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1 10:3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菩萨(pú) 粗拙(zhuó) 诘问(jié) 疏懒(shū)
B.惧惮(dàn) 霹雳(pī) 震悚(sǒng) 骇破(hài)
C.惶急(huáng) 掳去(lǔ) 絮说(shù) 渴慕(mù)
D.憎恶(zèng) 臂膊(bì) 孤孀(shuāng) 福橘(jú)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元旦僻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B.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源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C.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奈烦的。
D.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B.一双球鞋、一个篮球、一套校服……这些在城里孩子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却是那些生活条件艰苦的留守学生深埋心底的梦想。
C.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惟妙惟肖的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
D.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4.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永不言败,意志如钢铁般坚强,但他也有温情的一面,比如书中写到他的亲情、恋情、友情等。
B.《儒林外史》是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C.《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我”家保姆,她姓长,又高又瘦,她迷信唠叨,令人厌烦,但她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
D.《西游记》在大战红孩儿情节中,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伏了红孩儿。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中的木兰,具有传奇色彩和丰富人格: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的身上集中了对国家的忠、对父母的孝,征战沙场的勇、女扮男装的智、劳作不已的勤。
B.《简·爱》中的简·爱,矮小瘦弱,貌不惊人,但心灵强大。她愤世嫉俗,敢于反抗,追求独立和自由;她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勇于追求爱情平等。她的形象在世界文学妇女画廊中独树一帜。
C.《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作者儿时的保姆,地位卑微却乐天安命,粗俗迷信却善良仁厚,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所以“我”一直喜欢她,特别是收到她送的《山海经》时,内心充满了感激。
D.《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无比慈爱、无私、坚忍,她包容儿子的暴怒,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去北海看花,鼓励儿子“好好儿活”。而“我”却不顾母亲身患绝症,一次又一次地伤害她。
二、基础知识综合
6.小梦给鲁迅笔下的人物写了一段介绍,下面是部分内容,请你帮她完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方正,质朴,博学;《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不仅迷信,而且还有烦suǒ的礼节。她有许多鲁迅并不喜欢的习惯,当鲁迅知道是她“谋害”了自己的隐鼠,对她不仅仅是严重地诘问,还有憎恶!直至后来,长妈妈帮鲁迅买了他在书zhāi里听到的梦寐以求的《山海经》时,鲁迅对长妈妈又产生了新的敬意。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诘( )问 憎( )恶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烦suǒ( ) 书zhāi( )
7.找出下列句子的 “病症” 并 “医治”。
(1)通过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使我对阿长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病因:
修改:
(2)她的办事能力明显增强了,这让大家都很佩服。
病因:
修改:
(3)一个人是否善良,关键在于他有没有乐于助人的精神和经常做好事。
病因:
修改: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完成小题。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③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⑥“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⑦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⑧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⑨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⑩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8.下面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选自这本书。
B.“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我”对阿长的赞叹和佩服。
C.文章围绕阿长和《山海经》来选材,重点写她为“我”买来《山海经》这件事,详略得当,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
D.在作者眼里,长妈妈多事,不拘小节,麻烦多礼,但同时又心地善良、仁慈、乐于助人。
9.“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和惊喜。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10.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过程为主线,把全文有机地贯串起来,通过欲抑先扬的手法,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感情。
B.鲁迅先生在文章开头颇费笔墨介绍“阿长”之名,更深的用意在于暗示阿长地位卑微、不受尊重。
C.选文第⑩段中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表现出我对这本书的印象深刻。
D.课文最后两段,作者的思绪从三十年前切回到现实,再次强调“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并补充介绍阿长的不幸身世,低沉的叙述语调中包含着思念和歉疚,也包含着感激和同情。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蚂蚁河的童年
魏 巍
①深秋的蚂蚁河,稻田如一幅金灿灿的油画,铺展在河岸与山根间。山色绿中见黄,层林即将尽染,枫叶即将火红,天空蔚蓝,白云如絮。立于观景台的凭栏处,我把心依偎在故乡的怀抱里,感觉无比温暖和惬意。
②稻田那端曾住着姥姥家。五十多年前,纵横的田埂上留下我无数的小脚印,那段烂漫的童年时光,深深地刻在我最初的记忆里。
③姥姥爱女儿,更爱女儿的孩子,宁可牺牲自己也愿和女儿分担负累。天下的孩子,又有几个没住过姥姥家的呢?
④有了弟弟后,我常被送到姥姥家住。身为长途客车司机的父亲,出车时就顺路把我放到蚂蚁河的稻田边。沿着稻田向前走,远远看见姥姥手搭凉棚,笑眯眯地张望我。
⑤姥姥中等个头,身材消瘦,皮肤白净,灰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在脑后挽一个发髻,总穿着斜襟蓝色或白色中式盘扣布衣,肥大的裤子抿着裤腰,打着绑腿,是一个特别干净利索的女人。
⑥早晨公鸡打鸣时,第一个起来的必是姥姥。挪着脚步,一步三摇地做着早饭。每天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水,我和姥爷是在被窝里喝下去的。
⑦姥姥家外屋地有一盘石磨,磨棍铮亮。推磨的活我总想试试,可没推几圈就推不动了。每次,都是姥姥拾起磨棍往磨上一套,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往前走,沉重的石磨转了一圈又一圈,转了一年又一年。
⑧姥姥家前院是一大片菜地,种有各种蔬菜。每天我都在园子里搜寻几次,盼着黄瓜、西红柿快点成熟。待黄瓜顶花带刺,西红柿扬起红艳艳的小脸时,想吃就摘,都不用洗,不仅解了我的馋,还为我们家供应各种时令果蔬。
⑨姥姥家的后院是果园,园里有沙果、李子,还有一大片野生红姑娘。李子开花时,我站在树下,使劲地嗅着沁人的芬芳。那种李子特有的味道,现在是吃不到了。
⑩走出姥姥家门口二十米,是一条蜿蜒的小河,翻着水花奔流向前,河底铺着细软如金的沙子。
姥姥在河边浣衣时,我和村里的小伙伴就在一旁嬉水。水及膝盖,能看到一群群的小鱼苗。把毛巾两边系住当渔网,一个小伙伴在前面翻弄河石,一个小伙伴在下面兜网,兜出了一网网的欣喜,一声声的尖叫。
姥姥会把一条裤管扎紧,吹得鼓胀起来给我当游泳圈。有了它,我就放心大胆地下水游泳,每次都没玩够,姥姥就一遍一遍喊我上岸。我现在的游泳技能,就是小时候在蚂蚁河水湾里练就的。
姥爷用柳条编织成一个上窄下圆的筐篓,放到河里瓮鱼。隔几日去收获一次,姥爷将活蹦乱跳的鱼倒进桶里,总有跳出逃生的小鱼在鹅卵石上拼命蹦跶,我赶紧捉住把它们放回河里。如果不是怕姥爷不高兴,我真想再捉出几条小鱼给它们放生。
那时河里蝲蛄很多,姥姥会做蝲蛄豆腐,用石臼把蝲蛄捣成酱,滤出汁,放在锅里加热,做成豆腐脑一样的珍羹。这是童年里我最喜欢的一道美味,至今不忘。
姥姥家的后山是我的乐园。冬天,我和村子里的小伙伴放爬犁;秋天,我跟在姥爷身后到半山腰拣山货,有圆枣子、野梨、野李子、托盘、红姑娘,边走就边把肚子填饱了。
最享受的是,当夜幕降临,钻进姥姥提前焐好的被窝,等着姥姥上炕讲故事——七仙女、大灰狼敲门、孟姜女哭长城、聊斋里的美女和狐狸……那些故事像满天的星斗,时常在我记忆的夜空里闪过。
姥姥八十七岁时,还思路清晰地给重孙子讲故事。这年秋天,勤劳一生的姥姥寿终正寝,永远离开了我们。仅隔一个月,姥爷就随姥姥去了。真正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情此景,胜过无数戏文里称颂过的爱情话本。而稻田的那端,再也没有人站在那等我了。
后来,姥姥的房子换了主人,我连去看的勇气都没有。我已经三十年没来姥姥的故园了,我跟出租车师傅说到那个吊桥,可走出好远也没见到。司机又退回来问路边一位老者,老者说,吊桥?你们不是刚刚过来吗,就那座钢筋水泥大桥,修建多少年了,现在哪还有什么吊桥啊!
我不禁笑了,生活日新月异,我却在旧事中流连。
阳光正好时,云雾消散了。我走进金色的稻田,走到清亮的河畔,走上茂密的林间大道,大道通向远方。
(有删改)
11.试用一个词语概括“我”在蚂蚁河的童年生活,并结合选文说说你的依据。
1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第⑦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
(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 段画线句。
姥姥会做蝲蛄豆腐,用石臼把蝲蛄捣成酱,滤出汁,放在锅里加热,做成豆腐脑一样的珍羹。
13.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姥姥这个人物形象。
14.选文与《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请你比较两文情感的异同。
四、作文
15.以“身边的‘阿长’”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写一写你身边像阿长一样平凡却又给你带来温暖或帮助的人,可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第3单元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A
6.(1) jié zēng
(2) 琐 斋
7. 病因:滥用介词导致句子缺少主语。 修改:通过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我对阿长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或: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使我对阿长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病因:搭配不当。 修改:她的办事能力明显增强了,让大家都很佩服。 病因:两面对一面。 修改:一个人是否善良,关键在于他有没有乐于助人的精神和是否经常做好事 。
8.A 9.B 10.A
11.示例一:快乐(趣味)。“我”在姥姥家的院子里摘果蔬解馋;在蚂蚁河里游泳,放生姥爷捉的鱼;在姥姥家的后山和村子里的小伙伴放爬犁;跟姥爷拣山货。“我”在蚂蚁河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快乐与趣味。
示例二:温馨(温暖)。小时候,“我”沿着稻田向前走,姥姥会手搭凉棚等“我”;“我”会和姥爷一起吃姥姥做的早饭,跟着姥爷去后山拣山货,与姥姥一起推磨;姥姥会用鼓胀的裤管给“我”当游泳圈,会给“我”做蝲蛄豆腐,会给“我”讲故事。在蚂蚁河的童年生活,“我”有姥姥、姥爷的陪伴,处处充满温馨;他们给了“我”爱和温暖。 12.(1)“一步一步”“一圈又一圈”“一年又一年”等数量词的使用,突出姥姥长年累月不辞劳苦、埋头干活的劲头,表现出姥姥的勤劳踏实、坚韧,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深情赞美。
(2)画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捣”“滤”“加热”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姥姥做蝲蛄豆腐的情景,表现了姥姥的勤劳能干。 13.示例:干净利落,姥姥皮肤白净,灰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勤劳能干,姥姥早晨第一个起来,为家人做早餐;聪明机智,姥姥把一条裤管扎紧,吹得鼓胀起来给“我”当游泳圈;疼爱孙儿,姥姥提前焐好被窝,给“我”讲故事。 14.同:都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之情。异: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姥姥的怀念、赞美之情,还表达了迈向“远方”的坚定信念。《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除表达对阿长的思念、感激之情之外,还表达了一种惭愧歉疚之情。
15.示例:
身边的 “阿长”
在我们家小区里,有位老太太,我们都亲切地叫她“长姨”。她很平凡,似乎并不引人注目,但她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予我们温暖和关怀。
长姨每天清晨都会在小区里溜达,和邻里们聊上几句,分享一些生活趣事。她总是面带微笑,神情和蔼。每当我早起上学时,总能看到她忙着将楼道里的垃圾一袋袋的收拾,虽然她年事已高,但动作依然利落。她会颤颤巍巍地提着垃圾袋,迈着小步子,认真地将它们扔到楼下的垃圾桶中。她说:“干净的环境能让大家一天都有好心情!”。
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图书馆借的书弄丢了,急得团团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长姨见我焦虑,便缓缓走过来,轻声安慰我:“别怕,会找到的。”随后,她和我一起回忆书本的可能去向,并建议我去物业问询。她的耐心与冷静让我的心渐渐安定下来,最后在她的帮助下,我终于找到了那本书。
长姨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她就像鲁迅笔下的阿长,用平凡的行动影响着我们,让人不自觉地心生敬意。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我想,这就是生活中最珍贵的温暖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