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走进制造教学设计——【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

文档属性

名称 5.1 走进制造教学设计——【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02 08:2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 走进制造》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5.1 走进制造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深刻理解制造的定义,清晰知晓物品制造涵盖多种技术;熟悉智能制造、纳米制造、生物制造等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充分认识制造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关键地位,牢记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内容。 2.科学思维:在剖析从棉花到成衣制造过程的活动中,锻炼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比不同制造技术,洞察科技发展为制造业带来的变革。 3.探究实践:借助观察各类制造过程的图片、资料,挖掘制造技术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围绕我国制造业发展成果展开讨论,提升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4.态度责任:领略制造技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精准把握制造的概念;全面掌握从棉花到成衣制造过程所涉及的技术和知识;明确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特点;深刻理解制造业对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内涵。 2.教学难点:透彻理解纳米制造、生物制造等复杂制造技术的原理;深入体会制造业发展对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场景图片,如人们穿着衣服、背着书包上学、乘坐交通工具出行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当我们进行这些日常活动时,仔细想想,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 “人工制造的世界” 这一概念,顺势提出问题 “一件物品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导入本节课 “走进制造” 的课题。 (二)新课内容(35分钟) 1.物品的制造:详细讲解制造的概念,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纸张变成纸飞机、铁块加工成汤匙等,让学生直观理解制造是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的工程技术。 展示电子产品制造、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化学制造、食品制造、纺织制造、医药制造等领域的图片,拓宽学生对制造领域的认知。 以从棉花到成衣的制造过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从棉花到成衣的制造过程中,大家想一想涉及哪些制造技术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追问:“那纺纱技术利用了什么原理呢?”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接着继续询问:“除了纺纱技术,还有其他技术吗?”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逐步总结出织布、染布、制衣等技术,并讲解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2.现代制造技术与工程:介绍智能制造,通过展示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图片,讲解智能制造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与融合。 提问学生:“谁能说说智能制造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引导学生理解智能制造的特点。 讲解纳米制造,阐述其主要研究纳米结构生长、加工、改性、组装等制造方法与工艺,展示纳米电动机、纳米机器人等纳米尺度的结构与器件图片,强调纳米制造提升制造精度的作用。 提问:“纳米制造主要研究哪些方面呢?” 让学生加深对纳米制造的理解。 介绍生物制造,以人工合成淀粉为例,讲解生物制造是以微生物细胞生产生物制剂,或以酶蛋白为催化剂进行化学品合成,或以生物质为原料合成能源与材料的制造模式,包含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新技术。 提问:“生物制造和我们之前了解的制造技术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学生对比思考。 3.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 通过展示奋斗者号探测万米深海沟、C919 大型客机成功飞行、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等重大工程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我国制造业的强大实力。 介绍我国制造强国 “三步走” 战略,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步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邀请学生主动站起来分享自己的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再次强调制造的概念、物品制造技术、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制造业的重要性及我国制造强国战略。 最后总结制造技术与日常生活、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制造技术,培养对科学技术的探索精神。
板书设计 5.1 走进制造 1.走进制造 2.物品的制造:制造概念: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的工程技术 3.现代制造技术与工程 智能制造: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如数控机床 纳米制造:研究纳米结构相关制造方法与工艺 生物制造:以微生物细胞等为原料的制造模式 4.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制造业重要性: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 制造强国 “三步走” 战略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制造技术的相关内容表现出较高的热情,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图片展示,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制造的概念和基本制造技术。然而,在讲解纳米制造和生物制造等较为复杂的技术时,部分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况。后续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生动、易懂的实例,或者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够清晰和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在教学方法和内容呈现上仍有改进的空间,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制造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