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哲理之思 能力提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深受观众喜爱。文艺工作者和传媒工作者通过 的创造,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成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优秀实践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书斋,不断走进大众生活,在潜移默化中xūn táo着人们。国风音乐、博物馆、古典诗词等一再成为文化生活的热点,人们积极从中寻求当代生活的美化、雅化之路。只有从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角度回顾历史、烛照传统,赋予其崭新的意义,才能真正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zhāng xiǎn优秀文艺作品的价值 作用。
(1)给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收藏( ) ②崭新( )
(2)根据上面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xūn táo ②zhāng xiǎn
(3)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独具匠心 领衔 B.文思泉涌 领导
C.独具匠心 引领 D.标新立异 引领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5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2)现在我们常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 , ”两句来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突然又有了转机。
(3)《望岳》中的“ , ”,表现了杜甫渴望登上泰山的顶峰,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心胸气概。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以赏花的过程为顺序组织材料的。
B.《井冈翠竹》的作者是袁鹰,该文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散文卷一》。
C.普希金,法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
D.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岱宗”指的是泰山。中国有五岳,泰山是五岳之首。
4.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走近长江,感受文化魅力”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6分)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接纳百川,汇聚千流,穿巴蜀,过荆楚,行赣皖,经吴越,茫茫九脉,浩荡东流,奔腾入海。滔滔江水,滋养了沃野千里的鱼米之乡,也孕育了深厚的长江文化。千百年来,烟雨朦胧的水乡泽国,更是催生出一个诗意的文化符号“江南”。万里长江横贯东西,支流辐辏,港埠星罗,物畅其流。长江,以其生生不息的姿态和兼收并蓄的胸怀,成就了长江文明的赓续与发展。
(1)同学们在《新华字典》中查到“罗”的义项有:①捕鸟的网;②散布,陈列;③搜集。根据文段内容及字典释义,你认为“港埠星罗”在这里的意思是
。(2分)
(2)“赓续”一词中的“赓”按照部首查字法应该先查 。(2分)
(3)同学们集体拟写了一副对联。下列填入对联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上联:纳川汇流, ① ,江河纵横铺画卷
下联: ② ,文润古今,民族复兴 ③
A.①百舸争流 ②水利兴盛 ③谱新曲
B.①百舸争流 ②治水兴邦 ③展情怀
C.①舟行天下 ②水利兴盛 ③谱新曲
D.①舟行天下 ②治水兴邦 ③展情怀
二、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4分)
登 飞 来 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畏”显示出诗人的自信,表达了诗人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诗人想要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6.请说说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哲理。(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12分)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 ”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节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的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赐好说不若己者( )
(2)不知其子( )
(3)故曰( )
(4)如入鲍鱼之肆( )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9.根据文意概括出一个成语,并说说其内涵。(2分)
10.选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请简要概括。(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5题。(14分)
桂香温暖岁月
陈伟雄
傍晚,我心情烦闷,出门散步。刚推开小区楼道的大门,就与夹杂着桂花气息的秋风撞了个满怀,我不由得停住脚步。
恍然意识到,已近深秋。楼道旁边小径处有一棵桂花树,往年十月,早已桂花飘香,可是今年的桂花像中了秋老虎的热毒,姗姗来迟。秋分到了,它不动声色;寒露到了,它静默不语。好在近日几场秋雨降临,开启“速冻”模式,气温终于跌了下来。秋风惊动了桂花,满城的桂子,仿佛同时收到了“开放”的号令,终于欣欣然张开了眼。金桂、银桂、丹桂、月桂,早已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绽放开来,满城秋色,刹那芳华。
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热烈的桂花!走在马路上,走在公园里,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空气中总有一缕暗香钻入鼻孔。那暗香如同从天而降的甘霖,如同随季节拂过的微风,不露声色、不慌不忙地播撒着芬芳,香香的、柔柔的、甜甜的、糯糯的。
桂花的香气是这样浓郁,但它的花极不起眼。瞧,每一朵花仅有半粒米大小,还要分成四片小花瓣,微小而精致。可无数小花挤挤挨挨地攒在一起,散发出来的香气,却极具冲击力。多数花的香气只能刺激人的嗅觉,而桂花的香气却很奇妙,除了让人获得嗅觉的愉悦之外,那甜蜜的香味会令人不由自主地产生“通感”,刺激味蕾,分泌唾液,甚至产生邈远的“幻觉”,诱惑着人垂涎起桂花美食来。桂花糖、桂花蜜、桂花糕,吃到嘴里,口齿留香,回味无穷。想起母亲的桂花汤圆,口水便“飞流直下三千尺”。
母亲是个巧娘,桂花汤圆是她的得意之作。在物资匮乏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母亲的一双巧手,总能变戏法似的做出各种美食,投喂我这只小馋猫。桂花飘香的时节,为了让我吃上桂花蜜,母亲总会带我去采桂花。我人小个子矮,够不着枝头的桂花,一着急就拼命摇树。看着桂花如雨点般纷纷洒落,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母亲却心疼坏了,赶紧喝止住了我,然后回家取来一把大伞,把伞倒挂在树枝上,轻摇树枝,桂花便乖乖地落到了伞窝里。拿回家后,母亲先把枯的花朵和花梗挑出来,用清水洗一遍,放在阳光下晾干。之后,取来干净的密封罐,铺上一层桂花,倒入一层白糖,用勺子压实,反复几次,直到装满密封罐为止。那段时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趴在桌子上,静静地看罐子里的花朵慢慢变小,颜色变深,最后滋生出像蜜一样的液体来。终于有一天,清晨醒来,桌上摆上了一碗滚烫的汤圆,此刻浇一勺香甜的桂花蜜,便足以温暖一个冬天了!
可惜,多年后我远离故乡,远离母亲,很少再吃到母亲做的桂花糕、桂花蜜、桂花酿。有时深秋时节,赶上桂花香透,嘴巴馋了,便去看望母亲,可是看着已近耄耋之年的母亲盘根错节般的双手,总是如鲠在喉,欲言又止。大概,美好的记忆要永远留在童年了。
忽而,耳边传来乐声:“人随风过,自在花开花又落,不管世间沧桑如何,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只有桂花暗香飘过……”这不是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八月桂花香》的主题曲吗 夜空中,我的思绪随着桂花香,飘向多年前。当初并不理解这歌词表达的意思,今晚再听,才意识到“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职场的竞争、工作的失误、领导的指责,还压在我的心头,令我不堪其忧。如今深吸一口气,从幽深处飘来的桂香,却在五脏六腑里散发开来,令我豁然开朗。生命如此热烈的桂花啊,它仿佛在提醒我: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人间有风雨,也有真情,只要心存美好,一切都能跨过去。一如桂花,要么沉默,要么热烈,天越冷,香越浓。
在这浓郁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选自《青年文学家》2022年3月,有删改)
11.仔细阅读全文,梳理文章思路,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文章整体思路:( )花—( )花—( )花
12.第5段属于哪种叙述顺序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13.任选角度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4分)
(1)金桂、银桂、丹桂、月桂,早已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绽放开来,满城秋色,刹那芳华。
(2)可是看着已近耄耋之年的母亲盘根错节般的双手,总是如鲠在喉,欲言又止。
14.有人主张把文章题目“桂香温暖岁月”改为“桂花温暖岁月”,你认为合适吗 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由。(3分)
15.这篇文章与《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从结构和内容方面进行比较分析。(2分)
三、写作(50分)
16.生活中,许多美丽常常是我们意想不到的。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才猛然发现,原来它竟如此美丽。是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请以“ 竟如此美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体裁不限,600字以上;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1.(1)①shōu cáng ②zhǎn xīn (2)①熏陶 ②彰显
(3)C
2.(1)化作春泥更护花 (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C(普希金是俄国诗人)
4.(1)港口码头像星星似的散布在长江两岸 (2)广 (3)D
5.D(这首诗并没有表现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6.①人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全局,做长远打算。 ②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达到了一定的认知高度,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表象轻易迷惑。 ③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回答任意一点即可得满分)
7.(1)比得上 (2)了解 (3)所以 (4)像
8.(1)和品行高尚的人结交,就像进入种植芝兰的屋子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自身已经和香气融合了。 (2)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和自己相处的人啊。
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常用来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10.示例:交朋友要谨慎。要交益友,不交损友。因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自己会不知不觉地受其影响,所以我们要认真地选择朋友,慎重地选择居住的环境。
【附译文】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 ”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君主,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说:“和品行高尚的人结交,就像进入种植芝兰的屋子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自身已经和香气融合了。和品行低劣的人结交,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这也是融入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和自己相处的人啊。”
11.赏 忆 悟
12.插叙。通过回忆母亲用桂花做美食的过往,解释了“我”想起母亲的桂花汤圆会流口水的原因;将桂花与生活联系起来,表现了“我”对桂花香气的喜爱及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体现了桂花里的人间真情,为结尾抒发情感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情节有波澜,使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13.(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竞相开放的情形,表达了“我”对桂花的喜爱、赞美之情。(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双手苍老、粗糙的样子,流露出对母亲的心疼。
14.示例:不合适。标题中的“桂香”含义丰富:①楼道旁边小径处那棵桂花树上飘来的香气;②马路上、公园里、城市角落里的桂花散发出的香气;③用桂花做成的美食散发出的香气;④小时候,母亲带“我”采摘的桂花的香气;⑤电视剧《八月桂花香》主题曲里的桂花香;⑥像桂花香般的美好人生。这几种香气融合成了题目中的“桂香”,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暗含“我”对桂香的喜爱、赞美之情,而“桂花”指代性不强,意蕴不够丰富。
15.①本文与《紫藤萝瀑布》结构相似,前后用脚步的快慢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②两篇文章开篇“停住脚步”都是因物的美好而驻足,结尾“加快了脚步”都是因物生情。
16.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