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1 19:0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弗学(fó)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B. 嘉肴(yáo) 不必为己(wéi)
C. 学学半(xiào) 男有分(fèn)
D. 兑命(yuè) 矜、寡、孤、独、废疾者(jīn)
2. 解释下列加点词
(1)虽有至道   
(2)不知其善也  
(3)然后能自反也  
(4)讲信修睦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困难。
(2)教学相长也
古义:    。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3)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   。今义:返回。 
(4)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    。今义:货物;商品。
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    。今义:偷东西的人。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道之行也 其此之谓乎
B.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外户而不闭
C. 是谓大同 实是欲界之仙都
D. 盗窃乱贼而不作 设酒杀鸡作食
5.文学常识填空
(1)《礼记》是    至秦汉间    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由    (朝代)的    (人名)编纂的,全书共有49篇。
(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    》《    》《大学》和《中庸》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    》中的两个篇章。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故曰:教学相长也。
(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虽有嘉肴》中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2)《大道之行也》一文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3)《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4)《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是: 。
(5)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治理国家的丰富思想,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本思想,“   ”的用人准则与社会和谐之法。(请用《大道之行也》里的句子作答)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②其此之谓乎( )
9.请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0. 本文的中心句是 。
11、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12. 文中多处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举一例加以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 )
(2)故人不独亲其亲( )
(3)男有分,女有归( )(
(4)是故谋闭而不兴( )
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盗窃乱贼而不作  潭西南而望
B.天下为公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故人不独亲其亲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货恶其弃于地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大道之行也》最后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7、“大同”社会的理想对我们现今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启示?请用自己的话谈谈。
(三)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②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③,历郊社④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孔子家语 卷三》,有删减)
【注释】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老聃:即老子。③苌弘:周敬王大夫。④郊社:祭天地。
1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孔子谓南宫敬叔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则吾师也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C.于是喟然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D.自周反鲁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②及去周,老子送之。
2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至 周 问 礼 于 老 聃 访 乐 于 苌 弘
21、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①【乙】文中孔子向老聃学习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②【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但各有侧重。分析两文谈到的学习方法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四)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爱中》
2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B.不独亲其亲,不独于其子。(父母亲人)
C.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
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
23.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译文:
24.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

25.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答案
C 2.(1)最好的道理 (2)好处 (3)自我反思 (4)培养  3.(1)困惑 (2)教与学 (3)女子出嫁  (4)财物 (5)害人 4.C 5.(1)战国 儒 西汉 戴圣
(2)论语 孟子 礼记 6.(1)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
味美。(2)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3)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7.(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4)教学相长也 (5)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因此 表推测,大概
9.(1)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2)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
10. 教学相长也。
11. 略
12、示例:文章开篇用对偶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将“不食用美味的食物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和“不学习最好的道理就不知道它的好处”进行类比,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气势。
13.(1)与(同“举”,推举)(2)亲(以……为亲)(3)归(女子出嫁)(4)兴(兴起)
14.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1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6.“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7、示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各负其责,珍惜劳动成果,无自私自利之心。
18、D
19、①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国称王天下的原因。
②等到孔子离开周国时,老子亲自去送他。
20、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21、甲文注重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乙文注重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
22.B
23.①施行大道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②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年轻人能够发挥自已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
24.有德行、有才能、讲信用、能和人和睦相处。(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也可)
25.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