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修身正己 基础巩固卷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修身正己 基础巩固卷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1 10:0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修身正己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8分)
(1)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lún kuò(  )而已。
(2)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xiū qì(  )一下。
(3)黄文秀xīn jí rú fén(    ),拨通了村支书周昌战的电话,商讨防洪对策。
(4)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mí tú zhī fǎn(    ),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然而难矣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经过商酌,大家一致认为在教室里设立一个读书角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
B.公园里,游人三三两两地走在林荫道上、人工湖畔,悠闲地聊着天。
C.旧社会,统治者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劳动人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D.大庭广众下孩子被家长批评,心里会不好受,自尊心也会受影响。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人们在短视频平台表达并交流着自己对美的发现、对艺术的理解,尽情地发泄内心深处的情感。(将“发泄”改为“释放”)
B.车辆有序通行,社区文化丰富多彩,礼让的画面随处可见,使文明之风融入城市血脉。(删去“使”)
C.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在于自己的努力。(删去“学生”)
D.数字化时代,怎么才能避免不被甩出跑道 一个重要途径是活到老、学到老。(删去“不”字)
4.综合性学习。(9分)
材料一 每年的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活跃思维,陶冶性情。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本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3分)
(2)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情况,学校准备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3)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做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 (3分)
二、阅读(25分)
回 忆 鲁 迅
郁达夫
和鲁迅第一次见面,不知是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我对于时日地点,以及人的姓名之类的记忆力,异常薄弱。非要遇见五六次以上,我才能将一个人的姓名和面貌联系起来,记在心里——但地方却记得是在北平西城的砖塔胡同一间坐南朝北的小四合房子里。
去看鲁迅,也不知是为了什么事情。他住的那一间房子,我却记得很清楚,是在那两座砖塔的东北面,正当胡同正中的地方。一个三四丈宽的小院子,院子里长着三四棵枣树。大门朝北,而住屋——三间上房——却朝正南,是杭州人所说的倒骑龙式的房子。
他的脸色很青,胡子是那时候已经有了;衣服穿得很单薄,而身材又矮小,所以看起来像是和他的年龄不大相称的样子。
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的口音柔和,笑声非常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很是可爱。
房间里的陈设,简单得很,散置在桌上。书橱上的书,也并不多,但十分整洁。桌上没有墨水和钢笔,只有一方砚瓦,上面盖着一个红木的盖子。笔筒是没有的,水池却像一个小古董,大约是从头发胡同的小市上买来的。
鲁迅到上海的时日,照理应该在1918年的春夏之交。因为他离开厦门大学之后,是曾上广州中山大学住过一年的。他重回上海,是在和顾颉刚起了冲突,脱离中山大学之后,并且因恐受当局的压迫拘捕,其后亦曾在广州闲住了半年以上的时间。
他对于辞去中山大学教职之后,在广州闲住期间的事情,也解释得非常有趣。他说:“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因为对方的假君子,背后是有政治力量的,你若一经示弱,对方就会用无论哪一种卑鄙的手段,来加以压迫。因而有一次,大学里来请我讲演,伪君子正在庆幸机会到了,可以罗织成罪我的证据。但我却不忙不迫讲了些魏晋人的风度之类,而对于时局和政治,一个字也不曾提起。”
广州闲住了半年之后,对方的注意力有点松懈了,就是对方的雄鸡,坚忍力有点不能支持了,他就迅速地整理行囊,乘其不备,离开了广州。
在“三·一八”惨案之前,章士钊任教育部长,使刘百昭以暴力解散女师大。鲁迅是向来喜欢打抱不平的,看了章士钊的横行不法,又兼自己还是这学校的讲师,所以当教育部下令解散女师大的时候,他就和许季弗、沈兼士、马幼渔等一道起来反对。当时的鲁迅,还是教育部的佥事,故而部长章士钊也就下令将他撤职。为此,他一面向平政院控告章士钊,提起行政诉讼,一面就在《语丝》上攻击《现代评论》的为虎作伥,尤以对陈源教授最烈。
在这自由大同盟活动的期间,对于平常的集会,总不出席的鲁迅,却于每次开会时一定先期而到。一向不善处置事务的鲁迅,将分派给他的事务,也总办得井井有条。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鲁迅不仅是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空头文学家,对于实务,他原是也具有实际干才的。说到了实务,我又不得不想起我们合编的那一本杂志《奔流》——名义上,虽是我和他合编的刊物,但关于校对、集稿、算发稿费等琐碎的事务,完全是鲁迅一个人效的劳。
他做事务的精神,也可以从他整理书斋和校阅原稿等小事件上看出来。一般和我们同时做文字工作的人,在我所认识的中间,大抵十个有九个都是把书斋弄得杂乱无章的。而鲁迅的书斋,无论什么时候,都整理得井井有条。他校对的稿子,以及他自己的文章,涂改当然是难免的,但总缮写得非常清楚。
记得有一次,海婴已经会说话了,我到他书斋去的前一刻,海婴正在那里捣乱,翻看书里的插画。鲁迅一见着我,就大笑着说:“海婴这小捣乱,他问我几时死,他的意思是我死了之后,这些书本都应该归他的。”
鲁迅的开怀大笑,我记得要以这一次为最兴高采烈。听这话的我,虽也在大笑,但暗地里一想到“死”这一定命,心里总不免有点难过。
这事情,大约发生在他去世之前的两三年;他死之后,在万国殡仪馆成殓出殡的上午,我一面看到了他的遗容,一面又看见海婴穿了小小的丧服,仍是若无其事地在人前快快乐乐地跑,我的心真有点儿绞得难耐。
可是从此一别,我就再也没有和他长谈的幸运了。
(有删改)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6.鲁迅“做事务的精神”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请简要概括。(10分)
7.“鲁迅的开怀大笑,我记得要以这一次为最兴高采烈”,从鲁迅的“开怀大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5分)
8.文章结尾写道:“可是从此一别,我就再也没有和他长谈的幸运了。”请结合文章内容,体会其中饱含着作者哪些情感。(5分)
三、写作(50分)
9.船行江上,时遇顺风,时遇逆风;月悬天边,时圆,时缺;天有阴晴,草有荣枯……人生路上既有顺境,也有困境和挫折。
请以“人生酸甜苦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2)不得泄露考生个人及学校的相关信息;(3)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1)轮廓 (2)修葺 (3)心急如焚 (4)迷途知返
2.A(“商酌”的意思是商量斟酌,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商议”)
3.C(C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4.(1)阅读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都很重要。(2)示例一: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示例二:培养读书习惯,创造美好生活。(3)示例:童将军(童老),您好!久闻您喜好读书,晚辈非常敬慕。我校即将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想请您去做报告,为全校师生指点迷津。我们恭候您的光临!
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和对方比作雄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鲁迅先生与他反对的人斗争的激烈,表现了鲁迅先生同恶势力反抗的决心和斗志。
6.①对于平常的集会,总不出席的鲁迅,却于每次开会时一定先期而到;②一向不善处置事务的鲁迅,将分派给他的事务,也总办得井井有条;③杂志《奔流》校对、集稿、算发稿费等琐碎的事务,完全是鲁迅一个人效的劳;④鲁迅的书斋,无论什么时候,都整理得井井有条;⑤他校对的稿子,以及他自己的文章,涂改当然是难免的,但总缮写得非常清楚。
7.我读出了鲁迅对孩子的疼爱,也读出了鲁迅乐观开朗、不畏惧死亡的精神。
8.表达了作者与鲁迅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对鲁迅的欣赏,对鲁迅的去世感到痛心和遗憾,表现了作者每次与鲁迅长谈之后有所感悟的内心,而此后不能相见让作者既惋惜又悲痛。
9.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