然而,有一天我路经邻近村镇一家破败的庙宇,望见寒风中一些残存的木雕时,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木雕被凿进去七八厘米深,其中几只麒麟神态各异,颇有几分生动的韵致,只是经过岁月的层层剥蚀,漆彩已经褪尽,露出木料的本色来。我独自对着它,心里涌出些沉重、悲凉的滋味。
③木雕不知刻于何年何月,亦不知是哪位匠人的心血。我猜想在它面前,有留着长辫子的人提着鸟笼走过来,有各种各样的人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态走过去;太平盛世的阳光照耀过它,战乱岁月的烽烟熏染过它;而后,旧日的一切渐渐流逝了。我对着它暗叹人生的无常,但很快便释然了:匠人死了,麒麟还活着,生命短暂的人用心血赋予了作品长久的生命力。我在木雕前站了很久,觉着它耐人看、耐人咀嚼。我看见它在岁月的罅隙中隐隐露出笑脸,像艺林中的一棵小草,像春天里的一朵小花,悄然绽放出艺术的魅力。
④也许,有一天木雕会化为泥土,但艺术是不死的,它的根深植于人类的心灵,鲜活地埋藏在生活的沃土中。
⑤我想起了皖北的民居。且不说露水欲滴的清晨,房脊两端的凤凰瓦似乎在向绯红流涌的朝霞高歌吉祥,也不说杨柳碧绿、河草摇青的三春,墙上的牡丹雕刻仿佛与原野上的百花相映生辉,单是屋顶上小小的烟囱盖,也美观地点缀成莲花形状。每次从村庄前走过,我都深深地感受到主人对生活和美的向往。这样的住宅,使天、地、人和谐而生动地融为一体。今日都市中的住宅楼,可谓不分东西南北,清一色的“火柴盒”式。其实,平原本有平原的胸怀,水乡自有水乡的风韵,“火柴盒”与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特色相较而言,未免逊色。我偶然从报纸上读到,皖北某居民小区在现代化装饰的同时,外观上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格。我想,皖北这方孕育深厚文明的沃土,怎能不熔铸时代精神,焕发独有的神采呢!
⑥让人如数家珍的还有面食上的花色、童鞋上的虎头、栩栩如生的剪纸、活泼婉转的梆子戏……
⑦我见过一位乡村大娘,她总喜欢用双手捧起黄褐色的土壤,仿佛能摩挲出磁性的声音。她含辛茹苦地将3个孩子送进大学后,虽然鬓发早落霜雪,眼神也如灶墙上烟熏过的灶王像般昏花了,但辛勤之余,她总爱倚窗盘腿坐在炕上剪纸,不仅剪黄土地上流传已久的传说,也时常妙剪生花,融汇新意,剪出活灵活现的现代乡村风情。当她脖颈略歪、抿着嘴剪纸时,窗台上空酒瓶里插着的那枝野花,其花瓣便悄悄地在温煦的阳光中晕出柔和而迷人的色彩。颍河水长流不息,一代一代人繁衍生存,把他们的慧心巧思一点一滴地渗入平凡的日子,将艰辛的生活装饰得缤纷如梦。
⑧我仿佛看见广袤原野上盛开的小花,正与秋风相嬉,翩翩起舞……只要美的根芽还在萌动,原野上的花朵就会永远芬芳。
(选自《穿越河流的鱼》,有删改)
7.文章第②段至第⑦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请划分层次并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6分)
8.从第②段中摘抄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并对其进行批注。(3分)
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10.揣摩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1.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请从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
木 兰 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木兰当户织( )
(2)唯闻女叹息( )
(3)问女何所忆( )
(4)昨夜见军帖( )
(5)旦辞爷娘去( )
(6)对镜帖花黄( )
13.翻译下列句子。(3分)
(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14.请赏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分)
15.文中用了两个“旦辞……暮宿(至)……不闻……但闻……”的重复句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分)
16.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 这样结束全文好不好 请分析。(4分)
17.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国动画片中的主要角色。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 (4分)
三、写作(40分)
1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经常有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其实谈不上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八个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成功的秘诀。你觉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请以“成功的秘诀”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文中不要透露个人信息;(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A“嗥”应读háo;B“斗”应读dǒu;D“镐”应读gǎo)
2.B(A“艰强”应为“坚强”;C“丰绕”应为“丰饶”;D“改偏”应为“改编”)
3.D(“一挥而就”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多指才思敏捷。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用“一蹴而就”)
4.D(A搭配不当,应将“一倍”改为“一半”;B缺宾语,应在“无尽的感动”前加“我们”;C语意相同的词连用导致成分赘余,应删去“超过”或“以上”)
5.D
6.(1)示例:①爱国诗词朗诵会 ②爱国名言展示会 (2)示例A:在梦想中澎湃 B:我是无根的后代 (3)示例: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了解了有关爱国的一些故事、诗词、名言等,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同学们,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爱国的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习,用你我共同的行动去证明——我爱祖国。
7.第一层次(第②~④段):写“我”观赏木雕及产生的感悟。第二层次(第⑤~⑥段):写皖北民居及民俗的艺术特点。第三层次(第⑦段):写一位乡村大娘的辛勤生活及高超的剪纸艺术。
8.示例:我独自对着它,心里涌出些沉重、悲凉的滋味。批注:“沉重、悲凉”准确地传达出作者对岁月侵蚀下文化遗迹破败现状的悲伤与惋惜之情。采用这种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能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文化遗产保护这一问题的思考。
9.示例: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木雕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情态,并把它比作艺林中的一棵小草、春天里的一朵小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雕在岁月的侵蚀下依然绽放出艺术的魅力。
10.示例:这三个词语突出强调了“单是”后面的内容——“屋顶上小小的烟囱盖,也美观地点缀成莲花形状”,表达了作者对皖北民居寄寓的传统风格和深厚文明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11.结构方面:照应题目,总结全文。内容方面:升华主题,揭示了“只要我们发掘美、爱护美、追求美,美就会装扮我们的生活”这一道理。(意思对即可)
12.(1)对着 (2)只 (3)思念 (4)文告 (5)早晨 (6)同“贴”
13.(1)只能听到燕山脚下胡人的战马发出啾啾的鸣叫声。(2)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3)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14.示例:运用排比与互文,写出木兰出征前紧张地购买战马和骑马用具。
15.示例:以反复的手法夸张地表现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和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受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16.示例:使用隐喻作结。好。这样结束全文,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忙”,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了回答,还表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展现了其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既妙趣横生又令人回味无穷。
17.示例:①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子。②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18.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