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雷雨》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正确认读“压、蝉、垂 ”,感受课文“压、垂、挂 ”用字的准确。 2.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重点研读“黑沉沉、压下来、 垂下来、越来越……渐渐地…… ”等词语,感受雷雨前景物的特点、雷雨中和雷 雨后景色的变化。背诵课文 1-3 自然段。
3.抓景物想画面,引导学生从色彩、形态、声音、变化等方面来把雨前、雨中、 雨后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叫做“看图找异同”(指黑板)什么意思 呢?老师给你们几幅图,第一、第二, 还有第三和第四幅图(课件依次出示)。 你们要去找一找它们有哪些一样的地方?叫“同”(出示”同“)。又有哪些不一 样的地方,叫“异”(出示”异“)。你可以自己先看看想想,还可以和同桌说一 说,待会儿举手说。
2.师:谁来?说一说相同的地方?(生:都在下雨)师:大家同意吗?你们看, 它们都是下雨的情景呐!(出示:雨)
3.师:那你能继续说不同吗?(生:我看到每幅图,雨的大小是不同的。)师: 我们先看第一幅图,细如牛毛的雨,可以叫——毛毛雨(出示:毛毛雨)。(提示 大家一起说)
4.师:第二幅图上,人们还没来得及带伞,说明这个雨来得太突然了,叫——阵 雨(出示:阵雨)。
5.师:继续说,第三幅,一看天上有闪电,就知道是——雷雨(出示”雷雨“)。 6.师:第四幅,哇!大雨滂沱,雨中的人们浑身都被淋湿了,这叫——暴雨(出 示”暴雨“)。
你们通过几幅图,既找到了相同,又找到了不同,这就是有变化。我们一起来把 这些雨读一读: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出示下一页)
一、 导入新课
1. 师: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入雷雨,去看看雷雨中的景色变化。(贴板书: 景物)
2. 师:这是上节课你们看到的雷雨的相关画面,你回忆一下,想一想,三幅 图的正确顺序是怎么样的?
3. (生:正确顺序是 3-2-1)点击下一张 ppt。
4. 师:大家同意吗?看,(出示三张图片)正确顺序就是 3、2、1。(出示文 字:三幅图的正确顺序是……)
5. 师:你跟大家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 (继续追问,对话式)(生: 我是按时间顺序排的。)
6. 师:哦,也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来排的(依次出示课件:雷 雨前→雷雨中→ 雷雨后)((贴板书:前、中、后) 总结:这就是时间顺序
(点击课件出示:时间顺序)。(贴板书:时间)
7. 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雷雨前是哪几个自然段呀?(出示序号)雷雨中 是哪几个自然段?(出示序号)雷雨后是哪几个自然段?(出示序号)
二、 学习“雷雨前”
1. 师: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雷雨前的景色?(出示文字)他在读的时 候,其他同学仔细听,你能从他的读想到怎样的画面?
2. 师:咱们班谁是朗读高手啊?大家给我推荐一位吧!(抽该生读)师:请 你自信地展示一下吧!(提醒其他孩子: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想画面。)
3. 师:刚才仔细听的孩子来说你想到的画面……(生:乌云……)还有吗? (树叶……蝉)还有没有?(树枝……)还能说吗?(生摇头) (尽量往
表格里贴词)
4. 师点评:其实,你已经不错了!已经给我们说到了(根据生的回答来简单 总结)(边说边在屏幕上圈画)
5. 师:也就是说,通过之前的学习,你已经会一点儿抓景物想画面了。(贴 板书:抓景物想画面)
6. 师:但是,刚才认真听的孩子一定可以给你提建议,可以帮你把画面想得 更生动。谁来提建议? (生:他有一些景物没说到)师:对的,我们应该 把景物尽量找全。大家说一说,还有哪些景物呀?(继续补圈)我边圈, 大家边读一读吧!
7. 师(追问): 除了景物要尽量抓完整,还应该怎样才更生动呀?(抽一 人……)
8. 师总结:我们在想画面的时候,还应该从景物的颜色、形态和声音来想。 (贴板书:色彩、形态、声音)
9. 师:现在老师也想来读一读雷雨前的景色,你们再听听,再想想,看谁待 会儿能把景物说得更完整,还能把画面说得更生动。
10.师范读(课件无画面)(配音乐暂未找到合适的)
11.师:谁能抓住更多的景物,说出更生动的画面?(如果举手人很少,师:
要不你们同桌先说一说) (生分享,师相机贴板书)
生:我看到乌云黑压压的,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师追问:不动是因为? 生:没风)
12.师:你继续说……(生:蝉一声也不出)师:没有风,多闷啊,蝉儿都不 叫了。(师以对话方式进行补充)鼓励生继续说……(生:后来又刮起了 大风,树枝乱摆……)师追问:那叶子呢?(生:叶子在乱晃)生:树枝 乱摆,树叶乱晃此时的蜘蛛害怕地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师: 还有吗? (生:闪电……雷声……)(贴:越来越 ……
师根据生回答去贴板书(注意按顺序,同时按段落分开贴)师点评:你看! 你就抓住了更多的景物,把画面说得更生动了。(出示画面)
13.师:刚才大家都看到了满天的乌云(出示:满天的乌云)谁来说说,你看 到满天乌云有什么感觉?(课件只有乌云+文字:满天的乌云)
生回答。(如果说不出来,师引导)师:你看看乌云黑沉沉的像不像一床 又厚又重的棉被?(像)又厚又重的被子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压变红)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生读。
14.师:是啊,我们真的要被像石块一样的乌云压得喘不过起来了。(压字变 大)你再来读一读(指屏幕的句子)。(生再读)师:听,他把这个”压“字 强调读了,大家一起来像他那样读出那种沉闷、压抑的感觉。(齐读)师
点评:(读得不好:这么沉闷都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了,还会读得这么轻快 吗?谁再来读一读)(读得好,你的朗读的确让我感受到了压抑,你们能 像他这样读一读吗?)
15.师:忽然,一阵大风(出示大风,停顿)吹得树枝乱摆(出示树枝)这时 你又看到蜘蛛怎么样啦?
16.师:从这个”垂“字,你又能感受到什么?(生答)(师:你最能从哪个 字感受到蜘蛛的害怕)
17.师: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抽生 2 人读)师相机评价后齐读。
18.师:(出示大风动画),大风里,除了有因害怕而快速逃走的蜘蛛,还有其 它事物呢!(出示衣服和苹果)
19.师:你能给这些句子填上一个词,让它具有生动的画面感吗?(生答)吹
得衣服从空中——(出示衣服落动画)飘下来,吹得蜘蛛从网上——(出
示蜘蛛动画)垂下来,垂得苹果从树上——(出示苹果落动画)掉下来。
如果和老师出示的不一致,师可以说:还有个词更准确(直接出示)。
20.师:不同的事物,轻重不同,所以用的词也不同,那我们以后也要注意, 在说话写话的时候把动词用得准确、生动。来一起读出这个画面。(齐读 句子)
21.师:我们来猜猜这个字是你们刚刚读的哪个字呀?(生答)师追问:你怎 么猜到的?(生答)
22.师:对的,垂就是根据枝叶下垂的样子而造出来的象形字。
23.师:按照观察顺序(出示课件),想想怎么把”垂“字写对写好呢?(只 请一个孩子,说完整。)
24.提示:独体字,要写在正中,大小合适;第三竖压竖中线;第四横最长压 横中线;这个字笔顺笔画很容易错,你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小口诀,自己跟 着屏幕书空一下。
25.师:相信你们都能记住笔顺笔画了,小手拿出来,一边书空一边念口诀, 看老师写一个。
26.师:请孩子们在书上描一写二,书上写好的孩子可以继续积累词语了。
27.师:一个”垂“字就让我们想到了蜘蛛仓皇逃走的画面,我们再连起来读 读这三个自然段,抓住更丰富的景,读出更生动的画面。
三、 学习“雷雨中”
1. 师:我们再来看看雷雨中的画面。请默读 4--6 自然段,用圆圈画出景物,
并边读边想象画面(给孩子时间) 悄悄请一位孩子,在屏幕上圈画。
2. 师:大家看看屏幕,你把景物找齐了吗?(没有就请人补充,师圈画即可。)
3. 师:谁来说说你想到的雷雨中的画面呢?
预设 1:(生说雨大,就去读好变化)点击雷雨中的图片,引导读好 ”哗哗 哗“。师评:你抓住了景物的声音。
生读”哗、哗、哗“读得不好,师:变化呢?这雨应该是越来越大(指板 书:越来越……)生再读。
预设 2:(生说雷声、雨声变化, 师引导去读好变化)点击闪电云。生读, 师评:你抓住了景物的变化。
(生:雨越来越大……)师引导生说(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
也小了。)
师点评:你看你不仅在抓景物的声音,你还抓住了景物的变化。(贴板书:变 化)师:我们就是要把雷声、雨声的变化想象出来,才能读得更好!
4. 师:来,读出雷雨中的景色变化。(越来越……渐渐地……字体发生变化)。
5. 指导完声音和变化的朗读,回到 14 页,师:来,孩子们,我们边想象画 面,边读出雷雨中景色的变化。
四、学习“雷雨后”
1. 师:雷雨后的景色呢?请你们先自读 7--8 自然段,用圆圈画出景物,并 边读边想象画面,还可以小组内交流交流,你想到的画面。(给孩子时间) 过程中, 请生悄悄上台来圈画,师:交流的小组看看屏幕,你们的景物 找完没有?自己补充或修改一下。
2. 师:哪个组,推荐你们的代表来说说雷雨后的画面?生举手,师提要求: 这个同学在说的时候,你们要认真听,看他是否想出了生动的画面。
(生说)
3.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想到的雷雨后的画面生不生动呢?(如果该生说: 生动。师: 那我们就一起给他点个赞!)(如果该生说:不生动。师马上追 问:那请你来补充一下。最多请两人补充。)(师根据娃娃抓到的内容,紧 扣”声音、色彩、变化“来评价,语言干净)
4. 师:刚刚你们都说到了彩虹高挂天空的画面,看——(出示图片)这就是 彩虹。谁来说说它的样子?(师引导孩子说颜色、形状)颜色?形状?(生 答)
5. 师评:你抓住了彩虹的颜色来想象它的样子;你抓住了它的形态来想象它 的样子。
6. 师:你还从这句话的哪个字感受到了彩虹的美? 生:挂。
7. 师:对呀!彩虹就像一幅美丽的画挂在天空。一个“挂”字写出了彩虹的 颜色美和形态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8. 师:不仅彩虹是美美的,蜘蛛和蝉的心情也是美美的。(出示图片)
9. 师:你看到蝉,应该怎样读出它的心情呢?(出示文字)生读,师:人家 在放声歌唱呐!再读。蝉——叫了。
10.师:来,谁把蜘蛛美美的心情读出来?(生读)师:再把它,悠闲自得的 样子读出来。(生再读)
11.师:这是它们雨后的状态。可是在雨前它们是这样的(出示文字,形成对 比)
12.师:孩子们,我们现在就要通过读,来表现出它们的变化。准备好哦! 蝉:雷雨前(师紧张的语气)——生读:蝉一声也不出。
雷雨后(师语气轻快)——生读:蝉叫了。
蜘蛛: 雷雨前(师紧张的语气)——生读: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雷雨后(师语气轻快)——生读:蜘蛛又坐在网上。
13.师:看,孩子们,要想画面的话,一定要抓住变化哦!现在呀!我们就要 来把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连起来说说,特别要说清楚——变化。 你们可以看着板书连起来说说,同桌之间相互帮帮忙,等会儿我要请孩子 连起来说说哟!看谁最自信,按时间顺序连起来说景物的变化。(请一人)
14.师:看你自信地举手,我相信你肯定能说好,把声音放出来!(生说)(说 到主要景物即可)师提示:其他孩子认真听,看他有没有连起来说说景色 的变化。
雷雨前:……怎么样;雷雨中:越来越……渐渐地……;雷雨后:发生变 化的景色……
师评:(生说得很好!)他连起来说出了景色的变化,真厉害!掌声送给 他。
15.师:孩子们,你们刚刚说到的生动的画面,还藏在一首儿歌里,来,咱们 拍着手读一读。(出示儿歌)
16.孩子们,你们刚刚说到的生动的画面,还藏在一首儿歌里,来,咱们拍着 手读一读。(出示儿歌)
17.读完,师:儿歌里除了哪两个字,其它标红的字都是你们会写的字,拿出 你的学习单,你能一边读儿歌,一边把这些字工整正确地填入你的学习单 吗?
18.师:那孩子们,接下来我们把剩下的“压、迎 ”写了。请你自己按观察顺 序,看看这两个字。待会儿来提醒大家,哪里容易写错。(分别点连续, 请孩子自己看)
19.请生反馈。师强调: 压字别忘最后一点。迎字里面不多一点。不能多笔少 画,要消灭错别字。
师提示:迎里面的部分,左右要错开,左高右低。所有部首是“走之 ”的 字,书写顺序都是先里后外。请孩子们描一写二,老师来给漂亮的字送星 星。(出示课件)继续积累词语吧!
20.师:现在我们来把这些生动的画面记在心里,我们先看雷雨前的画面吧! (出示图片)
21.师:你能够抓景物自己流利地读一读吗?(点击下一页) 22.师:现在你能够只看景物,来试着背一背吗?
23.师总结:你们就可以用这种抓景物的方法,再去背背雷雨中、雷雨后的段 落,和同桌一起试一试吧!
24.师:大自然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等待着你们去发现呐!好了,孩子们, 下课。(共24张PPT)
课前游戏:看图找异同
3
异
7
同
毛毛雨
雷雨
4
阵雨
暴雨
雷雨
整体回顾
3
风
三幅图的正确顺序是:?
整体回顾
时间顺序
雷雨前
(①一③)一雷雨中(@一⑥)一雷雨后
(⑦
⑧)
3
三幅图的正确顺序是:
2
3
听朗读想画面
雷雨前
①满天的鸟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
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②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
垂下来,逃走了。
③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读一读想画面
雷雨前
满天的乌云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读一读想画面
雷雨前
一只蜘蛛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读一读想画面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衣服从空中(飘)
下来,
吹得蜘蛛从网上(垂)下来,吹得苹
果从树上(掉)下来。
学习生字
chui
观察顺序:
1.看结构
2.看占格
3.关键笔画
垂
chui
垂直垂下垂挂
只只入
两竖短短立左右,
笔画:8
部首:
连续
分步
一横稍比一横短。
读一读想画面
雷雨前
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
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②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
垂下来,逃走了。
⑨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
读一读想画面
雷雨中
④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⑤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
了。
⑥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读一读想画面
雷雨中
④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⑤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
都看不清
⑥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读一读想画面
雷雨中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⑤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
了。
⑥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读一读想画面
雷雨中
④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⑤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
了
⑥
渐淅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读一读想画面
雷雨后
⑦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读一读想画面
雷雨后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雷雨后:蝉叫了。
雷雨后:蜘蛛又坐在网上。
雷雨前:蝉一声也不出。
雷雨后:婵叫了。
雷雨前: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雷雨后:蜘蛛又坐在网上。
整体感悟
雷雨前>雷雨中
>雷雨后
心《雷雨》学情分析方案
一、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
(一) 学情分析的目的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学习:教学目标的制定需符合学生的现 实情况;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生活经验等因素。因此, 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情的分析。本堂课为一年级的精读课
文,利用技术手段分析学情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现有的只是储备(语言水
平、话题知识等)、学习能力(思考方式、思维水平等)、学习风格以及学习兴 趣等,改善传统的依据教师个人主观经验进行判断的习惯,从而更全面地了解 学生情况。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分析,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精 准确定教学目标,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 供科学依据,为教学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
(二) 案例研究课题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是单元的第 二课时。《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篇幅短小,语句也 多短句,且贴近生活,富有张力。配上插图,容易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这样 边读边想象,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习语言,同时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震撼。因
此,多种形式的阅读,对于感受积累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篇生字较少,
更适合随文识字。对于用字精彩的“垂、压、挂”及表示变化的“越来
越……”“渐渐地”等词语通过图片辅助、对比阅读等方法能使学生更深入地感 受。同时,拓展运用让这些词语学习真正落地生根。
(三) 学情分析的工具选择
1. 钉钉:作业布置板块中有课前预习功能,其中有课前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 利用音频,使学生在看与听的过程中熟悉课文。
2. 智能作业:内容丰富,素材多样,符合二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激发他们主 动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性。 自动批改的功能,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又准确 给出每位学生识字状况,为老师分层教学,精准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四) 学情分析方法
1. 统计法——学生完成预习后,教师获取预习练习数据,了解学生对所学生字 的掌握,并进行分析和整理。
2. 归因法——通多课堂学生具体表现、智能作业和书本状况,将所得综合分析, 发现学生的学习基础。
(五) 学情分析内容
1. 教学主题
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大自然的秘密”,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 解课文内容”。围绕这一主题,分别安排了《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太空生活趣事多》四篇课文。
四篇课文体裁各异,有古诗,有短文,有儿童诗。课文通过不同形式和内容 展现了自然景观、自然现象和自然奥秘。《雷雨》通过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 景色的变化,层次分明地表现了 3 个场景的鲜明特点。
2. 教学对象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3.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单元“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是对之前“能找出课文中的具体信 息”、“整合信息,作出推断”的要求的进一步深化。《雷雨》要求学生说说雷 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需要老师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孩子们边读 边想象画面,学会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二、 精准确定教学的适切目标
本节课,教师基于学情分析制定了课堂教学的适切目标:
1. 随文识字,正确认读“压、蝉、垂”,感受课文“压、垂、挂”用字的准确。
2.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重点研读“黑沉沉、压下来、 垂下来、越来越……渐渐地……”等词语,感受雷雨前景物的特点、雷雨中 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背诵课文 1-3 自然段。
3. 抓景物想画面,引导学生从色彩、形态、声音、变化等方面来把雨前、雨中、 雨后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三、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
通过技术手段的帮助,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明 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为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行动的基 础和指南。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师制定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如下:
1. 雷雨前这部分,通过乌云、大风这两样事物感受雷雨来前的样子,通过品析 “乌”“黑沉沉”,结合汉字的字理,感受乌云又厚又低的特点;
2. “垂”字用得十分形象巧妙,用动画演示,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 语境体会,创设情境正确运用。
3. 雨前是通过看,那么雨来了则是通过听,抓住“哗哗哗”,再结合看视频,想 象雷雨的来势汹汹;
4. 雨后的部分通过看文中描写的景物,重点体会雨过天晴的变化,以及雷雨给 人们带来的清新、愉悦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